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根據環境心理學分析植物景觀設計

環境設計 閱讀(2.43W)

依據人們對建築空間的心理感受和反應,創造或者設計出符合各種心理需求的適宜空間成為了一門藝術。而且,這種藝術一直伴隨著各種建築空間型別的存在,很好地闡釋了人們對空間藝術與心理藝術關係的把握。人們需要怎樣的生活環境?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的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分析怎樣的植物景觀設計是令人滿意的。

根據環境心理學分析植物景觀設計

  安全性

在個人化的空間環境中,人需要能夠佔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間領域。心理學家認為,領域不僅提供相對的安全感與便於溝通的資訊,還表明了佔有者的身份與對所佔領域的權利象徵。所以領域性作為環境空間的屬性之一,古已有之,無處不在。園林植物配置設計應該尊重人的這種個人空間,使人獲得穩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圍牆的內側常常種植芭蕉,芭蕉無明顯主幹,樹形舒展柔軟,人不易攀爬上去,種在圍牆邊上,既增加了圍牆的厚實感,又可防止小偷爬牆而入;又如私人庭院裡常見的綠色屏障既起到與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對於家庭成員來說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過綠色屏障實現了家庭各自區域的空間限制,從而使人獲得了相關的領域性。

  實用性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經濟實用的果樹園、草藥園或菜圃。甚至在現今的許多私人庭園或別墅花園中仍可以看到碩果滿園的風光,或者是有著田園氣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緻生活的人,自己動手園藝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園裡種上芳香保健的草木花卉。其實無論在家中庭園還是外面的綠地,每一種綠地型別的植物功能都應該是多樣化的,不僅有針對遊賞、娛樂為目的的,而且還應有遊人使用、參與以及生產防護功能的,參與使人獲得滿足感和充實感。冠蔭樹下的樹壇增加了座凳就能讓人多得到休息的場所;草坪開放就可讓人進入活動;設計花園和園藝設施,遊人就可以動手參與園藝活動了;用灌木作為綠籬有多種功能,既可把大場地細分為小功能區和空間,又能擋風、降低噪音,隱藏不雅的景緻,形成視覺控制,同時用低矮的觀賞灌木,人們可以接近欣賞它們的形態、花、葉、果。

  宜人性

在現代社會裡,植物景觀僅僅只侷限於經濟實用功能還是不夠的,它還必須是美的,動人的,令人愉悅的,必須滿足人的審美需求以及人們對美好事物熱愛的心理需求。單株植物有它的形體美、色彩美、質地美、季相變化美等等;叢植、群植的植物通過形狀、線條、色彩、質地等要素的組合以及合理的尺度,加上不同綠地的背景元素(鋪地、地形、建築物、小品等)的搭配,既可美化環境,為景觀設計增色,又能讓人在未意識的審美感覺中調節情緒,陶冶情操。反之,抓住這些人的微妙的心理審美過程,又會對於怎樣創造一個符合人內在需求的環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私密性

私密性可以理解為個人對空間可以接近程度的選擇性控制。人對私密空間的選擇可以表現為一個人獨處,希望按照自己的願望支配自己的環境,或幾個人親密相處不願受他人干擾,或者反映個人在人群中不求聞達、隱姓埋名的傾向。在競爭激烈、匆匆忙忙的社會環境中,特別是在繁華的城市中,人類極其嚮往擁有一塊遠離喧囂的清靜之地。這種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園裡容易得到滿足,而在大自然的綠地中也可以通過植物設計來達到要求。植物設計是創造私密性空間的最好的自然要素,設計師考慮人對私密性的需要,並不一定就是設計一個完全閉合的空間,但在空間屬性上要對空間有較為完整和明確的限定。一些佈局合理的綠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樹就可以提供私密,在植物營造的靜謐空間中,人們可以讀書、靜坐、交談、私語。

  公共性

正如人類需要私密空間一樣,有時人類也需要自由開闊的公共空間。環境心理學家曾提出社會向心與社會離心的空間概念,園林綠地也可分綠地向心空間和綠地離心空間。前者如城市廣場、公園、居住區中心綠地等,廣場上要設定冠蔭樹,公園草坪要儘量開放,草坪不能一覽無餘,要有遮陽避雨的地方,居住區綠地中的植物品種要儘量選擇觀賞價值較高的觀葉、觀花、觀果植物等。這些設計思路都是傾向於使人相對聚集,促進人與人相互交往,並進而去尋求更豐富的資訊。

在園林綠地中,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界定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綠地離心空間如一些專類附屬綠地:醫院綠地、圖書館綠地、車站廣場綠地等等,這些綠地的植物配置就要體現簡潔、沉穩的特徵,在性格上傾向於互相分離、較少或不進行交往的特點。在這樣的綠地中,人們總是希望減少環境刺激,保護“個人空間”及“人際距離”的不受侵犯。因此,在對植物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空間屬性與人的關係,從而使人與環境達到最佳的互適狀態。如:在車站的出入口和廣場上可以利用標誌性的植物景觀,加強標誌和導向的功能,使人產生明確的場所歸屬感;在醫院可以利用植物對不同病區進行隔離,並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和色彩特徵營造不同型別的休息區。

