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參考

職場 閱讀(1.22W)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受各類因素影響。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因素參考

一般來說,職業生涯會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所謂社會因素包括巨集觀政治、經濟環境,個人服務組織影響以及個人人際關係網等。

巨集觀政治、經濟、技術環境的影響往往體現在職業的種類、職業發展的可能性等因素,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中國,沒有人會設計自己成為一名老闆,更無從談起會投身於網際網路行業;像微軟、facebook這樣的公司也只有在智慧財產權體系完善的環境下才有可能成長起來。

個人所服務的組織環境往往決定了員工職業發展方向和可能發展的水平,這也就是很多人經常聊起的,“是應該進一類院校讀二類專業,還是進二類院校讀一類專業”的問題,類似的職業選擇還包括“是進大公司做一名人事專員,還是在小公司做一名人事主管”。個人所處的高度決定個人視野,也會影響個人未來的發展。

個人人際關係網也會決定個人職業的選擇,“近朱者褐,近墨者黑”,一個農民養豬致富,往往會帶起周邊一批養豬戶即此道理。

從社會影響角度看,如果能夠對一定時期內的社會因素做出正確的預判,個人便能夠在社會發展中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確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並完成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

職業生涯還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個人因素包括個人能力、教育、興趣、性格等因素的影響。

個人能力決定了個人在職業生涯的道理上能夠走多遠,因為不同職業、每一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個人能力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無論選擇了什麼職業,向前發展都會受到能力的限制。在此意義上,個人能力比職業選擇更加重要,能力足夠強的個人,即使選擇了非最優的職業道路,一樣可以取得理想的結果;

教育與能力不同,教育是客觀因素,教育水平更容易評定,也更容易影響個人的職業生涯決策。很多人習慣於根據自己的教育情況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其實這裡存在著誤區:一是人生前20年的教育選擇往往是被動的,根據大學前的教育情況做出職業選擇,顯然不妥;二是現在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根據教育情況選擇職業發展完全可以轉化為根據職業發展選擇所接受的教育。

對興趣的理解,從心理學角度會更加容易一些,個人興趣影響職業生涯的因素包括了興趣的廣度、興趣的中心、興趣的穩定性等;性格對職業生涯的影響我們在上一節中已有說明,不在詳述。

除內外部環境影響,機遇或運氣對職業生涯的影響也很重要。運氣是一個比較唯心的範疇。在這裡,我只想與大家討論每個人在潛意識中對機遇和運氣的理解。比爾蓋茨的微軟在創業初期曾想與IBM合作,然而卻被IBM拒之門外。如果雙方合作成功,微軟將是怎樣的一個狀況?這些很難預料,但如果一扇機會大門正在向你關閉,也許也正是另一扇機會大門向你開啟。

言歸主題,職業生涯是否可以規劃?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分析外部環境,解析自己的主觀條件,從而制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但實際上,無論是對外部環境的預期還是對自身因素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目前人們沒有能力科學、準備地預算未來,剖析自己,也就是說,我們尚不具備深入瞭解職業生涯規劃影響因素的條件。所以,對職業生涯的規劃也應該堅持科學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其科學性在於按照內外部條件分析、確定職業生涯規劃;藝術性在於,職業生涯規劃的非唯一性,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作為職業發展的參考,幫助個人樹立目標、督促個人加強學習、提高個人工作業績。

職業生涯的規劃形式大於內涵。我們做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意義多於現實意義。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不要過分拘泥於最終的結果,特別是通過人格測試等類似工具評價出來的結果。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發展本身也存在影響,一個學習法律的學生,經過人格測試後的結果是更加適合於從事藝術,正因為這次測試,這個學生才開始從事藝術方面的學習,並最終投身於藝術創作行業。從這個案例我們無法得到人格測試的結果是多麼準確的結論,因為測試結果也影響了個人對職業發展的選擇。

即便是最為成功的領導者,職業生涯中也會遇到感覺自身陷入遲滯之中再也無法前行的低迷狀況。在本文中,作者就將介紹一種簡單到令人驚訝的解決方案,讓大家可以實現突破現有阻礙並達到預定目標。

