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高層研修>

高層領導者的修身探討

高層研修 閱讀(7.76K)

《道德經》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作為道家的領導力思想,其本質是一種“身國同治”的思想,轉化到企業裡就是“身企同治”的思想。

高層領導者的修身探討

管理本質是一種文化現象。一切管理都可以歸結為文化管理,來源於文化管理,也最終朝著文化管理的方向發展。而人類文化管理最終體現為精神治理,或者說是心靈治理。

以前的修身,偏重於修形,偏重於“養身”之身。其實,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修身,即身(形)、心、靈,三者之間是一種層級遞進關係。

人、企、地、天、道是一體的。實際上,微觀進化和巨集觀進化是同步的,是相互依賴、共同進化的。巨集觀結構成為微觀結構的環境,並以決定性的方式影響著它們的進化。反過來說,微觀結構的進化成為巨集觀結構形成和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這種相互依賴只形成了一種現象——共同進化。

自我管理 身心靈一體

《道德經》中提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也就是說,人要自知,要自勝。古希臘的哲人說“認識你自己”;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提到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包括“人生能有幾回搏”,“古之學者為己”的各種說法,都在說著同樣的道理,即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完成自己。

身國同治,其基礎是修身,也就是自我管理。怎麼管理自己,德魯克提出五個問題:“我的長處是什麼?我做事的方式是什麼?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要去哪裡工作?我能貢獻什麼?”其範圍略顯不夠體系化。可以從個人的修身層級人手去分析,包括身(形與身)、心、靈三個方面。

1、修身:形與身名與利

“形”包括“物理人”、“本能人”、“社會人”對人的界定;從“身”的角度,包括精、氣、神。這時的“形”是“身”的發展的基礎而已,而“神”是“身”的發展終極。最佳的境界是“身、形一體”,“形神俱妙”。

作為物理人來說,身體健康和壽命長久是必要的,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我們做任何事的基礎。因此要能夠愛護身體,善於養生,不要輕易捨棄這個“臭皮囊”。否則什麼“夫英雄者,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但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結果雄心壯志,也都會消於無形。

從本能人的角度來說,更多的體現對人的“私”欲的控制和消減。老子云:“罪莫大於可欲望,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知足者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去甚、去奢、去泰”。這些表述,都是通過排除貪慾,使慾望減少到適當的程度,從而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事業中去。

從反面來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身與貨孰重?”如果不注意剋制貪慾,則可能會不惜一切手段來利己,而對外物的過度貪婪可能對“身”產生巨大的反面和負面影響。

一個領導者要做到大公無私,多為眾人著想,儘可能為人類付出,就要把自己的心靈放空。當心中有了這樣的利他之心之時,就能擺脫慾望的束縛。

2、修心:智商情商逆商

修心,可以按照社會上流行“三Q論”即“智商、情商、逆商”“三商合一”的結構來進行分析。

企業家的智商主要指企業家的知識具備及使用的商數。包括經營知識和專業知識。所謂經營知識,是指企業家作為商人所具備的市場理論和人文理論。所謂專業知識,是指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自己所從事行業的物性知識。就重要性而言,經營知識和專業知識是不對稱的,最重要的是經營知識,將經營知識和專業知識轉化為經營能力。從思維方式的角度,應該是理性思維方式。 企業家的情商包括:為他人著想,關心同事,熱愛他人;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心態樂觀,掌握分寸;胸襟博大,有大度包容的器量。能力表現為善於交際。

企業家的逆商包括: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實幹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將以上精神轉化成決策能力和創新能力(包括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判斷和直覺判斷能力、創新能力、組織決策能力等)。在意志方面,逆商可以表現行為方式逐漸化被動為主動,自身從事高尚的人格修養,自強不息,日新又新。

作為企業家來說,“三商”都應該具有,同時層層遞進,而最重要的應該是“逆商”,即持續不斷地堅持創新能力。而堅持創新能力的背後,必須有強大的信仰系統——人生的理想和使命做支撐,這就引出了靈性修養的問題。

3、修靈

傅佩榮先生指出:“靈性修養,是重要的”。所謂“重要的”,是指聯絡於人生的'意義與目的而言。如果忽略靈性修養,則人生一切活動“對自己而言”,將是既無意義也無目的的。因為一個人也許享有福壽全歸,也許創造豐功偉業,也許對人類或歷史產生巨大影響,但是他的內心依然可能彷徨無依,甚至充滿苦惱。

