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廚師麵點>

蒸制面點常見問題解答

廚師麵點 閱讀(6.21K)

Q:為什麼我的麵糰走揉不光滑

蒸制面點常見問題解答

1.揉麵手法不對,揉麵其實就是一個促進麵筋擴充套件、增進麵筋韌性的過程,如果你手法“過亂”,反而會破壞麵筋的形成,所以就收不出一個光滑的麵糰了。

2.麵糰的乾溼比例不對,過硬或過軟的麵糰,都會增加揉光滑的難度。建議新手或手勁兒不夠的人,不要嘗試過硬的麵糰。過軟的麵糰,可以一點點增加麵粉繼續揉至軟硬合適。

3.如果麵糰的軟硬在所要求的範圍之內,就是揉不光滑,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停下來鬆弛

5~10分鐘(覆蓋),再上手揉,你會發現好揉多了!雖說是“鬆弛”,但麵糰並不休息,麵筋會在一個“放鬆”的環境下,從容不迫地完成蛋白質與水的充分結合,形成更多的麵筋,之後你再揉麵,即可幫助麵筋的擴充套件,增加其柔韌性。

4.麵粉的麵筋蛋白含量過低。

Q:如何判斷蒸制的火候和時間?

1.蒸制的火候不要選擇全程小火,否則鍋內溼氣過重。如果先期用小火,是為了讓面坯的醒發更充足一些,那麼後期一定要調成大火,以促進鍋內熱蒸汽的正常迴圈,避免水溼現象。

2.具體蒸制的時間,多練習之後便可憑經驗、試生坯大小來定。

3.如果嗅覺靈敏,蒸制的後期,能聞出味兒的時候,基本上就八成熟了(特別是包餡兒類麵食),之後小個頭面食再蒸2~3分鐘就可以了,大個頭再蒸5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

4.開鍋後,輕輕戳一下,能夠迅速反彈,彈性很好,就是熟了。如果按下去有凹坑,反彈很緩慢或者凹坑不消失,說明蒸制時間不夠。

Q:為什麼我的.饅頭、包子總是蒸得溼塌塌的?

關於滴水的現象,與開水還是冷水上鍋無關,而是與火候的大小和鍋蓋有關:

1.火候太小,蒸汽迴圈差,水溼現象重。

2.鍋蓋的弧度小,蒸汽不是順著鍋壁流下,而是直接滴下,會導致麵食溼塌。

3.玻璃鍋蓋更容易造成水滴的現象,所以建議選專用的蒸鍋。

4.第一章的工具介紹“蒸鍋”中有解決辦法

Q:為什麼我蒸的一鍋饅頭、包子,有的很好,總有一兩個像"死麵"疙瘩?

1.揉麵不均導致漲發力不均勻。

2.如果麵糰偏硬,有可能是最後做好的幾個生坯,醒發不足。

3.如果每次做的數量較多,也有可能是先前做好的那幾個,醒發過度了,尤其是皮薄的包子。

4.蒸的數量過多,一次蒸2~3層的,上層的水汽凝成熱水滴滴到下層的麵食上,影響區域性漲發,所以,每層底部都要鋪上紗布吸溼。

5.排除上面原因,那還有可能是鍋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