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普通話>

2017年普通話朗讀基本要求

普通話 閱讀(1W)

在朗讀的準備過程中,朗讀者獲得了對朗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覺,但這並不能保證在朗讀過程中就能準確地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覺。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普通話朗讀基本要求,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年普通話朗讀基本要求

  一、掌握髮音標準

朗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發音要標準。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普通話和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

(二)注意多音字的不同讀音

多音字的區分,要著重弄清其不同的義項,根據不同的義項記住其不同的讀音。如:

舍:宿舍(shè) 舍(shě)棄

處:處(chǔ)理 處(chù)長

供:提供(gōng) 供(gòng)述

(三)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

由於字形相近把甲字讀成乙字,這種誤讀十分常見。如:已—己 戍—戌 撥—拔 肓—盲

由偏旁本身的讀音或由偏旁組成的較常用的字的讀音,去類推一個生字的讀音而引起的誤讀,也很常見。

所謂“秀才識字讀半邊”,指的就是這種誤讀。如:弓弦 發酵 攝影 駕馭 酗酒 矩形

(四)注意異讀詞的讀音

普通話詞彙中,有一部分詞(或詞中的語素),意義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習慣上有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稱為“異讀詞”。

異讀詞的不同讀音,主要是使用場合不同而造成的,所以要著重分清其不同的使用場合。大多數情況是一個音使用場合“寬”,另一個音使用場合“窄”,只要記住“窄”場合的讀音就行。如:

血:口語讀xiě;書面語讀xuè

薄:口語讀báo;書面語讀bó

  二、把握文章基調

(一)理解文章內容

就是首先要熟悉文章,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地理解內容,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準確地掌握文章的情調與節奏。這樣,朗讀時才能正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1、瞭解作者的思想和文章的時代背景。

2、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這是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

(二)把握文體特點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讀要求。

1、抒情性作品,應著重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

2、敘事性作品,應著重熟悉作品的情節與人物性格。

3、論說性文章,需要通過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和論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說明次序和說明方法。

總之,只有掌握了不同文章的特點,熟悉了文章的內容,才能準確把握不同的朗讀方法。

  三、設計朗讀方案

在深刻理解文章內容和把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具體方案。方案的設計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根據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語言風格,以及不同聽眾物件等因素,來確定朗讀的基調。

二是對文章要有整體考慮。例如文章中寫景的地方怎麼讀?高潮在什麼地方?怎麼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頓等。

  四、保持良好狀態

朗讀過程中,必須獲得並保持正確的朗讀狀態。正確的朗讀狀態有共性的一面,叫做一般狀態;也有個性的一面,叫特殊狀態。

朗讀狀態包括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兩大方面,不過,心理狀態是主導方面。

朗讀狀態不佳,或過分緊張,張口結舌;或過分懈怠,無精打采;或激動萬分,千頭萬緒;或追求技巧,三心二意;或腔調固定,色彩單一,這一切都會嚴重影響朗讀效果。因此說,朗讀狀態正確與否,是朗讀成敗的關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積極主動 信心百倍

正確的朗讀狀態,首先是精神狀態正確。為了準確傳達朗讀的內容,獲得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讀者要由衷地去感受作品內容的深刻和豐富,去預見它對聽者具有的多方面教益,以及可能從中獲得的美感享受。

朗讀者要引發出自己的朗讀願望,要有朗讀的主動性。

但是,朗讀時往往會出現缺乏信心、不夠主動的狀態。其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過分緊張:眾目睽睽,大庭廣眾之下,不好意思。

二是過於懈怠:好像是迫不得已才朗讀,心不在焉,傳達不出朗讀的內容,沒有感情,不積極主動。這種狀態,“睜眼懶看字,念字懶張嘴”,比緊張要壞得多。

要克服朗讀中緊張或懈怠的不良狀態,需要從兩方面注意:

