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赴四川省考察觀光農業調研報告範文

職場 閱讀(2.03W)

4月21日至25日,區政協組織考察團赴四川省雙流縣考察了觀光農業開發情況。考察團先後考察了雙流縣三星鎮的草莓種植觀光示範園、楊梅種植基地、枇杷種植農家樂園三個觀光農業點。現將有關考察情況和我城區發展觀光農業的一些設想彙報如下:

赴四川省考察觀光農業調研報告範文

一、雙流縣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的現狀

雙流縣按照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實施都市農業的發展戰略,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構築具有大都市近郊特色的農村經濟新格局。

(一)支柱產業越來越明顯。該縣從“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優化農產品品質結構”著手,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他們堅持“巨集觀上引導,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務”的原則,依靠科技提升農產品質量,突出發展該縣具有競爭優勢的枇杷、草莓、梨子、牧山麻羊等名牌產品,重點培育出了幾個能在全國叫得響的支柱產業,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

(二)產業化經營越來越突出。一是品牌特色明顯。該縣依託草莓、枇杷、麻羊、小家禽等特色農產品,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二是經營規模壯大。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發展的檔次和水平,該縣大力引進、扶持、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三)新農村建設程序越來越快。充分發揮政府營造環境、企業發展產業、農民建設家園的“三個主體”作用,依託土坯房改造、沼氣工程、農用地整理和拆院並院,全面啟動了80個示範村建設,打造一批新農村亮點。目前已有近100戶農戶利用改造後的農莊發展農村休閒旅遊,有近20家五星級鄉村酒店,提升了農村休閒旅遊的檔次。

(四)重點鎮建設的勢頭越來越猛。

該縣以大林“梨鄉春雪”、黃龍溪古鎮國家4a級景區為重點,大力發展以鄉村旅遊、古鎮休閒為特色的旅遊業。,該縣以黃龍古鎮和436家“農家樂”為重點,吸引遊客880餘萬人(次),帶動就業5000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7.5億元。

二、發展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的主要做法

(一)以構建“三個體系”為基礎,強化現代農業發展保障

雙流縣以農業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服務和農民培訓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為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建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建設19個農業綜合服務站和33個動物衛生執法網點,253個村(社群)動物防疫服務實現全覆蓋。二是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創新財政支農機制,成立了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和擔保公司,綜合運用風險投資、貸款貼息、擔保貸款等方式為各類農村市場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三是健全農民培訓服務體系。

(二)以培育“三大主體”為重點,增強都市農業發展活力

雙流縣以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現代農莊“三大市場經營主體”為重點,增強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活力。一是加快培育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引導群眾通過集體資產股份量化、與社會資金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等方式,組建各種型別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二是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利用產權制度改革成果,以精品種植和一三互動為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效益高、示範性強的家庭農場。三是加快培育現代農莊。結合產權制度改革,採取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出租、轉讓、入股、抵押等方式,吸引現代工商資本在丘陵區域投資建設觀光型、科技型、體驗型、生態休閒型現代農莊。

(三)以推進“六化合一”為方向,提升都市農業發展水平

雙流縣堅持以產業規模化、組織集體化、投入集約化、生產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產品品牌化“六化合一”為方向,著力提升現代都市觀光農業發展水平。一是著力推進產業規模化。二是著力推進組織集體化。創新組織形式,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進行合作,大力發展以產權為紐帶、效益為核心的形式多樣的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推動規範發展,指導和幫助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採取“股份分紅”、“二次返利”、“訂單收購”等方式,與農民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三是著力推進投入集約化。整合政策、專案和資金,連線成片組團式整體推進“一環一線”田園城市示範線、新農村綜合體、示範鎮建設。統籌排程,整合各級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資金,集約投向一三產業互動發展、土地綜合整治、場鎮改造、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等方面。四是著力推進生產標準化。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制定地方標準,鼓勵新型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實施標準化生產。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程監管。五是著力推進服務社會化。健全公益性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鎮級農業綜合服務站建設,整合“農牧110”、科技專家大院等服務資源,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引導合作社、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圍繞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組建植保類、農機類、生產類、營銷類等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經營性服務。創新農業服務方式。在全縣253個村(社群)全面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通過委託、招標等方式,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力量承擔技術培訓、疫病防控、投入品供應等服務專案。六是著力推進產品品牌化。建立健全農產品品牌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品牌。