實際上,這種問題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當我們想解決掉一個困難問題時,卻發現自己突然之間變得毫無章法。不管自己怎麼絞盡腦汁努力苦苦思索,就是找不出正確答案來。儘管已經問遍了周圍所有的人,但依然沒有獲得什麼幫助。甚至於,連網際網路也無法起到一點點作用。這種情況簡直太令人失望了。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種情況究竟會是什麼樣子。畢竟,它導致人沮喪到了極點。因此,如果我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發現這種問題的話,可就意味著現實情況變得非常不妙了。尤其是當我們屬於被周圍人寄予很高期望的型別時,這簡直就屬於一場飛來橫禍。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由於自己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生的,並且總希望知道應該要去的位置;因而在感覺陷入遲滯之中感覺再也無法前行時,就產生出了極大的心理包袱。

或許,導致人們職業生涯陷入停滯之中的最大問題就是時間因素。實際上,它能夠持續很多年的時間。在已經用盡了可以找到的所有建議之後,我們可能依然會覺得自己就象泥地裡的車輪一樣無法繼續前進。換句話說,它真的會讓人們沉淪下去。

因此,大家再也不要繼續浪費時間,試圖找出一種所謂的魔法來解決自己身的問題了。聽好了,這裡就有一種非常簡單並且萬無一失的解決方案,可以讓人們的職業生涯活力重現繼續前行。

  1、捫心自問,到底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在我最喜歡的語錄中,就有一句來自於棒球傳奇約吉?貝拉。他曾說過這樣的名言,“如果無法找到前進方向,試圖完成任務自然就屬於不可能的情況”。當然,人們可以認為這話非常平淡無奇或者毫無意義。但就個人而言,我確實見到過無數起在頭腦裡沒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高管、企業家以及商界領袖依然試圖維持公司正常運營的案例。

因此,如果對於在職業生涯的下階段究竟應該做什麼,大家確實無法直接搞清楚的話,應當做的事情就是先建立起一份清單來。接下來,我們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對其中內容進行精簡,將涉及範圍縮小到非常簡短的情況。然後,我們就可以親自進行嘗試,從容找出什麼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哪些不屬於自己希望完成的專案。

但是,為什麼這項工作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呢?答案也很簡單。由於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機會,因而必須要先將絕大多數選項都排除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否則的話,我們只會陷入到不著邊際的盲目狀態,永遠也無法找出屬於自己的正確發展方向,最終墜入到地獄而不是其它地方之中。

  2、找出阻礙自身發展的關鍵問題所在。

由於它屬於一個錯綜複雜的重大問題,因此,我提供了幾項簡單提示來幫助大家進行清楚的分析:為什麼當前狀態無法確保我們達到希望的目標?真正原因是缺少什麼樣的技能、能力或者關係麼?我們是做錯了什麼,還是應該做其他的事情?都有什麼問題會破壞掉我們的計劃?

在商業戰略領域,我們將這種做法稱為差距分析。對於個人與自有職業生涯分析工作來說,它也可以實現相同的作用。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深刻反省。如果不能夠做到完全誠實地面對自己,找出帶來阻礙的現實因素,或者造成影響的相關問題,我們就永遠也無法達到預定目標。

一旦搞明白了問題所在,我們就可以對前面步驟中的設定情況進行稽核,看看是否存在要求過高或者過低的錯誤。設定的目標是否具有現實性?我們的期望是否位於合理範圍之中?對於其中所面臨的風險,我們的財務情況是否能夠承擔起來?不要誤解我的意思。儘管願意承擔風險屬於一件很好的做法,但具體程度必須低於我們在現有生活中能夠承擔起來的相應等級。

在找到適合自身的目標之前,大家不要害怕在第一步與第二步之間進行多次重複。畢竟,為了實現它們,我們可能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

  3、給出行動計劃並開始執行。

實際上,這就屬於人們——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高管——也往往無法完成的工作。換句話說,它屬於非常困難的部分;而且,這一步驟中的所有部分都極為艱難。是的,我的確說過這種做法非常簡單的話,但我從來也沒說過它會很容易。畢竟,實現生活中的追求目標從來都不屬於一件容易的事情。

