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通用30篇)

作文 閱讀(6.72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通用30篇)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

冬天將盡未盡,我走近孔子。

當車窗外向後跑走的建築有了春秋戰國時的味道,當小小的黃包車上都印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字眼時,我微笑,我走近了孔子,我對他的瞭解將不只是歷史課本上幾行枯燥的文字。

走近孔子,我走進了孔廟。自漢至清,代代皇帝都來祭拜他,為了他“為政以德”的告誡,為了他“苛政猛於虎也!”的'感嘆。唐宋元明清,數座不同時代的牌坊巍然而立,將我們從現代引到古代。錚琮古琴,千年古柏,我們走進了孔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心境。各代皇帝在此立的碑,文革時盡被銷燬,只完整地保留了兩塊。有人遺憾,有人咒罵,但他們毀掉的只是千年來壓在孔子身上的一些無謂的讚美和所謂“榮譽”,孔子周遊列國,一生未被認可,又怎麼會在乎這些?我想,孔子留給我們的是思想,是境界,而並非這些後人所刻的大石板。孔廟,原是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間茅草屋的所在地,現在被各代君主所建地如此規模龐大,他去世後沒幾十年就開始年年有皇帝來祭拜,他的待遇甚至比皇帝還高。但想孔子一生清貧,周遊列國無數次被拒之門外,他的“仁”,他的“一介草民的思想”卻在他死後被發現,被無限度的昇華。

走近孔子,我走進孔府,這是孔子後代的居所。看著偌大的宅院,聽著孔子後代所享受的待遇和種種官銜,我思考,孔子留給後代的恐怕並不是他的思想和境界,只是待遇,只是享受。真正理解孔子思想的,世間能有幾人?半部《論語》便可治天下,對於孔子,我們永遠只能知其皮毛。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經名揚海外,多少發達國家一直沿用孔子的思想,多少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懷著虔誠的心來祭孔。作為中國人,我們為孔子而驕傲。多麼想在杏壇下,在桃李旁,席地而坐,聽孔子講學,講著一本又一本厚重的竹簡,講著他對世間的理解和夢想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禮”的社會。

至此驚覺自己文筆的枯竭,對於孔子,我讀不懂,讀不完,自然也無法詮釋。我無法走進孔子,我只得走近孔子。

一本《論語》,一杯苦茗,不需于丹,也無需跋涉,便走近孔子了。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

春秋戰國時期,正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期,秦國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躍成為秦朝,因為實行了商鞅變法。可是真正給我們中華禮貌創造了光輝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我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魯國曲阜人,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為什麼能夠這麼偉大呢?以至於許多學者認為孔子是缺點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恆的經典,很完美,可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這也是孔子周遊列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可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裡面的周禮拘束的十分多,又十分講究,這規範那不規範等等等等,可是孔子卻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這需要多大的本領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與大貢獻,因材施教開創了我國曆史上教育的先河,這是孔子提出來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七十二賢中有三個最有本事的:子路,顏回,子貢。

孔子的一生能夠說是自己煉出來的,否則他不可能有那麼大的能耐。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愛”,墨子是“兼愛”,仁愛是分等級的愛,兼愛是不分等級的愛,但兼愛比仁愛更難做到,因為當時的奴隸社會富貴貧賤分得相當明顯,富貴的人就看不起貧賤的人,怎樣可能去不分等級的.愛呢?孔子提倡有為,道家提倡無為,道家的思想是適合於隱士一類人的,提倡順其自然,自己過自己的生活,無為而治,不要興風作浪。許多人想不通,男子漢大丈夫生來就是要縱橫天下,怎樣能蝸在一旁呢?這樣的人不是隱士,自然理解不了道家的無為而治。雖說學說不一樣,但孔子人說老子是人中之龍,這是孔子豁達的表現之一。法家提倡以法治國,儒家思想提倡以仁治國。在現代社會,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結合,既走依法治國的路,也走以仁治國的路。只施仁,給人們太大的自由,只施法,給人們帶來太大的壓力,僅有仁和法結合才能適合於現代人民的需要。

西漢武帝時期,漢武帝聽從了董仲舒的提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學成為封建社會最主要的學說。

提起中華禮貌,無一人想不到儒家思想,無一人想不到孔子。他在歷史上,在教育方面,思想方面,文化方面(《春秋》)都有過卓越的貢獻和巨大的成就。正是因為孔子,我國才有五千年燦爛禮貌;正是因為孔子,我國中華民族才會延續至今;也正是因為孔子,我們中華文化才得以輝煌至今,影響至今,成就至今。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他智哲的話語,闡釋著一份真理。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的理念,傳達著一份仁愛之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他的志向,透出一份責任心。

一本《論語》,淡淡的墨跡而已,但它所包含的,卻瞭然於心底,感受的是一份靈慧,一份凝重。而令人望而生畏的聖人——孔子的形象也漸漸清晰。

他嚴謹,他尚德,因此,他主張“為政以德”,認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他極力維護西周禮法,在他看來禮制代表著西周的“尚德”精神,因而當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和《雍》歌時,他表示深惡痛絕。對政治主張,他堅定執著。在奔走列國的年代裡,曾受到暴力威脅,他不驚恐,不低頭,對自己的德行能力及政治使命充滿信心,加上得當的措施,終究化險為夷。他說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他實踐了這個道德信條的。

他深邃,他博懷,他認為教育是培養一個人的最重要途徑。他創辦私學,廣收學徒,有教無類。他因材施教,力倡學思並重,學行並重,因而,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教育的發展前景,他總結了私學經驗,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深刻印象並規定了我國古代教育的發展路向。

他仁愛,他樂觀,他的思想和實踐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自然流露的仁愛之心,體現著社會的良心和天地間的正氣。他認為人應積極樂觀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所以,他提倡“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人生奮鬥精神;他構設並執著的'追求“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倡導“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交往原則以及“厚德載物”的仁愛精神。

他沉穩,他靈動,許多人認為,保守、守舊是儒家的一大特點,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其實,“信而好古”的他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如同一汪大海,碧藍澄清,冷靜、寬廣,深深地將我包容……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4

