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有關高一週記合集五篇

作文 閱讀(5.26K)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轉眼一週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實,收穫良多吧,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寫一篇週記了。週記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一週記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高一週記合集五篇

高一週記 篇1

昨天晚上,我和海貝去東園玩耍。在燈光的照耀下,不時有幾隻螞蚱躍入我們的眼簾,於是,我們決定捉螞蚱。

我是第一次捉螞蚱,便問老手海貝:“用手抓還是?”海貝順手拿起一個空瓶子,說:“哪有這麼笨的?我示範給你看!”此時,恰巧不遠處有一隻黑色的螞蚱,他三步並作兩步,快步衝到螞蚱前,用獨創的“走路踩法”朝螞蚱身上踩去。

我等著螞蚱被踩成肉泥的“鬼樣”。可等海貝挪開他的腳,我驚訝地發現:螞蚱沒有死!但有點半死不活!海貝熟練地把瓶子開啟,朝螞蚱面前一擺,可憐的“小強”就慢慢地自取滅忙——進入瓶子了。

我簡直看呆了:好熟練啊!這麼快就捉完了,看來很簡單。於是,我摩拳擦掌,準備試一試。

可看人挑擔不吃勁!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我從沒捉過螞蚱,一點經驗也沒。踩螞蚱時不是它毫髮無損,就是斷腸爛肚。海貝不時在旁邊提醒:“輕一點,慢一點,別把到嘴的肥肉送給天堂!”可是我怎麼也做不到,一隻、兩隻……等我踩死第四隻時,海貝終於按捺不住了,說:“不如分工吧,我來踩,你來捉。”

這個辦法挺不錯!一會兒,我們就捕捉了五隻。望著瓶子裡的螞蚱個個都爭先恐後地踩自己底下的螞蚱往上爬的可憐樣,我和海貝不僅沒有憐憫他們,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阿姨說我們沒良心,我們也不生氣,繼續大顯捉功!

突然,我們遇到了一個難纏的對手——一隻跳得極高的螞蚱,而且速度超快,我叫它將軍。

海貝和我同時發現了將軍。海貝猛的一踩,可將軍快速跳走了,高度達到它身體的`幾十倍!海貝又朝它踩去,可以想象,將軍一定會疼痛難忍。可出乎意料的是,它竟以超音速竄到了草叢中。海貝火冒三丈,大吼:“可惡,惹我胡澤宇,揍你沒商量。”說完,他站到草坪上一陣亂踩才罷休。

接著,我們繼續捉起來。值得慶幸的是,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捉住了一隻海貝想都不敢想的聖甲蟲!

嘿嘿,第一次捉螞蚱,我永遠忘不了!

高一週記 篇2

時間過得可真快。今天的我,已經不再是經常哇哇大哭的小朋友;今天的我,已經不再是課堂上插嘴的不懂事的國小生;今天的我,是成長許多的`,朝氣蓬勃的高一新生!

邁進了期盼已久的學校大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讓我感到新鮮。校園坐落在紫金山的懷抱下,顯得那樣美麗。偉人雕像、櫥窗,充滿了人文的氣息;紅色的跑道、綠色的足球場,讓人倍感親切。心懷愉快,走進了未來三年的七年級七班。看著一個個陌生的面孔,我更是充滿了信心:我一定會交上新朋友,一定會融入到這個新的集體中去!

開學的第一天,是我最最難以忘記的。這天的第一堂課是生物課,班長讓我們伏桌靜,等待老師到來時,我心中便浮現出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老師是男的還是女的?老師凶不凶,嚴不嚴?在疑惑中,我們的生物老師進來了,她戴著一副紅框眼鏡,不是很凶。我感覺到,開學的第一堂課是那樣的有趣,似乎把我帶入了一個奇異的生物世界。後面的幾堂課,同樣是那麼有趣,老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地講課,同學們則認真聽講,每當老師提出問題,我都會認真地思考……這第一天,就讓我感到了國中生活地趣味性。

漸漸地,漸漸地,我有感到了國中於國小的不同:老師講課的速度快了,作業也佈置的多了。這讓我感到了一點壓力,不過,沒有壓力,學習有怎能提高呢?

