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鄉鎮三農的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7.55K)

篇一:新橋鎮“三農”工作情況彙報

鄉鎮三農的工作總結範文

一、1—9月份“三農”的主要工作:

1、推進農業園區建設。XX年我鎮結合新市鎮規劃,對我們的農業園區規劃進行了調整和修編。著重規劃了金橋村現代觀光農業產業園和濱江村高效特色農業園區,其中金橋村的現代觀光農業產業園聘請江蘇省農科院進行規劃編制,已經在鄉鎮評審修改2稿,在市裡評審1次,正在定稿。規劃面積2750畝,分四個功能板塊,有設施農業區、大田作物區、水上娛樂區和農業科普展示區,旨在打造“蔣巷村”模式,實現農業向規模集中,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濱江村高效特色農業園區規劃面積3500畝,旨在利用長江資源和特色農產品,打造以長江為品牌特色的高效農業、特種農業園區,緊緊依託中國淡水漁業中心的科技和專案支援,打造成為省級或者國家級的高效漁業特色園區。今天上午剛剛市裡與中國淡水漁業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我鎮作為其中一個產業基地,專家領導去了現場做了初步規劃和指導,隨後就進行園區規劃和設計,一些基礎工程設施年底可以建設。

2、抓好糧食高產建立工作。我鎮農田面積8000餘畝,為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我鎮與後巷鎮合作萬畝糧食高產建立,建立了3個千畝片,5個百畝方,高產目標700公斤。

3、做好高效農業大文章。1—9月份,我鎮完成了高效農業面積2420畝,設施農業面積1600畝,高效漁業面積152畝。在我鎮2個農業園區的引領下,高效農業面積還將進一步延伸和擴充套件。

4、加大土地流轉,擴大適度規模面積。今年,我鎮通過宣傳和引進,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在金橋村流轉農田面積1200畝,由原先19個村民小組600多農戶分散種植,現在交給2名會種田、有技術、懂經營的人種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體現。

5、推廣機插秧,抓好秸稈禁燒,提高秸稈利用水平。我鎮在機插秧

推進中,一方面依靠本鎮農機手,另一方面通過跨區機插秧來服務,加快機插秧的推進。今年完成機插秧面積6500畝,完成比例81%。同時,我們抓好一年兩季的秸稈禁燒工作,推廣秸稈還田和秸稈氣化。

6、農業保險擴面,提高高效農業在大農業的保險比重。我鎮三年來農業保險參保、投保率100%,小麥水稻兩熟農業保險資金一次性交清。在大棚蔬菜、設施農業保險上我鎮也是第一個參保和投保。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鎮在“三農”工作中,與其他鄉鎮一樣還存在一些共性、個性的困難和問題:

1、土地流轉價格偏高。隨著物價上漲,有些村已經到了800元/畝,有些村甚至更高,土地流轉工作難度很大。

2、有些指標下達任務較重:如機插秧面積、綠化造林面積。我鎮農田只有8000多畝,下達任務有8000畝,幾乎98%的比例;綠化造林我鎮森林覆蓋率26%,道路、河溝、村莊綠化程度較高,綠化造林的潛力不大,因此任務完成比較困難。

3、在高效農業以及農業園區建設中有部分土地要整理、溝渠水系要調整、房屋設施要搬遷,還有一定的困難,希望有政策和專案的支援。

三、完成目標任務,還要繼續努力:

新橋鎮要實現農民人均收入增幅15%,達到23000元,農業增加值達到7500萬元,對照其它各項農業指標,有的已經完成,有的還有一點尾巴。我鎮將在以下幾方面推進:

1、農業園區建設中,鎮政府將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採取蹲點、對接、協調等措施和方式,強勢推進。

2、繼續擴大農業招商的面,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緊密聯絡科研院所,加大農業技術的轉化和引進,充分對接、跟進,促進農業產業的進一步升級。

3、挖掘潛力,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努力完成農業的其他各項工作。

篇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工作總結

為切實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三農”服務質量和水平,紮實做好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試點工作,確保完成試點工作任務,我鄉根據檔案精神積極組織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配強骨幹,明確目標。

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成立了由鄉主要領導和所站等負責人為成員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具體措施、協調解決人員、機構、經費、場所及具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整合資源,優化組合,形成合力。

我鄉把試點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現有服務資源的優化組合上,通過對已有的農村經濟技術服務資源和政務服務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建立了一個上聯縣公共服務機構,下觸企業、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致富能手,農村“六大員”隊伍等基層組織的服務網路。變分散服務為集中服務,變各自為陣為協同互動,形成服務“三農”的合力,構建起面向“三農”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為廣大農民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全方位服務。

(三)構建平臺,建設服務辦公場所。

構建服務平臺是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我鄉在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試點工作中,通過設定統一的辦公場所,建立工作制度,添置電腦設施,連結網際網路,設立服務視窗,規範工作程式等進行運作,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一體動作的.服務體系。

(四)拓展服務層面,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和農戶。

一是向村級“六大員”延伸。把村級農民技術員、計生管理員、綜治協管員、土地城建和環保協管員、文化協管員等“六大員”納入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進行統一管理,通過職業教育,專業培訓、技術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成員的培訓教育,擴大其知識和技能,不斷拓展服務範圍和空間,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二是向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延伸。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快發展行業與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今年來,XX鄉通過超大現代農業和一達水產養殖等這些組織為紐帶,把資訊、生產技術等服務資訊傳遞給農戶。