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出一份比較詳細的計劃,其中需要包含有希望在中間各階段能夠完成的標誌性任務。接下來,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逐步實現各專案標。因此,將計劃儲存在計算機上,或者打印出來張貼在家庭辦公室或任何地方,確保每天都能夠看到,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嚴格遵循計劃。每月都召開會議,對自己的狀態進行稽核,並更新“下一步計劃”。如果實際進度落後於計劃安排,也不用擔心。我們就可以時不時地進行一下稽核,並對日期進行重新調整。不過,我也要提醒一下:如果日程總是出現落後於計劃的話,我們可能就會面臨著貪多嚼不爛的尷尬局面。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就應該是重新再來一次。

到了最後,我還是要說幾句鼓勵的話。這些年以來,儘管人們已經變得非常善於進行規劃,但卻總是無法做到有效執行。儘管對於想要的東西,人人都希望馬上就能夠得到。但是,現實情況是這樣的:職業生涯並不是按照這種方式運作。因此,儘管人人都渴望好事情能夠馬上出現,但我們絕對不可以輕易就喪失信心甚或主動選擇退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堅持到底。畢竟,這才屬於讓我們可以變得與眾不同的關鍵因素。實際上,它也是成功的根源所在。

又是一年畢業季,會否讓你想起曾經白衣飄飄的校園純真年代裡的友情和愛情?會否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下被逼的喘不過氣?又或者正青春年少的你們正在經歷這個從校園到職場的轉型期的磨礪和蛻變?不論你屬於哪一種,都應該要直面面對你的成長和變化,剛剛上映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不知能帶你回憶起多少青春的往事。三部曲:校園轉型到實習,實習轉型到入職,一步步的熬夠了,終將會走上正軌。

踏入職場的實習生怎麼完成從校園到職場的轉變

早晨九點鐘,寫字樓的電梯裡擠滿了快遲到的上班族。儘管如此,你很容易從人堆裡分辨出實習生的身影——不管打扮成什麼樣子,看上去總是滿臉稚氣,鼻樑上架著眼鏡兒,眼睛卻亮亮的,不像其他上班族一般面無表情。

實習生多半是快樂的,也是惶恐的。快樂,也許因為當上了職場新鮮人,雖然不拿什麼錢,至少可以用現實而非想象勾勒未來的職場生涯。惶恐,是因為患得患失,怕做錯事,怕被人笑話,怕表現不佳,失去錄用機會。

職場初期 實習很重要

當我們從學校踏入工作職場的初期,無論進入什麼型別、規模的設計公司或企業,都要經歷幾個月長短不一的實習期。實習生的經歷對於剛步入職場的新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時期,既是職業生涯的開始,也是學會融入社會、做個社會人的開始。

職業生涯的開始,選擇一個管理和執行相對正規的公司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意。不過,無論進入什麼樣的公司,開始都要要了解公司的制度、設計流程、人際關係、甚至還可能有幫派之分,學會站隊正確。實習期會收穫到許許多多在學校永遠無法理解和體會的東西,剛開始的新奇,會很快消退,替代的會是迷茫、也可能是豁然開朗;是壓抑、也可能是興奮,是失敗,也可能是成功的開始。

對於懼怕挑戰和專業知識不牢的人來說,工作的開始會體會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實習是需要堅持學習和創新的,對於喜歡挑戰和進步的人來說,實習是興奮的,會在提高設計能力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得到周圍同事和領導的認可,開始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同時逐漸學會與人相處,為以後的發展開始編織人脈關係。

實習期也是一個人職業生涯定位的'重要時期,有部分人感覺現有的公司或崗位不合適,會選擇立刻跳槽,甚至選擇轉行,也有一些人選擇堅持。而現如今,許多原來的實習生在職場上已摸爬滾打數年,當初的生澀已被老練代替,當初的稜角已被歲月磨平,當初獲得一點點成就後的興奮已變成一種習慣。 當回頭回味一下自己的實習期,會是什麼感想呢?是慶幸自己當初的堅持還是後悔當初沒有選擇別的。

