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端午節作文(5篇)

作文 閱讀(2.1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端午節作文(5篇)

關於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的故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裡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位來。粽子包好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線。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五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二)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三)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作文2

端午節未到,我卻已經嗅到了清新的粽子香。樓下街口拐角處的那個著名大超市裡,粽子早已擺滿了櫃檯、貨架。形態不一樣,風味迥異,包裝精美,林林總總,目不暇接。徜徉浸潤在溫馨的氤氳裡,我的耳邊自然迴響起那首美麗的歌謠,“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想起這首歌謠,往昔那些醉人記憶就輕輕地走到眼前。

童年時,我根本不關心端午節的來歷,不明白今夕何年,屈原為何人。因為那些事情對我來說遙不可及,也不重要。我最關心的是,每逢過端午節,能否恣意享受一番舌尖上的幸福和歡樂。此刻看來,當年我的要求是那樣小,甚至可憐。套用一句今日流行的話說,那根本不是個事兒。但作為七零後,我的要求在當時就是一種奢望,一種渴求。

記憶中的童年是清苦和窘迫的,那些灰色日子常常縈繞眼前。在那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我的父母和他們的同齡人一樣,雖然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一年到頭不得清閒,卻總是面露青色,貧困潦倒。地瓜幹加糖精是我一日三餐的主糧。僅有過年過節才能夠吃頓餃子、麵條之類的好飯。因為這樣,我天真地祈望各種節日的到來,僅有過節才能夠改善生活,刺激味蕾。我曾天真的想,如果天天過年、過節就好了。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裡就一向養著雞。養雞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肉、吃蛋,飽口福,或者是害怕飼料新增劑,食品不安全之類的,而是為了攢蛋賣錢,賣了錢能夠買來煤油、食鹽、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對母親來說,除了每一天上山下泊參加生產隊勞動,還有一門必修的功課就是鑽雞窩,撿雞蛋。至今,我還清晰記得母親每一天總要把撿回來的雞蛋細心翼翼地放進紙缸子裡的樣貌。每次放好後,她都要一五一十地數上一遍,儘管那些蛋的數量她爛記於心,她卻每一天都要重複一邊。數過後,才輕輕地在雞蛋上頭蓋上一塊毛巾,嘴角露出一絲甜甜的笑。每次看到母親那份虔誠,那份莊重,且樂此不疲,心滿意足的樣貌,我都覺得不可思議。偶爾,我也有吃煮雞蛋的口福。有時候,母親不細心把雞蛋碰破了口子,她會心痛地掉下眼淚,不停埋怨自我毛手毛腳。碎雞蛋到市集上是不能賣錢的,只好放在碗裡蒸著吃。我是家裡的老么,美味當然由我獨享居多,我狼吞虎嚥吃下去,往往不明白是什麼滋味。儘管如此,我還是盼望母親天天能不細心打破雞蛋。可惜這樣的機會太少了。母親肯定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她撫摸著我的頭說:“到了端午節煮雞蛋給你吃。”

母親的話讓我看到了曙光,我開始扳著指頭日夜盼望端午節的到來。端午節最之後了!當母親把涼透的熟雞蛋分到我們姐弟倆個手中的時候,我翻來覆去數了好幾遍,每人六個。看到姐姐那堆雞蛋裡有個個頭兒挺大,我撅著嘴兒直嚷:“媽,你真偏心,幹嘛不給我個大的”母親無奈,姐姐卻很大方,爽快地把大雞蛋換給我。我心滿意足吃了一個,又往布兜裡裝了兩個,然後把剩下的藏好。最終囫圇扒拉幾口飯飛也似地奔上學校,因為那裡還有一場歡樂賽事等著我呢。

到了學校,教室裡已經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同學。男同學不約而同從布兜裡掏出雞蛋放在桌上,聚攏在一齊,兩個人一組捉對頂牛,看誰的雞蛋殼結實。往往贏了的一方趾高氣揚,歡呼雀躍,敗陣的一方垂頭喪氣,面紅耳赤。可是三五分鐘後大家就握手言和了,因為無論贏輸,最終的結果總有一個,雞蛋都要填進我們的胃腸裡。

端午節除了吃雞蛋,包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我的印象裡,端午節,母親很少包粽子的,她常做的是米包子。母親說,包米包子蘸著白糖吃和粽子一個味。我頗不以為然,為此沒少埋怨過她。稍及年長,我才明白,敢情母親包米包子另有隱情,簡單實惠,還節省時間。俗話說,“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這個金色五月是麥子收割的時令,是一年中大人們最忙碌的季節之一。白天,父親和母親頭頂炙日,割麥、脫粒、揚場,忙得不亦樂乎,生怕碰上壞天氣。晚上,母親忙完山裡忙家裡,還要忙裡偷閒包一鍋米包子,因為她顧忌年幼的孩子的胃口。其實她最辛苦。體諒了母親的不容易,我覺得米包子和粽子味道一樣香。當我為人父的時候,我開始為自我的無知懊悔,為當年的衝動不安,但母親卻引著那個酸楚的年代遠去了。這是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糾結。