(四)政府主導,商家主體,農民積極參與,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步伐

一是堅持靈活土地政策。雙流縣農業開發用地以租用為主。,縣委、縣政府時出臺了《關於鼓勵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等政策性檔案,規定凡到雙流縣租用土地用於都市觀光農業開發的,可安排其中土地的10%用於建築性建設,即每100畝租用地可安排10畝用於建設用地,這些土地主要用農莊內的酒店、客戶、管理辦公場所等建設。土地承包費一般以每年的9月當地糧食價格為基本標準,以發放糧食代替租金,屬田地的,每畝可得300千克糧食(玉米);屬山地的,每畝可得200千克糧食(玉米)。土地承包費亦可採用收取資金形式,一般每畝800元至1000元。

二是實行政府資金補貼。為了加快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專門設立用於農業開發基礎性設施建設的補貼經費。該縣財政每年200萬元百姓創家業專項資金,扶持和鼓勵百姓創家業的成績突出者。補助資金由縣農村發展局負責稽核和發放。同時,各鎮(街道辦)也要積極創造條件,為百姓創家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援。

三是成立專門管理機構。為加強對農業開發各項工作的管理,雙流縣專門成立了農業開發管理委員會,人員從各單位抽調組成。管委會負責全縣農業開發各項工作的總體調控,如制定全縣農業開發總體規劃,各鄉鎮再根據縣總體規劃制定本鄉鎮的規劃方案,要求各鄉鎮在建設特色農業園時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從而避免了鄉鎮農業園區建設特色方面的衝突和雷同。

其申報執行方式基本是:各鎮對用地單位和個人進行農莊、休閒農莊和休閒莊的開發認可後,要報縣農業主管部門(農耕地)或林業主管部門(林業用地)審批,並在縣委農工辦備案。未經批准而佔用、租用的土地,統徵時一律不予地面附屬物賠償。村民委員會維護好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為土地優化流轉提供資訊,做好協調服務工作。

四是加大宣傳打造品牌。雙流縣各鄉鎮每年要舉辦一個農業博覽節,通過舉辦節日,一方面吸引來自成都等城市遊客,另一方面也提高當地的農業園區的知名度,形成農業品牌。各鄉鎮錯開時間舉辦節日,形成雙流縣每月都有節慶活動,每月都有農業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三、區發展觀光農業的建議

(一)城區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區是新設立的城區,觀光農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嚴格來說,觀光農業仍是一張白紙。近年來,城區黨委政府在發展城區觀光農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委託有關部門編制了《區“十二五”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和《頂螄山文化博覽園規劃》,對五聖宮、那蓮古戲臺、北帝廟、新江鎮徐漢林烈士陵園進行維修,建好烈士紀念館,修建那樓鎮雷婆嶺摩崖石刻道路,建鎮聯團村紅龍果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等等,但從發展觀光農業層面來說,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城區未形成觀光農業旅遊景區(點),聯團村紅龍果休閒觀光園設施只有旅遊休息室、觀光臺等,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仍在設想之中。

(二)制約觀光農業發展的因素

區觀光農業建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轄區內觀光農業點總量小,亮點少,品牌形象還沒有樹立,更未形成規模化產業。制約觀光農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缺乏科學規劃,觀光農業發展方向思路不夠清晰。區雖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對這些資源的市場價值缺乏深刻認識,對如何發揮資源優勢以及如何確定觀光農業發展重點專案等,至今尚未有清晰的思路。我城區是典型的農村型城區,要發展區觀光農業,需要加大城區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打響自己的品牌;從區實際出發,科學規劃觀光農業點,摒棄各自為戰,零星擺佈的做法。

2.觀光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觀光農業建設需要大量資金作保障,投入單一,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資金不足,制約了觀光農業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投入主要靠公共財政的投入;當前我城區建設的幾個農業園區,均以扶貧開發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城區觀光農業的發展步伐。目前,成功引進個體老闆發展觀光農業的典型不多,只有市振企農業科技公司開發的紅龍果生產基地和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等,其它各種植基地產品單一,特色不強,規模不大,難以吸引遊客。

