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家鄉小吃作文七篇

作文 閱讀(1.6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小吃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小吃作文七篇

家鄉小吃作文 篇1

有人喜歡滑,嫩,鮮,香的牛肝菌;有人喜歡聞著臭吃著香螺螄粉;有人喜歡鮮吸至極的生蠔,而我喜歡奶奶做的“綠豆餅”。

綠豆餅是綠豆磨成的麵粉製作而成的。準備好綠豆粉加入適量的水攪拌,水不能放太多,那樣攪拌的綠豆粉太稀了,吃起來口感,味道不會那麼好了。這時你需要一個器具,它是四個“嘴”的漏斗,這四個嘴的漏斗是往上傾斜的,整個容器內部是一個長方形,還帶一個把手,這時候你需要一個平底鍋,鍋放入少量的油,並且要讓整個平底鍋都能充分接觸到油,這時候把綠豆糊用漏斗倒進鍋裡,就像一元硬幣的大小,等熟了放入盤內。

把漏斗壺裡的綠豆糊全部弄完後,你就得到一盤綠豆餅,接下來讓我教教你怎樣做它。首先在鍋內倒入油,在把綠豆餅放進去,炸至金黃後,撈出來後放一邊,再繼續準備小料,可以找一些幹辣椒,花椒,蔥,姜,蒜,鹽,調料,先放入幹辣椒,花椒爆炒出香味,再放入綠豆餅和其它調料,炒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這是奶奶做的綠豆餅,我愛奶奶。

家鄉小吃作文 篇2

一提到莒縣全羊湯,我的口水就不由自主的流到了嘴邊。它是家鄉鼎鼎有名的特色美食,它湯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的特點,備受食客的青睞,享譽神州大地。一直以來,它都是家鄉人引以為豪的美食,滋養著每一個家鄉人的成長曆程。

對家鄉羊肉湯的好感是打記事起在居住的城市,隨處可見熟悉的“莒縣羊肉湯”的招牌,還是會從心底湧起一陣親切的感覺和那再也熟悉不過的味道,那是魂牽夢繞家鄉的味道!

那肥美的羊肉,香濃的肉湯,再配上新鮮可口的香菜,可以說是“人間美味”啊!那羊肉湯,湯汁呈乳白色,一片片的油花兒泛在水上,顯得肉湯晶瑩起來。在湯中撒些香菜,晶瑩的白配上翡翠般的綠,再加上紅彤彤的辣椒油,別有一番風味。湯裡,便是羊血、羊肉、羊腸等,瑩白上透著點點參差的紅,真是叫人垂涎三尺。

羊肉湯不僅看上去美觀且誘人,其中的味道更是鮮美,輕輕拿起勺子,順著碗邊兒上一大勺肉湯,緊接著撈起一塊肉放在湯裡,一塊兒吃下去,更加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關於羊肉湯有一種說法:“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稱“伏羊”,歷史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我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的人們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長久以來流傳著“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所以就有了六月六吃羊肉喝羊湯的習俗。這樣便能驅逐不少寒氣,令人精神一振,神清氣爽。在吃羊肉湯時,一定要吃那裡的大餅,大餅是羊肉湯必不可少的搭檔,大餅雖然硬的硌牙,但是遇上羊肉湯後就變得又軟又香了。

在我的家鄉羊肉湯是招待貴賓最好的美食,羊肉湯,紅、瑩白與翡翠綠的結合是美味的代表,它象徵著鮮美,更是家鄉人們細緻周到的象徵。

這美味的羊肉湯帶著那鮮美,來到我的心中,它以自己獨特的魅力,誘惑著家鄉人的味蕾。讓你時刻惦念著它,時刻想著、愛著家鄉那片土地。遠方的朋友難道您不想來我的家鄉嚐嚐這鮮美羊肉湯的味道嗎?

