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鄉鎮農經局農辦個人年度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3.06W)

20xx年以來,縣農經局(農辦)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部署,在省市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和助推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建設及綜合配套改革為己任,緊扣全縣農業經濟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幹部隊伍建設,實現了全縣“三農”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根據條線預估:全年全縣可實現農業總產值45.5億元、同比下降4.7%,主要是受養殖業轉型升級及農作物播種面積下降影響;農民人均純收入27100元、同比增長8.5%;村均集體經濟常規穩定性收入150萬元。嘉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名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名列全省第七;成功建立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示XX縣、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示XX縣和第一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隨體系縣,並被列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建立試點單位。

鄉鎮農經局農辦個人年度工作總結範文

一.立足產業、築牢基礎,全力穩定農業經濟發展

立足“5+1”主導產業,在保障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的同時,不斷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建設,努力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源自一產的經營性收入,穩定全縣農業經濟發展。

1.繼續鞏固農業“五色產業帶”。金色糧食:全年糧食生產呈現了“春糧減、晚稻平、旱糧增”的生產態勢,總播種面積41.25萬畝、同比略增300畝,總產量18.4萬噸、同比持平,超額完成了省市下達給我縣的糧食生產任務;綠色蔬菜:因高鐵新城、開發區東擴、西塘“兩富”專案等影響,全年蔬菜複種面積23.97萬畝、同比減少5000畝,預計總產量57.7萬噸、同比減少1.85萬噸,大棚番茄、草莓、甜瓜等均價較往年偏低;白色食用菌:全年雙孢蘑菇複種面積3954萬平方尺、同比減少273萬平方尺,預計總產量2.57萬噸、同比略減100噸,工廠化食用菌基地已有4個、總面積4萬平方米;藍色水產:受溫室甲魚整治和今年蝦苗種質影響,全年水產養殖面積6.59萬畝、同比減少1115畝,總產量2.60萬噸、同比減少199噸;彩色花卉:全年花卉種植面積4147.8畝、同比減少17.1%,總產量1.7億支(盆)、同比減少22.7%,主要品種包括非洲菊、東方百合、鶴望蘭等,繼續舉辦20xx中國(嘉善)杜鵑花展。

2.發展都市休閒農業(農家樂)。依託區域優勢,按照“走出去”、“引進來”的思路,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積極推進“銀加善”精品農業“融入上海”。一是嘉(佳)花入戶(滬)行動,通過舉辦上海杜鵑推介會、展示會、進上海社群活動等活動,實現嘉善杜鵑花進入上海走進市民家庭;二是都市休閒活動,開展XX市民遊嘉善農村吃嘉善土菜等活動, 吸引上海遊客50萬人次;三是嘉善精品農產品進XX市場活動,建立相對穩定的農產品供滬基地,實現供滬農產品25億元。截至目前:全縣建有碧雲花海農場、碧瓏灣休閒農莊、丁柵漁村等13處重點休閒觀光農業基地,三星級以上農家樂經營戶(點)42家,全年吸引國內外遊客420萬人次,實現直接營業收入4.5億元。形成了以溫泉度假、十里水鄉、現代農業等為一體的大雲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以水產養殖、休閒垂釣、水上運動等為一體的陶莊汾湖“親水漁業”體驗等一批鄉村旅遊景點。碧雲花園入圍“全國十佳休閒農莊”,“楊廟雪菜”再次榮獲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嘉善一里谷奈米膜栽培專案在20xx年省農博會上得到省委書記夏寶龍、省農業廳廳長史濟錫的視察肯定。