夜讀《論語》,一詞湧入腦海:“安貧樂道”。且揮之不去,細細咀嚼,漸有所得。便有一腔話語想對你說。

夫子你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這應該就是聖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可以稱得上是自我鑑定。從中可以味出,你的生活極簡單,也艱難。你吃粗糧,喝冷水,彎起手臂當枕頭。但你的心態卻極好,不慕富有,不圖尊貴,竟然把富貴看的如浮雲一般淡。的確是聖人心態,令我佩服。

有人不識你的真面目,就向子路打探,看孔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可能是子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子路不對。你知道後,便是責備子路,說:“你怎麼不回答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裡的“樂以忘憂”不就是夫子孜孜以求的安貧樂道的境界嗎!幾乎等同於“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安貧樂道,不僅是孔子終生踐行的.生活態度,也是他教育弟子的主要理念。

你最得意的學生顏回,生活很困難,但學問極高,更是安貧樂道的積極踐行者。自然,你對他的讚譽也有別,與眾不同。你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可見,有其師必有其徒。作為你的第一高徒,他能和你一樣,以義為樂,安貧樂道,難怪你要連連稱讚了。可以想見,在顏回夭亡之後,你該是多麼的傷心了。

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聲名遠揚。有從政的,有經商的,有教書授徒的……而如顏回般安於貧樂道者寥寥。足見安貧樂道,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之後,兩千多年來,它成為儒家倡導的一種至高境界,而真正身體力行的卻是少之又少。

想想也是,滾滾紅塵迷俗眼,繁華奢侈人人羨。富足的物質生活的確誘人,華堂高屋,錦衣玉食,嬌妻美妾,鬟女孌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誰還肯瓢飲簞食,陋巷安貧?多的是紛紛擾擾,狗苟蠅營;虞詐於官場,浮沉於商海;眼中盡是燈紅酒綠,何曾有心中桃源。貧已置於身外,人人盡嫌;道已高懸天外,可望難及。悲哉,道也!

至此,安貧樂道已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境界,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光環。

其實,物質固然重要,精神更不可偏廢。安貧樂道,應該成為世人的精神嚮往。人的一生,難免浮浮沉沉,潮起潮落。高峰之上,自不必說;低谷之中,如何得過?因此說,人可以不安貧,但絕不可不樂道。讓道成為一種追求,一種嚮往,那麼置身滾滾紅塵,眼也不會迷離;挺立風口浪尖,我自巋然不動。

是啊,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安於貧,樂於道,享受人生。那麼,身外雖無清風,心中自有明月;眼中即使枯衰一片,心中自有桃花燦爛。道已在身,貧又何妨!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5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當時,只要你想跟孔子學習,哪怕是帶上一束肉乾做見面禮或學費,孔子也會樂意收作學生。孔子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或愚笨來選擇學生,所以他門下的學生,包羅各種各樣的人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樣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子夏又問:“子貢這個人又怎樣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嘛,挺聰明的,我不及他。”子夏之後問:“那麼子路又怎樣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麼子張又怎樣樣”孔子回答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聽越糊塗,忍不住問:“教師說的話真叫人疑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並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跟您學習呢”孔子和顏悅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他們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教師對自我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又去教學生,培養了很多人才。孔子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後人對孔子十分尊敬,稱其為“萬世之師”。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6

今天晚上,爸爸給我講了一些關於聖人孔子的故事。孔子是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門下有三千弟子。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不大懂這句話,爸爸說:做人要謙虛,要多學習他人的.長處,多檢查自己的缺點。今後我要多學習孔子的故事。

明天就要秋遊了,媽媽說明天老師帶我們參觀孔廟。我問媽媽孔廟是什麼,媽媽說孔廟就是為了紀念孔子造的廟宇。

我又問媽媽,孔子是誰。媽媽說孔子是古代一位非常偉大的老師,他曾經教過3000多個學生。媽媽還給我講了幾個孔子的故事,我聽得入了迷,真期待明天的秋遊!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7

當寒風裹挾著大雪,淹沒你眼前的世界,你是否畏懼,是否心灰意冷,是否仍堅信自己的力量。

佛教有輪迴之說,所有的相逢都是重逢,所有的離開都是歸來,魯哀公十六年,你走了,卻留下了千年不化的哲理。人總會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盡頭,有的人死去了,就意味著永世的寂寞;有的人死去了,卻意味著一種永恆和超越。

隨著年齡的增長,與你的接觸更甚,便愈加崇拜你那種對於命運的領悟,人生的豁達,世情的諳熟,社會的瞭解,從你的所言所行中,感受到常常於不期然間閃爍而出的智慧之光,著實令我們這些後輩於迷濛中清晰,於混沌中瞭然,而獲益匪淺。

我們應當相信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無論她多麼的平凡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總有一個角落會將他擱置,總有那麼些人需要他的存在。有些人在屬於自己的狹小世界裡,守著簡單的安穩與幸福,不驚不擾的過一生,如長沮?,如桀溺;而夫子你則在紛擾的世俗中,以無所畏懼的姿態盡情地演繹著匡救天下的`人生。

得知你曾因難以施展抱負後帶領顏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竟開始了長達十四年周遊列國的生涯,我不得不心生敬佩。更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難,會不會有結果,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敗了也無可厚非,關鍵是夫子你有別人沒有的勇氣去解脫束縛的手腳,也有別人沒有的膽量去勇敢面對。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和魄力,總是在事情開始的時候就畏首畏尾,在事情進行的時候就瞻前顧後。懷才不遇沒什麼,大不了親力親為,躬身上路傳大道;夢碎了沒什麼,大不了再重新做一個。

洛克菲勒說: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才幹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滿了學而無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無往而不利。所以,懷才不遇的你帶著毅力和決心,在教育上獲得了永不褪色的成就,也唯有你,仁以為己任,傾盡一生。唯有你,配得上這聖人的稱號。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8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崇尚道義的傳統,在孔子的思想中,“義”是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道德原則。對此我有以下幾方面的理解與感悟。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無所好。’”在我看來,符合道義的事,即使微賤或是難以做到,都值得去追求,只要不違背自己所堅持的義就好。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職業,但職業卻無高低貴賤之分,每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是符合道義的'。在擇業時,要樹立平等就業觀。既要符合“社會之義”,也要不違背“內心之義”,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因為眼前的名利、地位而改變自己的初衷。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符合道義的財富與地位,對於我來說如同天上的浮雲,轉瞬即逝。一個人應該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不為身外之物所打破。對於財富,不合道義,棄之如土。

那麼,對於“義”,為什麼要堅守呢?

