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上市輔導>

什麼是國際板

上市輔導 閱讀(1.13W)

中國正推進境外企業在A股發行上市。這些企業在A股上市後因其“境外”性質被劃分為“國際板”。國際板指境外企業在中國A股發行上市的板塊。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後,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

什麼是國際板

國際板正在成為繼創業板之後,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的又一個大動作。在上海,建立類似紐交所那樣的上市條件較為嚴格的面向國內外大公司的主機板;在深圳,建立類似納斯達克那樣的上市條件相對寬鬆的創業板,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中長期構想。

上證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證所的目標是建設成國際一流的證券交易平臺,“國際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專家指出,隨著A股市場影響力日增,外資企業尤其是中國業務比例日益提升的外資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是大勢所趨。

  背景

中國的政府強烈希望能把上海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國際金融中心的標誌之一就是交易市場向國際開放,所以在上海開設“國際板”是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不是叫“國際板”並不重要,是單獨搞一個“國際板‘還是直接上市只是個形式問題,重點是能讓外國公司到中國來上市。

  [匯豐銀行]

另一方面,外國公司到中國來上市的意願也很強烈,比如可口可樂、匯豐銀行,它們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做得非常大了。聯合利華早在六七年前就公開表示想要在A股上市,後來陸續有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表示過這個意願。這類企業在中國上市有兩方面好處:第一,上市可以提高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第二,企業可以直接獲得人民幣資金,為它們在中國擴充套件業務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沒有外匯風險。這兩方面的好處是非常直接的。

但是當時這些公司都面臨同樣嚴峻的問題,就是那時包括中國的法律法規、財務制度、公司的監管治理等在內的整個環境都不支援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處於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階段。所以雖然這些公司早有意向,但真正要做起來的話還是很難,連第一步都邁不出去。

其實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交易所基本都是對國際開放的,並沒有在法律法規上明確區分境內、境外企業,紐交所也是如此。全世界最早的金融交易所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它起初是便於自己的團隊去亞洲進行貿易,進行融資的一個平臺。後來發展到19世紀,美國修鐵路也要去阿姆斯特丹融資,通過在阿姆斯特丹

  國際板推進紅籌境外公司發A股

發行證券然後上市。那時候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所以在國際上,一開始的時候金融中心就沒有國內和國外之分。

但是中國不太一樣,到目前(2009年7月31日)為止證券市場還是封閉的,沒有向境外開放。除了QFII這種安排,外國投資者還不能真正進來,中國人現在去境外投資也很難。所以在這種封閉的資本環境下,一個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的複雜程度要大得多。當然,一旦做成功,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是有重要意義的。

  主要證券市場境外上市公司數量

倫敦證交所 593家

紐約證交所 524家

NASDAQ 299家

盧森堡股票交易所 265家

新加坡交易所 316家

墨西哥交易所 307家

南非約翰內斯堡證交所 45家

祕魯利馬證交所 48家

波蘭華沙證交所 16家

馬來西亞證交所 8家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證交所 6家

中國臺灣股票交易所 36家

中國香港交易所 18家

發行方式傾向IPO

相關業內人士均指出,上交所醞釀的“國際板”將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發行方式目前來看更傾向於直接發行A股(即首次公開招股,或說IPO)。“預計推出初期,國際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幣將用於該企業在中國境內的投資。”上述專家指出,這樣就不會涉及貨幣兌換的問題,且境外公司在境內的業務拓展也能得以規避外匯風險。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是開設一個獨立的“國際板”還是併入A股交易?一業內人士稱“這不是大問題”:“無論是獨立設板還是併入主機板,國際板公司的大部分交易準則都會和A股主機板公司相一致。” 對國際板的估值問題,上述專家認為,將會參照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估值。一外資投行人士認為“大家不用擔心A股的高估值重心會被國際板拉低,只要是國內投資者購買,不論這些境外公司在哪個板塊上市,其發行價格都有可能被推高。”,關鍵問題並不在於境外公司在哪個“攤位”賣股票,而是誰來買他們的股票。

