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兒科學結

工作總結 閱讀(4.08K)

2015年6月13日-20日我到瀘州醫學院新生兒科進行了為期6天的學習,受益匪淺 總結如下:

兒科學結

1.瞭解了新生兒病室的合理建築佈局。新生兒科相比其他臨床科室建築佈局方面有很的不同,強調合理利用空間,合理佈局,必須做到潔汙區域分開,功能流程合理,符合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有關規定。如患兒進入通道與醫務人員通道分開,從不同的通道進入,醫務人員入口處有更-衣室,消毒洗手間,換好工作服洗手後方可進入病房。病房、洗嬰室、配奶室分開,普通病房隔離病房分開,合理規範。

2.瀘醫新生兒病室有良好的消毒隔離措施。配備了必要的清潔和消毒設施,入口處有消毒洗手間,每個房間內至少有1套洗手設施、幹手設施或幹手物品,洗手設施為非手觸式。每天有專門護工,負責擦暖箱和各種儀器、各種消毒液的更換,奶嘴的消毒,每個新生兒暖箱有一套免洗消毒液。護理人員操作前洗手,每接觸一次新生兒均用免洗消毒液消毒雙手。患兒出院後每個暖箱及床單元用含録消毒液擦拭,用三氧消毒機進行終末消毒。

3.新生兒科護士上班期間精神面貌都很好。護士上班是統一著裝,穿工作服、工作褲、專用護士鞋,戴護士帽。醫護人員工作時間都把手機調在振動,根本聽不到手機鈴聲,也沒有人接聽私人電話,都是各司其職。她們只有總務護士記賬、主班護士處理醫囑和護理班護士寫護理記錄坐下來,其他班幾乎都沒坐下來,總是在不停地巡視。

4.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每一個班次、每一個人都必須把事情做完,清清爽爽地交完班,輕輕鬆鬆的下班。交接-班時,對每一個患兒逐一進行床頭交接-班,這絕不是走形式,而是認真地進行。每一個班次都要檢查全身面板情況、顏色、皮疹、紅斑,有無紅斑破潰,是否需要處理。每日輸液前有一名護士專門檢查留置針是否良好,有無回血,有無滲漏,區域性面板有無紅腫。

5 她們護理人員較多,實行周排班制度,每天的排班是彈性化的,隨時可以調配護士充實到需要的班次和崗位。根據情況,合理分配人員,在工作最繁忙的時候保證護士的人力。她們的工作分工十分明確,有清晰便捷的服務和工作流程。比如:迎接新患兒入院的工作流程,先抱到沐浴室,對患兒進行全身檢查,更換統一嬰兒服,帶手圈,測肛溫,稱體重,穿紙尿褲,安排床位。晨間治療護理分成三辦(沒辦兩組)進行,一辦管治療(輸液打針抽血),一辦管護理(沐浴、病情觀察如大便性狀,面板,精神狀態),一辦配奶餵奶並記錄進奶量,這樣使整個工作條理更清楚,她們的每位護士都能按照流程操作並自我檢查工作是否符合規範。

6. 她們在實習生教學和規範化培訓方面有一整套教學程式,從思想到理論到操作,每一階段該完成那些有固定的考核辦法。每月一次培訓,從理論到操作嚴格要求,人人達標,完不成的必須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教學全以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考試實行人機對話,機動選題防止作弊現象,真實反映每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

7. 護理文書方面,她們的各種執行單不入病歷。書寫護理記錄時按病危病人記錄,準確記錄出入量。但記錄液體時根據醫囑的輸液速度,書寫一組籤一組字,與臨床治療完全分開進行。

8.新生兒病室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各項工作流程,制定成冊,放於辦公室常學習,並作為新護士入科必學、必熟悉的專案。

兒科學結 [篇2]

一個多月,大概不到五週的時間,我們結束了我們的臨床第一課——兒科之旅。旅途中我們見識到了很多東西,也深刻的體會到了臨床工作和書本知識的巨大差異。回首這一個多月以來的學習生活,感觸頗多。提筆想寫些什麼的時候,卻又發覺自己竟無從下筆。確實,這一個多月以來我們都收穫了很多,只是不知道具體說些什麼,因為我們學到的很多都是一些潛移默化的東西,很難如泉湧般一下子浮現出來。