又是一年粽子香。在這個完美的日子裡,我覺得端午的陽光比平日更溫暖、更敞亮、更溫馨。感到莫名的暢快和愜意,是兒時那雙無邪的眼睛,是那縷濃濃的親情,是對母親的深深的依戀,還是對痛並歡樂日子的回味。這些雜陳的感動和完美聚合在一齊,理不清,想不清,講不清。

我想,還是沐浴在端午的清風裡,憑窗倚欄,靜靜地喝一杯雄黃酒,聽一曲唐朝詩人殷堯藩的吟唱吧,“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記下這完美的感動吧,用我澎湃的心,研歲月的墨,書悠悠的情。我親愛的朋友,藍天白雲下,誰與我共

關於端午節作文3

睜開雙眼,醒來,天剛亮,太陽還未升起。腦子裡僅剩下兩個字:絕望。

其實遠沒有到絕望的境地,他做了一個美夢,夢裡的姑娘有燦爛的笑容,嬌小的身材,他向來夢寐以求的樣子。她來了又去,落下滿滿的遺憾。

零晨三點多鐘,他知道她沒睡,發個資訊,“端午節快樂”,沒有回信;又發了個資訊,“睡了沒?”這次她回信了,她說你來。

認識六年了,有五年沒見了,五年來,她第一次說你來。他懂得不來的後果,滾,這是她說的倒數第二句話,以後永遠不要聯絡了,是最後一句話。

他後悔自己多事,如果不給她發信息,他還會像這六年來一如既往的惦記。看她的照片,瀏覽她的朋友圈。

他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她時的刻骨銘心,他還記得多少個夜晚他騎著單車去看她,他還記得她和她的朋友與陌生男人喝酒讓他去接她倆,他還記得他每個傍晚站在窗前看她路過。

再動聽的言語都是空洞乏力的,他沒有來,再合理的解釋都毫無是處。

那個六年來無數次在夢中相見的人,那個六年來想擁在懷中卻連手都沒碰過的女孩,那個在別人問他你有幾個女朋友時最先想到的姑娘,那個曾經想跟她一生一世卻因為怕給不了她幸福而退卻的小公主,在這一刻變得如此清晰又模糊。說朋友不是朋友,說情人不是情人,說戀人不是戀人,如果現在要離開,他真想問一句:六年,你捨得嗎?

說不出來什麼感覺,在端午節的早上。他說“節日快樂”,她說“祭祀死人的節日有什麼快樂的?”他說“吃粽子很快樂啊,划龍舟很快樂啊”,她說“滾,我再也不想聽你廢話”。

昨天晚上,他剛剛回家。他收到了她的資訊,“在嗎?”他問“是不是餓了?”她說“突然想喝冰鎮的碳酸飲料”,他問“要不要來點西瓜?”她說“我喜歡吃西瓜”。

這個在前些日子還說他虛情假意的女人,讓他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他奮力的的奔跑正如他們初見的時候,汗水充滿了身體,他在想他們有多久沒見了。

跑到一半路的時候,他問她,“可以見一面嗎?”她說,“要不你別來了。”

他把買來的東西放在她的門口,發信息告訴她,“我走了。”

她早已刪掉了他的QQ,拉黑了他的微信。這次之所以能夠發微信,是因為她第三次加他。他經常有事沒事的加她的QQ,他知道她不會加她,他知道看不到她的空間動態。有一次他驚奇的發現他倆的QQ達人有相同的`天數,於是他不停的截圖,因為截圖裡面有他倆QQ的頭像相對而立,而且底下面那句話說的非常好,“齊頭並進,你不斷,我不斷!”如果他們之間的愛情也是如此,你不斷,我不斷,那該多好,他想。66天,77天,88天,99天。

他想把第99天的截圖發給她看,“99”,它賦予這個數字的含義是天長地久。他希望他倆的愛情可以天長地久,至少他對她的思念可以天長地久。

然而在第98天的時候,他們之間的聯絡中斷了。他說不出來是什麼感覺。

他忘不了她曾經為自己留下悲傷地淚水,他忘不了他能感受到她給予他炙烈的愛,他忘不了櫻花樹的美好初見,他忘不了每天早上奮不顧身的奔跑,他忘不了她叫他老公的銷魂,他忘不了每天在她的背後看著她離去的背影,他忘不了每天晚上望著樓上窗簾的心情……