首先要克服畏難思想,樹立信心,認識到朗讀並不神祕,只要下功夫,人人都有可能學好。

同時還要認識到,要真正朗讀好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得下苦功夫才行。

這樣,朗讀時才能夠獲得從容而不懈怠,積極而不急促的正確狀態。

(二)全神貫注 進入作品

所謂全神貫注,就是在朗讀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擾,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朗讀中,傾注在朗讀的作品中。

所謂進入作品,就是把作品的內容和語言,化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化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心理活動;要設身處地、身入其境,加強形象感受;要盡力引發思想情感的運動狀態,緊緊抓住與聽者的情感

交流。這樣就會排除各種干擾,專心於朗讀。

(三)動腦動心 有感而發

在朗讀的`準備過程中,朗讀者獲得了對朗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覺,但這並不能保證在朗讀過程中就能準確地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覺。也就是說,如果在朗讀時不能把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受再一次喚起,不能在形之於聲時既動腦又動心,不能句句情動於衷,有感而發,那麼,任何最充分的準備都有可能功敗垂成。因此,動腦動心,有感而發就是在朗讀過程中用心體察,做到情動於衷而形於言。

(四)速看慢讀 由己達人

除背誦外,朗讀總是要按照原文的順序依次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看、想、讀”三個環節。正確的朗讀狀態,要求朗讀者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係。

朗讀過程是一個雙軌行進的過程,這是朗讀的重要規律,掌握了它,就可以把看和讀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朗讀質量。

如:蓖麻∧一天天地▲越長越高。

在這裡,朗讀前一切必要的準備工作都會發揮作用。在對全文理解、感受的基礎上,看見“蓖麻”,不但有它的形象,而且也會同時產生“長高”的感受,讀“蓖麻”時,心中十分清楚重點在後面。層次、主題、背景、目的、重點、基調等等,都融化在字句中,整體感受和具體感受共同體現在字句中。看中有想,想中有讀,讀中有看。三股繩絞織在一起,牽動著有聲語言走向預定的目標。

在“看、想、讀”的過程中,究竟看到哪裡才開始讀,讀到哪裡再往下看。這是更為複雜的問題,它因人而異,也因文而異。一般地講,主要有如下方面:

1、標點符號的影響。看到可停頓的標點符號,會發生兩種情況。一是不再向後看,等待讀完,甚至回味遐想,然後再看下面的詞語;二是越過標點符號,繼續向後看。

這兩種情況,同停頓的位置與時間及停頓前後的銜接有關。

回味遐想,用於較完整的意思之後,一般有較長的停頓。繼續向後看,用於詞語關係尚不明確、或雖明確但需緊連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層次段落之後,在回味遐想的句子之後,不要等到停頓時間已滿,應該馬上出聲時再去看後面的詞語,這樣很容易造成思想感情上的空白;也不要在上文的思路還未展開,感情色彩應稍延續時就急忙看下文,那樣,上文的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就會受到

某些提前進入腦際的詞語的干擾,甚至會馬上中斷、轉移。這樣,朗讀便可能出現急促、慌亂的語流。

2、由於聽者是從聲音上感知文章的,所以要求看和想非常迅捷,而讀,就要從容。這就是“速看慢讀”的意思。

(1)速看。“速看”包含著“速想”,並用“想”把看和讀化為有機的整體。速看是一種要求,沒有絕對統一的速度。

一方面因人而異,有的人“字斟句酌”,有的人“一目十行”。不過,正確的方法是不能過細,也不能過粗。過細,會影響朗讀的順暢;過粗,會影響朗讀的深度。

另一方面,文章的某些部分需要快看,另外的部分又需要慢看,因此,看的速度不能一成不變。那樣會造成脫離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忽視了“看是為想,想中去讀”的重要性,把朗讀的“看”同閱讀的“看”混淆了。

(2)慢讀。讀得從容,才能由己達人。“滾瓜爛熟”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它缺乏與聽者的交流,即使自己讀自己聽也缺乏體味的過程。

為了讓聽者聽清,獲得感受、產生共鳴,“讀”一定要慢,比“看”要慢。

朗讀的速度,一般情況下,每分鐘240字為宜,但不能用這個速度去讀每一篇文章的每一句話。這裡主要是說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連滾帶爬,含混不清;太慢,渙散鬆懈,黏黏糊糊。所以,太快太慢都會使聽者生厭。