  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

是指在境外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託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境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

  部分有意願境外公司

匯豐控股、恆生銀行、紐交所、大眾汽車、賓士、可口可樂、西門子、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

  推出時間

權威人士透露,監管層一直在研究外資企業國內上市的事情,但目前沒有時間表,要等到IPO重啟後。

  上市的動機

(1)融資動機

企業上市是籌集發展所需資金的重要方式。我國資本存量大、資本市場流動性強,是上市融資的理想場所。境外企業到中國上市,可以擺脫其本國資本市場融資的限制,包括證券市場巨集觀環境、市場融資容量等方面的約束。通過境外上市,可以融得資金,支援企業的經營發展,同時基於上市的市盈率,可以放大企業資本,提高企業市場價值。 境外企業到我國境內上市,可以較低的成本籌集大量資金,不斷擴大經營規模, 進一步培育和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實力, 增強公司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2) 商業動機

企業上市是提高企業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企業股票公開上市發行,股票交易資訊會通過各種媒體和各種方式向社會各界釋出,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提高了企業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有利於企業樹立品牌形象,擴大市場,提高企業的業績。

(3)圈錢動機

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企業以圈錢為目的,通過跨境上市達到將境外資金在合法融資的外衣下不正當地據為己有的效果。 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圈錢的現象屢見不鮮, 通過高價發行、 不按募資說明書上的募資目的使用上市發行所募得的資金、連環擔保、不正當關聯交易等方式,在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過程中套騙資金。 境外企業到我國境內上市,也可能存在如我國許多學者所顧慮的“境外企業來華圈錢論”的隱憂。

  開設國際板的意義

(1)國際板指境外企業在中國A股發行上市的板塊。推出國際板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內在要求,國際板將對中國資本市場起到重要的補充和推進作用,有助於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效率。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遠遠滯後於實體經濟。這種滯後表現為中國的GDP佔全球GDP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但是全球大的機構投資者對中國的配置則是少之又少,甚至沒有。這對我們實體經濟的全球化也並非好事,而國際板的設立有助於中國及全球資源的有效配置。同時,國際板的建立將吸引境外一流企業來國內上市,有利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打造藍籌股市場,這將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

(2)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確定國際板用人民幣標價,本身就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體現。一般而言,貨幣國際化要經過如下階段:首先,貨幣在周邊地區的現鈔流通和使用;其次,貨幣成為周邊地區貿易和金融交易的計值、結算和流通貨幣;再次,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而推出以人民幣標價的國際板,表明A股市場具備對國際資產的定價能力,不僅可體現人民幣在國際資本交易中的計價單位作用,還可提高境外企業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自2008年底開始,我國逐漸通過各種途徑來增強和推廣人民幣的計價和結算,使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迅猛增加。這樣一來,當境外的機構或個人持有的人民幣達到相當規模的時候,就要求人民幣具有長期儲備價值,且有相應的成熟投資環境使其保值增值。這就需要一個包括A股市場在內的龐大的人民幣金融市場來滿足交易需求。這就要求中國加快建設上海這一國際金融中心,先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區域性的人民幣國際清算中心,進而發展成為以人民幣為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

(3)建設國際板將為國內投資者開闢新的投資渠道。長期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以本土投資者為主,受制於外匯管制,不能在全球範圍內分散投資,即使放松管制,中國投資者的主要投資場所依然會在中國。隨著中國內地個人財富的增長,投資理財需求的日益增加,機構及個人投資者迫切希望獲得更多回報可期的投資渠道。近年來,中國境內機構投資者隊伍發展迅速,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即境內藍籌股規模數量有限,這導致基金風格差別不大,機構投資者持股高度雷同,藍籌股流動性大幅下降,加大了市場波動。引入國際板,將為本土投資者提供全新的投資品種——成本更低、風險可控的國際投資工具,為基金提供更多產品標的,從而拓寬投資領域。建立國際板,將使國內投資者可以用人民幣在國內直接購買境外優質企業的股票,並使得境內投資者以人民幣開展境外直接投資時可以規避匯率風險。同時,來國際板上市的外國企業如果要將所募集的資金轉移到境外使用,就會把募集到的人民幣資金兌換為美元,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國外匯儲備存量,從而減少匯率風險損失。