如果要講講收穫,我想用我在臨床見習的時候的一篇日誌為引,來記述我對於兒科疾病的理解。

來到兒科病房見習,難免要和小朋友打交道。平心而論,相較於成年人來說,與小朋友們相處會更加的容易一些,給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專案的時候,他們也會更加的配合。例如今天見到的一個eb病毒感染的小女孩,當老師提出摸一摸她的肝臟和脾臟是否如書上描述的那樣腫大的時候,她很配合的就把衣服撩起來給我們摸。小孩子們真的是很單純,也讓我們更加希望他們能遠離病痛的折磨。對於我們這些臨床經驗並不豐富的小醫學生而言,在兒科病房看到一些患有疾患的孩子,總會觸動我們同情心,覺得他們真的是很可憐。對於剛剛降臨人世不久的他們,沒有任何理由要承受這樣子的磨難。

今天整整一下午的病房見習,收穫頗豐。我們見到了嬰兒肝炎綜合症,見到了過敏性紫癜,見到了皮肌炎,還見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不過今天我就僅簡單的介紹一下過敏性紫癜,該病起病並不急,但是也可以有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關於過敏性紫癜:

本次遇到的過敏性紫癜的小朋友的臨床表現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些共性也在教科書裡面被多次強調過。首先是這些小朋友的首發症狀多數都是雙側下肢或臀部反覆出現的面板紫癜,有些可高出皮面(今僅見一例),壓之不退色。因此,對於有這些特徵性皮疹的學齡前或學齡早期的兒童,我們就應該就可以初步判斷該病的可能。

特徵性的皮疹是過敏性紫癜的首發症狀,但是以小血管炎為病理特徵的疾病往往並不侷限於面板,所以過敏性紫癜可以根據受累的部位分為五型:面板型、消化道型、關節型、腎型和混合型。這五種型別分別提示病變的部位和過敏性紫癜的累計範圍。累計腎臟型的過敏性紫癜預後較差,它的臨床表現是血尿、尿蛋白或者尿管型。累計消化道可出現腸套疊、腸扭轉或腸梗死,是過敏性紫癜致死的最主要因素。可見在發現有過敏性紫癜徵兆後,應及時預防腎病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預後。

過敏性紫癜的診斷並不困難,以特徵性的皮疹為首要依據,加以血常規、尿常規和便常規,以及生化、血培養和自身抗體檢查的佐證就足夠了。鑑別診斷應包括itp、風溼性關節炎、感染性疾病等。

關於治療和預後:

過敏性紫癜可伴有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和闌尾炎等,前三者更是過敏性紫癜致死的主要原因。對於過敏性紫癜,並不存在特效藥,臨床上的處理主要是一般治療(康復護理)和對症治療(消化道:腹痛、出血,關節:紅腫壓痛、腎臟症狀、凝血等的處理)。

最後,本病預後一般良好。僅有少數患兒死於消化道併發症。大多自行緩解,部分病例有復發傾向,出現後應及時複查。

簡單的一段日誌,囊括了我們這幾周來學到的內容的精華。

首先,我們收穫的是臨床常見病的臨床思路。體現在我們對一個疾病的關注要點,以我的日誌為例,我們從事臨床工作需要知道的關於疾病的內容有:流行病因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常見併發症、治療和預後。其中最後一條是患者及其家屬最關心的問題。

其次,我們收穫的是臨床常見病的處理方法。體現在我們對於一個疾病的轉歸和他的處理要點的認識,例如優先處理原則和適量處理原則。最簡單的例子應該就是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對於診斷該疾病的小孩首先要做的是止痙,然後是補鈣,最後才是補充維生素d。

然後,我們收穫的是寫大病例的技巧。我個人的體會是,大病例和理論基礎是密不可分的,對疾病沒有基本的認識,想要寫出一份合格的大病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對於各種細節的考慮,對於疾病的全方面的認識,才能有助於我們寫好病歷,把病歷寫得明白。在兒科寫病歷有兒科的特點,對於像前囟閉合、頭圍胸圍以及餵養、個人發育史的詳細程度要比成人更高,也讓我們體會到問病史、查體、寫病歷並不能千篇一律。

最後,我們收穫的是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能力。對於未成年人來說,他們往往都是配合的。他們都是心智尚未成熟,很純潔的孩子,他們對醫生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所以對待他們往往需要的是耐心,“孩子都是需要哄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對於患兒的家長,我們需要做的往往是用論據說服他們。一般的家長,在事實和科學麵前還都是信任的,所以只要我們行事有理可依,耐心的詢問他們子女的病情,往往都能取得家長的配合。而對於一些說話很刻薄的患兒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柔克剛,避其鋒芒,然後用事實和細心的講解說服他們。

五週的時間不短,收穫的東西太多了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概述全的。我想,最大的收穫還是豐富了自己的“疾病譜”,同時也更深入的與患者進行了接觸。

