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企業內訓>

創新需要多方支援

企業內訓 閱讀(2.74W)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兩黨選戰激烈,在創新的話題上,有一方把矽谷高科技的成就拿出來,顯示這些是民間自發創造力的成就;另一方則指出,這些發明專利和不斷升級換代的產品,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健全的基礎建設,從道路橋樑到法律制度,給創新制造了條件,完全把功勞歸於個人和企業是很片面的看法。

創新需要多方支援

同樣的道理,在全球供應鏈的運作中,公共設施、各種物流及金融的配套,也是促成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的重要因素。一般人津津樂道蘋果公司如何在加州設計的iphone,採用了日本的晶片,臺灣和韓國的零部件,最後在大陸的製造基地組裝後,銷往世界各地的市場,這成為一個典型的全球化分工和企業家創造能力的案例,而背後各地政府的作用,在關鍵的時候,以制度和政策的力量來支撐和促進製造業的發展,往往被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中國要登上產業升級這個臺階,成敗取決於政府如何有效地與民間互動。

最近沈連濤與肖耿兩位專家撰文 ,重新審視了供應鏈背後政府服務的作用。供應鏈要不停地適應環境,隨著全球客戶的需求、品味和選擇,協調生產。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供應鏈的基地,其制度安排,所做出的貢獻,尤其關係於未來的發展,倍受世人矚目。

這幾年,外貿企業經過磨練,理性地認識到世界經濟復甦緩慢,這個行業會長期受到人工、資源、人民幣升值等制約,但是也體會到自己的許多優勢在繼續發揮作用,不能急著產業升級,而忽略了原來產業中還沒有完全釋放出的潛力。在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出口企業必須要緊緊跟進原來佔優勢的領域中的新發展,快速找到自身定位,新的制度安排對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供應鏈的飛速發展依託於科技。專業化和資訊流通在全球大面積下展開,促成快速反應、零庫存與集中排程成為可能。然而最近一些有關供應鏈整合的討論中,卻重新審視和修正過去這些提升利潤和效率的經典定律,強調考慮供應鏈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而如果供應鏈過於簡約,雖然短期內便於操作,抗震的能力就薄弱。與其好高騖遠地追求革命性的創新,不如把微型創新嵌入供應鏈的每一個層面和步驟中。

風險是無處不在的,可能來自天災,也可能出自各主權國內政策的變化,日本海嘯及福島核電站出了問題,東亞供應鏈就亂了套。而且一個產業發生了問題,在供應上會波及到許多幾乎不相干的產業。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嚴重打擊房地產市場,由於美國新建住房開工的低迷,影響到鋸木屑的供應,養豬業不得不另外找替代品。如果供應鏈上的一個環節斷裂,考驗企業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另找供貨渠道,降低傳統供應受阻帶來的衝擊。總結這些教訓,就是要從供應鏈轉變成供應網,必要時,可以繞過這個脆弱的環節來保持供應的暢通。

由於大資料時代的來臨,雲端計算應用的普及,手邊有了海量資訊,資料如何使用,如何分析,最大化地瞭解客戶需求,從而量身定製出在問題發生前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案。新工具的有效利用,就加強了新的競爭力。這樣的全方位的工作不是個人所能做到的,而需要企業同心協力,在合理制度的推動下,共同創造價值。例如,電子商務貴在交貨的'速度,縮短反應的時間,如何能在一分鐘內做好從拿單,到倉庫取貨,再到貼上標籤發貨。這些程式上的創新,是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依託。

速度還要延伸到速率,涉及到現金及存貨的流轉。這又回到要有彈性和應對能力最大化的供應鏈。大家都在談要採取供應的多元化,分散風險。由於新供應源的出現,供應鏈不再單一,從土耳其,越南到緬甸,地區的分佈遍佈五大洲,所以要結合效率,形成區域性的供應網,以及搶佔供應網的制高點,成為地區供應鏈的排程指揮中心。亞洲地區內,新加坡很明顯地在這上面下功夫,以此為一個重要的追逐目標。

這種靈活度高的供應網的模式,意味著以前的管理模式就必須改變,目前顧問公司掛在嘴邊的是一種“夥伴式”的組織,決策權下放,維繫各夥伴間的是一個共同的目標和願景。一改以往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這種轉變需要一種新的人才,不是隻會聽話、執行命令的辦事人員,而是思想敏銳,在客戶想到問題之前,就已經替他們設計好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創新型經理,把服務推向更高的層次。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求變的意志強,上下有共識,經濟特區和地方為了出口,嘗試各種法律行政和物流的方式,地方政府間的競爭,在土地、勞動和稅收上的優惠,改善了商業環境;中央層面,國企銀行改制上市,基礎建設和資源型的改進,帶動了市場發展。進入2013年,大家關注的將是中國能否複製以往的成功。誠然改革面臨的阻力重重,金融危機以來的四年多,不少當時看來很前衛的政策,被後來的事實證明了經不起折騰。但是求變求新的意願是正確的。

政府在過去作為推動增長的引擎功能和成效有目共睹。當區域性競爭在改寫遊戲規則時,政府的角色就更加不能忽視了,必須加快提供創造競爭機會的環境,整合資訊,密切關注最新供應鏈中出現的新情勢,協調地方與全球規則的衝突。時不我與,這種緊迫性已有共識,且看如何付諸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