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茶藝>

不同的泡茶方法介紹

茶藝 閱讀(3.2W)

宜興式泡法

不同的泡茶方法介紹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衝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後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並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於更好的泡製茶葉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衝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幹壺:執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衝八水將剩餘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泡茶需掌握技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飲茶,然而茶是具有其特性的,同樣的茶在不同的人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姿態。一般而言,泡茶技術,主要是根據茶類的不同、加工方法的不同、茶的特性等方面去把握茶的用量、開水的溫度、沖泡的時間等。

泡茶首先要講究的是用水。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要求有三點:甘而潔,活而鮮,貯水得法。現代人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包括泉水(山水)、江水(河水)、溪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等。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溪水、江水(河水)、泉水屬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而蒸餾水為人工軟水。

水的溫度也很關鍵的。按照唐朝陸羽的理論: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並微有沸聲時,是第一沸;當鍋邊緣連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時,是第二沸;水面波浪翻騰著也就是第三沸了。“三沸”之後,不宜接著煮,因為水已煮老,不能再飲用。

另外,注水手法的變化也會使茶湯的滋味產生變化。同一道紅茶由不同的人泡出來差別很大,除去一些水質、器皿的影響外,注水出湯的手法是一個關鍵,同一種大紅袍,不同的手法會影響茶葉中物質釋放的先後與快慢,滋味呈現自然不同。

泡茶目的在釋放茶裡的物質,沖泡時順其性,茶湯便好喝。對於芽葉細嫩的、不發酵的茶來說,沖泡時需要懸壺高衝,以降低水溫,並使茶葉在水中充分滾動,以達到受熱均勻,才能使茶葉綻放美麗的形狀。另一方面,要使茶葉受熱均勻,就不可定點沖泡,那樣會使得定點部位的茶葉過分受熱以至茶葉細胞被燙死。

如果茶是要顯出高香的,就應該高衝,以讓味道充分顯出來,比如綠茶和花茶等。對於類似普洱、鐵觀音和巖茶這樣的注重韻味的茶,一定要低衝,而且不能從中間注入。注水要定點且力度要均衡,環繞注水就如兵困圍城,茶勁將發卻被壓鬱悶死;應該順勢而為,有流暢之意。

用一種茶,不同的沖泡手法泡出來的茶的味道也不同。比如同為武夷山大紅袍,用沸水直衝,就會香氣高揚,但不持久,滋味霸道回甘卻不明顯;中投法入水,提壺高衝卻不直接淋在葉上,香氣輕揚幽遠,滋味鮮爽順滑。從清理茶盤、擺放茶杯、燒水、提壺,這些泡茶前的準備工作都應安靜,這樣就把外界的喧鬧“隔絕”在外。等壺裡的水開了以後,放在桌面上,當水已經不再翻滾,安靜後,拎起開水壺,讓水從壺嘴流出,水流均勻平穩地順著杯子的邊沿平滑流入。

還有,茶葉品鑑時,心境也很關鍵。只有靜下心來,才能體會出茶葉本身的自然韻味。泡茶亦是如此,心態平和安靜,注水出湯自然順暢和諧;心情不平,茶性不解,泡茶的時候難免乍呼,泡出來的茶湯也會有這樣那樣的詬病。

正統的詔安式茶藝欣賞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各個地區各個民族都有其特殊的飲茶泡茶方式,而且所使用的茶具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下面我們來認識下詔安式茶藝吧,詔安式屬於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小縣城,是福建與廣州接壤的縣,與廣東的泡茶方式可能會有點影響。

詔安式茶藝是福建閩南一帶居民所特有的泡茶方式。它較為講求泡茶的技術,因此皆以宜興式標準單口茶壺,配上蛋殼杯來泡茶。

備茶﹕壺把方向與主泡者約呈45度角,將欲用之茶葉置於紙中,摺疊包起後,以手壓碎約一一三次,並依茶形整理出──碎、斷、條三類,置於一側備用。

燙壺﹕詔安式泡茶法是不綁壺蓋的。先將壺蓋斜置於壺身上,以熱水一併燙過。燙壺最應注意的是其時效性的掌握,一般若控制恰當,壺壁剛好熱透後,緊接著置茶,應可隨即聞到被蒸散出來的茶香。

置茶﹕將適才在紙張上壓碎的茶倒入壺中,需依﹕碎→斷→條,由後下至前上,逐層置入。

時聞﹕由於是以燙杯時間的長短來掌握,所以每泡的燙杯方式稍有不同。

第一泡﹕沖水時,需將熱水沿著壺口,以一半在內,一半在外的方式衝入壺內。切勿直衝,以免水流過強破壞茶形而阻塞了流口的順暢。

燙杯﹕杯內注入三分之一的熱水,雙手各拿一個茶杯,以對杯方式將水倒入另兩杯且旋轉一兩圈,從聲音的清脆程度,可以立即分辨出杯子的造工精製與否,而燙杯動作之俐落靈巧更可表現出泡茶的手藝。

幹壺:將壺底在茶巾上沾過,使不滴水以保持清淨。

倒茶﹕在杯子之間,緩緩的輪流來回倒出,以使茶湯均勻,至茶流成滴即停。

奉茶﹕將茶送至桌中,請客人取其近者品茗。詔安式泡茶通常擺置四個杯子,若品茗者只有三人,便將第四杯倒與在座的長者或尊者。

第二泡﹕燙杯方式與第一泡略有不同的是,需將杯內注入熱水至杯麵呈表面張力,即將溢位為止,再以雙手中指各輕撥杯子使其略傾,倒掉少許水,再以食、拇指拿起杯子,倒掉剩餘的水。

