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山西著名旅遊景點解說詞及導遊詞

致詞 閱讀(2.8W)

山西省地處中原,歷史悠久,傳承有序,是中國的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遺存非常豐富。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山西旅遊景點解說詞,僅供參考。

山西著名旅遊景點解說詞及導遊詞
  山西旅遊景點解說詞【篇一】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您回大陸的時候到過山西嗎?現在就讓我們用一首旋律悠揚的山西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帶你走進這片美麗的黃土地。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山西,位於黃土高原,汾河谷地,山環水繞,物產豐富,這種最適合古人類生存、生產的自然條件使得山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遺存,成為豐富的旅遊資源。

可以說,山西眾多的人文、自然旅遊景區是遍及三晉大地的明珠,而我們為大家精心設計的六條精品線路,是用金線把他們合理地聯接起來,串成一串串美麗的項鍊。現在請跟我去看一看。

佛教古建遊

這條旅遊線路集中在山西的北部,主要景區有云岡石窟、北嶽恆山、五臺山、應縣木塔、雁門關等,是山西最早進入旅遊國線的線路。

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是東方三大石窟現存的二分之一,那五萬一千尊雕像在有聲無聲地向我們表述著1500年前的歷史,在似笑非笑間向人們笑談著北魏王朝的興衰。它所表現的健陀羅藝術是佛教藝術、古希臘藝術和波斯藝術與中國古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嶽恆山是中國的道教名山,其恆山十八景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懸空寺。懸空寺,顧名思義,就是懸在空中的寺廟,它建於崖壁之上,上載高崖,下臨深谷,驚險奇特無法形容。就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當年也驚訝得只留下“壯觀”二字。

清涼勝境、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常那裡寺廟林立,僧尼雲集,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存,古代建築與自然風光同在,是您純潔心境,休閒避暑的好地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始建於

唐代的南禪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木結構建築。

提到木結構建築,在這裡不得不提的要屬應縣木塔了。應縣木塔被譽為世界三大奇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建築,近67米高的塔身無一枚鐵釘,歷經地震、炮火而無損。它建築風格偉岸,區域性藝術溫柔,有“遠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蓮”的美譽。

在這條線路中,我還想帶您去領略一下如今的塞外風光。古詩云:“雁門關外野人家,不種桑榆不種麻。百里並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而今的雁門關外,通過山西人民勤勞的雙手,已經變成了一個既有雄曠的塞外景色,又有田園風光的生態農業旅遊區。而這裡的“殺虎口”,也就是古代山西人外出經商必走的“西口”。

晉商民俗遊

這條旅遊線路主要集中於山西中部的晉中市,因與省會太原市相臨,因此出入境顯得極為方便。晉商,這一中國明清史上,特別是金融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隨著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的熱播,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誠信為本,統領商界五百年;以義致利,縱橫歐亞九千里”。以平遙古城,晉商大院為代表的晉商民俗遊線路蜚聲中外。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明清縣城,對於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這樣評價的:“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儲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城中的日升昌票號誕生於1823年,是現代銀行的雛形,它所追求的“匯通天下”的理想開中國金融業之先河,它所推崇的企業經營理念至今仍對現代企業制度有著深刻影響。

晉商大院最為著名的有喬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它們集中地反映了明、清時期的建築、民俗、經貿、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是一部鮮活的明清史書。

這條旅遊線路中還有創建於西周時期的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建築——晉祠,有“割股奉君”的一代賢臣介子推隱居的綿山等,都是不可不去的旅遊佳景。

尋根覓祖遊

山西南部與陝西、河南接壤的'黃河金三角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是史前“三聖”堯、舜、禹曾經建都的地方,在這條旅遊線路中,主要有堯廟、洪洞大槐樹、關帝廟等景區。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句膾炙人口民諺,一直在海內外華人圈歷經數年盛傳不衰。當年明朝政府為了填補因多年戰亂而缺失的中原等地人口,在大槐樹所在的廣濟寺設專員,集中進行了8次大規模移民,

因此,今天世界各地的許多華人都會在清明時節來這裡尋根覓祖,追憶前賢。在那裡還有一個奇異的現象,就是每年清明節前後都會有無數的相思鳥成群結隊飛來,這是不是海外遊子在通過這些精靈傳遞著思鄉之情?

大家知道,現在很多商家都供奉關公,一為彰顯誠信,二為求財祈福。關公是山西運城解州人士,這裡現存的關帝廟、關帝家廟、關家祖塋稱為“三關”,與孔子家鄉的“三孔”相映,因此中國歷史上有文拜孔子,武拜關公之說。關公,他忠義誠信的精神,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山西人。

  山西旅遊景點解說詞【篇二】

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裡山河”。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人口2875.9萬。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六個地級市和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五個地區。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裡是晉國的領地,所以簡稱為晉。戰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晉”,歷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稱。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臨汾、永濟和夏縣。周代,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京”,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後唐 、後晉 、後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 ,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全省大部地區海拔達1000米以上,山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 290公里,南北長約 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複雜山脈構成的高臺地。山西,山脈很多。東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呂梁山,北部有恆山、五臺山,南部有中條山,中都有太嶽山。山脈延綿起伏,縱橫排列,雄險巍峨。山西境內河流很多,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的主要河流,它發源於寧武縣,全長 761公里.是僅次於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乾河、滹沱河。漳河也發源于山西.匯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佈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於大陸東岸的內陸 。外緣有山脈環繞 。因而難於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於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徵;冬季長而寒冷乾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稱為“ 煤鐵之鄉”、“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於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在山西工業中佔有頭等重要的地位 。近幾年來 ,電力工業、輕紡工業、消費品工業、民用工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山西的旅遊資源豐富 ,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築約佔全國總數的 70%多,被譽為古代建築的博物館。五臺山、壺口瀑布、北嶽恆山、雲岡石窟是全國聞名的旅遊景點,此外,懸空寺、應縣木塔、晉祠、寧武天池、洪洞大槐樹、喬家大院等都吸引著省內外的旅遊者。山西的土特產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恆山黃芪、長治黨蔘、柳林紅棗等。

  山西旅遊景點解說詞【篇三】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後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並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於太原 ,建都長安後,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於太原,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阪(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湧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聖”、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傑、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製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傑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