“在這個時代,文化變成了一個看似非常喧囂,但其實非常沉默的事情”蔣方舟曾這樣說,看上去人人都在發表著意見,朋友圈和微博永遠不缺熱門話題,但你會發現:大家關注的資訊越來越膚淺,越來越趨向統一,沒有人關心真相是什麼,人們只願相信他們希望的真相。

當人們缺少“義”這一道德準線時,變的無限自由,失去對真實內心的尊敬,忘記不義之事不可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為了不在娛樂至死中失去自我,我們青年一代人,應當以“義”為行為準則,有所為,有所不為。戒去浮躁。不被世俗的眼光矇蔽,追隨自己的內心,真正找到有益於社會並願意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情。

“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這與理學中重義輕利的觀點相似,強調個人於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前,需先義後利。張載曾莊嚴宣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顧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際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呼號。這種重義輕利的精神,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和德操的文化性格。

當代青少年,應奮發立志,樹立崇高的目標,併為之奮鬥。我們所處的時代,早已遠離了硝煙,讓我們在追求個人成就的路上停下來適時回望,提醒我們炎黃血脈中依存的錚錚傲骨,不管以後走哪一條路,不放棄學習,去幫助別人,做到為往聖繼絕學,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見義不為,無勇也。”在關於“老人倒了,扶不扶?”這一問題的討論中,反映出當下人們的怯懦和人之本“義”的喪失。人倒了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嗎?孔子說看見合乎道義的事卻不做,是怯懦的人,人倒在地,路人在考慮是否要扶,畢竟碰瓷事件讓人聞之驚懼,止步不前。為何社會上會存在這種現象?人心太擁擠,若每個人都能堅守本心的“義”,不義之事不為,社會就能良好的執行,那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在無形中加強。

綜而論之,孔子之“義”乃博大精深之物,我深感只得其千分之一二,而經過千年沉澱的“義”,是現世人們的無價之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應當追尋本心的“義”,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境界。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9

他,一個智慧的老者,他,一個安詳的智者;他站在雲海裡,居高臨下地俯覽著這混沌的世俗,因為他早已把它看透;他與愛生們悠然自得,向充斥著戎馬生涯的世俗投去輕蔑的眼光,因為他們從容。他的學生們是一群熱愛思考,放眼未來的可愛青年,他是一位善為人師,心懷天下的老師。他,是孔子。

孔子的一生充滿了漂泊、苦澀以及難以咀嚼的酸楚,因為某些原因,歷代君王一直沒能重用孔子,而孔子,卻雲淡風輕一笑而過。對於孔子來說,這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的陽光心態和博大胸懷為這個迂腐的時代打開了一扇窗,為這個無色的時代增添了一抹彩虹。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他,則張開雙臂歡迎著每個人的到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快樂著、享受著。

和他的弟子在一起的時候,孔子幾乎忘了世界,他陶醉在與學生們的交流之中,他確實是一個好老師。一次,顏淵,子路和孔子在討論各自的志向,子路的志向豪放,顏淵的志向謙卑,但孔子是這樣說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他希望老者都能安詳快樂,朋友之間互相信任,小孩都得到關懷,這樣,這個世界就美好太平了。孔子把天下的一切盡收眼底,他關心的不止是他自己的個人利益,更是關心著整個世界,把他溫暖的心貼緊了整個世界。

孔子為了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一直都和他的弟子們在遊學,在這期間,也發生了一件事更體現了他的心胸寬廣。一次孔子出遊,不知道渡口在哪裡,看到兩個隱士在耕田,就吩咐子路去向他們詢問渡口的位置。子路去問其中一個人,那人問他:"你是誰?"子路回答:"我是仲由。"那人說:"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那人說:"天下此時已經亂紛紛的了,像洪水一樣到處都是,你要同誰去改變呢?你與其追隨他,還不如跟著我們逃避這紛亂的社會呢,現在的.社會,改變不了了。"說完,就繼續耕田。子路回來告訴了孔子這一切。孔子神情悵然地說:"我們怎麼能夠與鳥獸一起生活呢?如果學到了知識不同天下的人在一起分享傳授,又要同誰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有的是道德和正義,我孔丘就沒必要千辛萬苦去力求改變了。"孔子為整個社會著想,滿心想要造福社會,也更體現出了他那心懷天下的偉大品質。

其實,心懷天下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心懷天下的人能理解他人的做法,原諒他人的過錯,有一顆能替他人著想的心。心懷天下也是一種力量,一種智慧。心懷天下的人能夠充分地理解別人,也善於發現美。而孔子,不就是一個笑對人生從容鎮定的老者嗎!

心懷天下,一種平凡燦爛的美,一種不需包裝的華麗。孔子,一個思想早已穿越了時光,洞察了人性的智者,也是一個心懷天下的老人,他願平平淡淡安安穩穩從從容容淡淡定定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心懷天下,讓心中充滿關懷與愛,讓人世遍佈溫暖與陽光……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0

據說孔子在東方讀書,遇到一個看魚的孩子。孔子問:“孩子,你在看什麼!”男孩回答說:“我在看魚。看那條魚。聽起來像洋娃娃,不是嗎?

孔子說,一滴一滴。他的名字叫娃娃魚,聽起來像嬰兒在哭。孩子恍然大悟:“嚯嚯哈哈,哈哈!”結束。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1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精神無時無刻地圍繞在我們的周圍。其中,就有我們做人的道理:“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教育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且守信用,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以後,還有多餘的精力,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在學習方面,雖有頭懸樑、錐刺骨,但還沒有達到像孔子一樣尋求真理的精神。有一次,孔子向魯國的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首曲子學了十幾天,師襄滿意的對孔子說:“好,可以學習新曲子了”。可孔子卻對他說:“曲調我是掌握了,但技巧用的還是不夠嫻熟”。過了幾天,孔子以彈得跌宕起伏了,可孔子還是不滿意,孔子說:“這首曲子其中蘊含的道理我還沒有領會,還得彈”。又過了幾天,師襄說:“現在你彈的曲子以像行雲流水般的動聽了,可以學習新曲子了”。可孔子頭也不抬的`說:“可我還沒有體會到作者是誰呢,孔子孜孜不倦的練習,終於知道了,周文王就是這首曲子的作者。孔子做事這種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讓我做事不要半途而廢,要持之以恆。