在高中裡,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一週記 篇3

古今中外,但凡事業上有所建樹的名人、企業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行善。

名人、企業家所行的善或許是大善,但這並證明行善這個偉大、光榮的舉動僅屬於這些頭頂光環跟家財萬貫的名人、富人們。行善的權利屬於全社會的每一個人,包括老人、婦女、兒童,還有殘疾人等,當然還有你跟我。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通常認為,行善事是一種虛偽的做法,只是這些名人、出名、造勢的'一種手段。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並非所有的行善舉動都是有目的的。陳游標,一個在慈善界享有聲譽的企業家,數十年如一日行善,從不間歇。如果說一個人能夠一直行善,哪怕他是“偽善”、“假善”,時間一久,這種善也就成為“真善”、”“大善”。“大善”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氣魄、實力跟膽量,這麼小善則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道德。

我們沒有足夠的實力,去辦“大善”,但我們絕對有能力去從事“小善”。小善就在我們身邊。所謂“小善”,就是利用我們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別人,哪怕是讓座、指路,甚至是笑容,這些都是一種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有的大善都是由諸多小善積累起來的,博大的愛心都是由微小的善舉堆砌而成的。

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小善,更不要忽視小善的力量。對於自己來講,有可能一個小小舉動不能損失什麼,但對於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來講,小善也許會幫到大忙。如果說大善是一種榮耀,這麼小善則是一面鏡子。是一面反映人道德修養、思想品質的鏡子;是一面折射人性光輝、樂於助人的鏡子。

明知善小而不為,這是一種愚昧、墮落;明知善小而為之,這是一種聰慧、積極。現實生活裡,沒有萬事不求人,也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一路平坦,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行小善也許不能讓我們出名,但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洗滌;行小善也許不能讓我們得到回報,但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如果人人都去行善,都去從小善做起,這麼加起來這就變成了大善,整個社會到處都會充滿溫暖跟愛。小善是一面鏡子。

如果想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美麗的一面,這麼就請伸出自己的雙手,獻出自己的愛心,從小善做起,從點滴做起,讓諸多“小善”彙集起來而形成的絢麗色彩,為你畫上人世間最美麗、最高貴的妝容。

高一週記 篇4

對你的愛,是海枯石爛。

懷著最虔誠的感動,我打量這河山,自遠古面來,嚮明朗奔去,無數人用鮮血般的孤獨跟純粹的靈魂築就這座紅色的城,我知道,在任何的偉大面前,連感動都是多餘的,她用年輪的壽命,一圈一圈講述蕩氣迴腸的傳奇。從黃麻起義開始,便註定這座城的英雄情結,她不用任何言語的讚頌,她追逐光,一路朝聖。

從來歷史,都是沉重的話題,像風霜的老人臉上最深的溝壑。這座城,是鐵血的將軍,他怎樣開疆拓土,守護家園,我們不得而知,零散的材料,老者的隻言片語不過是他三尺青鋒上的鏽跡斑斑,卻承載了一座城的榮耀,而今,我停下來,用自己的手來撫摸一個英雄的累累傷痕,悲痛卻也帶著驕傲。被侵掠的傷口早已煙塵滿面,時隔百年,曾經的吶喊與呼救,悲慟或愴然,與歷史一道沉澱,深埋在土地裡,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言,“所有乾淨的痛苦都會沉澱,沉澱成悠閒。”然而我卻銘記,我身體裡翻騰的是紅色的血液,是英雄的血液。這是我的信仰。

不同的文化源自於不同的地域。在這裡,你看到了嗎?荊楚大地拭劍揚眉的豪氣,百萬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在文化面前,每一雨土地都是如此年輕。比不上吳道子宣紙上流暢的線條,比不得杜刺史口中吐納的花香,荊楚文化以這樣的方式長生不老。永遠昌盛,永遠年輕。像黑夜中的一道強光,帶給每一個人信仰,在時間的豁口裡,來赴一場盛宴,文化總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這片紅色土地寸寸成金。也許,在這裡,有差異巨大的方言跟習俗,有翻山越嶺的障礙與休止,可是我們始終都是麻城的子民,有著同樣的信仰跟同樣滾燙的血液,始終堅守著“孝善忠勇”的誓言。是一脈相承的文化所帶來的震憾,使一方水土的靈魂得以永恆。

都說,時間給了我們闖蕩江湖的勇氣,跟山河踏遍的決心。須知,我們走過的一山一水終究要用一朝一夕來償還。這些漂泊在外的.遊子,是否是落單的大雁,把萬水千山走遍,卻始終忘不掉故鄉的一眼泉孔,一寸日光。還是這一句話,歸去來兮,我的家在這裡!

