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走進藝術美麗世界的小作文

作文 閱讀(1.79W)

藝術在不同的眼裡有不同的看法,需要我們去發現,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藝術。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藝術美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走進藝術美麗世界的小作文

  走進藝術美麗世界的小作文篇1

古話說得好,“自古英才多磨難”。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許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卻不貪圖富貴安逸,獨處陋室,在牆壁上寫下了“富非所望不憂貧”的座右銘,激勵自己苦心創作。

孔子的高徒顏回,家境貧寒,屋舍破陋,臥在席上只能蜷著身子,他處在這樣的逆境裡卻“自得其樂”,學有所成。於是,孔子便在《論語·雍也》中留下了這樣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讚揚顏回是一個“士志於道而不勝惡衣惡食者”。

我想,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與他們在艱苦環境中的磨礪是分不開的。放眼現實,我們又何嘗能丟掉吃苦的精神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只有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能真正樹立起面對困難的信心。“不經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這是我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俞振飛老先生在向演員們傳授技藝經驗時說的話,也是他發自肺腑的感受。確實,俞振飛老先生走過的是一條不平凡的藝術道路,在這崎嶇的小路上,他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費盡了畢生的心血。他是經過了一番“冰霜苦”,才終得“梅花放清香”啊!

天空不只有蔚藍,雲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綠,花兒不會永遠綻開。從呀呀學語到“夕陽西下”,有幾人會是一帆風順?換一種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與痛苦,也許你會發現,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幸福!

  走進藝術美麗世界的小作文篇2

總想著能找到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來流放自己的思想,然而卻尋著不得,但那次與《邊城》的邂逅,卻讓我的精神尋覓到了寄寓的處所。

喜歡《邊城》中的淺淺流水,喜歡《邊城》中趕集時的熱熱鬧鬧,不過我更喜歡她——翠翠。我固執地認為,她不僅是人性美的體現,猶為重要的是,她是文化的具象化,地域文化的具象化,地域鄉村文化的具象化。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要詮釋的內涵。

可以這麼說,翠翠是一種象徵,象徵著中國西南農村傳統的自閉思想,在外來文化潛移默化地薰染下,所展現的那種茫然無措地轉變過程。一開始,在文字中對她有這樣地描寫: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故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泉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

這只是個伊始,在這段文字間,作者所要表現的便是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文化,未作絲毫地粉飾,而湘西文化的脫變是與翠翠的成長一道進行的,或者說是與翠翠對愛情的理解一起切換的。

我讀完《邊城》,一直覺得它在人物的塑造及文法上與其它小說有些迥異。

第一,人物對話輕描淡寫,心理描寫濃墨重彩。甚至,可以說是無聊——因為人物常自言自語,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但作者正是通過這種語言的忽略,心理的突出,將翠翠這一文化形象推向了前臺。翠翠那雜夾百味的心理正是農村文化被漸染的寫照。翠翠原本整日坐在埠邊望閒雲流水,然而一次“宋家堡新娘的花轎”,卻讓她的心底泛起了波瀾,一種轉變由此開始。翠翠的心理躍然紙上。

第二,以一局外人的口吻敘情道事。讀著《邊城》,彷彿自己是個過客,站在渺遠的地方看著小說中人物在演繹。可是你的思想又無法完全與之剝離,你無法從《邊城》的燭照中逃逸,冥冥之間,似有無盡的契合。這使我只能選擇躲藏在翠翠的背後,銘記她心中的點點滴滴。

第三,人物對比個性鮮明。《邊城》中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翠翠,另一個便是她的祖父——老船伕。我想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那位老船伕代表的是對農村文化傳統的固守,而翠翠則代表了對新來文化的預設。祖孫之間有著莫名地牴牾。這可視為一種文化的衝突。不僅如此,在那兄弟倆——天保和儺送身上也有印證。

小說的最後寫了白塔的圮坍與重建,然則倒了終究倒了,在革命之火全國燃燒之際,有些東西是無法固守的,應該破舊立新,衝破舊思想舊文化的束縛。可白塔的圮坍昭示著人文堅守的破碎。我很想知道老船伕去世當晚的雷聲從何而來?是否來自翠翠的心底呢?或許,她在試著衝破封建桎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收穫自己愛情的果實。但最終她沒有,她在等待那位“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就回來”的人。

由此可知,翠翠的身上依然裹挾著舊思想、舊文化的烙印,這一切她無法割捨。

小說的結局誠如作者說過的那樣:死去的莫不皆在職務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將在職務上終其一生。

  走進藝術美麗世界的小作文篇3

沒有人喜歡痛苦,也沒有人能夠拒絕痛苦。 ——題記

生活中,有人為貧困而痛苦;有人為寂寞而痛苦;有人為事業無成而痛苦;有人為繁瑣的生活而痛苦;有人為人情冷暖而痛苦……

面對痛苦,我們無法逃避,於是,便有人想出瞭解決痛苦的幾種方法。

很多人喜歡在心灰意冷、愁腸百結的時候醉飲一場,然後把自己爛泥般的身體重重地摔在床上,似乎這樣就擺脫了所有痛苦。其實一覺醒來,睜開疲憊的雙眼,你還能清晰的感覺那銘心的痛苦。李白曾感嘆:“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我想“愁更愁”或許就是酒難消愁的.真實寫照吧。其實,一切非理性的措施都只能讓你暫時忘卻痛苦,而不能讓你永久的消滅它。好比做手術時用的麻醉劑,它麻醉了你的神經,也帶走了你的痛苦。然而,藥性過後,你依然得咬著牙承受痛苦。

歌德說過:“如果想要逃避這個世界,沒有比藝術更好的途徑。”乍聽起來,好像頗有道理。但細想起來,在杜甫的《三吏三別》與陸游的《示兒》中,人們依然會體會到的那一份蒼涼、一份痛苦,他們的詩文仍然是充滿痛苦的藝術。所以,一個清醒理智的人,就應該正視且學會接受痛苦。

人是在母親的痛苦中孕育和誕生的,人必然也要在痛苦中生存和逝去。離開痛苦,人生就會變得膚淺而又簡單,甚至貶值。不經受痛苦的洗禮,人生大廈就會顯得單薄,有了痛苦,人生才不會變得乏味。

如果一個人對歡樂的含義理解不深,那他對痛苦就不會有感覺,會被人嗤笑為“木”。當然,植物沒有痛苦,但它的生活難道就不是天底下最大的痛苦?痛苦似階梯,一步步踏過去,我們才會走向成熟、走向堅強!

對於痛苦,想必每人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因為每個人都有過痛苦,我也不例外。記得在五年級下學期的假期中,我參加了一屆貴陽市團委組織的英語比賽,因為當時我的英語水平不夠,加上準備的時間只有差不多4天,所以在參賽的140餘名選手裡排到了第74名(一個令人很不愉快的名次)。當時的我非常苦惱、也非常痛苦,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己是否適合學英語。但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我在第二屆“星星火炬”杯中國青少年英語風采大賽中獲得了貴州省賽區特等獎的好成績,讓我對痛苦有了新的詮釋:“痛苦有時也是一個朋友,催你上進,祝你成長!”

沒有痛苦就沒有幸福,正如沒有寒冷就沒有溫暖,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一樣。

讓我們學會接受痛苦吧――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