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為善作文錦集六篇

作文 閱讀(6.1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為善作文錦集六篇

為善作文 篇1

用自己的認知評論事物,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稱人先稱己。挑人過錯,自己也有不完美;責人短處,自身也有缺陷。一味步步緊逼人,不會讓別人走上絕路,而會讓自己無路可退;眼睛總盯人是非,不會讓人顏面盡失,而會讓自己顏面掃地。

一個人的寬容來自一顆善待他人的心;一個人的涵養來自一顆尊重他人的心;一個人的修為來自一顆和善的心。眼裡容得下別人的人,才能讓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態常伴讓自己處處祥和。

不要以自己的判斷去評論一個人,不要讓自己的情緒波及其他人。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尊重他人的選擇。人不能霸道,霸道無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則困。心中有愛有情誼,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裡,而在自我修為裡。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做事要留有餘地,說話要留些口德,惡語出口不足以喪身,卻足以喪德,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人的嘴要吐真話、善語,不要無中生有,信口雌黃。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戲謔有度。

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得理不必爭盡,留些寬容;凡事不必做盡,留些餘德。多一些捫心自問,少一些爭執指責;多一些觀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責。有所覺悟會從自身找問題,沒有覺悟只會把箭射向別人。

與人為善,於己為善;與人有路,於己有退。他人有過不究,於人有恩莫念,愛人先愛己,責人先問心。地至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對待伴侶需要包容,對待朋友需要寬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會為小事而一爭高下。

人人都如同有缺口的杯子,只要你不從缺口處去看,杯子就是完整的。朋友對你說了慌,應考慮他是否有難處;他人給你帶來麻煩,應換位淡定面對。看事不要武斷,做事不要趕盡,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這顆心;真正的慈悲,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裡。

為善作文 篇2

我們生活的世界絢麗多彩、生動美好,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往往不利於善良人的生存,因而善良人要活下去,經常需要依靠他人的關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護、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顧、行為的支援。苦惱的時候,希望別人能接受自己的傾訴;成功的時候,希望別人能讚賞自己的成績;危難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時候,希望別人能予指點……

然而,慢慢地你會發現人對關愛的尋求不能無度,無度的慾望會給你帶來麻煩,甚至使你受到懲罰。因為,當你需要他人關愛的同時,他人也需要你的關愛。如果你只想掠奪別人的關愛而不願付出,你會發現到人們會漸漸離你而去,把你孤立起來。於是,在你的.周圍危機四伏、險象環生,而你,卻孓然一身,無依無靠,跌入孤獨的深淵。

人不能總想著自己,也要多想想別人。應該以開朗豁達的心境、熱情友好的態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

請不要一味地指責別人的自私、冷漠別人的友情、拒絕別人的規勸、忽視別人的指點;請不要挑剔別人的毛病、撥弄別人的是非、猜疑別人的好意、妒嫉別人的成績。不良的心態是極端自私的表現,會把自己與人群隔開來,而人是群居的高階動物,離開人群會處處碰壁,寸步難行。

你必須懂得:友誼需要以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原則去培育、諒解去護理。你必須懂得:三人行,必有吾師,而名譽是鞭策、才華是力量、奉獻是責任。你必須懂得:朋友困難時,你熱情幫助,當你患難時,會遇到更多的朋友。你必須懂得:吃虧是福,而斤斤計較則適得其反。

為善作文 篇3

今天是星期三,最後一節課是閱讀課。老師又帶我們到閱覽室去看書。我讀了一篇童話——《善行的回返》。它即使我感動,又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善行的回返》講的是一個充滿了真情實感的故事。編繪者張世憲利用對話的形式介紹了一位窮學生郝武德﹒凱禮向別人推銷商品時卻沒有推銷掉,餓得實在受不了時,便向一家主人討吃的。後來那個給了他鮮奶喝的.女孩兒生了重病,正好郝武德﹒凱禮成了一名醫生,於是他拯救了那個女孩。

最讓我感動的是:當女孩給了他鮮奶,他說今後一定會付錢時,女孩兒卻說了她母親教她的一句話:“不要為善行要求回報。”這句話感動了郝武德﹒凱禮,讓他刻骨銘心,也為他指明瞭人生的方向。

“不要為善行要求回報”這句話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對照著檢查自己:我還不夠善良。當別人有困難時,根本就想不到去主動幫助別人;當別人幫助了我,我有時連一聲謝謝都懶得說,更不知道回報。和文中的女孩及郝武德﹒凱禮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

我以後一定要向文中的女孩及郝武德﹒凱禮學習,要有一顆慈善的心,並永遠記住:不要為善行要求回報。

為善作文 篇4

善行,對我來說是付出後看到他人臉上的笑容,不需要太多的金錢,有時只要付出一個笑容,給了他人幫助,猶如在你我心中開出絢爛的花朵;有時捐出一張體彩,無論是否中獎,何不是一份善心?這些聽來簡單的事,不就是那遙不可及卻又近在咫尺的“善”嗎?

