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財務人員工作應聘網

工作總結 閱讀(2.07W)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要在專業素質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財務人員工作應聘網

(1)、是要持有會計證,即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持證者才能上崗,這既是對用人單位的要求,也是對用人單位利益的保護。因為用人單位一般難以對擬聘用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進行考核;同時,對已經持證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的工作權利。而對希望從事會計工作但尚不具備條件的人員來說,這項規定為他們確立了努力的方向。

(2)、是應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這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至於如何考核和確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目前來說,主要是通過設定會計專業職務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來進行的。

(3)、是要按照規定參加會計業務培訓。《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會計業務的培訓。”這是因為,受我國會計學歷教育規模的限制,目前會計人員中具備規定學歷的比例還不高,要使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進行在職培訓是重要途徑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備了規定學歷的,也還有知識更新的問題,有適應法律的、經濟的、政治的或者是技術上新的要求的問題,這些只有通過在職培訓才能解決。一般說來,會計人員大多是認識到這一點的,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強調的是單位的支援。對此,《會計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四條還作了進一步有針對性的規定:“各單位應當合理安排會計人員的培訓,保證會計人員每年有一定時間用於學習和參加培訓。”這是對會計人員的關心和愛護,也是與各單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會計判斷及其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傳統會計主要是對企業過去及現在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會計結果是作為明確責任、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它受到企業內部和外部利益關係人的高度重視,並按會計準則的要求對外報告。

一般而言,這些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往往有實際憑證做為根據,有很強的可驗證性,會計處理結果是確定的,表現為會計結果與經營活動一致。當然,會計處理過程中允許做出必要的判斷和估計,但這種需要判斷和估計的交易和事項並不多。

隨著經濟活動的`複雜化,企業面臨的風險逐步增加,會計資訊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等)越來越關注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要求會計人員提供與未來資訊相關的資料資料,促使會計職能進一步向前發展。在基本職能(核算、監督)之外向事前預測、決策方向延伸,因而對會計人員的判斷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1、會計判斷存在的原因

會計判斷的存在是由經濟活動自身模糊性、未來結果不確定性決定的,會計自身理論和技術上的缺陷亦是會計判斷存在的原因。

(1).某些會計交易和事項是模糊的,結果是不確定的。會計職能向將來預測、決策延伸之後,需要對存在的交易和事項採取恰當的會計政策進行處理,合理披露會計處理結果。但交易和事項的實質內容在有些條件下難以認知清楚,很難確定其最後結果。因為未來交易和事項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性,依照將來不可能存在的不同條件,結果有一定差異。比如或有事項,對現存條件的判斷及將來風險態度的不同,推斷的結果可能相反。另外,對客觀事物的描述有時候具有模糊性,比如說收入的確認,形式上是容易判斷的,但就其經濟實質而言,則需考慮風險轉移、價值實現等諸多方面,在收入準則中也僅僅是給出了一些判斷標準,並沒有給出數量上的是非界限。這些標準能否正確運用,與會計人員的判斷力緊密關聯。雖然會計人員的判斷不是絕對正確,但所披露的會計資訊往往成為不同層次決策的參考依據。在公眾的觀念裡,會計是企業內部專業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判斷能力,在資訊擁有量方面也較外界具有優勢,因而會計人中判斷結果相對準確一些。會計人員雖然不能以絕對準確、客觀的數字來描述經濟活動,但在正確判斷之後,能夠做到大致符合交易的實質經濟內容。

(2).會計前提是對會計存在條件的合理假定,便於會計操作,但有自身的侷限。

會計主體假設是解決會計人員為誰服務的問題,在簡單企業形式下,會計主體之間的界限是明晰的,但企業相互併購、參股、控股之後,會計主體開始不確定。比如企業集團在編制合併會計報表時,會計主體包容哪些受控制企業並不是唯一的。

貨幣計量前提使會計以穩定的貨幣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具有綜合性強。便於比較的優點。但貨幣作為計量手段也有其侷限。許多會計資訊對相關決定來講至關重要,卻無法以貨幣計量。象企業的人力資源、存在的外部環境地理位置、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等等。再者,貨幣計量要求幣值穩定,在物價變動幅度比較大的情況下,對外披露的會計資訊難免有失客觀,會計人員必須對原有的會計資訊進行判斷、調整。M持續經營前提假定企業能長期持續下去,但在出現終止情況時,與之相關的會計政策就要中斷,影響各會計要素的變化,如何披露經營狀況需會計人員做出合理判斷。

會計分期前提將持續經營企業人為分成不同會計期間,這種分期使跨期間業務在期末反映時,必須合理估計。

(3).會計原則是會計處理過程中應遵循的規則,但這種規則不同於數學上定律和公式,其權威性由人們的接受程度而定。即使是廣為接受的會計原則亦存在非客觀因素,因為會計原則對會計業務處理是指導性的,涉及到具體環節必然依賴會計人員的判斷。歷史成本原則是與貨幣計量前提相關的會計原則,其對過去的交易和事項以實際成本來記賬,可驗證性極強。但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會計方法也不是絕對客觀。以固定資產折舊為例,為了核算固定資產因物理及技術因素而轉移、損耗的價值,會計中規定了多種計提折舊的方法。在影響折舊金額的因素中,只有固定資產原值是賬面價值,其餘的折舊年限、預計殘值都是對將來的判斷。更何況企業在確定是採用加速折舊還是直線法折舊政策時,更需專業人員的正確判斷。

(4).新會計觀念的出現,對會計判斷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識經濟的到來已影響到了會計觀念,歷史成本原則已受到挑戰,公允價值則被人們關注。在金融領域,歷史成本原則所提供的資訊已不能適應新的交易和事項的需要。公允價值等新觀念出現後,要求會計人員在實質上增加會計資訊的相關性,而不是形式上的準確。

2、會計判斷對會計人員的要求

如前所述,會計判斷是必然存在的,隨著新的交易和事項的出現,對會計人員的判斷力要求會越來越高。未來的會計環境將使會計人員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交易和事項越來越複雜,變動越來越頻繁,難以充分客觀地披露;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對會計責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要求會計資訊明晰、準確、相關。在這種狀態下,會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適應複雜經濟活動對會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