關於孔子的故事不勝列舉,比如《孔子誤會了顏回》、《顏回輸冠》、等等,每一篇故事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2

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魯國人,與其弟子一起寫作《論語》,它是記錄他與他的弟子言行舉止的書,這個人,就是儒家代表孔孟之一的'孔子。此外,《中庸》與《大學》都與他有關。

孔子因何而名滿中華甚至世界?為何華人都那麼尊敬他呢?原來。孔子是以仁孝、禮儀、學習、政治等方面出名的。他在學這方面曾悉心教導,與學生的交談中也顯現出學的烙印,當然,禮、孝、政等,看來,孔子看重學是想讓弟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但是又教導其弟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也十分崇敬孝,他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孝。他認為一個人盡孝就是這個人的仁慈根本,他也開導其弟子要善待父母、尊師重長、尊老愛幼。

孔子是遠近聞名的大學者,但他卻要拜師襄學琴,他沒有那樣的趾高氣昂,而是以禮相見,孔子的虛心不僅為弟子提供了榜樣,而且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也告訴我們——不恥下問。

孔孟之德,令人讚揚,得崇拜之心。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3

國小的第一次秋遊馬上要到來了,我的心裡有的迫不及待。這次秋遊的地點是孔廟,前一天晚上,媽媽就告訴我孔子是古代的'老師,他和平常的老師可不一樣。孔子這個老師他可是一個大教育家,他有3000個弟子,曾帶著學生周遊列國。

到了孔廟,我們穿上漢服,戴上帽子,繫上腰帶,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古代的學生。後來,導遊姐姐叫我們行禮的動作,我們跟著學了幾次就學會了。輪到我們拜孔子了,陳思涵是代表,拿著香,我們安安靜靜地拜了三下。接下來,我們拿著書背了《三字經》。結束後,我們還拍了集體照。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4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以後想在文學方面發展,並且要發展的有前途有未來的話就必須要去仔細研讀研讀經典。那種比較經典的文學著作對自我以後文學方面的素養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也認識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從幾個月前我就開始研讀孔子的言行著作《論語》,但劉某實在不才,沒有研讀出個什麼道理來。我領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膚淺,甚至死板。我甚至還認為只是讀了一下這本書,關於裡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我讀孔子老生常談的話“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只簡單地認為,哦,學習了後還要思考,思考的同時還要學習。我的認識就只到那裡為止,再也沒有深入的擴充套件延伸了。愚以為鄙人與大師教授們的區別主要在於,除了能讀懂文言文之外,大師們更多的會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他們的文學思維擴充套件很豐富,很有延伸性。他們能做到一個道理能夠具體反三。他們能夠把深邃的思想運用在我們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當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們眼裡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經專家教授們用孔子的思想一點醒,我才恍然發現,噢!原先還那麼有道理!

研讀了孔子這麼久了,此刻我盡力地搜腸索肚昔日自學的那些關於孔子的思想學術道理,可是搜尋結果竟寥寥。所以,《論語》我根本就沒有研讀透徹,甚至都不叫研讀,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地過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讀《孔子》時那個意氣風發、器宇軒昂的風姿,甚至還制定了一系列研讀孔子的步驟。先是讀一本比較權威的`原著,然後看看一本介紹孔子生平的書籍,再然後閱讀閱讀專家學者們對於學習《論語》的感想與領悟。一系列的步驟還沒有循序漸、有條不紊地進行完就因為索然無味的研讀而中途輟停了。因為此次的打擊,我都不敢再貿然去研讀什麼書籍了。有時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沒有讀研的必要。對於這個問題,我早已下定決心了。斬釘截鐵地去考研。不後悔,不退縮。光是為了一個碩士學位證和一個更好的大學的畢業證,我就應當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應對它。

研讀《論語》,我終究是沒有研讀出個什麼名堂。既然踏出了細心的第一步,雖然不成功,甚至能夠說徹徹底底地失敗,可是我還會踏出殷實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邁地更加沉穩有利。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5

夫子何為者?棲息一代中。——李隆基

我奔向曲阜,以我十二分的熱血與熱淚拌和的敬仰和嚮往,以我五千年的思愁鍛鑄的鐵骨和衷腸,以我年輕生命磅礴時空的大智與大勇,從每一道夾滿歷史風塵的磚縫中邂逅的一位久違的聖人……

前方,你的威嚴高高在上,萋萋綠草中仍可想見你當年弟子三千的大家風範;身後,斑斑牆上雖經風蝕卻依然炫目,似乎還可映照出千年閃電雷鳴中巍然不動的身影。你日夜如約地凝望九州的每個角落,因為每一寸土地無不灌注你博大思想的血液。肯定地,你見過山長水闊的豁達,見過巷陌人家的燈火,見到胡馬嘶風的悲涼,見過仰天長嘯的.壯烈。可最終,你依然執著地留在這兒守著。日復一日地傾聽暮鼓晨鐘,接受凡夫俗子的膜拜。

歷史跟你開了一個不完美的玩笑。它讓你一生顛沛流離卻終不得志,死後留給子孫的也只是三間茅屋,一座孤冢。後來秦始皇燒過你的書,更後來漢武帝扶正了你,……可憐的你生前奔波遊歷,身後竟難求一方淨土。

在你墓前,凝視著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雨風雨,你都獨自承受。

堅強如你。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搜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你年輕博大的思想。

寬厚如你。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裡,你仍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決不把希望寄託於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敬重生命的本身;“以直報怨”,張揚生命的尊嚴。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相容博大如你。你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你就如同一個坦誠的長者,把愛握己及人乃至整個世界。

我引你為千古知音!你代表了草根,也代表了賢君。你融匯了國之德本。世事的滄桑與人性的洗煉並不能將你消沉!在冬日,你如冰雪之雕,欲刻欲晶瑩;在夏天,你如萬物之根,俞發俞深蓬!孔子,你是天人合一的象徵。你非中庸,你倡行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你也並非神,不是萬能。百姓對你最懂,所以我們尊你為聖!

