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推薦】觀察植物的作文彙總7篇

作文 閱讀(2.55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察植物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推薦】觀察植物的作文彙總7篇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1

我家樓下有一盆含羞草,它大約有六七釐米高,全身上下碧綠碧綠的,身子矮小,莖比較細,但很直。莖兩邊密密排列的葉子一對一對的,好像兩個好朋友拉著手在一起,美麗極了。

我忍不住去碰含羞草的葉片,葉子就立刻合攏了,好像很害羞。我再用手去捏又細又長的莖,莖就垂了下來,有更多的葉子合攏在一起,真有趣。()過了五分鐘左右,它的葉片慢慢的舒展開,又恢復了以前生機勃勃的樣子。這是因為什麼呢?我疑惑不解,一定要查明白,我去問媽媽。

媽媽說:“含羞草的老家在熱帶,在那裡常常有暴風驟雨。為了保護自己,每當第一滴雨滴打著葉子時,葉片就閉合,莖就下垂,從而避免了暴風雨的.傷害。所以,只要我們一碰它,它的葉片就合攏了。”

含羞草真有趣,我喜歡含羞草。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2

髒髒的牆角里,種著一株翠綠色的植物。

它的葉子是新綠的,油油的,在燈光下發出了油油的、微弱的光芒。葉片成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形,不槐是新長出的葉子,比旅館裡的假葉子更綠,卻也比假葉子顯得更生機勃勃。有的葉子,已被蟲子咬出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洞,依然努力地向外長著,不知什麼時候能長好被蟲子咬掉的洞,希望蟲子不要再咬這綠葉,讓它繼續茂盛生長吧!

葉子的反面是老練的深綠色,葉紋顯得更加突出,葉紋一條一條斜著從這頭連線那頭,一條條交錯著,顯得很有規律。

一根根彎曲有力的枝幹襯托著生機勃勃的綠葉。有些枝幹已被剪斷,留下了一個圓圓的淡褐色的疤。

再往下看,是深色的泥土,經過雨水的沖刷,裡面填滿了泥水,看起來特別噁心。再看一旁,都是泥水,從房子上下來的一滴滴汙水滴在了放植物的石板上,旁邊的粉牆經過雨水的'侵蝕,長出了一顆顆紫中帶青的黴菌,髒兮兮的,旁邊的廁所發出的臭味,噁心難聞,讓我想吐。

這株植物與整個環境格格不入,卻也成了這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3

一天晚飯後,我和媽媽去散步。正直一月,一路上美麗大方的秋芙蓉一朵比一朵美;芬芳迷人的桂花一樹比一樹多;嬌豔的美人蕉,一棵比一棵紅;就連那一串紅,也越發顯得可愛。

看著這些花,聞著那花香,媽媽忽然指著路旁的蒲公英問我:“你知道蒲公英的特點嗎?”

蒲公英?我怎麼也想不到媽媽會問起這毫不起眼的植物,我怎麼也想不出這種平凡之物的特點。一路上我走馬觀花,只注意那些顏色鮮豔、花大葉多、芬香四溢的植物,哪裡留心過小小的蒲公英呢?

我為難地低下頭,猛然發現,腳下就有那麼一株已結種的蒲公英。它,不過三四尺高,幾片葉子捧著一團雪白的“絨球”,那“絨球”中藏著它細小的種子。我輕輕地摘下這朵蒲公英,回答道:“它生命力強!”