成功:

敢於堅守 實習生順利“轉正”

李好是一名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後,他在北京一家外企公司實習期間得到了許多導師和實習生的好評,並且取得了非常全面且迅速的進步。一同實習的實習生們稱他是實習生中的“第一人”,雖然有點玩笑的成分,但是李好的確在實習期間成績突出。

其實,李好在剛開始實習時,也只是個默默無聞、很不起眼的“小兵”,而現在他已經成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獨立執行專案的高手。他是怎樣完成這樣華麗的蛻變呢?

在李好看來,實習絕不僅僅是簡單完成實習任務,而自己所在的公司就是一所大學校,在這裡他可以儘可能多地吸收各種營養。面對每個挑戰,只要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任務就能學到很多東西,並且各方面能力有質的飛躍。

這與李好的導師張海濤對他的總結不謀而合,他認為,每位導師給自己實習生布置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預期,而是否能達到甚至超過預期都是實習生自己決定的,並且也決定了自己的收穫有多少。當時,交給李好的每個任務都是頗有難度的,對他都會有一定的期待,而李好每次的表現基本都會超過期待水平,這就意味著他的能力有非常大的提高,逐漸積累起來就是迅速的成長。

讓李好記憶猶新的是在2011年,在導師海濤的帶領下一起負責一個開發專案的推介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在展臺做宣傳,以及在分會場的講座。又是一次大挑戰。這次,李好要一反之前做聽眾、參觀者的角色,拿起麥克風要面對諸位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專家、企業老闆成為一個講述者,在短時間內,清晰介紹技術和開發過程等,開展講座活動,更是要面對上百名的業界的資深開發者。“初出茅廬,能否Hold住全場?”

“為了提高自信心,同時使講座能夠吸引住聽眾,將複雜的開發過程、技術以更加有趣、輕鬆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做足了功課,站在聽眾的角度上不斷修改講解的方式和細節,反覆卡著時間預演,最終講座的效果非常好。”李好自信地告訴記者。

李好參與組織的類似活動還有很多,專案不同但相同的是,每次活動他都從制定目標、策劃日程、編輯宣傳手冊一直到活動現場執行、活動過後的總結,從頭到尾跟進甚至負責,還要登上講臺,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講解。每次面臨挑戰,他都選擇了鼓足勇氣全力面對,結果在“風雨之後”迎來了“燦爛彩虹”。

當記者問到李好在實習期間有沒有走過彎路,他很誠懇地說當然有。關於給其他實習生的建議,他強調一定要注意與導師的溝通。“剛開始實習的時候,我也只是埋頭幹活,從來沒有主動跟導師彙報工作進度也不會去尋求建議,這樣一來導師並不知道他是否在努力工作,甚至對我的工作態度和能力有些質疑。”李好在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調整了工作方法,做到及時嚮導師彙報工作進展,聽取他們對階段性工作的建議,這樣一來,既保證了工作按照正確的方向進行,又避免浪費時間。回頭看看前進的腳步,他自己總結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失敗:

“怎麼老讓我打雜?”無奈結束實習

就讀於蘭州商學院的劉靜今年大四畢業,前不久辭去了她在一電子產品公司實習半年的工作。她對記者訴苦道,自己在公司做跟單員和報關員的工作,每一天都覺得好累好辛苦,週末經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不說,心裡所承受的壓力比起身體的負荷更重。“一開始覺得自己必須把大學所學到的知識都展示出來,也想盡可能地爭取留在公司就職的任何機會。”

“怎麼老讓我打雜?”劉靜很是抱怨,她細想起來,在實習期間只幹了點瑣碎事:收發、影印檔案,將檔案拷到U盤,資料送到領導辦公室,再就是打掃辦公室裡的衛生,幫老師端茶倒水。