後記:

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裡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裡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瀰漫著,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霧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一直說到了現在。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6

今日的鄭國依然風雨悽悽。東門外的慄樹雖沒能使民戰慄,但高大筆直的樹顯得駝著背站在一旁的那個腿比大禹短三寸的老頭子格外矮小。他剛經歷了陳蔡之困,聽到喪家狗的評價,豁達地大笑道“然哉,然哉”,便挺直腰桿,繼續踏上了征途。

在這個禮壞樂崩的時代,孔子是一個另類。他所推崇的,是已經被霸主踐踏粉碎的周禮;他所篤信的,是已經被世人割捨拋棄的仁義。“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深信將周文化傳遞下去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為此他不懼桓魋之輩的'刀劍,孤身在廣袤的平原上灑下一筐又一筐土,要築起一座大山。他隳三都,誅少正卯,十四年漂泊周遊列國,所為的,是重建被破壞的秩序,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不義而富且貴,對他如同浮雲。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順便把巍巍泰山融入了人格,使顏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使太史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楚狂接輿高歌鳳兮笑他,長沮諷刺他“是知津也”,桀溺否定他逃避惡人卻不逃避社會的行為,丈人斥責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連看門者都知道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孔子怎麼會還需要靠這些人來點醒他?“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魄,雖終生不得志,明知所做都是徒勞,仍以一人之力與時代相抗衡。雖然顛沛流離,堅毅的人格卻從未改變。即使不再從政,他也堅持編纂詩書,傾盡所學教授三千弟子。他的諄諄教誨儲存在《論語》中,兩千多年來仍然培育著一代又一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書呆子。那股韌勁,便從春秋流傳後世,萬古長存。

崔嵬岱宗屹立如故,孔子與他的精神、人格也永遠屹立於我們心中。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7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不一樣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好學,謙虛的人。

這說到好學,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為學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發憤忘食的境界。的確,孔子這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孔子曾向魯國的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連學了十幾天,師襄滿意地說:"彈得不錯。"讓孔子另學一首新曲,孔子卻搖頭說,曲調雖然掌握了,但技巧應用很不嫻熟,又過了幾日,孔子已彈的行雲流水般動聽,卻仍不滿意,因為曲子的蘊含道理還沒有領會,直到有一天,孔子領會到曲子的作者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他才興高采烈地認為自我學好了一首曲子。

當他站在黃河岸邊的時候,有感而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明白歷史的滾滾洪流留下的永遠不是那些凶殘的統治者,不是那些只明白衝鋒陷陣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懷天下,那些關心黎民蒼生的先哲。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後人也幫他做到了,雖然他沒有等到,可是歷史銘記著他。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個好學謙虛,一個堅定的關懷天下的聖人!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8

你是巍峨的高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你是冷夜的星空,溫暖而明亮,八千里路,每一寸山河都有你的迴響;千年歷史,每時每刻都有你的身影。你胸懷天下,奔波十四載,只為圓了那個“大道”之夢。你,執著的追夢者,孔子。

你本已經地位顯赫,官居要職,可因為你懷揣著一個難以實現的抱負,你在年近花甲之時卸官離去,帶著弟子周遊列國,為天下人所不解。而長沮、桀溺這類人卻選擇了避世。他們大概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瀟灑自如。面對世人的不解與隱居者的瀟灑,你依然選擇了堅持,為了實現自己的大道之夢,你依然無悔,奔波十四載,恐怕也只有儀封人一句:“天下知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是同代人對你的少有的理解和支援。

為達到目的,你百折不撓,知其不可而為之。在十四載的風雨中,你曾被陳、蔡兩國的士兵圍困在郊野之中,好多天沒有實物可吃。隨從的弟子有的已經餓的站不起來,而你依舊不停地為

大家講學、朗誦。你總是堅定地面對困難,不言放棄。即使面對別人的奚落,即使已有弟子回鄉任官,即使最得意的弟子駕鶴西去,你依然堅持,堅持著自己最初的方向。

你身處黑暗,卻依然提燈前行。你在自己的地方,成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只可惜你生不逢時,為自己的理想堅持畢生,到頭卻依然沒能實現。你的'執著最終以悲劇收場,實在悲矣!可是在今天,在當下堅持必定會有收穫,也只有堅持能成就理想,造就人生。

中國考古學歷史迄今不到百年,他投身其中65年。65年的田野考古中,他踩過陝西華縣元君廟仰韶文化墓地的泥土,觸控過浙江杭州良渚遺址的文物,走過東北等東部歷史文化區的土地,他的足跡拼起來幾乎是一塊中國考古遺址版圖。他就是考古大家張忠培。他用65年的堅持實現了自己奉獻考古事業的許諾,他用65年的堅守創造了考古界不朽的佳話,他用65年的不捨為國家,為全人類的文化事業做了他全部能做的事。

平生痴迷處,瓦礫廢墟中。人生能有幾個65年,可張老先生用這65年的堅守也告訴我們,堅持自己最初的方向可能是走向成功最近的道路。

其實,不論是孔子數十年的堅守還是張忠培老先生65年對自己事業的堅持,這都是一種“工匠精神”,默默無聞,精益求精,堅持不懈。而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這種精益求精,不停追求的精神也就是人們最缺乏的了。多少人在奮鬥的路上,因無法忍受寂寞而放棄,多少人又被挫折打敗,而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丟掉了最初的方向,我們失去了堅持的勇氣。而這一切,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給了我們最標準的答案:只要有方向,我們就要始終為之奮鬥,堅持總會有收穫。即使無法功成名就,即使我們無法實現心中的夢,但我們絕不會因堅持而後悔。因為我們相信,時間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堅持能將人生所有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前路,浩瀚如海,堅持帶我們渡過心靈的海洋;前路,飄渺如煙,堅持使我們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行囊既已在肩,你既已盡你所能,無論其有用與否,依然無悔。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19

大聖人孔子當然是人人皆知,可他是古人,我們怎麼會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呢?經過老師的講解和翻閱書籍,欣賞他的畫,我已對他的外貌有了大致的瞭解。他高高的額頭,長長的兩眉,一雙不大不小的富有智慧的.眼睛,長長的鬍鬚,身高中等,一副有著博學深思的樣子。

孔子也是一個大教育家,他有許多的弟子,如果用金銀銅牌來決定孔子最喜歡誰,金牌一定是顏回,因為他最博學;銀牌一定是子路,因為他直爽可愛;銅牌一定是子貢,因為他最尊敬孔子。

