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建築工程>安全工程師>

註冊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教材複習

安全工程師 閱讀(7.57K)

鑽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註冊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教材複習,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註冊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教材複習

  預警系統的建立與實現

 知識點一、預警系統的組成及功能(輪換考點)

  (一)預警系統的組成

主要由預警分析系統和預控對策系統兩部分組成。

預警分析系統主要包括:監測系統、預警資訊系統、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系統、預測評價系統等。

預控對策系統根據警情確定控制方案。

  (二)預警系統的功能

1. 監測系統

主要完成實時資訊採集,並將採集資訊存入計算機,供預警資訊系統分析使用。

2. 預警資訊系統

完成將原始資訊向徵兆資訊轉換的功能。原始資訊包括歷史資訊、現實和實時資訊,同時包括國內外相關的事故資訊。

包括:資訊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辨偽、資訊儲存、資訊推斷。

3. 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系統

(1)預警評價指標

預警評價指標的確定: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標、生產過程的環境安全性指標、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標、機(物)安全可靠性指標。

(2)預警準則的確定

預警準則:設定要把握尺度,不致漏警、誤警。

預警方法:指標預警(不同級別)、因素預警、綜合預警、誤警和漏警。

預警閾值的確定。

4. 預測評價系統

(1)評價物件

導致事故發生的人、機、環、管等方面的因素。

(2)預測系統

(3)預警系統訊號輸出及級別

四級預警:紅、橙、黃、藍。

一般訊號輸出和預警級別表示方法有兩種:

1)時序性的預警訊號輸出;

2)安全風險預警訊號輸出。

 知識點二、預警系統的實現(輪換考點)

(一)監測

(二)識別

(三)診斷

(四)評價

(五)監測、識別、診斷、評價的關係

是前後順序的因果關係。

 生產經營單位職業衛生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是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預防控制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

 知識點一、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建設

  知識點二、前期預防管理(輪換考點)

(一)職業危害申報

2012年,安監總局頒佈《職業病危害專案申報辦法》(安監總局令第48號)。

採取電子和紙質兩種方式。將《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加蓋公章並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後,連同有關資料一併上報所在地相應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1. 申報內容

(1)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

(2)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佈情況以及接觸人數;

(3)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檔案、資料。

2. 申報有關要求

(1)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引進建設專案的,自建設專案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

(2)因技術、工藝、裝置或者材料等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3)用人單位工作場所、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4)經過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發現原申報內容發生變化的,自收到有關檢測、評價結果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第九條 用人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生產經營活動終止之日起15日內向原申報機關報告並辦理登出手續。

(二)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

2012年,安監總局頒佈實施 《建設專案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安監總局令第51號)

(三)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管理

工作場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安監部門申請辦理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

 知識點三、勞動過程中的管理(常考點)

(一)材料和裝置管理

(二)作業場所管理

急性職業損傷場所:報警裝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裝置、應急撤離通道、洩險區。

高毒作業場所:紅色區域警示線、淋浴間、更衣室、物品專用存放間、女工沖洗間。

(三)作業環境管理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

設專人負責危害因素日常檢測。

(四)防護裝置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配備齊全、有效。

(五)履行告知義務

合同中明確,公佈,告知。

(六)職業健康監護

上崗前職業健康體檢、在崗期間職業健康體檢、離崗職業健康體檢(未體檢的不得解除或終止合同)。

1. 接觸矽塵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要求

(1)職業健康檢查內容。

(2)在崗期間健康檢查週期:符合標準的2年1次,不符合的1年1次;矽肺患者每年檢查1次。

2. 接觸煤塵(包括煤矽塵)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要求

3. 接觸其他粉塵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要求

(七)職業衛生培訓

(八)職業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報告與處理

 知識點四、職業病診斷與病人保障(輪換考點)

主要內容包括:

勞動者健康出現損害需要進行職業病診斷、鑑定的,用人單位應當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鑑定所需的資料;

用人單位發現職業病病人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安監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並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