3. 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繼續推動土地集聚發展,全縣在冊流轉農村土地面積16.2萬畝,流轉率47.69%,主要用於糧食、經作兩大產業,縣土地流轉中心全年對33個經營主體辦理了抵押貸款,累計發放資金1.37億元。農村土地試點改革方面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全年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金大地、拳王實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佳佳豆製品),全縣累計有監測合格的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9家(其中市級22家、省級4家);全縣正常運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1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9家、省級示範社14家)、總社員5111戶、聯絡基地14.4萬畝、帶動農戶3.25萬戶,全年銷售總收入2.63億元;全縣經工商登記的`家庭農場(漁場)218家(其中省級示範性3家、市級示範性5家),註冊資金1.35億元,目前正在開展信譽評定工作。大力引導農業主體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重點打造“一村一企兩鎮”(馬家橋村、一里谷、西塘和姚莊),其中馬家橋村電商綜合平臺正式上線,已銷售甜瓜800單。對2014年度縣級精品農業政策專案進行稽核和實地驗收匯總,共涉及19類179個專案、補助資金2249.77萬元。

4.強化農業“兩區”和科技創新。糧食生產功能區方面: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3.1萬畝,累計建成14.28萬畝、育秧(烘乾)中心11個。加快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水稻產業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以獎代補等一批基礎設施專案。完成了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的調整,實現了“大穩定小調整”。對種糧補貼政策進行調整,目前2014年政策已兌現;現代農業園區方面:全縣累計有2個現代農業綜合區、10個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4個特色農業精品園列入建立點,其中2個綜合區、6個示範區和4個精品園已經通過命名(今年是天凝雪菜、陶莊鱖魚)。精品農業專案(省農業重大專案)已進場施工,完成投資1400萬元;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全年組織實施了省現代農業資金(現代漁業、生態迴圈)專案4項,各級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實施試驗示範專案9項、農業豐收計劃專案23項。全年共主篩選、推廣農業主導品種80個、主推技術46項、農業機械主推機具四大類17個。依託中組部、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XX縣鎮兩級農廣校,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120期,培訓農民(技術人員)5291人次。農技推廣服務創新示範工作在全省推廣。

二、立足本職、克難攻堅,全力做好各項中心工作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發揮農經(農辦)系統幹部職工的優良作風,圍繞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麗鄉村等中心工作,全力克難攻堅,努力爭先進位。

5.繼續開展清理違章豬(禽)舍專項行動。今年是我縣開展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工作的第三年,年初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目標是“到年底全縣生豬存欄量控制在5萬頭以內”。我局(辦)作為牽頭部門,切實履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一方面細化工作目標,將任務落實到各鎮(街道),積極開展面上綜合協調和督查工作。截至12月18日,累計拆除違章豬舍11.43萬平方米。全縣生豬存欄數由年初的11.76萬頭削減至12月末的6.48萬頭,完成全年5萬頭的預定目標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整合力量,配合組織部門,自9月20日起開展縣級機關部門(單位)聯掛重點村助推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回頭看”活動,全縣66個縣級機關部門(單位)累計出動4745人次、走訪養殖戶8956戶次,累計拆除違章豬舍48戶、面積2096平方米;第三個方面是完善政策,起草了《關於進一步鼓勵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的意見》,對生豬養殖戶轉產轉業、廢棄沼氣池清理拆除、無違建豬舍鎮(街道)村建立加大了政策補助力度。同時,在縣鎮兩級設立違法違規畜禽養殖行為有獎舉報電話,進一步鞏固行動成果。

6.完成年度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任務。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是全縣“五水共治”的一項重點工作,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專題部署,按照“村點覆蓋全面、群眾受益廣泛、設施執行常態、治汙效果良好”工作要求,強力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投入資金12891.1萬元,完成治理農戶17796戶(納管5279戶,集中式3080戶63只、分散式9437戶),涉及93個行政村,超額完成省下達年度治理任務。截止目前,全縣118個行政村全部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累計受益農戶62774戶(納管22482戶,集中式9547戶148只,分散式30745戶),受益率達到72.7%。一是抓好規劃,按圖施工。按照省市下達的任務數,制訂出臺年度汙水治理專案實施計劃,推行掛圖作戰,落實治理責任到鎮(街道),亮化治理計劃到村,選擇治理模式到點;二是確定模式,按需操作。明確新市鎮點和新社群點就近納管,適當選擇集中式處理,而保留拓展點以納管和集中式為主,撤併區塊或者偏遠自然村落以分散式為主;三是強化質量,長效管理。嚴把質量關,縣級層面累計實地檢查巡查農村汙水治理專案108個,涉及行政村69個,發現各類建設質量問題38個,下發質量安全督查抄告單12份。研究生活汙水處理長效管理模式,保障裝置正常執行。

