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經營管理>

經濟合同實際違約的分類

經營管理 閱讀(6.35K)

引導語:仲裁機構受理的民商事糾紛,基本是經濟合同違約責任之爭。在合同履行期限到來以後,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都將構成實際違約。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經濟合同實際違約有哪些分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經濟合同實際違約的分類

實際違約行為主要有四種分類,分別為:不履行、遲延履行、不適當履行、部分履行。

  (一)不履行

不履行,即拒絕履行,是指在合同期限到來以後,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合同規定的全部義務。我國《合同法》第107條所提及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就是指拒絕履行的行為。

  不履行的特點是:

一方面,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拒絕履行合同規定的主要義務,如果僅僅是表示不履行部分義務則屬於部分不履行的行為;

另一方面,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無任何正當理由。

在學理上,通常認為,一方嚴重違反合同使另一方訂約目的不能實現,或者造成期待利益的重大損失,此種根本違約行為也等同於拒絕履行行為。

在一方拒絕履行的情況下,另一方有權要求其繼續履行合同,也有權要求其承擔違約金或賠償損失責任。但另一方是否有權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條似乎沒有明確作出規定,而只是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實際上,根據該條的精神,在一方拒絕履行以後,其行為已轉化為遲延履行,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尤其應當看到,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合同,已表明違約當事人完全不願接受合同約束,實際上已剝奪了受害人根據合同所應得到的利益,從而使其喪失了訂立合同的.目的,因此,受害人沒有必要證明違約是否已構成嚴重的損害後果便可以解除合同。

  (二)遲延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的履行違反了履行期限的規定。履行遲延在廣義上包括債務人的給付遲延和債權人的受領遲延,狹義上僅指債務人的給付遲延。我國《合同法》第96條規定的遲延履行採納了廣義的概念,因此凡是違反履行期限的履行都可以稱為遲延履行。

遲延履行不同於拒絕履行。因為在遲延的情況下,違約當事人已經作出了履行並且願意履行,而只是履行不符合期限的規定。而在拒絕履行的情況下,違約當事人不僅沒有作出履行,而且明確表示不願意履行合同義務,可見拒絕履行是一種公然的違約。當然,在遲延以後,違約當事人不願繼續履行也可轉化為拒絕履行。

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關鍵是要確定合同中的履行期限。如果合同明確規定了履行期限,則應當依據合同的規定履行。如果合同沒有規定履行期限,則應當依據《民法通則》第88條的規定,“債務人可隨時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必要的準備時間也就是合理的履行期限。凡是違反履行期限規定的履行,無論是債務人還是債權人,都構成履行遲延。

在履行遲延的情況下,非違約方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遲延履行的違約金,如果違約金不足以彌補非違約方所遭受的損失,非違約方還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問題在於,非違約方是否有權解除合同?由於在許多情況下,遲延履行不一定會給非違約方造成重大損失或者使其訂立合同的目的落空,因此,非違約方不必要解除合同。依據我國《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非違約方可以行使解除權的情況主要有兩種:

一是“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二是“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只有在這兩種遲延的情況下,非違約方才能解除合同。

  (三)不適當履行

不適當履行,是指當事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要求,也就是說履行具有瑕疵。

我國合同法沒有采取大陸法系的瑕疵擔保責任,而認為不適當履行是一種獨立的違約行為,違約當事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而非違約方則可以選擇各種違約的補救方式維護其權利。根據《合同法》第111條,“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這就是說,在不適當履行的情況下,如果合同對責任形式和補救方式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如規定產品有瑕疵應當首先進行修理替換),則應當按照合同的規定確定責任。如果合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受害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各種不同的補救方式和責任形式。可見我國法律對瑕疵履行的受害人採取了各種方式進行了保護。

  (四)部分履行

所謂部分履行,是指合同雖然履行,但履行不符合數量的規定,或者說履行在數量上存在著不足。

在部分履行的情況下,非違約方首先有權要求違約方依據合同規定的數量條款繼續履行,交付尚未交付的貨物、金錢以及提供未提供的服務。非違約方也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如果因部分履行造成了損失,非違約方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由於在一般情況下,對部分不履行,債務人是可以補足的,因此不必要解除合同。如果因部分履行而導致合同的解除,則對已經履行的部分將作出返還,從而會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費用。所以,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部分履行已構成根本違約,導致其訂約目的不能實現,一般不能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