大家一定有個疑問:孔子是怎樣成為聖人的?告訴你們吧:自從在匡被圍、伐樹於宋、在陳絕糧後,他才被共稱為聖人,因為他通過了重重考驗。

我現在給你講一個關於子路和孔子的故事:從前,子路是一個將軍,回家時他看到孔子在教書,子路覺得一個有點文化的老頭還是挺好欺負的,所以子路拿起劍走到孔子學堂前來回揮舞,孔子見到了不理他。慢慢的,子路被孔子的寬容和大度感化了。當他到學堂請罪時,孔子說話了:你願意做我的學生嗎?子路說:我願意。從那以後,子路不再是隻會舞刀弄劍的匹夫,而是成為了富有學問的學者。

偉大的孔子為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教育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孔子的耐心和仁德令我向往,如果世間真有穿越,我願意回到春秋時代,做孔子的弟子。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0

甲:“乙你知道人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乙:“我知道,就是……”甲:“你錯了,你肯定不知道,在瞎編。”乙:“我沒瞎編,我就是知道……!”甲:“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你不知道承認就是了,我沒有嘲笑你的意思。”乙:“對不起,我不知道,謝謝你告訴我這個道理。”老師說:“同學們,你們回家複習功課了嗎?”教師鴉雀聲。老師;“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你們這樣學習是學不好的,晚上把《論語》讀上十遍,給我背的滾瓜爛熟。”

晚上靜悄悄的,只看一間屋子裡燈依稀的亮著,人的嘴裡還念著:“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那就是本人我啦,“孔子啊,孔子你可把我害苦了啊!你知道嗎?眼睛叫我閉上,身體叫我躺上,嘴巴叫我關上,可是我卻要吧你說的話背得滾瓜爛熟才能入睡。”我一個人自言自語。忽然,眼前出現好多霧,隱隱約約出現了個人影。他雙手緊握著,頭髮多而白,眉毛下面有一雙深邃的眼睛,嘴巴下面帶著白花花的鬍子。我感覺他好像一個人,可我又想不起來了,疑惑地問道:“你是……?”他說:“我就是你嘴裡唸叨的人啊!”我既激動又懷疑地說:“你就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

“正怪您我是太想睡覺了,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敢了。”“小姑娘,我沒有怪你,你是不是有什麼煩惱呀!”我說:“我覺得讀書好辛苦,每天又累又辛苦晚上睡眠又不足。”孔子耐心地說道;“我給你叫個故事吧!”從前,有一個年輕人,他家境十分貧困,買不到蠟燭,但是他特別地愛學習。一天夜晚,屋裡漆黑一團。他想要讀書,可是晚上室內有沒有亮光,怎麼辦呢?他見隔壁人家點著蠟燭,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微微透過洞口的燭光映在書上。就這樣,他常常學到深夜,他就是這樣勤奮學習,後來終於成為西漢著名的學者。他就是匡衡。

“哦,原來匡衡背後還有這麼一個故事啊!”我好奇地說。孔子又說道:“小姑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他愛學、想學,無論它生長的環境如何,他只要勤奮、刻苦都會成功。現在你學習環境好,又有愛你的爸爸媽媽,難道你還不能好好學習嗎?”我明白的說道:“謝謝您,孔子爺爺我明白了,和您的對話我很高興。”“我終於可以好好睡覺了,再見了小姑娘。”“再見了,孔子爺爺。”漸漸地,那個影子消失掉了,但是他和我的對話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我知道了,孔子爺爺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我繼續念著: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1

他終於不必擱於世間的束縛,徒步來到天堂。推開那扇扉門,六道輪迴的光線刺痛了他,生疼中,他望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冥然兀坐在輪迴的邊緣,他緊抿一絲永恆的微笑。

“我在等你。”老者的鬤須在風中搖曳生姿。

他不解。

“我在等待一切迷茫而空寂的靈魂。”

他愕然,莫非眼前的老者就是千萬年前的孔聖人嗎?他又苦笑,那又能怎麼樣呢?此刻,他的心早已冰封,拒絕任何一絲陽光的侵襲,哀莫大於心死,而他選擇的是後者。

“為何要選擇這條路?”老者深邃的目光打量著這個年輕的面龐。是的,他才度過了人生的二十五個春秋。誰會相信,當年那個十五歲就考進北大,熱情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氣少年會以這樣殘忍的方式來到這個不該來的地方。

他低頭不語,他也無話可說。怕是寂寞久了,又或許只是單純地想脫離那個擾人、喧囂、浮華的塵世吧。

“可曾想過你的母親?”

他的心猛然一顫,心口彷彿被人撕裂一般,宛如一種剜肉割骨的酷刑。她,何嘗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今天是你的生日,二十五年前的今天,你的母親用她撕心裂肺的疼痛換你來到這個世界,而二十五年後,你卻用更大的痛來‘回報’她。”

他開始抽泣,單薄的身體開始不住地抖動。

他的眼前開始浮現一幅畫面:母親早早地起床,忙活了很久,熬好一鍋紅米粥,冉冉升起的炊煙裡,寫滿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無盡的思念,今天是兒子的生日,她想以這樣的方式,為異鄉的`兒子默默祝福。她在村口翹首遙盼,希望盼到兒子回家探親的身影,哪怕只是一封寫滿思念的家書。然後她盼到的確是兒子冰冷的軀體,一個母親的心再也經不起碾扎······

他猛然跪下,臉深深地埋進胸前,雙肩瘋狂地抖動,不知他此時心中的想法,只有不斷蔓延而下的淚水詮釋著此刻的悲傷。

“前方是走向來生的路,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他慢慢直起身子,緩緩向前走去······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2

他要走了,讓世人忘記他吧!

