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基礎素質>

教學目標決定素質教育中的生物課

基礎素質 閱讀(1.45W)

引導語:我國對新世紀的中學生提出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發展”的素質要求中,其核心是新時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決定素質教育中的生物課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成了當今教育的首要任務。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認真領會生物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為目標,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精神為切入點,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其最大特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得以全面提高。如何把巨集觀的素質教育思想轉化為微觀的具體教學過程,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生物教師肯定會注意到生物新課程與舊課程的顯著差別在於多了學生的參與,少了老師的說教。因此生物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發展認知的手段。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徹底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由於學生積極參與,由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受到重視,指令性和專斷的師生關係將難於維繫,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藉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一個有創造性的教師應能幫助學生在自學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怎樣對付大量的資訊,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嚮導和顧問,而不是機械傳遞知識的簡單工具。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係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另一個需要認清的問題是部分教師比較喜歡智商高的學生而不喜歡創造力強的學生。因為創造力強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傳統的興趣,他們常常探究那些特別不符合“教學常規”要求的知識領域,被教師認為增加了教學負擔。實際上,教師的這種看法極易束縛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以保證學生心情舒如果注意讓學生提出問題,但卻不能及時點撥指導、精心篩選,而是“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隨著學生散亂的提問和思路,熱烈討論和研究。一堂課下來,學生是主體是體現了,但留給學生的只有關於課本的散亂印象,所謂是“雪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沒有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就猶如沒有源頭活水的涸轍之魚,只能在自己小小的水坑中掙扎。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語文課堂,讓學生真正學好語文。暢、思維敏捷,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都處於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教師不應強行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結論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善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要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的意識。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某個學生提出了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否定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做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髮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條件,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成就感。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養與訓練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在因素,設計恰當的生物問題。在教學中要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如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出給學生這樣一道題:如何測定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學生經過思考,也許會想到配製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來測定細胞液濃度。這類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因為考試是衡量和促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手段,科學調整命題方式和考試形式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對許多知識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卻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學中,要從習題和試題入手,大膽改革題型,並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以擴充套件學生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

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境等內容時,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對生活(子女與父母的長像、性格的異同)、對自然(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在環境中的作用)的觀察、思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求得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如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許多教師感到概念和理論的教學枯燥、抽象。其實,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結合”,用風趣的語言、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重沉悶化為輕鬆活躍,將繁雜化為簡潔,將單薄變為豐富。我瞭解到有少數男生常懷著好奇心偷偷地去學抽菸,怎麼去教育學生呢?在介紹細胞癌變時,我一本正經地對同學們說:“抽菸有兩大好處:一是菸草的營養豐富。燃燒的菸草中含有4000餘種物質,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菸可成為醫學專家。實踐出真知嘛!抽菸可親身體會氣管炎和肺氣腫,還可以與癌症交朋友,因為菸草所含物質中,至少已有43種被確認為致癌物了!”這樣,將急切之意化為蘊藉之語。試想,如果只是聲色俱厲地訓斥或和顏悅色地去開導,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嗎! 高中生物中有許多重要的結論和規律,傳統教學中,往往都是由老師直接教給學生。那麼現在,我們能否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探索以及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在這種“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長此以往,相信同學們的探索能力一定會增強,也為有志於對生物學科作深入研究的同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物實驗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實驗課,儘量多開實驗課或演示實驗。在實驗課中,除必要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外,儘量減少束縛性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和嘗試,並對自己的實驗結果作出推測和解釋。如在脊蛙反射實驗中,在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後,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繼續試驗。刺激蛙背部右側和左側反應有什麼不同?刺激一側時對側肢體有什麼反應?刺激的強弱與反應的關係?等等,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動腦去想,然後發表自己的認識或看法。最後教師在充分肯定每位學生實驗成績,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礎上,對其實驗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總結。

總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定會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積極的思維活動始於對問題的探究,並在問題的解決中得以發展和提高,而問題的提出又離不開社會實踐。如何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生組建栽培、動物養殖小組;充分利用校園和家庭,開闢實驗基地,讓學生動手設計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獲得勞動技能;另一方面可發現和培養特長生,拓寬他們的基礎知識,培養其自學能力,為未來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排頭兵。只有在教學中認真思考、研究,大膽探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才能培養出跨世紀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