3.配套實施跟不上,離觀光農業發展標準差距較大。從當前觀光農業市場需求來看,遊客喜歡有觀光農業園區應具體幾個基本條件,即(路)好走、好看、好吃、好玩、好住。而我城區還沒建成具有以上幾個條件的農業園區。如鎮聯團村的紅龍果基地,交通不方便;“好吃”僅僅為吃紅龍果,周邊無一間農家樂之類的飯店;“好看”方面除一片片紅龍果樹木之外,其它景色全無,確實有待加強;除可摘紅龍果,再無可用於休息的賓館及垂釣之類趣事。開田農業可參觀現代農業,但是交通也不方便,各類生活設施有待建設,吸引遊客的興趣點還需進一步建設。

4.特色農業宣傳載體不多,農業牌子不夠響。四川省雙流縣,每到一處均有歡迎進入某某園區字樣的大牌子;各鄉鎮每月均有相關節慶活動,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吸引成都市內外遊客均蜂擁而至,提高了各個園區的知名度。我城區有那樓淮山、良勇野豬、孟蓮香蔥、新江酸筍、百濟芝麻鴨等特色農業,但缺乏大宣傳的載體,在市、廣西級的知名度還不夠高。

5.土地流轉難度大,在開發觀光農業容易出現各類糾紛。自從分田到戶後,農民思想趨向多元化,種植作物難以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隨著城鎮化、市場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開展土地流轉工作難度較大。在公司租用農民土地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糾紛。

6.一產和三產沒有形成互動,傳統農業抵禦風險能力低。我城區種植甘蔗、荔枝、龍眼,養殖雞、鴨、豬等傳統產業比較明顯,單靠出售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由於技術跟不上、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應對市場辦法少等原因,農民增收難以得到保障,往往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遇到災害血本無歸等嚴重後果。

(三)發展觀光農業的有利條件

對比四川省雙流縣,我城區基本情況與雙流縣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城區在發展近郊農業、都市型型觀光農業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旅遊資源豐富,發展觀光農業基礎好。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城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頂螄山貝丘遺址和五聖宮、雷婆嶺摩崖石刻、徐漢林烈士陵園、那蓮古戲臺、北帝廟、北觥清代古民居等人文景觀;有清水泉、龜山、英雄水庫、五聖山森林公園等自然風光;有淳樸的風土人情,壯族八音、搶花炮、嘹囉山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聞名遐邇,享譽中外,為發展城區發展都市觀光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地域優勢明顯,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強。雙流縣是四川省省會成都市管轄的一個農業大縣,距成都市僅40餘公里,地域靠近省會城市,交通十分便利,這為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條件。我城區位處廣西首府市城區範圍內,是市重要的組成部分,距市中心僅10餘公里,隨著五象新區建設步伐的逐漸推進,城區人居、交通、商貿等不斷得到發展,觀光農業發展前景誘人。

3.群眾積極性高,觀光農業發展條件成熟。區成立以來,在城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實施“一港兩江三區三帶”發展戰略,廣大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農村群眾積極融入大的發展格局中,農村剩餘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統籌城鄉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市的生活理念、現代化的生活需求正在改變城鄉群眾的思想意識,盼望富裕、盼望健康、盼望休閒的思想觀念逐步形成,農村群眾都有改變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願望,如那樓鎮某村坡幾百戶人家,願意按照觀光農業發展要求,規劃拆舊房建新村,為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四)關於區觀光農業的幾點建議