(4)國際板的推出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內容。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證券交易所中,只有上海與孟買證券交易所沒有境外上市公司。上交所要躋身世界一流交易所的行列,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核心力量,就必須建設自己的國際板市場。放眼各國際金融中心,股票市場國際化對於其證券交易所乃至整個金融中心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根據我國國家戰略,到2020年上海要建成與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因此,建設國際板、建設國際化的資本市場是資本市場走向開放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家經濟金融發展戰略的需要。

  爭議利弊之爭

雖然國際板年內出臺呼聲日高,相關的傳聞也不斷出現,但和交易所以及地方政府在各種場合的大力宣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經濟學家對於在短期之內推出國際板卻始終持保留態度,在國際板到底能否實現其預定的目標與功能上也存在不少爭議。

爭議最大的,就是國際板的推出到底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否具有推動作用。

“在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資本專案仍然嚴格管制的條件下,國際板的推出,是變相的資本管制放鬆,也是人民幣在資本專案下變相的‘可兌換’。這是一種跨越、進步,這也是一種改革試驗”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國際板實行人民幣交易規則,是人民幣朝國際化邁出的關鍵一步。”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則表示,國際板的人民幣交易規則,實際上是從資本投資需求的角度,推動對中國貿易逆差國持有人民幣儲備。左小蕾表示,國際板實行人民幣交易規則,在國際板上市的境外公司將獲得人民幣融資,所有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機構包括外資機構,也必須以人民幣交易並清算、結算。推出國際板,無疑推動了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和全球流動貨幣的程序。

“企圖以國際板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做法完全屬於本末倒置、因果錯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湧表示,從英鎊、美元、歐元的經驗來看,恰恰顯示的是相反的路徑。也就是說,只有未來人民幣成為可以(部分)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才能通過印刷人民幣紙鈔換取外國企業股權。而目前的狀況是,國外企業用高市盈率的股票換取中國的人民幣,然後用這部分人民幣兌換中國的美元儲備,而中國的美元儲備不是中國央行印刷的,也不是證監會發行的,而是中國以廉價的商品、廉價資源、廉價勞力、廉價股權換取的。在人民幣沒有(部分)取代美元成為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的情況下,A股國際板的交易則是一場中國以實體資源,藉助人民幣為第一媒介和美元為第二媒介,來換取外國公司高市盈率股票這一虛擬票證的交易。這些虛擬的票證在理論上可以無限發行,類似於紙鈔,但中國的資源顯然不可能無限供給和出口。

除了是否對於人民幣的國際化的意義之外,經濟學家對於國際板是否會成為“圈錢板”,為跨國公司來華圈錢大開方便之門也存在爭論。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開設國際板吸引了127家外國公司前去上市,之後便是證券市場一路走低,外國企業便逐步退市。2003年國際板便消失了。”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餘雲輝表示,只要證券市場發行制度沒有進行實質性改革、只要A股市場還存在“高儲蓄背景下的制度性套利機會”,那麼,A股國際板一定是外資上市公司的“國際提款機”。

  時機之辯

“從現實性角度看,我國資本市場自身的制度性缺陷還未解決。”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認為,我國現行的發行制度名為核准制,實際上比審批制還要嚴格;而在創業板的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三高超募、業績變臉等一系列問題。這種種問題一方面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本身的穩固性受到挑戰,另一方面也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導致市場承受力有限。如果這一系列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國的資本市場將難以承載國際板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