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國學智慧>

儒學經典論語名句賞析

國學智慧 閱讀(2.2W)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論語名句賞析,歡迎閱讀。

儒學經典論語名句賞析

  論語名句賞析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選自《學而第一》)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賞析】孔子的這幾句話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主張在《論語》中多處可見。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要尊敬師長、兄弟;言行要謹慎、誠實守信;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4、子曰:“君子不器”。(《為政第二》)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像器物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的用途)。”

【賞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的人格的人,而非凡夫俗子。君子應當擔負起治國安邦的重任,對內可以妥善處理各種政務,對外能夠應對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說,君子應當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只侷限於某個方面。因此,它可以統觀全域性,領導全域性,成為合格的領導者。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

5、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里仁篇第四》)

【譯文】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沒有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賞析】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既是個人自身的事,又必然與所處的外界環境有關。重視居住的環境,重視對朋友的選擇,這是儒家一貫重視的問題。古人云:“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德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有仁德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都會受到仁德者潛移默化的影響;反之,就不大可能養成人的情操。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第六》)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賞析】孔子在這裡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有人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心理學中講的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孔子在這裡論述了學習的三個層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緊承好之者突出樂之者。這樣層層推進,使說理更加清晰,更加令人信服。這裡還使用了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頂真。這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在古詩文中經常見到。它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凝練,讀起來琅琅上口,鏗鏘有力。

7、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雍也第六》)

【譯文】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賞析】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至今仍在沿用,而且永遠也不會過時。這是孔子對後人教育上的最大貢獻。

孔子一向認為,人的智力從出生就又聰明和愚鈍的差別。即上智、下愚與中人。既然人有這麼多的差距,那麼,孔子在教學過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這使他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對我國教育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8、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賞析】孔子的`教育物件、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時文化下移的現實,“學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的人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他廣招門徒,不論什麼種族、氏族,都可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打破了等級制,強調了教育的社會化、大眾化。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開創了中國古代似學的先例,為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思想奠定了基礎。

“有教無類”是影響了中國近千年的教育思想。指出了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力,它與身份地位無關。只有民眾的整體素質提高了,一個國家的國力才會增強。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只有通過教育,文化才會得到傳播和普及。所以說,每個人都應該接受教育。孔子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心繫國家,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