第三泡﹕燙杯方式與第二泡不同的是,此泡以單手單杯輪流操作。三泡茶是詔安式所推薦的,因為第三泡以後的茶味不純,且破壞味餘韻故不取。

去渣﹕將壺底朝上,手執壺把,輕搖令茶渣自然倒出,最後,再衝入少許開水,搖晃壺身,將茶渣清出。

還原:清潔茶具,並歸位還原。

喝紅茶有什麼好處

經常喝紅茶還有防治流感、中風及面板癌的效果。 喝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去油膩、開胃口、助養生,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喝紅茶可強壯心臟功能。喝紅茶最好加牛奶,喝茶不加奶的人,體內草酸比例相對較高。草酸一般都能隨尿液排出體外,但是,對部分人來說仍會有些草酸積聚在體內,最後形成腎結石。牛奶中的鈣可以與草酸結合,使其順利排除。建議晚上最好喝紅茶。

如何喝紅茶

喝紅茶按使用的'茶具不同,又可分為杯飲法和壺飲法。

一般情況下,工夫茶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即置茶於白瓷杯、玻璃杯中,用沸水沖泡後飲。紅碎茶和片末紅茶則多采用壺飲法。即把 茶葉放入壺中,沖泡後為使茶渣和茶湯分離,從壺中慢慢倒出茶湯,分置各小茶杯中,便利飲用, 茶葉殘渣仍留壺內,或再次沖泡,或棄去重泡都很方便。這種方法很適宜於茶館酒肆招待客人,或三五友人共聚議事時用。採取何種飲法,在接待賓客時,要慎加研究,因為同一飲法,有些地方認為“同飲一壺茶”是親熱的表現,但在湖南,如用壺斟茶招待客人,就會被認為不合禮節了。《清稗類鈔》載:“湘人於茶,不惟飲其汁,輒並茶葉而咀嚼之。人家有客至,必烹茶,若就壺斟之以奉客,為不敬。客去,啟茶碗之蓋,中無所有,蓋茶葉已入腹矣。”也許不用壺飲法的原因就在於此。

品位茶葉的欣賞藝術

茶人欣賞茶葉,重在從茶葉中去發掘文化美﹑藝術美﹑工藝美和自然美。茶在中國茶人的眼裡是鐘山川之靈異,得天地之和氣的靈物。茶以名山秀水為宅,以明月清風白雲為伴。在真正的茶人眼裡,茶具有無限的美感。當然,茶人們在欣賞茶葉時,除了聯想之外,還有具體的方法。

這些方法可歸納為“五品”及“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

(一) 五品:是指調動人體的所有感覺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賞茶。包括“耳品”:注意聽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紹;“目品”:用眼睛觀察茶的外觀形狀﹑茶的湯色等;“鼻品”:用鼻子聞茶香;“口品”:用口舌品鑑茶湯的滋味韻味;“心品”:對茶的欣賞從物質角度的感性欣賞昇華到文化的高度這五種方式。

(二) 三看﹑三聞﹑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賞茶葉的具體方法,這些方法應綜合應用﹑相互補充,才能欣賞到茶的全貌。

1. 三看

頭一看是看幹茶的外觀形狀,即看是芽茶,還是葉茶;是珠茶,還是條索茶,以及看幹茶的色澤﹑質地﹑均勻度﹑緊結度﹑有無顯毫等等。二看是看茶湯的色澤,即看茶湯是否清澈鮮豔明亮並具有該品種應有的色彩。三看葉底,即看沖泡後充份展開的葉片或葉芽是否細嫩﹑均齊﹑完整,有無花雜﹑焦斑﹑紅筋﹑紅梗等現象,烏龍茶還要看是否“綠葉紅鑲邊”。

2. 三聞

即幹聞﹑熱聞、冷聞。幹聞主要聞幹茶的香型,以及有無陳味﹑黴味和吸附了其他的異味。熱聞是指開泡後乘熱聞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慄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種香型又分為馥郁﹑清高﹑鮮靈﹑幽雅﹑辛銳﹑純正﹑清淡﹑平和等表現形式。冷聞是指溫度降低後再聞茶蓋或杯底留香,這時可聞到在高溫時,因茶葉芳香物大量揮發而掩蓋了的其他氣味。

3. 三品

茶要細細品啜。頭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藝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第二品是品滋味,這時應讓茶湯在口腔內流動,與舌根﹑舌面﹑舌側﹑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觸,看茶味是濃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或生澀。第三品是品茶的韻味。只有帶著對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賞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韻味。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後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後,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數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氣脈暢通,五臟六腑如得滋潤,使人心曠神怡,飄然欲仙。

陸羽把茶稱為“南方之嘉木”,盧仝把茶餅稱為“月團”,黃庭堅把茶稱為“雲腴”,蘇東坡把茶比作“佳人”,乾隆皇帝把茶比作“潤心蓮”,在這些茶人眼裡,茶中不僅包含著大自然的資訊,而且可聯想到人類的高尚品質,可看到歷史的縮影。

品茶品人生: 茶與人生

功夫茶的沖泡流程欣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功夫茶呢?不過應該經常有人會和工夫茶混在一起了吧。功夫茶其實並不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所以才會叫做功夫茶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功夫茶的流程吧。

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欣賞嗅品一番。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盤。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

沸水衝入壺中,颳去壺麵茶沫。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第一泡茶。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等候茶水泡好,用剛才溫壺及潤茶的茶水,清洗茶杯。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執行數週,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容易犯的錯誤。

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功夫茶全套步驟中最講究的一環,從欣賞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功夫茶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從中還可以品位出沏泡的學問。

其實不要看上面寫的這樣其實操作起來還有有很多不容易做到的地方,每個步驟都要注意的,不然就不能體現出功夫茶裡面所包含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