環境心理學家指出,當園林不同空間型別作為某種環境型別被人們感知之後,就會以環境意象的形式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並形成回憶。環境意象是指空間環境在意識中形成的可被回憶的形象。凱文.林奇(h)在《城市的意象》中把它稱作“認知地圖”。提出“環境意象”、“認知地圖”的概念的目的主要在於強調環境特徵的易識別性。儘管不同人對於不同環境中的路徑、標誌、節點、區域、邊界等環境要素會形成不同的內容從而呈現出巨大的差異。但是環境意象總是按照人們易於識別的實際需要在頭腦中逐步形成,並帶有一定的永續性和穩定性,哪怕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環境意象也不會輕易改變。

植物作為園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與路徑、節點、區域、標誌、邊界等環境意象的形成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植物本身可以作為主景構成標誌、節點或區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這幾大要素的配景或輔助部分,幫助形成結構更為清晰、層次更為分明的環境意象。

  道路——有序的植物景觀意象

道路是整個環境意象的框架。園林道路應該特徵明確,貫通順達,具有強烈的引導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迴的通幽小徑也必須有明顯的規律性特徵,向人們暗示前方別有洞天。

在筆直的園路種植單行或雙行樹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感;而在自然的道路兩側則用強調型植物強調頂點位置,強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園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漸形成統一的空間序列並能夠圍繞和連線不同的功能場地,遊人也可以沿著兩側植物暗示的道路行進,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間序列中人們才能感到安全。

  邊界——清晰的植物景觀意象

園林中的邊界不僅是指可分隔園林與外部環境的分界線,而且還包括園林內部不同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有時區域邊界就是道路。

園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邊界意象,邊界有虛隔和實隔之分。虛隔如草坪與遊路邊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機散植,形成相對模糊的邊界,既起到空間界定作用,又不過分阻隔人與自然的親近;實隔往往用成排密實整形的綠籬對邊界進行圍合,創造出兩個不能跨越的空間,可以有效地引導人流,實現空間的轉換。

現代開放式綠地的邊界設計更傾向於帶狀開敞式的公共小廣場的邊界形式,沿路一側分別設幾個入口,整齊的冠蔭樹可以構成顯著清晰的場所特徵和標識。不僅提供人們方便地進出場所,而且還可為等候、駐足、小憩的人提供一個遮蔭避陽、可靠安全的場所。如上海徐家彙公園和延中綠地的自然生態園都有類似的做法。

  標誌——象徵性的植物景觀意象

標誌是一種特徵顯著、易於發現的定向參照物。人們對標誌的環境意象是十分敏感、興奮的。在園林中,標誌物可以是一個雕塑、一組小品或者一座保留的具有歷史記憶的構築物,也可以是一棵或幾棵歷史悠久的大樹。無論在園林的哪個區域,標誌物都可以作為區域的核心景觀。而植物作為標誌性的景觀往往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1)草坪中的孤植樹,構成視覺焦點,此類植物要以形體高大,枝繁葉茂,葉、花、果等具有特殊觀賞價值為佳,特別引人入勝。2)在建築物前、橋頭等位置的孤植樹,具有提示性的標誌作用,使遊人在心理上產生明確的空間歸屬意識。3)全園的標誌,一些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古樹名木,構成園林中的特有的精神特徵和文化內涵,成為全園的標誌。如延中綠地中的自然生態園中的一棵大朴樹,擁有上百年的歷史,高大挺拔,冠大蔭濃,成為全園的標誌性景觀,被人們熟知喜愛,也起到很好的視覺導向作用。

  景觀節點——引人入勝的植物景觀意象

節點的重要特徵就是集中,特別是功能的集中。在園林空間中,包括綠地出入口、道路起終點、區域與道路的交叉節點、區域與區域的交叉節點等。節點很可能是區域的中心或象徵,節點也往往是人群駐留的地方。如園林中的入口,是劃分內外、轉換空間的過渡地帶。入口人流彙集,資訊豐富,人們進入某一型別的園林,最先就是通過入口接受到環境資訊的。如果入口不能輸導人流,不能吸引視線,引導視線,反而阻斷視線,則不僅難於建立入口環境意象,甚至使人產生心裡焦慮和失望。因此在入口植物配置的佈局形式上不宜過於分散複雜,宜集中簡潔,視野通暢。植物品種上應選擇形姿優美、觀賞性強的景觀樹種,給人明朗、興奮的入口意象。而對於大多數遊人都有這樣的一種心理認同感,那就是結束遊覽後會尋找原來的入口離開,這是因為相對於其他入口,人們已經對原來的方位、形狀及附近環境較為熟悉,不再陌生,易於心理認同並感到安全。體驗出口的過程往往是對遊園全程的總結與回味,因此出入口作為節點的設計至關重要。

  區域——統一而又和諧的植物景觀意象

這裡的區域在園林中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徵,佔有較大空間範圍的區域,如廣場,兒童、老人活動場所,種植區,草坪區,停車場等。區域的型別很多,與之對應的植物景觀意象也就豐富多樣。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出發設計都應遵循以下原則:統一而又和諧。比如設計不同年齡層次人的活動區域,植物意象特徵就應該抓住這個年齡層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徵,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所在活動區域的植物就不宜用一些針葉類的或帶刺、含有毒物質的植物。相反,可以選擇一些健康有益的,而且是觀賞性強的植物,更易被兒童以及少年接受,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求知慾。而在設計老年人活動場地的植物時,就要考慮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於沉穩、安靜,心靈上更渴望迴歸安詳、寧靜的狀態,因此要通過植物配置來軟化具有較高程度視覺、噪音、運動等特徵的周圍環境,尤其要選擇一些保健類的植物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而不要用不適宜的植物引起程度較高的激動或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