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如何主動與父母溝通

職場 閱讀(2.36W)

所謂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我們與父母進行溝通,其實是辨明是非,尋求最佳結果的過程。那麼如何主動與父母溝通呢?小編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主動與父母溝通

  如何主動與父母溝通

1、瞭解是前提。瞭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主動權。

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與父母正常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理解其心情,尊重其意願,還要講求基本的禮貌,不能任性。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衝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瞭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這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智。

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這種溝通,不一定非要統一不可,而要求同存異。找到同,我們就有了共同的語言和行動;儲存異,就是儲存對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另外,我們要克服閉鎖心理,向父母傳遞有關自己的資訊和情況,表達自己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意見,讓父母瞭解自己。我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但不要忽略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以得到他們對自己的理解。解釋時說話放低聲調,斟酌詞句,有商有量。即使父母不對,也要就事論事,不對父母本人,更不能遷怒於父母。

不管怎麼說,長輩也是從我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他們也經歷過“疾風驟雨”時期,以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看問題要成熟得多。我們在慢慢長大,應該學著獨立,但獨立和成熟有個過程,不是突然的。要經常坐下來,跟爸爸談談你在學校的情況,跟媽媽談談你遇到的煩惱,這樣父母也會誠懇地與你交談,從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不要認為跟父母談心是“沒長大”,善於溝通正是你越來越成熟、獨立的表現。在交流溝通中,說不定父母也會受到你的影響,接受一些年輕人認可的新生事物,那樣,會無意中縮小代溝,增進家庭親情。父母是愛我們的,只要我們同樣以愛的方式對待父母,溝通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

與父母溝相關內容

每代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他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準則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因此說,一代人有一代文化。子女與父母間價值觀上的差異以及溝通上的不暢,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在這種情況下,子女心理上常產生衝突、不滿,甚至影響到子女的社會適應。而父母把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念帶進了迅猛變遷著的新時期,他們在對子女的管教上也倍感困難與迷惑,有對子女的失望而感到委屈和傷心。那麼兩代人之間的鴻溝是如何掘成的呢?

首先,變異與反抗,這種青春期的表現特徵導致了“代溝”的出現。青春期子女對父母的態度從兒童時期的順從、崇拜變成懷疑、不滿、批判和對立,開始用獨立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去評價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同時,青春期生理、心理的發展,是他們變的感情化、主觀化了,開始不喜歡同自己的思想、行為相悖逆的父母甚至為了顯示自己已是有了獨立觀點的“成年人”,會出現虛張聲勢的傾向。所以這種鴻溝的出現是完全自然的。

其次,傳統觀念與現代觀念的差異是“代溝”出現的又一個原因。兩代人生活與成長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必然造就各自不同的觀念意識,而這種差異必然會在管束與被管束問題上形成不同的態度和觀點。父母重視傳統、保守、權威與順從;子女則要求新潮、開放、民主與靈活。有的父母雖然也想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開放和民主一些,但卻找不到適當的標準和正確的方法;子女則受知識與閱歷的侷限,往往對傳統缺乏全面、客觀的瞭解和認識,優劣難以辮清,易固守一隅而形成偏激觀點,彼此之間的衝突自然在所難免。

第三,父母的管教不自覺地受過去經驗的影響,這也是形成“代溝”的一個原因。每位父母都曾經有過自己的理想和期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以償,因此,父母便把子女視為自己的延伸,殷切期望在子女身上思想自己過去沒有達到的目標或理想。父母的這種補償心理,完全忽視了子女是一個獨立的、有著自己價值觀念的個體,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常常相互抱怨對方不理解自己。

第四,溝通方式不良往往也造成“代溝”。溝通方式對於兩代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是極為重要的。溝通方式不當,比如父母過於權威、專制,子女的傲慢、無理,或者雙方使用暗示、逃避、指責等情緒化的方式來溝通,都會給雙方的理解構成障礙,使業已存在的“代溝”更深更闊。

那麼,怎樣才能改善代際關係,在兩代人之間架起相互溝通與理解的橋樑呢?