家鄉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朱熹故里——建陽,這裡不僅風景優美,還有許多有名的小吃呢,清明粿就是其中之一。

清明粿是用清明草和米漿製作成的。清明草,全身有白色茸毛,葉子小小的,開著小黃花,聞著有股清香。清明時節,是清明草生長得最旺盛的時節。

記得清明節那天,我在奶奶的指導下,親手製作了清明粿。奶奶告訴我,做清明粿之前,先要準備好菜餡。奶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芋頭、春筍、肉絲、醃菜等,奶奶快速把菜切好,然後倒進鍋裡迅速翻炒,不一會兒香噴噴的菜餡炒好了。

接著,奶奶把洗乾淨的清明草弄碎,倒進米漿裡,讓清明草和米漿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經過不停地攪拌,原來白色的米漿變成了淡綠色,還散發出一股淡淡的 清香。綠色的.米漿攪拌均勻後,倒進鍋裡用小火煮至七分熟,米漿變得黏黏的就可以出鍋啦。這時,奶奶把它放在菜板上,不停地揉搓,搓成小圓團,最後讓小圓團 變薄,清明粿的皮做好了。將捏好的皮包上香噴噴的菜餡,清明粿的完成就不遠了。

把包好的清明粿,一個一個地擺在鋪著竹葉的篩子上,拿到鍋裡蒸上十幾分鍾,胖乎乎的清明粿出鍋了。頓時,竹葉香混雜著青草香飄滿整個屋子。我第一個去嘗,輕輕地咬了一口,啊!真好吃!

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否也想來嚐嚐呀?

家鄉小吃作文 篇4

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味美食。而在我的家鄉寶丰,最出名的美食還要屬油粉,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油粉早已是寶丰最有名的早點,來寶丰古鎮一定要吃一碗熱騰騰的油粉解饞。在寶丰橋頭的牌坊上還有一副有關油粉的白族話對聯,大意是橋頭那幾家的油粉、餌塊真好吃。這可是清朝的對聯啊,可見寶丰油粉悠久的歷史。

每當我在街上遇到賣油粉的小攤都會被油粉金黃的色澤和極富彈性的外表吸引。這時我就會纏著媽媽給我買一碗,看著撒潑打滾的我媽媽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一碗油粉,再烤一個金黃的餌塊,拌在一起才能滿足我口腹之慾。

油粉外表十分誘人,像金燦燦的黃金,也像濃稠蜂蜜,總之光看顏色就十分吸引人了。油粉入口即化,剛入口就與身體融合在一起,一陣暖意湧上心頭,在寒冷的冬日裡吃更合適不過。油粉價錢也不貴,在寶丰小吃街上一碗油粉就一塊錢,果真是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怪不得那麼多人如此迷戀它,你看天才矇矇亮油粉小攤上就已經大排長龍了,大家圍坐在桌子上有說有笑,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麼美味的油粉做法當然也是十分考究的。製作油粉每個步驟都有講究,每一步都得慢慢來。首先把品質優良的豌豆磨成粉,然後與水混合攪拌均勻。接下來用紗布過濾掉豆渣,把豆漿靜靜放置幾個小時,待澱粉沉澱在豆漿底部就可以開始下一個工序了。把豆漿和澱粉分離開,豆漿入鍋大火煮沸,打去上面的浮沫,盛一大盆放在一邊,就成了人們喜愛的油粉湯,油粉湯內撒上蔥花、加上花椒油絕對是飯桌上的明星。豆漿沸騰以後把澱粉倒進去快速攪拌,只見一鍋潔白的湯水立馬成了濃稠的油粉,這時就要把柴火撤掉一些,得用文火慢慢燉一會兒。燉得越久油粉越香醇。

油粉的吃法也很多,可以趁熱吃,放涼可以醃吃,冷油粉還可以油炸。雲龍很有名氣的油粉幹拉就是用冷油粉製作的,選一個晴朗的天氣,用一根細線把油粉切割成薄片,放在稻草上在太陽下炙烤,只半天時間金黃透亮的幹拉就誕生了。油粉幹拉可以油炸,可以煮湯、還可以炒制。

寶丰油粉以其噴香的滋味、多樣的食用方法、悠久的歷史成為寶丰深厚文化底蘊的一部分,相信隨著寶丰古鎮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會有更多的人來品嚐寶丰油粉。

