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的教學小結

工作總結 閱讀(2.04W)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是一篇科普題材的文章。上這樣的課文,一直有無從入手之感。如果一味地糾纏在課文內容上,一不小心就會上成“科學課”。想到上個學期,我們就 “語文訓練”進行過一次討論。何不在訓練上動動腦筋?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的教學小結

幾經斟酌,決定設計一個說話訓練,並把這個訓練作為課的“重頭戲”。內容如下:

一家天文館最近舉辦了一個火星知識展覽,他們想聘請一位講解員。你有興趣應聘嗎?如果你當上了講解員,你準備怎樣利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呢?

實際上,這是一個複述課文的練習,要求學生選擇文中的要點,儘量用上課文中的話,有條理地講述。為了能很好地落實這一訓練的目標,教學時我注意了以下兩方面。

1、藉助板書,理清思路。對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的段落結構一定要很好掌握,這樣,講述時才能做到有條理。條理的板書,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板書時,將文中的重點詞句條理的板書出來,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語,用自己的話將課文內容串聯起來,就能夠有條理地複述課文內容了。《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課雖篇幅較長,但層次清晰,重點寫的是“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及“火星上的水為什麼沒能留住”兩個內容。課堂上,通過學生的自讀,教師的引導,形成了如下板書:

彗星和隕石風暴

水→ 兩種來源{

↓ 潛藏於礦物→火山爆發→礦物分離→大部分……一部分……

蒸發→脫離

有了板書這一“依託”,學生的講述便順利得多。

2、品味語言,充分朗讀。要讓學生不看書本進行講述,必須對課文內容反覆朗讀。當然,這種朗讀不是一遍一遍地,機械式的`朗讀,它是與品味語言特色,感悟課文內容結合起來的。在形式上,也要力求多樣化。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了四個“同樣”來寫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處,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朗讀來體會這種句式的特點。在感知語言形式的同時,也記住了四個相似點。

還有,課文雖是科普說明文,但大量使用形象化的語言,所以內容並不晦澀、枯燥。比如“家常便飯”“集體大逃亡”兩詞就寫得生動形象。教學時,學生先通過朗讀句子理解了詞語的含義。為了讓學生更能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我設計比較練習來加深體會,如把“家常便飯”就改成“經常發生”放到句子中去讀,去比較。

另外,課堂上我讓學生邊在靜靜默讀中思考,在放聲朗讀中體會,朗讀的形式也有多種。這樣充分的朗讀,為“講述”訓練作了很好的鋪墊。

最後,學生在自由練說後,我請了兩位學生講述,講得都不錯。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環節有條不紊,訓練也算紮實有效,自我感覺,是我追求的“簡單課堂”。

當然,也覺得有不足。比如,怎樣板書顯更合理,講述時是不是要把文中所有要點都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