在劉靜看來,這些事情毫無技術含量,學不到什麼東西。但在帶劉靜的老師看來,即使是很簡單的工作,都不能認真細緻地完成,所以無法交給她更重要的工作。“比如,一次給領導裝訂講話稿,因為是大稿子,頁數多,臨完我順手翻了翻,訂得歪歪扭扭不說,竟然少了一頁。”最讓老師無可奈何的一件事:“安排她拿U盤去隔壁辦公室列印檔案,檔案倒是打出來了,U盤忘了拿回來,後來也沒找著,裡面儲存的重要資料也全部丟失。”

對於自己的粗心大意,老師經常會給劉靜一些指點,偶爾會指責她,漸漸地,劉靜對自己的這份工作越來越沒有信心,經常不向老師請假就無故曠工,看到老師來電也不接聽。理所當然,鋒芒畢露的劉靜感覺受到了同事甚至部門領導的排擠,總覺得她實習的態度不端正,兩個月後,她還幹著收發檔案、打掃衛生的工作,工作安排上沒有一點起色。

有好事者於是故意私下對她說她這樣的情況是不會改觀的,自然不會被留在公司,因為公司裡的任何一名員工都會她現在所幹的工作。結果本來內心就脆弱敏感的劉靜聽完之後,跑到衛生間委屈地大哭了一場,覺得自己永遠都是那個收發檔案的小文員,永遠也不會受到領導的重視。於是她在接下來的實習期裡不再積極工作,也很少跟同事和領導主動交流溝通,草草地結束了她半年的實習工作。“其實想想,當初的想法是有點極端,現在真的有點後悔了,當初放棄了繼續實習的機會,而現在卻苦於無處尋找好點的公司讓我實習。”現在的劉靜有點後悔,當初沒有踏踏實實在一家公司實習,她告訴記者:“我當初就是忽略了每一個實習生都是在困境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這需要一種認真、端正的態度,我缺失的正是這種正確的態度,也導致了我的失敗經歷。”放下心理包袱 走出實習誤區

關於實習過程中的一些建議:

  實習急功近利不可取

很多人在找實習工作時太過功利,如果公司表示不留人或者不確定,往往就會在態度和行動上懈怠很多,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其實,很多企業一直在暗中觀察,只要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表現突出都可以留下來,企業非常願意留用實習生。

  小公司也讓人成長

很多人在找實習工作時傾向於找大公司,覺得在小公司實習學不到東西,並且未必能為將來的求職加分,但大公司開放的崗位畢竟有限。其實,實習的內容是什麼比在哪裡實習更重要。招聘方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實習過程考察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脆弱心理儘快成熟

在工作中,很多實習生表現得心理脆弱。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在學校中是老師的寵兒,在家是父母的寶貝,因此有些實習生比較嬌氣,也有些懶散。可是進入職場後,工作是有時間和質量要求。心理上過於脆弱的他們需要堅強起來,不少學生從學生身份到職場人的轉換時間太長,需要儘快成熟。應儘快忘掉學生身份,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再到職場人的轉變。

  多看多聽多想多做

有些職場實習生工作積極,但缺乏思考,辦事情容易不經大腦。看到身邊的同事怎麼做,自己就照貓畫虎如此這般做一番事情,這麼做是不能夠讓自己有大的進步。新人入職,還是要多看多聽少說,不能急於表現自己。作為實習生,應該少說,而要多聽多看多想多做,把職場前輩的經驗好好總結沉澱,為自己所用。

  手記:

每個實習生都在喊工作太辛苦,公司不把自己當人看,這不是自己理想的公司,這不是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可是,是否有那麼一個人願意把每個簡單的工作想得再往前一點,再深入一點?每個實習生都在抱怨工作內容沒意思,無非就是填表格打電話發快遞影印東西,可是是否仔細想過,這些工作內容有沒有一題多解的方案。

實習,不是要去一個著名的公司裡做很多小事,而是要通過這些小事,讓自己開始從學校到社會的轉換,讓自己有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機會,並通過這些機會一步步體會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能力與喜好,以便在走出校園時迅速融入社會,選擇一個較為滿意的工作。