大別山上這一抹一抹的紅,我不禁讚歎,這是神的花園。紅到如此鮮豔,是丹青潑成的顏色。這樣的花,開在故鄉,美到落淚。她開在你必經的路上,帶著一樣的優雅跟故鄉的深情。像這些忠勇的英雄一樣,碎裂了,亦帶著暗香,鮮豔一萬年。

帶著這樣的風範,我將踏遍河山。

山河嘆,我嘆這河山……

高一週記 篇5

天空陰沉沉的,幾乎沒有一點點響動,只有的大雁翅膀劃過空氣的聲音,只有花兒在在歌唱的聲音,再接著,就是我緊皺眉頭,頭不時搖一兩下,嘴中發出的陣陣嘆息的聲音。

又是一個美好的一天,我卻怎麼也快樂不起來,就像一隻鴨子,生活在水的世界裡,四周長滿了青苔,但它卻不懂得享受,一直在虛度光陰。我靜靜地坐在窗前,聽風的傾訴,聽鳥的歌唱。目光看向遙遠的天際,那被烏雲籠罩著的天空,是那麼陰沉,那麼猶豫。

風呼地大了起來,捲起了地上的塑料袋,捲起來滿地的灰塵,捲起孩童們的快樂心情。東西在空中飛舞,就像一群群白色的蝴蝶一樣,隨風飛舞,飛啊~~飛啊~~飛翔那遙遠的東方,飛成了空中的一顆流星。

耳邊響起了一陣聲音,叮叮咚咚的,我不由地朝聲音的`源頭望去,那聲音的源頭,是天上落下的顆顆珍珠,也許只是現在是,過會兒,可能煙消雲散,可能是一盤水。雨飛向了我這裡,像一群群白色天使,我看著這一顆顆從天而降的雨珠,伸手想要去接住他們,可剛一伸手,只觸碰到柔軟的空氣,而不是這顆珍珠。冰涼雨珠滴落在樹葉上,滴落在草叢上,就像一位鋼琴家,伴著這從天而降的雨珠,彈奏出一首又一首的小曲,這旋律是懶懶散散的,十分得享受,就好像一個吃飽了的人,享受飯後的愉悅。

雨愈發愈大起來了,我完全沒有想到它還會繼續,之前的小雨,估摸著也有半個小時了,我之前卻一直在這雨中享受,完全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就好像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時間,飛逝》一樣。望著窗外,想在感覺就像隔了層霧一樣,模模糊糊的,我忽然意識到什麼一樣,但卻什麼也想不起來,我很懊惱自己怎麼會如此之笨,連這麼一點點小事都想不起來。外面的雨低落的聲音更加清晰了,也不再是之前的叮叮咚咚了,而是非常愉悅地叮叮噹噹,這就像是鋼琴曲到了最高潮,雨在歡快地彈,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唱,看向遠方,感覺那裡的生靈們都在歡快地蹦來蹦去,在雨中歡笑,在雨中自在。

“叮叮”,瓦似乎是專為雨而設定的樂器。平常它們總是一言不發,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樂就“叮叮”地奏響了。雨勢急促,琴聲就慷慨激越,如萬馬奔騰白馬齊鳴,又如兩軍交鋒擂鼓助陣。雨勢減緩,音樂也跟著弱下去,像激戰過後的短暫休憩,又像是懷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語。你聽,那節奏,那旋律,似混亂不堪又似包羅永珍。而那些盡職的瓦片只是專注的演奏著,聽雨的人腦海中便漫無邊際溢位不盡的情意。

雨,過了一會兒,便悄悄地離去,我也在窗臺上睡著了,雨後的一切,都靜了,靜了好久好久,一直到一隻不知名的鳥兒驚叫一聲,隨後飛上了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