靈性修養使一個人的身心活動具有意義,使一個人將其命運提升轉化為使命。總而言之,使一個人能在光天化日下行走,不但不擔心命運的折磨與死亡的威脅,而且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安排自己的身心活動,珍惜並善用人生的一切資源。

張旭通先生將修靈表述為精神體的三項官能:良心、直覺和感應等活動,精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精神體根據對宇宙規律的感應和對事物始終的直覺,通過良心是非的判斷,來指令智慧體。比如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有禪修的經驗,不是按照傳統的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市場決策來推進營銷,而是直接出結果:而世界果然跟著他轉,這顯然是運用了一種靈性思維。但背後都有其理性的支撐,也就是說,保留了理性的好處並進行了超越。

儒商之修身能做到有形之身的最大化使用,是社會認可的標準的身的社會化功能的實現;道商則在此基礎之上,求無形之身,是身的高階化和精神化,是以性命合天道,其最好的狀態是“身、形一體”、“形神俱妙”、“體道合真”,“內聖”與“外王”合一。

領導修身階梯論

為什麼要成為一個領導者?答案是:這也許是人類的普遍意志。無論個人怎麼想,既生而為領導者,就必須完成自己的進化使命。

從修身境界而言,領導者會經過知識、情感、意志的磨鍊,體現為理性思維和情性思維方式的“為學日益”的過程,體現的人類精神是理性精神和仁愛精神,之後則進入靈性思維狀態、信仰精神境界的“為道日損”的過程。中間的過程是層層修煉的過程。從“身(形)、心、靈”的角度,是從身而心而靈逐層深入直至“與道合一”之境。從思維方式上說,要將理性、情性思維(感性思維另一種提法)層層突破(另一方面,要抑制感性與本能),從而達到開悟的靈性思維狀態。這裡面所體現的是自我超越精神。

從領導境界上而言,商人的境界分四種:草商、法商、儒商、道商,這四種境界是一種層級遞進的關係,最高境界道商是以靈性思維方式、達到信仰精神境界的道商。到最高境界的道商,就會表現為《道德經》所云:“太上,不知有之”的狀態。此時,領導者將體現為竭盡所能,為人類付出的精神境界。

《道德經》雲:“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善用人者為之下”。“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社稷王。”管理大師柯林斯的一大貢獻,是發現了第五級領導。要通過五個級別,才能達到領導人的境界。第一級是能力強的個人;第二級是團體貢獻者;第三級是能力強的經理人,第四級是有效力的領導者,在第四級之上,再加上“極端的謙卑”和“強大的決心”才是第五級領導人。聖吉說:“如果沒有先讀羅伯特·格林利夫的《僕人式領導》,別去讀領導力的書。我相信,那是我讀到過的關於領導力的最出眾和最有用的陳述”。格林利夫在1970年首次提出“僕人式領導”。老子“太上有之”的領導是最高層面的領導,是懂得退讓智慧的領導。“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對下屬表示謙下,顯示著“第五級領導”和“僕人式領導者”的精神氣質。

從做事方式而言,高明的領導者無需一時一事發號施令,只要定好規則,即建立遊戲規則,並以統一的價值哲學觀念推行到整個企業,便可以“無為而治”了。這是領導者之“有為”與“無為”的結合之處,即“無為”以“有為”為基礎,有為以無為為超越。同時,道家講求“事少而功多”,即不必所有的事情親歷親為,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最關鍵的問題上,其他的事情,放手讓屬下去做,才能“君無為而臣有為”。

從做人方式上而言,老子認為聽任萬事萬物的發展,僅僅間接地進行干涉最好——“我無為而民白化”。“天下之至柔弱,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問。吾是以知無為之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奚及之”。

最高境界的領導者,能夠“去中心化”,與道合一,能夠與時推移,靈活不滯;因變而變,圓通無礙,極博大而最精深,極高明而最平易,無所用而無不宜。這時所體現的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在老子看來,道具有一種無所不能的巨大神力。他深信:決定我們環境的力量在內心深處。只要人們能夠修之不移,“勤而行之”,則身得以升為“真人”之身,家道興旺,社會、國家永遠太平。領導者的思維方式、精神境界界定了企業的層級。以靈性思維、信仰精神,並能“修之於天下”者,“其德乃普”。“故從事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即這是因為:從事於道的人,道也樂意得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