家鄉小吃作文 篇5

花溪是個很美麗的地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在貴陽的郊區,風景秀麗,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都在這裡,那有條很出名的小吃街,王記牛肉粉的總店就在這裡,說是總店其實真的不像,小小的店面,也就八,九張桌子的樣子,一張桌子恨不得擠5.6個人,但是生意就是這麼好,記得以前和男友從貴大打車去那吃,總是有很多人排隊,還有人直接搬個凳子坐在外面吃的,完全不顧形象----美食的誘惑超過了一切;在王記的對面是飛碗牛肉粉,也是同樣的生意火爆,感覺味道也差不多,就是飛碗的味道要重一些,不過王記的牌子大,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店,只有說到貴州牛肉粉就肯定是王記的了。我向來不喜歡吃牛肉羊肉這類的,覺得太腥,但這個湯味實在是好得沒話說,花溪牛肉粉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粉。粉圓滑細嫩,湯酸辣鮮美。還有油炸花生米和牛肉片加進去,真的是美味,每次我都會吃的一點不剩。吃完了,依然意猶未盡,只可惜胃太小,再吃不下東西了。

家鄉小吃作文 篇6

”山珍海味不須供,富水春香酒味濃。滿座賓客呼上菜,裝成卷切號蟠龍。“這首詩說的就是我的家鄉鍾祥的蟠龍菜。不管是結婚,過生日還是過年,在我的家鄉都必不可少的要吃蟠龍菜,因為它象徵著龍鳳吉祥。

蟠龍菜的由來與世界文化遺產——明顯陵息息相關。相傳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後,因為沒有兒子繼位,按照明朝祖訓,如果哥哥死了就弟弟或堂弟來繼位,因為朱厚照沒有弟弟,堂弟倒是有三個,於是太后下令讓各地親王趕赴京城,先到為君,興王朱厚熄為了爭取時間,便假扮囚犯趕赴京城,為了不引人注意,興王命廚師詹多做一道吃魚不見魚,吃肉不見肉的菜以便中途使用。詹多看到蒸熟的紅薯後受到了啟發便把肉,魚剁碎蒸熟做成紅薯的樣子,紅薯的皮就用紅的雞蛋做,興王吃著”紅薯“第一個趕到樂京城,當上了皇帝。

蟠龍菜紅黃相同,色澤鮮豔,油而不膩,鮮嫩可口非常美味。而它之所以美味是因為他的做工極其精細,複雜。首先要把豬肉剁成茸,加清水泡,再上澱粉、鹽,然後再把雞蛋攪成粘稠內糊,把草魚剁成茸,加鹽,澱粉攪成糊狀,再推三張雞蛋皮,把魚茸和肉茸和在一起拌均勻,攤在雞蛋上,再在鍋裡蒸半個小時,最後把他切成片,擺成龍的形狀,這樣蟠龍菜就做好了。

雖然蟠龍菜沒有山珍海味那麼名貴,但是他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最好吃的。如果大家到我家鄉鍾祥遊玩,別忘了一定要吃蟠龍菜呀!

家鄉小吃作文 篇7

我的家鄉位於渤海西岸,在北京的東南方,是我國的四個直轄市之一天津市。提到家鄉必然會想到家鄉的小吃,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天津有三絕——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和狗不理包子。但是大多數朋友是否還知道天津還有一絕呢?是什麼呢?聽我說完你就知道了。

說起第四絕大家一定不陌生,其實每天早上吃早點的時候都能看見它,它到底是什麼呢?聽我慢慢說來,首先是先把一個洗澡盒那麼大的鐵盤轉得飛快,然後迅速地滴上幾滴油,再用刷子在大鐵盤上來回刷幾下,鐵盤子立即黝黑鋥亮。左手舀起一勺雜糧麵糊糊,輕輕地倒在還在飛轉的鐵盤上,右手緊接著用一個“T”字型的竹板把麵糊糊攤開,推平。越攤越大,越推越平,推得像個大月亮。接著拿出一個雞蛋,用竹板輕輕一磕,蛋黃、蛋清就聽話地落在轉動的煎餅上,隨著竹板的推動,雞蛋慢慢地和煎餅融為一體,此時像一張薄宣紙樣的煎餅就出鍋了。只見他,刷刷幾下,甜麵醬和辣醬就抹上了,蔥絲和香菜也撒開了。芝麻、生菜也鋪上了,最後蓋上薄脆,順勢一卷,捲成一個圓筒就好了。

看到這,想必大家已經猜出來了吧,它就是天津的第四絕—煎餅果子,他外軟內脆,滿口餘香,非常好吃,外地朋友到我們這來,可別忘了品嚐天津的第四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