他曾經說,“為了你,我死也願意”。他從沒有對別的任何女人說過,也許她是他這輩子最深愛的女人。有一段時間他不停的看韓劇,每每看到男主人公為女主人公死去的場面,他總是想起他對她說的這句話,每次都是淚流滿面,每次都是深深責備著自己。

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活著有什麼意思。

女人可以發脾氣,女人可以任性,女人可以不講理,女人可以顛倒黑白,但是男人不可以。他愛的深沉,痛苦一個人承受著,委屈憋進肚子裡。如果不能給予她幸福,他願意接受一切。

不知道她的什麼話激怒了他,他說,“你刪了吧”,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經歷了複雜的心理鬥爭。是像以前一樣接受她的刁蠻不講理,等到她將來回心轉意?或許真的不會有下次了。

他刪了她,在他的微信裡再也看不到她的頭像,心裡面有一種感覺,那種感覺叫做說不出來什麼感覺。

他一個人走在昏暗的路上,柳樹上的知了毫不體諒人的肆無忌憚的聒噪。他撿起地上一塊石子,用力的扔到了湖的中央,泛起一道又一道的波紋。這個渴望愛,渴望被愛的男子,這個心裡面充滿著對愛情憧憬的男子,這個擁有童話般純淨的男子,彷徨著,苦悶著……

關於端午節作文4

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裡,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七年級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中學生作文《國中寫端午節的作文》。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麵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八年級,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著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裡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裡,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裡幾乎家家都買得起。九年級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裡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オコ跛囊輝紓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著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裡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裡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裡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初五是過端午節的高潮。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蘭草、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榕葉的“五味草”,當然還要在午時上井裡打一桶甘甜的清泉。這水,都是泉眼裡流出來的,沒有任何汙染。在端午節這天,水最涼,喝起來也最可口,喝了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據說是水鄉蚊蟲多,用“午時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節前,村裡的小孩都會纏著母親或祖母給打個“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絲線結成一個精緻的網路子。用“五味草”煮鴨蛋,會把鴨蛋染得黃黃的。裝進網路子裡,掛在胸前衣襟的鈕釦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黃漬。出門一碰上小夥伴,就把鴨蛋掏出來,對碰撞,誰的蛋殼先破了,誰就輸了,就剝了殼吃掉,有一種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對於雞蛋很感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吃,而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鬥蛋”。帶上幾隻蛋,早早的來到教室,幾個一群在課桌上拿蛋對撞,誰的蛋被撞破誰就輸了,好勝的小孩們玩得可開心啦。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說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陽的下午,四鄉八鄰小孩們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岸上人頭攢動,翹首瞻望;溪面龍舟燦爛,一字排開;船隊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飄揚;一聲炮響,船如箭發。執旗手站在船頭,揮動令旗,助威吶喊;鑼鼓手敲起鑼鼓,節奏聲聲,扣人心絃;划槳手赤膊上陣,齊心協力,溯流奮進。競渡完畢,奪標龍舟披紅綢,插紅花,放鞭炮,搖頭擺尾繞江向觀眾致意,似英雄凱歌頗自豪…… オダ肟家鄉好多年了,隔著遙遠的時間和空間我仍能嗅到那股棕葉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從家鄉出來的,每年端午節,妻子也會用“五味草”煮一些鴨蛋,也會從市場買一點螺煮給女兒吃。現在,超市可以買到各種的粽子,有包紅棗蜜餞的、有包蛋黃果肉的;妻子也會包一些粽子,但我怎麼也吃不出母親包的感覺,怎麼也感覺不到端午節那個鬧烘烘的氣氛。 2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懷念家鄉的故土,懷念家鄉的人——勤勞善良的人民,簡單而古樸,充滿生活情趣的人,永遠忘記不了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作文5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粽與湖州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

嘉興粽子裡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粽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粽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為"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粽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粽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裡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粽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粽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粽、蛋黃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粽。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裡,怯生生地試探著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裡的魚,感謝江裡的水怪……

為什麼是路邊的粽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為大肉粽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裡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裡現煮的);

二,嘉興城裡五芳齋的新鮮粽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粽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著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粽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與嘉興粽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粽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興粽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粽小巧優雅,稱"秀才粽",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粽"。做為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說裡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粽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隻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隻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粽子,天下無雙,不僅嫖客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么"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

不過,現在顯然是嘉興粽戰了上風,五芳齋在包粽子和賣粽子兩方面都相當牛逼,不僅在各地的超市以及公路、鐵路沿線大賣特賣,還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當然,五芳齋最狠的一招,是把粽子賣成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東西,粽子不再是InSeason的,更不是端午節的專利,而是AllSeason的東西了。全中國賣月餅的,心裡指不定有多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