“對!生命力強是蒲公英的特點。”媽媽說,“不論在什麼地方,它都能頑強地生活下來。在寒冷的地方,它能紮下根;在乾旱的地方,它照樣能開出花;在潮溼的地方,它依然能結出種子,一代代生存下去。”

一陣風吹來,蒲公英分作了許多“小傘”迎空飛起,雪白的“小傘”帶著頑強的種子隨風飛舞。我不知它們將飛向哪裡,但一棵蒲公英的種子已播在我的心中。

在野外,到處可以見到蒲公英的身影,今天,我就觀察了這種普通的植物。

我家樓前就有一片蒲公英,遠遠地望去,像一片潔白的雪,近處一看是一片白色的、可愛的“大絨球”。

我從草叢裡摘了一棵蒲公英,仔細一看,哇,它的絨毛像一把把小傘。它的種子就像刺蝟的刺一樣。一吹,“小傘”吊著種子飛走了,底下露出許多小孔。它的莖嫩嫩的、滑滑的,頂部還有小毛毛,把它切開你會發現它會流出許多白色的乳汁。

再說葉子吧,蒲公英的葉子綠油油的,長長的。它還是一種很可口的野菜呢。

蒲公英真可愛!我以後會更加愛護它!另外,還要告訴你,要是你在野外忘記帶野菜的`話,就摘幾片蒲公英葉子充飢吧!

在回家的路上,路邊有很多蒲公英,蒲公英隨風像一把把小傘飄落到地上了。於是我蹲下身,仔細的觀察起來。蒲公英的葉從根部長出,邊緣呈羽狀分裂著,幾片葉子之間,伸出長長的花軸,花軸頂端便是淡黃色的小花。蒲公英的花,乍看只是一朵,其實何止一朵。那淡黃色的小花是有許多小花構成的一個花亭。每一個花朵下面都長著一個很小的果,每個果上冒出一撮又長又密的冠毛。一個個的小果結成一團,就像一個毛茸茸的圓珠。我禁不住摘下一朵蒲公英,放到嘴邊輕輕的一吹,我的小傘飄呀飄呀,飄向遠方。

這貌不引人的蒲公英的花瓣,是一個白白的絨球。有的花瓣還沒有完全長成,有些又是黃色的花瓣的。它的莖綠得就象是被顏料染過似的。葉子像兩把小扇子,在晨風中一搖一搖的!在展示它的勃勃生機。

我希望蒲公英這小小的精靈在風風雨雨中更好看,更迷人。

原來,大自然的潛力是無窮的,有許多事物都是符合大自然的,我將更加愛護大自然。

蒲公英給我帶來了快樂,我希望它們能快快長大,快點把它的小傘張開,到時候,它就會從不起眼的小苗變得惹人喜愛了。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4

今天的生物課上,老師給我們決定帶我觀察一些植物,同學們知道訊息後都很高興。

課堂上,老師先是播放了一些關於植物的圖片,問我們認不認識這些植物,知道的話說出這些植物的名稱。大家都議論紛紛,但是都不確定植物的名稱。老師看到我們迷茫的樣子笑著說,“不認識沒關係,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一下。”於是便拿出了一個綠色的植物,說:“這個植物叫做水葫蘆,大家分成幾組近距離的觀察下。”

於是,我們就分成幾組,並一組領取了一株水葫蘆。大家都圍在植物身邊,認真的看著手中的水葫蘆。只見它的葉子是翠綠色的`,摸起來滑滑的,葉子的形狀像一片片圓形的卡片,在頂端處微微凹下去。突然有一組的同學驚訝道:“咦,它好香啊。”於是,大家都十分好奇它的味道,紛紛聞了聞水葫蘆。覺得水葫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這時候我發現水葫蘆上邊有一個像葫蘆狀的大氣泡,十分好奇裡面是什麼。於是在我的提議下,大家用小刀打開了那個氣泡,發現裡面是像海綿一樣的網狀的氣泡,而且有著一個個的小氣囊。

最後快下課的時間到了,老師問我們有什麼收穫和疑問,我們組舉手問了下氣泡的問題,老師說其實水葫蘆顧名思義是長在水上的,有了這些在根與莖之間的氣泡便可以浮在水面上。老師還說,其實中國現在水葫蘆的繁殖速度太快,已經成為外來侵害物種之一,但是水葫蘆也可以作為飼料餵養家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因此,一件事情不能單純的只看到一面,而是應該多方面的考慮事情。