從父母一方來看,應該做到:

1、信任子女,給他們以適當的選擇自由,把他們看成是有能力的個體,而不要強行把子女鑄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倘若子女的觀點父母實在難以接受,也應當站在指導的立場上多給子女幾種可能的選擇,儘量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和嘗試認識問題與處理問題的方法,必要時跌幾跤,受點挫折,也是有意義的。

2、投入子女的世界,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和需要,認識他們所處的環境。主動玉照內交朋友,參與他們的部分活動,關心、瞭解他們的興趣與愛好,真誠地與他們交流思想、觀點和認識,丟掉家長的尊嚴與架子。虛心向他們學習自己不懂的知識,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觀點,養成民主作用。

3、對子女應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以實相告。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立場,並要心平氣和地解釋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同時父母也應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榜樣。

從子女一方來看,應該做到:

1、溝通態度應當謙和、恭敬、語氣一定要溫和。面對父母嚴峻的態度,既不能喪失勇氣,驚慌害怕,又不能以硬抗硬,粗暴無理,只能以坦誠、尊敬的態度同父母交談,這樣才能進行真正的溝通。

2、把握時機,主動與父母討論問題。與父母商討一些敏感問題,應選擇在父母心情愉快時進行,父母情緒不好或正在為其它事而焦慮不安時,很難與子女達成共識。另外,有些事情不要等到非講不可時再向父母講,因為這樣,父母可能對此事感到意外和突然,或者認為子女存在僥倖心理而產生不悅心情,彼此之間就容易發生糾紛,使溝通失敗。

3、應當講究語言藝術,學會委婉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年輕人習慣於直接了當而忽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代際間的許多衝突都由此而起,所以,子女在與父母溝通時一定要把起因、條件、環境等多方面的情況都交待清楚,把困難委婉地擺出來,並主動向父母請教,這樣,就容易得到父母的同情和支援。

兩代人之間確實存在著代際差異,並且它也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溝通障礙。但是還應到看到,兩代人之間也有著許多共同的方面,共同的家庭,共同的生活,共同的親情,共同的願望等等,這又為兩代人之間的成功溝通創造了條件。只要我們彼此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注意克服自身的不良因素,我們就一定能夠在兩代人之間架起巨集橋,跨越“代溝 ”,實現真正的溝通。

國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經過認真研究,提出"微笑協商解決衝突"。具體為:

第一步分析確定衝突是什麼;

第二步分析判斷衝突的實質是什麼;

第三步找出解決這一衝突的各種辦法;

第四步分析衝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第五步找出衝突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第六步實踐並檢驗調整雙方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常聽不少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很不象話,好好地同他講道理,他卻不以為然,道理比你還多,有時還把我們父母的話看成是沒有意義的嘮叨,總之一個字——煩!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也許孩子不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內心的擔憂語氣的急促,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如此,便容易使聽者產生排斥、逆反心理,溝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這一基礎意味著溝通雙方是平等的,代表著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

3、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有衝突時也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麼時機是適合談話的呢?生理規律告訴我們,下午5點-7點是生理活動最低點,迫切需要補充營養,恢復體力。所以,孩子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時是不易談嚴肅的話題的,因為一天下來的疲勞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晚飯過後,心情逐漸開朗,這是比較好的時機,找到孩子的興奮點,父母便可潤物細無聲地轉達其觀點了。衝突也許在所難免,原則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批評不是攻擊,,批評只對事不對人,用建設性的意見代替批評,將批評轉化為希望,這才是批評的最終價值之所在。

4、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需要父母幫助的,父母給出的指導要越具體越好,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細枝末節的小問題興許就化解掉了。通過討論方向會更明確,問題本身也會顯得清晰、明朗,這都有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

溝通的形式需要多樣化

這裡介紹幾種簡單的、可操作的溝通形式:

1、定期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既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遊戲式的,它並不拘泥於形式和內容,只要是家庭內的事無論大小,都可以通過“會議”這一渠道來溝通來決定。關鍵是要全體參與,人人發表意見,因而它是平等的。為什麼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漸漸成為家庭成員共有的習慣,成為家庭“慣例”。

2、有一本專門的對話本

這是一種紙上的對話,旨在交換意見和感受。用“留言”的形式應該對年齡稍大點的孩子是較為合適的,可以接受的。對含蓄的中國父母來說,不易口頭探討的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用文字說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專門的本子,是為了平時可以“回顧”,將來可以“回味”。

3、書信交流

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用書信交流?書信交流的一大好處是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壓力,更能夠把握分寸,更理性。用書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平氣和,思路清晰,條例完整,在書寫中,思想被觸動也將觸動對方,心靈被淨化也將淨化對方——這是多麼大的財富啊!

4、對一時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先以微笑將其保留

國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經過認真研究,提出“微笑協商解決衝突”的方法:

第一步 分析確定衝突是什麼;

第二步 分析判斷衝突的實質是什麼;

第三步 找出解決這一衝突的各種辦法;

第四步 分析衝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第五步 找出衝突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第六步 實踐並檢驗調整雙方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最後,讓溝通成為我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溝通我們將生活的“垃圾”扔掉,將心靈的“垃圾”扔掉,通過溝通我們一同帶著愛帶著祝福帶著希望進入夢鄉,並以平靜的喜悅去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