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鎮糧食生產的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9.17K)

20xx年度,在上級領導的悉心指導和殷實關心下,我鎮緊緊圍繞黨委、政府提出的“工業興鎮、農業穩鎮、商貿活鎮、文明新鎮”工作目標,以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為核心,狠抓工作落實,積極開展了糧食生產“123”工程(即保持糧食高產攻關一個亮點;強化水稻機插和糧食烘乾二項重點;抓好糧食功能區、農民培訓、農業保險三項服務),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鎮糧食生產的工作總結範文

  一、高產攻關,六創省農業吉尼斯紀錄。

20xx年,是洞橋鎮糧食生產成果輝煌的一年,高產攻關,春糧晚稻再創佳績。5月31日,由省農業廳農作局、浙江大學、省農科院和市農技總站組成的農業吉尼斯專家組對洞橋鎮百樑橋村全國優秀種糧大戶許躍進種植的揚麥12小麥高產攻關田和百畝示範坊進行現場驗收。實割三丘地塊,高產攻關田畝產5xx公斤,百畝方平均506.8公斤,創浙江省小麥單產和百畝方吉尼斯紀錄。12月3日,省市專家再次聚集糧食高產示範方,實割單季晚稻甬優12號三塊,其中1.28畝高產攻關田塊實現了最高產量943.1公斤,百畝方平均畝產達912.7公斤,再一次創造省吉尼斯單季晚稻單產和百畝方紀錄;同時甬優7538”連作晚稻,畝均產量達到693.3公斤,折桂全省連作晚稻單產紀錄;該坊內全年平均畝產達到1419.5公斤,創麥稻輪作“兩季超三綱”(指年畝產超過1200公斤)百畝方省農業吉尼斯紀錄,成為我鎮、我區、我市農業的一大亮點。

  二、全力以赴,確保水稻機插和糧食烘乾重點落實。

(一)傾心盡力,保障水稻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為進一步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增強“五統一”社會化服務能力,我鎮決定從20xx年起,實施水稻全程機械化區域性整體推進專案。為此,鎮農發基金安排專項經費10萬元,用於水稻全程機械化推進的補助;建立以南瑞糧機合作社為核心的示範基地;同時規範服務,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統一簽訂機插服務協議,規定服務面積、服務質量、服務價格,補貼享受等服務專案內容,加強檢查監督,使社會化服務達到規範化的要求。據統計,全鎮水稻機插面積共達12057.2畝,水稻機插率達84.2%,主要農作物植保率達96%,機耕、機灌及主要農作物機收率達100%,農機合作社五統一作業覆蓋率83%以上。經區農機站驗收,我鎮達到市級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區域性整體推進示範鎮。

(二)因地制宜,發揮糧食烘乾應急中心服務功能。針對當前農業生產中重產前、產中,輕產後服務的現象,結合今年春糧收割期間連續陰雨,水分過高嚴重影響小麥品質導致無法入庫的實際,積極向區政府提出強化農業產後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獲得區領導的肯定。在樑橋米業建立糧食烘乾應急服務中心,在去年投資869萬元,建成日烘乾能力1000噸裝置的基礎上,今年再投資280萬元,進行裝置技術改造,新建潮谷堆放通風系統,保證收儲農民潮谷,使收儲的潮谷不發熱、不黴變;改造烘乾裝置,對烘乾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噪音進行進行治理;同時建立健全糧食烘乾服務運營機制,制定服務制度,以方便種糧農戶為出發點,以保本微利的服務價格,配合國有糧食收儲部門完成糧食訂單任務,達到企業和農戶雙贏的目標。今年以來,該中心共服務烘乾小麥8000噸、早稻500噸、晚稻6000噸。

  三、紮實勤懇,夯實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

(一)穩紮穩打,順利推進糧食功能區建設。

根據上級檔案精神,我鎮20xx年度在洞橋鎮仲夏畈落實區級糧食功能區建設2200畝,工程共投入45萬元,修建渠道2500米,包括潘家耷和洞橋2個標段、新建機坡xx只、功能區牌子1座、機耕路路面硬化462米。專案區通過建設溝、渠、路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善了糧食生產功能區生產條件,提高了糧食生產規模經營水平,推進了糧食生產機械化、現代化程度,從而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功能區20xx年度種植糧食麵積2951畝,其中春糧213畝、早稻736畝、中晚稻2002畝,糧食複種指數1.34,各項基礎設施完備,水稻的機收、機耕率達到100%,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良種統供率超過60%,機插率80%。

(二)強化培訓,提升農民科學栽培管理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能,根據我鎮是全區產糧大鎮的'實際,圍繞糧食生產開展“雙千工程”農民專業技能培訓,緊扣農業生產季節規律開展包括無公害八戒西瓜生產技術、早稻機插育秧技術、晚稻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等在內的農民實用技術專項培訓,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技培訓的各項工作。一年來,共舉辦糧食“雙千工程”專業技能系統培訓5期,培訓學員458人次;農村實用技術專項培訓xx期,授訓人員675人次,超額完成區下達

計劃任務的12.5%;同時完成中央農廣校農民中專學歷教育招生計劃5名。重點培訓了承包面積20畝以上的100個種糧科技示範戶,示範帶動了600多個農戶。

(三)實事求是,凸顯農業保險惠農助農作用。

20xx年是我鎮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第五個年頭,該項工作在區保險事業部、保險公司和各村協保員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較好成績,顯著增強了農民抗災能力和災後及時恢復生產能力,切實保障了種養大戶的安全生產,有力促進了我鎮特色農業的持續發展。今年,全鎮承保了水稻、小麥、毛竹大棚等8個農險品種,共有20個村1099農戶參保,參加保險費718914.3元,其中農戶繳費83469.6元,佔xx.6%;種植業參保率達91.2%,完成區下達指標101.8%。另外,根據“村級上報資訊、鎮級現場勘驗、區級確認定損”原則,按照“及時、真實、高效”工作要求,全年累計出勤田間勘驗34次,共計理賠金額達2xx922.5元,主要包括小麥倒伏、西瓜大棚受損和晚稻颱風受災等,切實為農民挽回了部分損失,幫助農戶儘快恢復了生產。

成績屬於過去。隨著中央和各級政府對糧食生產的進一步重視,我們相信新的糧食高產紀錄、好的糧食生產經驗會不斷湧現,我們也將一如既往,繼續開展超高產攻關活動和落實糧食生產工作,力爭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提高,為全市、全區的糧食生產再爭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