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茶藝>

中國茶道的知識

茶藝 閱讀(1.8W)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茶道的知識,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國茶道的知識

中國茶道

基本茶類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為基本原料再加工而成。包括花茶、緊壓茶、速溶茶、茶飲料等。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為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道。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特性

中國的茶道更多是依附於中國傳統思想,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強調“中庸”、“和諧”的思想,貫徹“禮、義、仁、德”的精神。唐末宦官劉貞亮曾提出所謂“飲茶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祛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從中可明確地看出其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的茶文化,強調所謂高雅、淡潔、雅志、廉儉等品格。實際上,這些品格本質上都是孔孟的中庸、和諧思想的'產物。深受儒教影響的中國人,其實性格就像茶一樣,清醒、理智、平和。自古以來,無論是文人學士還是凡夫俗子,飲茶品茶,其目的都是使人心平氣和,從而達到自省的目的,也能冷靜、理智地待人接物。這些何嘗不是儒家思想的要求呢?通過飲茶文化的推廣,營造一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和諧環境,達到互敬、互愛、互助的目的,這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諧之道的茶文化。

自宋以後,茶與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關。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到了近代茶館業的興起,飲茶與文化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起來,有評書茶館、京劇茶館和曲藝茶館。著名作家老舍更是利用“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的特點,創造出不朽劇作《茶館》,揭示出了20 世紀中國的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