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我看魯迅作文

作文 閱讀(2.87W)

我看魯迅

我看魯迅作文

魯迅這個名字多麼與眾不同,沒有父母給他的孩子取這個名字。它的由來,是一個在上上個世紀末到上個世紀初在舊中國黑暗動盪的社會裡,想要藉助文學來吶喊的作家周樹人,所用的一個筆名。

從國小到高中,魯迅先生的文章先後有數十篇進入了語文教材書,這恐怕是教材中其他作家所無法媲美的吧。因此,學生們對魯迅的印象也自然比較深刻。

老師教我們不要光說不練,所以我尊敬魯迅,因為他是實際行動的倡導者,身先士卒——有夢想,並不是想想就算了,而是要用行動來搏齲一旦目標確定,就奮鬥終身。

老師教我們要愛國,所以我尊敬魯迅,因為他是民族是國家的好英雄,在那個動盪混亂的年代,有錢人花天酒地,無樂不做;沒錢人只想混口飯吃,得過且過。只有魯迅,是的,只有他,以及與他共同奮鬥的那幫熱血青年們,在為整個民族著想,想著怎麼才能讓麻木的大眾醒過來,看清事實。

由於我瞭解的魯迅,都是書上教給我的,所以我尊敬的魯迅,也是書上的。

可我又想,魯迅先生是否一直都在革命呢?他在革命之餘,有沒有想過其他事情呢?而由於想其他事情,而寫出來的文章,是否至今都保留著呢?

回頭看教科書中魯迅所寫的文章,似乎每一篇都蘊含著“政治的觀念”。如魯迅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過一句“我打了個哈欠”,卻被評論家解釋為“魯迅長期與反動派做鬥爭,有疲倦感”,這讓我感到一絲涼意:鬥爭鬥爭,又是鬥爭,哪有人可以無時無刻的鬥爭呢?如果魯迅泉下有知,發現他“打個哈欠”之前都要為後果考慮良久的話,恐怕要先淡淡一笑,再拿起筆來對著發評論的人批判嘲弄一番了。

魯迅活著時,民-國政府害怕他激烈的文字,對他的生活施壓,相信他的物質生活應該不是很豐裕;如今,魯迅作古了,我們這些後人卻對他的文章灌以我們需要的定義,使得它或多或少變了些味,再繼續教給我們後人的後人,讓所有人都以為魯迅是個革命機器——一提到魯迅,大家的第一反應: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所寫所思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革命哦!魯迅的精神被我們一味地格式化了,大家一起把他推進了革命的大池子,卻沒有人打算把他拉出來。

如果魯迅活在現代,而且一樣那麼有名的'話:某日,累了,歇歇吧,做回周樹人;寫些關於生活的文字,可剛寫完,甚至還沒來得及校對,就被一直在催稿的編輯奪了去。編輯a拿給編輯b,然後cdefg……,他們一輪一輪地實行轟炸戰,非要把魯迅的一篇小感想變成革命的“文言文”。倘若魯迅說:“我喜歡兔子,不喜歡狗。”那麼兔子就變成“革命的道路”,狗就變成“革命的絆腳石”……諸如此類。

我們學老舍,知道他家的花貓很可愛,下雨天他要搬花;我們學朱自清,知道他看過爸爸的背影,欣賞過荷塘的月色……

唯獨魯迅,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他喜歡在百草園玩,而不喜歡在三味書屋上課;他對藤野先生的思念、追憶,在我們看來似乎根本沒有他發現麻木的中國人而棄醫從文重要;魯迅,是否成了我們教育的犧牲品?但是,數來數去,作為犧牲品的,除了那些反面材料裡面的角色,像魯迅這樣的,還就他一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魯先生懷著我佛慈悲的心,甘願做範例了。

值得欣慰的是,魯迅並不是一個真人物,它只是一個筆名,他的真身周樹人並沒有成為革命機器,也沒有為了革命無所不為、不擇手段,而是一個有情感有血肉的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我們的周先生才會將魯迅喊起床,繼續他革命的大作。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考察一下:在周先生一生中,“魯迅”存在的時間是多少,“周樹人”存在的時間又是多少;我更想建議周樹人先生把革命文章的署名用魯迅,其它文章就換一個筆名。可惜,我的建議無法傳達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