三是向示範戶,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延伸。加強技術指導,釋出市場行情等資訊,組織和引導農戶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管理模式,節約了資源,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收。

(五)健全制度,強化責任意識。

圍繞為農民提供優質高效、方便快捷服務的工作目標,著眼於增強幹部的服務意識和提高服務水平,鄉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工作例會制度。服務視窗建立與之配套的首問責任、限時辦結、服務承諾等便民制度和崗位責任、目標量化、激勵約束等幹部績效考評制度,規範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

二、工作成效

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的建立和執行,轉變了政府職能,提高了政府工作效能,改善了幹部群眾關係,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得到了群眾的肯定。

(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有效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成立以來,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經濟發展優勢和農業區位優勢,建設節水灌溉示範田,推廣雜優水稻、旱薯高產栽培,同時,加強了田間病蟲檢查測報及防治技

術的推廣應用;以農村道路、飲水工程、水利設施、綠化美化等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

(二)提升了農村自我服務自我組織的能力。

自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成立以來,村級組織建設不斷完善,我鄉順利完成了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村級財務會計中心建設不斷健全,全鄉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村財鄉管,逐步規範村集體財務票據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審計制度、財務公開制度、檔案管理制度;“三個中心”業務開展已進入規範化。

(三)推進了我鄉工作體制和機制創新,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

我鄉便民服務中心(“三農”服務中心)的建立和執行,為農技人員發揮作用搭建了平臺,有利於保證農技人員的專業專職服務,穩定了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探索了新形勢下開展農業科技資訊服務的有效形式。同時,使我鄉的工作執行機制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加貼近群眾的現實需求,促進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實現了各種工作資源的有效整合,解決了過去鄉鎮機構膨脹、各自為陣、人浮於事的問題,營造了圍繞發展、協同配合、搞好服務的良好氛圍。

(四)調動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鄉鎮機關的效能建設。

我鄉一方面通過整合人員,對中心工作人員採取競聘上崗、嚴格篩選,優中選優;另一方面通過整合機構,對原有涉農站所進行精簡合併、集中辦公,較好地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增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強了機關效能建設,完善了機關管理制度,加強了幹部工作實績考評,有力地推動了鄉鎮機關效能建設。

(五)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安定穩定。

我鄉在試點工作中,以突出發展、突出創新、突出為民、突出務實為指導思想,利用三農服務中心這一平臺,使幹部和群眾的接觸更多、交流更頻繁、關係更密切。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有效保障了人民安居樂業,促進了社會安定穩定與和諧。

篇三:鄉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XX年以來,SDAS鎮黨委、政府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狠抓落實,確保了農業農村經濟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各專案標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就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上半年,我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1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3萬元,林果業收入95萬元,畜牧業收入388。2萬元,第二產業收入47萬元,第三產業78。3萬元,勞務創收48萬元。

一、堅持“穩糧、壓棉”,加強種植業管理。

1、種植棉花3500畝,其中膜下節水滴灌棉田1700畝,150公斤高產田500畝。目前,化控、中耕、鋤草均已達到3次以上,棉花頭水前開溝追肥工作已經完成。

2、全鎮小麥面積為1300畝,經測產,小麥單產達到456公斤,其中,單產550公斤高產示範田580畝。

3、狠抓了溫室大棚的管理工作,新建小拱棚205畝。

二、深化“林果業質量管理增效年”活動,加強林果業管理。

1、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我鎮發動機關幹部、社群居民、村民,開展春季植樹造林活動,造林面積250畝7萬株。

2、按照林果業管理增效年的要求,我鎮對1211畝紅棗加強了水肥、整形管理,對其中的70畝紅棗進行補嫁接,目前成活率達到85%以上,目前已對紅棗灌溉3次。同時加大了1128。7畝杏樹、640畝紅提葡萄的管理力度,完成了施肥、灌水、噴藥、打頂、剪枝、除草等管理工作,為下半年林果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對3917畝果樹修剪了2次,施肥2次,完成春季噴施石硫合劑3917畝。

三、主攻畜牧業,注重牲畜疫病的防治

在畜牧業的發展上,我鎮依託地緣優勢,以養殖小區為依託,積極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通過牛羊育肥,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上半年全鎮畜牧牲畜出欄4785頭,產肉152。8噸,同時針對我鎮牲畜流動性大,交易頻繁的實際,加大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力度,防疫密度100%。

四、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力度,增強農業發展後進

上半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0萬元,新打機電井3眼,完成了5眼打機電井的拉電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完成推廣高效節水滴灌700畝,並安裝相應的配套裝置,目前節水滴灌棉田達到1700畝。

五、積極組織開展“科技之冬”活動,加強農牧民技能培訓

為提高農牧民生產技能水平,結合SDAS縣第二十屆“科技之冬”活動,以牛羊育肥、果樹管理、溫室種植等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積極組織農民利用冬閒之機開展培訓。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及農機培訓班累計舉辦 期,培訓農牧民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