曾經,他是個身長八尺的年輕人。他擅長射箭,也好於此。把黑布纏在手上,取一支羽箭,弓弦緊繃,銳利的目光盯在箭靶上。“嗖”,箭就紮在靶心上。他還好仁與禮,在他的心中,有這樣一個大同世界——老人有所依靠,年輕人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幼兒有人扶養,即使是孤,寡,病,殘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顧。若能實現,該有多好。

眼下,正值耕作時節。他拉著車走在長堤上。楊柳似少女,在微風中輕輕起舞,蝴蝶追尋著花香的影跡。春風撩起他的鬢髮,好生俊氣。他四處張望,看看這片土地。百姓的額頭上冒著汗,鋤頭翻出新的泥土,播下希望的種子。集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可是他的希望又在哪呢?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二小天下。泰山山頂直衝雲霄,在他的腳下,是巍峨的泰山,還有無盡的雲海。陽光燦爛奪目,漫漫的雲海上架起座座彩橋。他如此的渺小,這,就是“大”呀!沒有禮的.雅,而是害怕。他那麼的渺小,山這麼的大。山頂的風就像一支軍隊,幾次衝殺給他留下的只有孤獨,別無其他。

他下了山,沿著山路走下去,走得更加崎嶇。

他坐在馬車上,他身邊的一行人都老了。額角的鬢髮已經斑白,眼角有了陰翳,衣服已佈滿了補丁。他們走得很慢,走得沉重。在這之前,顏回死了,子路也死了,他們帶走了回憶,給人留下孤獨相伴。當雪花落在他的頭髮上,他的肩上,他的粗麻大衣上,好冷啊!他想起了家,家裡還有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們圍坐在火爐旁,在講什麼呢?他們冷嗎?這是可千萬不要出去呀!會凍著的……

終於,在這麼一個夕陽下,他莊嚴地跪在地上,任由這風沙的拍打。叩首,叩首,再叩首。這是魯國的風,這是魯國的沙。他回來了,他終於要見到他的妻子和孩子了,他們已經分開那麼久了……

後來,在楊柳樹下。髮鬚皆白的他靜靜地坐在那裡,緩緩地翻閱手中的竹簡。旁邊的房子裡,是他的一行弟子們,他們正在整理文獻,而另一邊,是學子們的誦讀之聲,“仁以為己任,不以重乎……”

看著這些,他說。這路,讓後人去走吧!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3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當時,只要你想跟孔子學習,哪怕是帶上一束肉乾做見面禮或學費,孔子也會樂意收作學生。孔子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或愚笨來選擇學生,所以他門下的學生,包羅各種各樣的人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子夏又問:"子貢這個人又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嘛,挺聰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著問:"那麼子路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麼子張又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聽越糊塗,忍不住問:"老師說的話真叫人疑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為什麼還要跟您學習呢?"孔子和顏悅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處事謹慎,為人嚴肅,可是旁人卻不容易親近他。他們雖然各有優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又去教學生,培養了很多人才。孔子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後人對孔子十分尊敬,稱其為"萬世之師"。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4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任憑你叱吒風雲,終究逃不掉歷史的煙塵湮滅。可有一個人物,卻完全不一樣,不僅沒被歷史的長河淹沒,反而越來越深的影響著後人,他就是我們的儒學大家——孔子。

孔子,生長於亂世,為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而處處碰壁,可他永不言棄,讓自己的思想在歷史長河中閃閃發光。

今天,我們重讀歷史,孔子的形象在我們腦海中更是永不磨滅。

今天,我們不僅隨處可見孔子的雕像,更是連國中乃至國小的小朋友都拿著孔子的書籍津津有味的品讀著,何等欣慰。我的學生周明、吳鋮鈺在得知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現代語文》雜誌社舉辦這次以孔子為內容的作文大賽時,何等高興,急切地要把他們對孔子的感受寫到紙上。衝著這股勁,我事先安排他倆先仔細閱讀有關孔子的著作,充分了解孔子的經歷生平,認識孔子的相關思想,然後再慢慢行文。兩位小作者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準備,終於完成了他們的“大作”——《走近孔子》。文章雖然淺顯幼稚,可也無需我做改動,全是他們的真實之感。文章雖不足以達到較高的.參賽水準,可全憑他對國學的這份熱情,我們何嘗不給予他們展示的平臺呢?帶著這種情感,我給兩位學生投了稿。或許,這就是我的初衷吧。

走近國學,走近孔子。我們不僅要把它作為一個口號,更要向兩位同學一樣,付諸實踐,把自己的體會活躍於紙上。

走近國學,走近孔子,更是我們每個華人的義務與責任。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5

論語八佾篇: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麼事情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五一假期裡的一天,已經是深夜,我正在看論語,看著看著我就想,如果能和孔子對話,那是什麼樣子呢?於是我放下手中的書,陷入了冥想中。

在迷迷糊糊中我突然想起了什麼。“對了,我不是有時空穿梭機嗎?聽說季氏請孔子去看八佾,我也去湊湊熱鬧!”

我手裡拿著《論語》,衝向時空穿梭機。

嗡!我以每小時1234567890km這樣光速級的速度,花了n分鐘,終於到了孔子的時代,季氏家裡。

“孔老先生,您什麼時候來的?”我問道。“我早就來了,”孔子說﹕“在一個時辰之前我就到了。”

咚咚咚!鏘鏘鏘!八佾表演終於開始了!---------天啊!整整八八六十四人的方隊啊!

我和孔子異口同聲的說出﹕“天啊!整整八八六十四人的方隊在他家廟堂裡跳舞啊!這可是天子才能享受的殊榮啊!”孔子對我說﹕“季氏那小子太過分了,居然敢在他家廟堂裡看天子才有資格看的八佾!這他都敢做,還有啥不敢的做的啊,莫非下一步要坐龍椅了?”

“我宣佈,季孫孟孫仲孫三氏祭禮現在開始!”季孫氏大聲地說﹕“下面有請欣賞歌曲《雍》!”什麼?竟然是《雍》?“季氏那小子太離譜了,居然敢當眾觀看只有天子才有資格觀看的《雍》!這還有沒有個規矩了?”孔子大怒,對我大聲嚷著,接著又說:

“季氏的.這種行為如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就會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制度混亂,國家滅亡啊。”孔子說到這裡使勁的拍了一下桌子,看到孔子鬚眉皆乍生氣的樣子,我愣住了,不知所措。就在這時,季氏的家兵拿著武器衝了過來,我拉著孔子就跑,我一著急,眼前突然出現自己的房間。原來剛才睡著了,滿頭是汗,不知怎麼手裡拿著《論語》……

我放下論語,擦了一把汗,想著剛才和孔子在一起的場景,不禁想到當今社會種種現狀,‘李剛門’就是其一。事件大致是這樣的:20xx年10月16日晚,河北大學新校區門口,一輛黑色轎車撞倒兩名女生,致1死1傷。駕駛者不但沒有停車,反而高喊:“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經確認,肇事男子的父親為保定市公安局的副局長李剛。這件事,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最後網上公佈處理結果是:判罪入獄,同時給予傷者,死者經濟賠償。