今天這件課讓我收穫很多。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5

一進門,迎面撲來一陣淡淡的清香,我向它走去,你猜這是什麼?對啦,這就是我喜愛的水仙花。

水仙花的花朵很小,但莖很長,葉子是細長形的,它的根最有特點啦,別的植物的根大多數都長在土裡,是看不見的,水仙花的根是泡在水裡的,看得一清二楚。

現在是寒冷的冬天,我常常把把水仙花放到暖氣旁邊,幾天後,水仙花就有半米高啦,可是我覺得高也不是很好,因為這樣容易折斷。

一天晚上,我來到陽臺上,發現幾天沒給水仙花換水啦,原來清清的'水現在已經變成黑泥湯啦,水仙花的莖也彎啦,於是,我找來一根小棍,把小棍一頭立在盤子裡,另一頭支撐著水仙花的莖。過啦幾天,我想去看看水仙花的“病”好啦沒有,我把小棍拿開,水仙花一動不動,又變的挺拔啦。

我喜愛水仙花,聽姐姐說它還有個美名叫“凌波仙子”,我覺得挺形象的,一點也不假。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6

幾天前, 我泡了幾顆小綠豆,就讓我來說說它有趣的一生吧!

小綠豆先把綠色的外衣披在身上,然後在水裡“冬眠”。小綠豆在水裡冬眠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小綠豆醒了。它的衣服出現了一條裂縫。

過了一天,小綠豆換上了“帶帽”的“t恤”,露出了白白嫩嫩的面板。

又過了一天,小綠豆那白色的面板裡鑽出來了一個小芽。小芽也是短短的,只有五毫米。那應該是小苗的“頭髮”吧!可是那根頭髮是不是 被打了“增長劑”,瘋一樣的飛長,

過幾天,我去看小芽,他們已經有手指那麼長了,它們很可愛。有的'挺著腰,像士兵,威風凜凜站在那;有的低著頭,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昂著頭,像高貴的公主。小芽可愛吧!上面還有一個像珍珠的東西,被分成了兩瓣,頭上還有幾片可愛的小葉子呢!

等它成熟了,就變成了豆芽菜。豆芽菜也是綠色的葉子,白色的莖,吃起來也很好吃呢!

這就是小綠豆的一生!

觀察植物的作文 篇7

清明過後,麥苗拔節了,油菜花也竟相開放了。

放學後,我邁著輕盈的步子走在田間的小路上。路兩旁一片明豔,田野裡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都開花了,簡直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我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仔細觀賞,那些黃燦燦的油菜花一團團一簇簇,就像一個個大絨球,每一個絨球有二十多朵小花,每朵小花有四片花瓣,這些花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蕊,散發出撲鼻的香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還是米粒大的花骨朵。根莖把油菜花高高托起,這些莖有紫色的,有綠色的,有的紫中帶綠,有的.綠中夾紫……莖上那片片綠葉把油菜花襯托得更嬌豔,更嫵媚,在莖上長葉子的地方又生長出許多枝權,頂端也開出了黃色的花。

這麼多的油菜花各有各的姿勢:有的亭亭玉立,像一位含羞的少女;有的穿著黃裙子,像帶著自己的姐妹參加百花爭豔的盛會;有的昂首挺胸,像一位強健的小夥子。真是千姿百態呀!

一陣風吹過,油菜花就輕盈地左右搖擺,跳起了優關的《油菜圓舞曲》。風過後,油菜花停止了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

一群勤勞的小蜜蜂“嗡嗡”地飛來了。它們盡情地採著花蜜。偶爾有兒只白蝴蝶在花叢中吃來飛去,忙著傳播花粉。

風兒送來陣陣花香。勞動了一天的人們,只要嗅一下那沁人心脾的花香,就會消除一天的疲勞,重新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