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的基本概念

危機管理 閱讀(2.7W)

研究認識危機、把握規律、化險為夷,轉危為機,是所有社會組織在面對衝突和危機時的普遍追求。於是,危機管理作為一個管理系統,同時也作為一個理論模式應時而生。對於危機管理的概念,目前國內外學術界並沒有統一的說法,不同的學者從各自研究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界定,通過分析和歸納,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危機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危機管理是一種情境管理,

是指組織對使其遭受潛在威脅和現實損害的情境進行管理,目的是要恢復組織正常的運營秩序和發展狀態。如格林(Green)認為危機管理是要“儘可能控制事態,在危機事件中把損失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在事態失控後要爭取重新得以控制”,“危機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類社會悲劇的發生。”

  第二,危機管理是一種資源管理,

旨在最短時間內有效地整合和配置組織的各種資源,使組織轉危為安。“危機管理意味著調動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採取各種可能的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限制乃至於消弭危機行為,從而使現存的危機得以解決,使危機造成的損益最小化行為。”

  第三,危機管理是一種溝通管理,

是指組織以溝通為手段,以解決危機為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化解矛盾和避免衝突的過程。米特羅夫(Mitroff)和佩爾森(Pearson)認為收集、分析和傳播資訊是危機管理者的直接任務。危機發生的最初幾小時(或危機持續時間很長時的最初幾天),管理者應同步採取一系列關鍵的行動。這些行動是“甄別事實,深度分析,控制損失,加強溝通”。

  第四,危機管理是一種行為管理,

旨在形成一套集事前預控、事中管理和事後恢復於一體的.、行之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和行為策略。“危機管理是組織行為,是組織對所有危機發生因素的預測、分析、化解、防範等採取的行動總和。”“危機管理是指組織對所有危機發生因素的預測、分析、化解、防範等等而採取的行動。”

儘管上述是從四個關鍵詞入手來界定危機管理,但實際上危機管理是一種包括情境、資源、溝通和行為等在內的危機管理體系。危機管理是組織基於對潛在的或當前的危機的認識和判斷,利用相關力量和資源,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不利情境,從而降低危機的破壞性,甚至將危機轉化為機遇的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持續動態的管理過程。

根據現代企業危機管理標準,公司在進行危機溝通前,需要建立風險控制和危機預警體系。建立預警機制的目標是防患於未然。它是基於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探知現在的問題和困難,預測未來的方向和風險,而建立的一套危機預警管理體系。它讓我們在危機事件模擬場景中,迅速運用簡單明確的方案,進行集中式管理,做出最佳選擇或迴應。

一個完善的預警模式是體系、團隊和應對能力三位一體的結合。它是以應對危機為目的,所進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機和避免危機的行為和過程。它的作用是可以在事發源頭上控制潛在風險,降低公司危機損失的衝擊,並存在化危機為轉機的可能。如果不進行預警管理,小事件可能引發大危機,對公司的聲譽、經濟效益甚至生存造成重大影響。

在進行制定預警體系時,我們需要考慮三個方面:風險控制、工作流程和人。包含但不限於:

風險控制是危機意識的覺醒與認知:機構需要評估風險監測、報警和緊急應對功能。需要知道哪些環節和方面可能發生爭議或產生危機。這些危機將影響誰的利益,它的擴散範圍有多大,影響有多深等問題。

工作流程便於集中資訊,集中權力,統一管理:危機來臨 時,機構領導人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及時處理危機,如何進行有效溝通?雖然,在絕大多數企業的危機預警方案中,可以發現長篇大論代表國際水準的目標、規劃和行動計劃,諸如指導原則,爭議事件/新聞監測、潛在危機事件名錄、危機應對流程、工作指導小組、危機溝通政策、緊急事件聯絡方式、突發事件應急方案、新聞發言人與機構宣告等。但是,真實世界裡,危機具有的突發性、破壞性、影響性將遠遠超出機構預警體系的掌控範圍。

人是應對危機最關鍵的因素:決定一個事件危機公關的成功與否,不是在於完美的預警方案,而在於人以及能力。我們按照管理標準,成立危機管理團隊,專人專職負責,進行團隊危機管理培訓,模擬演練和發言人溝通輔導。都僅僅限於認知和學習。真正在危機處理中發揮作用的,是對瞬間發生的現場事件進行靈活應對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