每一次學完,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說考完了一門學科,都是會留有些許遺憾。往往這些遺憾都和自身不足有密切的聯絡,要不是平時不用功,要不就是既往的知識記得不夠牢固。在兒科學習的這一個多月,刨除一如既往不擅長的考試以外,還頭一次感覺到書本的厚度並不是我短短的幾周內可以填塞到我腦子裡面的。

我個人並不喜歡機械式的記憶,對於理解式的記憶也經常面臨困擾。例如各種心音的區別,雖然早就已經理解了,但是過了個把月就會發現中間的某個環節已經印象不是很清楚了,所以相應的結論就推不出來了。所以對於我個人而言,考試對我而言一般都是苦差事,堅持奉行每天自習4小時、不熬夜不刷夜的原則的我往往覺得考前的後程乏力,這樣每次考完試總會有一點點遺憾。

當然,學以致用才是更為重要的。本來計劃在兒科學習的時候把書本通讀一遍,完成一篇兒科疑難病例的review(試寫),結果已經過去了五週這兩件事都沒有完成,不得不說我還是一個比較懶散的人。記得兒科書就把內分泌、神經肌肉、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全部病種看了一遍,後面的兒科急救也只是讀了一部分,剩下的也只是摘摘老師課上講的重點看了一下。學習效果並不十分滿意。接下來要轉婦產科,目標定低一些,就把書通讀一遍就好了。

上一次寫門診見習感受的時候,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其中已經囊括了我對於臨床見聞的主要感悟,這一次再寫感悟,覺得自己只能換個別的角度來寫。其實我們都知道,臨川工作主要還都是從知識層面出發的。不過知識應該並不是臨床工作的全部,儘管它確實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醫學生能正式成為臨床工作者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渡時間。非知識層面的內容,就像一個醫生的基石一樣,也許更加重要。

依稀記得上次參加兒科主任查房時的討論,討論的患兒是一個可能有先天性呼吸系統畸形的患有nrds後期合併氣胸的急症新生兒。由於討論的當天患兒已經轉院到北京市兒童醫院,所以討論就在會議室以檢視病歷和回顧性分析的方式進行。

以純知識的層面來說,nrds是新生兒疾病裡面的重點內容。對於nrds李高同學在課上已經全面、深入地剖析過,而且老師也多次強調過該病的診斷和治療。而氣胸則更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可以由於多種因素誘發。雖然在兒科聽到的機會並不多,但是我們在影像學和物理診斷學的學習過程中都曾接觸過。所以,對於nrds合併氣胸,我們雖然沒有見過類似的病歷,但是也還是能夠推測出一個大概的。

病程非常的複雜,現如今我也記不得了,只記得主任幾句話點撥了大家看問題的方式。

①首先,該病確實病程複雜,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患兒是週末進入的新生兒病房,這就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與影像科的協作。由於照x線胸片的不及時,差一點耽誤了患兒的病情。所以,主任強調的是要和其它科室搞好關係,尤其是那些有直接關係的科室,例如:婦產科、影像科、檢驗科、胸外科、神內科等等。

②然後,就是其它醫院的治療方式,和該病症並不罕見。所以如果能夠加強對於其它醫院的疑難病例的學習,而並非固步自封的話,我們對於“疾病譜”就可以有更豐富的認識。

③最後,對於科室內部應該加強交流與學習。由於人員的培訓資金有限,所以有些技術只能有少數人蔘加培訓,但是核心技術如果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組織就面臨很大的問題,所以科室內部應該加強交流與學習。

或許這些內容,應該都可以算作醫院人文。而我覺得,恰恰是人文和管理,更能體現出一個集體的智慧。你永遠也無法把所有的書本都裝到你的腦子裡,所以才需要有團隊,有更好的資訊處理技術,才能應對日益複雜的工作要求。

對於兒科學的建議,我個人覺得有些疾病講得有些快。又由於講得太快的緣故,感覺回去之後也是要把書從頭看一遍,感覺課上聽了一點印象都沒有。覺得與其這樣的話不如把時間集中給一部分疾病仔細講解,然後剩下的回去自學更有效果一些。然後,就是在兒童醫院的病房裡面討論病歷確實感覺很悶熱,每次討論的時候總覺得大家面色潮紅,然後一個個搖搖欲墜的感覺。自己的思維也在那個強大的暖氣面前停滯了,要是能在一個稍微通氣點的地方討論病例的話就更好了。

關於考試,我覺得難度合適不過題目有點多,感覺考試超過兩個小時寫字的效率就開始下降了。覺得再把一個病例分析題縮小一點的話可以控制到兩個小時以內,答題的效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