李剛雖說是公安局長,但他的兒子還是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制裁。現在我又一次明白中國為什麼會崛起---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同學們,歷史已經清楚的告訴我們一件打破制度的事看似沒什麼,做多了輕則可打亂社會秩序,重則可導致國家滅亡!人們沒有忘記歷史,現在我們的國家就沒有為某些人去踐踏法律,讓什麼人特殊,讓法律和制度失色,我彷彿聽到來自遠古的聲音,那是憤怒的孔子,他在告誡我們,孔子能在2500多年前做的事情,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做的更好。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6

題記: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從小就知道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論語》更是必知的常識,必背的經典。

隨著漸漸長大,對孔子的瞭解也越來越加深。他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我心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個有一個榮譽的桂冠,孔子似乎離我越來越遠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來去讀《論語》,去關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從“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中,我讀懂了孔子的安貧樂道。

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中我讀懂了孔子的做人準則。

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讀懂了孔子的謙遜、好學,也是他學術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腦海中越來越鮮明。那一位大學者似乎正撫著他長長的鬍子,帶著他傳世的經典之作,吟著他常說的那幾句話從遠處緩緩走近。

在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上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典名句;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3種不同字型的“和”字,表達了“和而不同”、“和為貴”的中華人文理念。自此這位文化聖人的思想有一次震驚世界,風靡全球。孔子的形象也將在每個人腦海中鮮明。

美國詩人、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我想孔子這一道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獨特風景線永遠不會老去,不會消逝。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7

孔子是一個在教育和思想方面有重大作為的大聖人,留下的儒家學說給了後人帶來很大的影響,我也讀過孔子的一些言論,的確是可令人從中領悟到不少深刻的道理。

在課上,老師讓我們討論一個對於有人說孔子是中國之幸也有人說孔子是中國之不幸的看法。我們當然知道孔子是中國之幸,他為中國的教育思想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孔子大膽地打破了陳規,創辦私學,主張了“有教無類”,不論貧富貴賤,都樂意收為學生。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只要你有去學習的意願,即使學費只是一串乾肉也可以。這體現了孔子誨人不倦的`精神。而且孔子在生活也十分節儉,他曾誇讚過顏回可以樂在於“一簞食,一瓢水,在陋巷”的生活中。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種精神讓我十分震撼,可以拋棄物質上的追求而沉浸於學習的樂趣中,是多麼崇高的一種境界呀!

但對於孔子是中國之不幸的說法,卻大都不知。老師給出了答案,孔子之所以被看做是中國之不幸的說法,是因為中國曆代統治者把他的思想學說變成束縛人民思想的工具。可我依然對老師話的理解,朦朦朧朧……

我帶著這個疑問思考了好幾天,但仍舊弄不明白;查資料我也試過,但沒有頭緒從哪一方面開始查詢。但是很巧合也很幸運,學校的歷史課上講了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提高了儒家學派的地位,併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這句“併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的話,讓我突然想到了這與利用儒家學說的言論也許有關,便下課就去對老師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告訴我漢武帝其實是利用了孔子“大一統”的思想,的確是為了用思想上的統一去維持政治上的統一,對很多不同政見的人士的進行鎮壓。我此時此刻心中泛起波瀾,再偉大神聖的東西,甚至是孔聖人的思想,在歷代王朝的統治者手中也會變成鎮壓人民的沉重枷鎖!

不過這些對孔子的說法並沒有動搖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不論他的學說被用於教誨後人還是思想政治統一,他都是一位聖人,他是中國歷史文化發揚光大的一位代表,使現在的我們學會了“仁”和“禮”的中華美德。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8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日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為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可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為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為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為了國家、他能夠“毀三都”、為了國家,他能夠親自領兵。可是魯國的君上卻為了自我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可是,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為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教師們!

第三,我認為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為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可是,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為他們站的高,下頭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構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29

今天我看了《誠實的孔子》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兩個孩子在爭吵一個問題,孔子覺得他們說的都有道理,就誠實地說不知道。

我覺得孔子是個誠實的`人,因為他是個大學問家,如果說不知道的話,別人會嘲笑他原來連大學問家也不知道呀!

一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有一次,爸爸要我做數學,我不會做,又不敢問爸爸,怕爸爸批評我。我亂寫了一個答案,結果錯了,爸爸批評了我,叫我重新做。我就告訴爸爸我不會做,爸爸就又教了我一遍,我重新做,就做對了。

我覺得孔子是個誠實的人,我要向他學習。

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 30

你的熊熊烈火照亮著中國的文學旅程;你的精神的昇華牽動著每個人的琴絃;沒有馳騁沙場的你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

掀開你的頭巾,我才知道“為政以德”之道;

關注你的舉措,我才明白“克己復禮”之禮;

開啟你的心扉,我才感受到“仁者愛人”之理。

一行淡淡的墨跡“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你繼承了周代以來關於德和德治思想的文化傳統,提出了“為政以德”的主張,構建了以“愛民”“富民”“教民”“安民”“舉賢”“正政”“善政”為主要內容的“德政”思想理論體系。以德服人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核心,你說的“為政”實在是一種教化之學-----教育與感化,德治思想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借鑑意義。

你彷彿聖人一般,從天而降,衣袖輕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你認為父母至死,子女應當守喪三年以表孝意,而你的弟子卻反駁道,守喪一年即可,只要心中有孝就可以了。孝弟這個東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看待你所說的“孝”“悌”的觀念,“孝”大可以治國,平天下,小可以修身,齊家。它是傳統家教的核心。這種“孝”強調“父為子綱”,實際上應當一分為二的看,既要肯定“孝”的合理性,又要與實際相結合,對父母不能盲從,對父母的不當之處,也可以勸諫,更應注重精神上的“孝”。至於“悌”,你是指善事兄長,聽從兄長,辨證地看,不能一味地盲從,不辯是非地接受順從。這就是復禮,除了禮,還要克己,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站得住,於是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於是也使別人行的`通。這不就是你所謂的“仁者愛人”嗎?在你的倫理思想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仁”的首要內容是“愛人”。一次,馬廄失火,你得悉,立即從朝廷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你的這一舉動,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重視“人的價值”的驚世之言,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的人道主義思想之一。

走進了你,我瞭解了諸多,你不僅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也是我效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