記得一、二年級時,有一位同學忘了帶水彩,眼看就快上課了,她臉上焦急的模樣,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當時,我二話不說的借她另外一盒水彩,看見她臉上的.笑容,我們心中也猶如倒入清泉,沁透我倆的心坎,也加深我們的友誼,這時我不由自主的笑了。

此外,在“心願奇蹟”一書中,也有一位六歲的男童善行助人的故事。他叫雷恩˙傑瑞格。有一天,老師告訴他們:“非洲烏干達的人要步行六小時才能取水,而我們卻只要開開水龍頭即可,所以要珍惜水資源。”別人聽了這番話可能沒有什麼感覺,但小雷恩卻每天做家事賺錢,並且到處募款幫助非洲人蓋井,雖然沒有太多錢,但雷恩助人的心,卻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我認為,善是一種心,它可以不用金錢,只要一個笑容、一份寬容、一個實際行動,都叫“善”。雷恩發自內心的舉動,不就是善嗎?他才六歲,就有如此的決心,大家應該仿效他,儘自己的力量為社會貢獻以聊表綿薄之力!

人都該有感恩之心,在我們行有餘力之時要“行善”幫助他人,只要每天省幾十元,即可救助物資缺乏的人,這幾十元沒有很多,但它包含滿滿的愛心。我們的人生,多一分感恩就多一分美化;我們的世界,多一分行善就多一團和氣。行善,何樂而不為呢?“施比受更有福”。

為善作文 篇5

《論語》有言:“德不孤,必有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會出現“羞於為善”的情況,認為從眾才不會有孤獨感。事實上,“羞於為善”帶來的才是孤獨感、壓迫感,而真正能脫離孤獨感的是“樂於為善”。

“羞於為善”是一種時代通病,許多人在心裡都曾經有過這種疑問:我做了善事之後會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這樣就會引起“羞於為善”。因此,克服心裡對壓迫感、孤獨感的恐懼,並且堅信:只要樂於為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相伴的。

其實,“羞於為善”現象的出現是對於他人與社會的.“異樣關注”的恐懼造成的。人們總愛討論別人的行為,這樣對他人就會造成心理上的恐懼。

因此,人們對於為善不再熱情,繼而害怕。很多人在坐公交車的時候不敢讓座,害怕全車的人都看著他,害怕這種孤獨感、壓迫感;也有許多人在該見義勇為的時候退卻了;看到老人過馬路,或是看到有人摔倒了都不敢扶,甚至把“羞於為善”轉變為“恥於為善”。小悅悅事件就是這“羞於為善”下的犧牲品。

其實,做善事何須害羞,別人把眼光投向你,只因為他們佩服你,欣賞你,你也不必感到有壓迫,因為他們是善意地把你推向“一個地方”,一個可以使更多人知道你的善行,以呼籲更多人加入到“樂於為善”的陣營當中。

新疆的阿里木,憑藉自己賣牛雜小吃的收入資助國小生讀書,他樂於為善,受到社會各界的稱讚;良心油條哥不賣有害食品,保護人們的健康安全,他也受到了各界的稱讚;杭州四年級國小生在馬路上撿到錢包交給警察叔叔,同樣也值得我們表揚。他們並不羞於為善,因為他們並不會因為善而感到另類而覺得有壓迫感、孤獨感,他們樂於為善,以為善為榮。

是啊!何必羞於為善,樂於為善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樂於為善,並呼籲更多的人為善,弘揚中華民族“樂於助人”的美德。

為善作文 篇6

古人云: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的確不錯,我們生活在一個合作的社會,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須學會與人相處,善待他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與人為善地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拿一塊善意的磚,帶一片友好的瓦,和諧的新中國大樓將會屹立大地。

孟子曾經說過:一個人給他指出缺點,他就高興。如果聽到有益的`話,他就當面向別人拜謝。摒棄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快快樂樂地做好事,這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學習古人的思想品德,取長補短,努力做一個進步的人。當別人向我們學習時,不能自私,幫助別人,關照別人。

繼堯稱帝的舜,他可是人們的好榜樣,雖然舜家境貧寒,歷經坎坷,從事各種各樣的體力勞動,但是,他的與人為善的精神實在讓人敬佩。相傳他在山東雷澤湖的旁邊,看到年輕力壯的漁夫都在搶著在魚多的地方捕魚,年老體弱的漁夫只能在魚少的急流淺灘中找魚。舜看到人們這樣自私,只管自己,不顧別人,便走入人群,對那些見利忘義的人進行指責;如果看到有人肯謙讓,舜就稱讚表揚他們,而且拿他做榜樣,讓大家向他學習。就這樣過了一年,大家都互相照顧,捨己為人,自覺地把容易捕到魚的地方讓給年老體弱的人。舜在製作陶器時,也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做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無論他走到哪裡,人們都追隨著他。

是啊,如果我們都能像孟子一樣虛心向別人學習,善意的對待身邊的人,我們的學習、思想將會更上一層樓。如果我們都能像舜一樣,幫助他們,照顧需要幫助的人,所有的人將會生活在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裡。就像一首歌裡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果每個人都有誠心、愛心、與人為善的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