因此,實習更多的意義在於給你一個機會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社會,思考兩者的匹配程度,思考自己還缺少什麼、喜歡什麼。而在實習中,學到更多的則是怎樣尊重自己的老師,怎麼全力以赴地工作,也學會了一些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至於那些工作內容,反倒是次要的——發快遞、影印東西這些小事任何人都會做。

有句老話叫做“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抓住它”,或者叫“機會只光臨有準備的人”,但事實證明,機會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我們自己每時每刻的積累換來的,認真對待實習的機會,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爭取在最快的時間內成功“轉正”。

如何完成從一個學生到一個職場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儘快度過職場適應期

每位學生從學校走向職場,都要經歷“職場適應期”。有的學生在短期內不能適應工作環境,不能很快進行角色轉換,在很多時候的表現比較學生氣。這時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職業人士。

學生和職業人士的身份有很大區別:

第一,目的不同。對於學生來說,目的是學到知識,考個好成績;而職業人士的目的是完成公司交給的某項工作。

第二,兩者所需要的技能不一樣。學生所需的技能是良好的記憶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作為職業人士要想把公司交給的崗位工作做好,需要更多的技能。

第三,工作方法不同。學生工作方法是個人的獨立行為,每位學生為自己的成績負責;而作為職業人士,更強調的是團隊合作。

其實在踏上工作崗位後,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機器的一顆螺絲釘,應學會盡快適應這個新身份,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人士。縮短適應期,融入職場。首先,心理上要做好準備。學生剛進入職場大多是從基層做起,要學會適應艱苦、緊張而又快節奏的基層生活。學生一般缺少社會經驗,可能不習慣一些制度、做法,這時,千萬不要用習慣去改變環境,而是要學會入鄉隨俗,適應新的環境。其次,做事要積極主動有耐性。在一個行業準備好從底層做起,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就能為今後的職業發展打下一個良好基礎,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努力找到職業契合點

既然步入了職場,就已經從一個學生轉換成了一個社會人,原來的許多生活習慣都得改變。也許在學校的時候,喜歡睡懶覺,經常上課遲到,也許不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可是在工作期間,每一次失誤都可能給你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很多應屆畢業生反映,自己也做了入職前的準備,可是為什麼進入企業後仍然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覺得所學與所從事的崗位之間找不到契合點?學生容易將事情看得簡單化理想化,在跨出校門之前,對未來充滿憧憬,初出校門的學生不能適應新環境,大多與其事先對新崗位估計不足、不切實際有關。當他們按照學校書本上的知識去理解這個行業、這個崗位,那是遠遠不夠的,現實的崗位實踐使新人們發現似乎所學與所用不是一回事,由此而產生的困惑、不解讓他們在初入職場時就走了彎路,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職業角色,即瞭解“我該做什麼”,其實就是要了解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

接下來,就是“怎麼做”和“怎麼做好”的問題。第一,必須要積極主動。第二,要樹立目標。第三,重要事情先做。一個職業人士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零零碎碎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分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養成一種習慣,重要的先做。

  積極處理人際關係

除了要適應崗位外,積極處理好周邊的人際關係也十分重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是要從自身做起。因為從你進入企業的第一天,你周圍的同事們都在或多或少地關注你,首先要自律,特別是一些細節方面,像上班遲到早退、打私人電話這種事要避免,這些事會使別人留下工作不用心的最初印象。其實,最重要的是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另外,要尊重企業的老員工,為人謙虛,不恥下問,多請教,多溝通。這些行為會讓同事們更快地接納你,你也能更快地融入企業。

比如與領導相處,首先一定是要尊重領導,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其次,根據領導風格不同選擇適當的溝通方式。最後,坦誠相待、主動溝通、把握尺度。為此,職場新人要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以適應崗位需求,或為今後的職業道路打下基礎。

剛出道的新人可能文憑比公司裡一些前輩要過硬,但是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歷雖高卻什麼都不會。學生在學校比較注重的是學習理論知識,然而到了職場上,更注重的是動手能力和累積的經驗。因此,應屆畢業生要投入到再學習中,通過不斷學習和吸收,成長為真正的職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