總之,看,是迴歸自我,所以準備得越成熟,速度就越快,想得也就越準確深刻。讀,是由己達人,要適應有聲語言及於耳、入於心的特點,就要慢些。

放鬆心身,並不是懈怠,而是能鬆能緊,需要鬆時即鬆,需要緊時即緊。而不是自始至終全緊,或自始至終全鬆。

用聲自如,並不是完全像平時說話那樣用聲,但也不是完全脫離自己說話時的聲音,而是選取自如聲區,選取最佳音域、最佳音量。不要使用那種勉強的聲音、做作的聲音,特別不要追求高音大嗓,不要追求虛聲虛氣,不要摹仿別人的聲音,甚至改變自己自如的“本色”聲音。

放鬆心身,用聲自如,目的是使朗讀者在朗讀過程中保持一種彈性狀態,以自身最大的優勢,表情達意,言志傳神。

彈性狀態,是指相關器官都處於能根據朗讀需要而伸、縮、鬆、緊、剛、柔、緩、疾的積極活動的狀態。

彈性狀態是一種運動狀態,不但能積極地推進語流,還能自覺地進行調節。如朗讀過程中發覺聲音偏高,就可以在適當時機把聲音降低一些;發覺氣息過促,也可以有意識地沉緩下來。而這種調節不會分散注意力。

當然,彈性狀態也有自己的侷限,這侷限的範圍和程度因人而異,如有的人音量較小、音高偏低、氣息不足等。每個朗讀者都應認識自己的不足,以便揚長僻短。

總之,在良好的朗讀狀態下,朗讀者能操控自如、心口相應地完成朗讀任務。而朗讀狀態不好,就會嚴重影響朗讀效果。

(六)克服固定腔調

固定腔調,是指在朗讀時使用某種固定不變的聲音形式,不管什麼內容、什麼體裁,也不管語體風格,都同樣對待,千篇一律。

固定腔調的形成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對朗讀缺乏正確認識。從朗讀狀態上看,一成不變的朗讀狀態,是造成固定腔調的直接原因。另外,相習相沿也是形成固定腔調的原因之一。

固定腔調主要有如下四種:

1、唸書腔:就是照字念音,或有字無詞,或有詞無句。詞或片語沒有輕重格式的區分,更沒有具體感受的充實。聽不出完整的句和段,毫無思想感情的流露。

唸書腔的主要問題是停頓多,停頓位置和時間長短都差不多,輕重音處理不當,語氣近似。如:“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

這句話用唸書腔讀,把“今天”讀成中重格式;“是”字拖長;“開學的”讀成中中重格式;“的”不但不讀輕聲,反而讀成重位音節;“第一天”也讀成中中重格式,“一”的重音位置消失。

可見,用唸書腔讀這句話,就會只讓人聽到“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這些割裂的詞語,聽不出詞語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絡,更談不上語氣的色彩和分量。

唸書腔還保留著識字的明顯痕跡,這在國小低年級中更為普遍,值得重視。

2、朗誦式:朗讀與朗誦是不同的。朗誦要用誇張、渲染的聲音,顯得生動引人,不僅激情洋溢,而且音調鏗鏘。朗誦是一種表演藝術,而朗讀更為實用。因此不能用朗誦的方法去朗讀。

除了唸書腔和朗誦式外,固定腔調還有“唱書調”和“唸經式”等,也都必須避免。

要克服固定腔調,主要應注意如下兩點:

一是要增強語感。所謂語感,有兩方面的含義:既是指對於語言資訊接收、儲存的能力,又是指對於語言資訊發出、駕馭的能力。朗讀中存在的固定腔調,同朗讀者語感較差有很大關係。因此只有增強語感,才能很好克服固定腔調。

二是要注意狀態。要打破固定腔調,使語流符合朗讀規律,必須改變言不由衷、消極被動的朗讀狀態,加強思想感情的運動,切實把握語氣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氣息、聲音的變化,使語言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