7.全面治理農業農村面源汙染。以整建制推進現代生態迴圈農業試點縣建立為契機,切實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漁業轉型減排、農村綠化造林等工作,全面治理農業農村面源汙染。秸稈綜合利用方面:起草了新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從收儲、深耕還田、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會同環保等相關部門通過舉辦捆紮機示範推廣現場會、“大手牽小手”秸稈禁燒倡議、重點道路不間斷巡查、懸掛禁燒橫幅傳送提醒簡訊等活動,嚴防秸稈露天焚燒,保護大氣環境;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方面:在西塘星建和陶莊金湖建立了2個萬畝水稻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全年測土配方施肥面積60.51萬畝次,對4.1萬畝標準農田實施質量提升。在全縣建立了10個整建制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村,全年開展水稻統防統治10.2萬畝,平均每畝減少用藥32.6%,節本增收102元,增產糧食2346噸;漁業轉型減排方面:全年完成水產養殖塘生態化改造面積415畝,稻魚共生輪作面積510畝,拆除溫室甲魚面積91267平方米;農村綠化造林方面:全年完成農村綠化造林4864.4畝、完成任務的137%,4個行政村成功建立省級森林村莊,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16.7%。同時,出臺了農村綠化養護辦法,制定了《XX縣溼地保護規劃》;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繼續開展高風險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工作,22個回收點全年共回收13萬餘件,發放回收補貼2.8萬元。

8.鞏固美麗鄉村先進縣建立成果。以提升農村環境面貌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核心,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今年8月成功建立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姚莊、大雲被評為全省首批“農家樂特色鄉鎮”。一是開展農村環境專項整治。全縣118個行政村(社群)按照“5個有”的建立標準(即有一個專門管理機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批完備的保潔設施,一支專業的保潔隊伍,一個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全部通過環境優美村(社群)建立;二是開展美麗鄉村精品鎮村建立。魏塘三裡橋村、幹窯範東村、姚莊北鶴村和丁柵村、西塘紅菱村和荷池村、天凝洪溪村等7個村初步建成美麗鄉村精品村,新增魏塘、惠民兩個美麗鄉村建設先進鎮,實現鎮級全覆蓋;三是開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抓好姚莊鎮北鶴村、漁民村、丁柵村、天凝鎮洪溪村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一般村的建設,此外,編寫並上報《明代清官丁賓的故事》、《漁村催生六塔鱉》等5篇千村故事,豐富歷史文化村落內涵;四是開展“尋找鄉愁發現美麗”攝影大賽。用鏡頭記錄身邊的美景,展現我縣淳樸的民風和悠久的鄉村文化歷史,展示美麗鄉村的建設內涵和“五水共治”的建設成效,全縣共評選出125幅獲獎作品。

三、立足制度、創新發展,全力保障農村繁榮穩定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全力做好示範點建設、農村改革創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依法行政等工作,全力保障農村繁榮穩定和農民的合法權益。

9.抓好示範點(統籌城鄉先行區)建設。作為示範點建設“三區一園”之一統籌城鄉先行區的牽頭單位,今年在開展面上工作的同時,順利完成了示範點建設(統籌城鄉先行區)的中期評估。一是制訂實施推進方案。根據先行區整體工作目標,提出年度工作目標,明確年度工作安排和具體推進措施,為深入推進先行區建設工作打下紮實基礎。二是落實各項職能任務。將先行區建設工作任務細分為規劃方案、工程專案、示範建立、經驗推廣、改革探索五大類,並根據類別特點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三是建立共建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職能單位交流座談會,分析存在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加強重點工作督查指導,組織各職能單位每月開展一次自查,不定期對重大工作和專案進行專項督查。另外,國家發改委批覆的示範點建設《建設方案》110項核心任務,涉及縣農經局(農辦)的共有13項子任務。截止目前,除“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之外,其他12項任務已經全面完成,為全縣示範點建設任務完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0.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改革創新。產權制度改革方面:以姚莊展幸、桃源新邨和羅星李家為試點,形成了以“三權三抵押”為核心,配套農村產權確權賦能、活權運轉和交易服務三大平臺的“一核心、三平臺”改革總體框架和制度體系。截至20xx年11月底,全縣已累計發放抵押貸款172筆,金額達2.005億元。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獲得黃旭明副省長的批示肯定;城鄉資源均衡配置試點方面:作為第二批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20xx年重點是進一步完善了城鄉基礎設施配置、公益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等三項機制,對創業就業服務、社會保險保障和社會救助福利等統一城鄉標準。如今,我縣農民在合作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徵繳、居民養老徵繳等方面與市民實現了“同域同待遇”;“強村計劃”方面:今年是我縣第二輪“強村計劃”的收官之年,全部70個專案,已經完成19個、用地103畝、總建築面積6.73萬㎡、總投資57752.89萬元,實現村均年收益25萬元。其他51個物業專案正在抓緊建設當中,重點推廣跨區域強村報團發展專案(如大雲德國工業園)。截止年底,常規穩定性收入30萬以下的村已經全部轉化,減輕農民負擔工作考核繼續保持全市優秀。

11.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建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為契機,保持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安全生產監管高壓態勢。全年完成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監測490批次、合格率100%,農殘快速檢測5616批次;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4個、面積2057畝,綠色食品2個、面積650畝。截止目前,全縣有效期內的“三品”總數115個、認證面積26.58萬畝、覆蓋率達到64.5%。全縣已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隨示範點107個;嚴防重大動植物疫情,全年共計免疫豬瘟、豬口蹄疫、豬高致病性藍耳病65.29萬頭次,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120.01萬羽次,豬瘟、豬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樣品檢測合格率均達到或超出了省、市規定的抗體有效保護率為70%的目標。春秋兩季加拿大一枝黃花發生面積2464畝次,其中輕發生面積1814畝次,佔73.6%,春秋兩季防控面積4937畝次,已基本清除縣域內加拿大一枝黃花,重大農業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被評為全省、全市優秀;強化平安農機工作,全年檢測道路運輸拖拉機1860臺/次,延期登出、報廢拖拉機509臺,實現農機道路事故與農田作業機械事故雙“零”;檢查各類漁船1020艘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問題81處,為593位漁民辦理政策性漁業互助保險,在全市率先完成漁業船舶“三證合一”新證書製作發放工作。

12.切實做好農業依法行政工作。全年共組織各類培訓10期,參訓人數達690多人次,解答群眾法律諮詢78人次,發放普法宣傳資料8000多份,辦結各類行政許可6萬多份,群眾滿意率連續三個季度達100%。農業執法方面:全年出動執法檢查人員878人次,檢查和整頓各類企業和市場377個,共抽檢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等5類農資128批次,查處違法違規案件16起,調處農業生產事故8起,為群眾晚回經濟損失20.34萬元;畜牧執法方面:全年生豬產地檢疫12.64萬頭,查驗過往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車輛9665車,審批備案8742批次,立案查處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案、隨意拋扔病死豬等違法案件10起,有效處置了“販賣運輸千隻貓”網路事件;定點屠宰方面:全年完成生豬定點屠宰86.37萬頭,無害化處理4691.31頭(含有害廢棄物折算),共組織稽查125次,出動執法人員704人次,取締非法屠宰點8個,杜絕了“問題肉”的上市,私屠濫宰現象得到遏制;漁政執法方面:全年共組織各類漁業領域監督檢查124次,簽發長期(臨時)捕撈許可證798本,542民漁民領到了中央漁業柴油補貼款合計245.12萬元,參與漁事糾紛協調44起,為漁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2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