1.儘快出臺或者完善農業開發扶持激勵政策。要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從基礎設施建設做起,從技術援助到銷售服務,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從目前情況分析,僅依靠城區政府力量是有限的,也是極不現實的。首先,有限,投入遠遠不夠;其次,要開發觀光農業,必須調動社會廣泛力量參與,從資金到人才資源,提供全方面服務。政府必須儘快出臺或者完善已有的相關政策,吸引廣西區內外社會資金投入,以及優秀管理人才的進入,從而為加快農業園區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加快開發建設,建議城區專門設立用於農業開發基礎性設施建設的補貼經費,扶持和鼓勵百姓創家業的成績突出者。由財政、農業部門協同制定扶持獎勵措施。如對建設規模在2畝以上,投入資金達3萬元、5萬元、10萬元以上的農家樂,分別給予1萬元、1.5萬元、2萬元補助。對建設規模在5畝以上的農產品精品園按每畝100元給予補助。對生豬養殖戶年出欄50頭以上的養殖戶年出欄20頭以上、小家禽養殖戶年出欄1萬隻以上、兔養殖戶年出欄100只以上分別給予每戶500—5000元補助。對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包裝營銷戶按每戶5000元給予補助。對年銷售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小食品加工作坊按每戶5000元給予補助。對年銷售收入或產值達到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精加工企業,分別給予1萬元、1.5萬元、2萬元補助。另外,屬於農業園區排水溝、農家樂大棚建設的,每畝還可補貼0.8萬元至1.5萬元;如承包山地需要修建道路的,可按主體工程建設成本25%給予補貼。補助資金由城區財政局負責稽核和發放。

2.儘快完成全城區性都市型觀光農業發展的總規劃和細規劃。要做好現代農業發展,我城區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總體佈局,各鄉鎮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細化建設,形成自己的特色園區;必須避免各鄉鎮之間的規劃衝突,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我們可以根據目前各地實際情況,按照“一鄉鎮一園區一品牌”或“一線多品”的建設模式,推進現代觀光農業園區建設。

(1)以鎮那路村為中心,依託聯團村紅龍果基地、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華康百香果基地,打造那路瓜果園區。

鎮那路村那路街歷史悠久,有出名的那路八音、囉歌、有熱鬧的冬至節日、由傳統的狗肉美食和百吃不厭的特色魚扣,建設一些上檔次的旅館、飯店,增設本地文化表演場所,向遊客提供住宿、餐飲、文化等服務,帶動當地消費。充分利用那路壯族八音、新江嘹羅山歌、古民居、民俗藝術等文化旅遊資源,立足本地,大做“壯族風情”文章。在農業生態園內各景點向遊人展示壯族八音、嘹羅山歌、舞春牛等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遊客領略田園風光的同時,體驗到壯家做客的民族風情。在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帶動農戶建設以農家樂、鄉村酒店、休閒旅遊別墅等為主體的綜合服務設施,通過銷售土特農產品,提供餐飲、茶社、娛樂、農產品種植和採摘等經營活動,建成大型農業觀光休閒、商貿旅遊基地,打造萬畝花山果海的農業旅遊休閒新名片。

聯團村位於鎮東面,距城區政府15公里,市農業龍頭企業—市振企農業科技公司開發的紅龍果生產基地落戶聯團村。該基地計劃開發連片面積為1萬多畝,地域橫跨鎮聯團村、那樓鎮那琅村和新江鎮力勒村上百座荒山,1-2年內面積達到10000畝以上。在基地內創造和提供鄉村空間,給人以生態旅遊的田園風光、鄉村休閒度假、農業公園等清新場所。建設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觀賞於一體,打造高產、優質、高效的紅龍果種植、商品花卉種植、農產品品牌。利用開放成熟期的.果園、花園、瓜園等供遊客入園觀景、賞花、摘果,從中體驗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農生活和田園風光。

鎮那路開田高效農業觀光生態園,該園於起建,總建設規模1000畝,劃分為高效農業生產園區,基地農田灌溉和生態養魚環坡蓄水區、觀光休閒農業別墅區、辦公區和新農村建設區;截至3月,已完成園區總體規劃設計,道路建設已推成路基;農業生產大棚已建成130個,現種植有禮品小西瓜、哈密瓜、豆角共123個大棚。在園區內建設供遊客觀賞體驗的現代科技農業園、無公害瓜果園、垂釣湖以及住宿的小別墅。

在華康村百香果基地建設農業生態園環境優美、園景宜人的景區、景點、園內小道等,既保持農村環境又可使遊客擺脫城市喧囂,散步田野,悠然自得,融入自然;充分利用園內的山塘水庫,設定景區配套設施供遊客垂釣、休閒觀景。

(2)依託清水泉、頂螄山、五聖宮、北觥古民居、那蓮古圩等景觀,利用孟蓮村香蔥種植基地、孟蓮村民俗旅遊開發形成一條觀光農業加民俗旅遊帶。

(3)依託至靈山二級公路,打造良勇村野豬養殖基地觀光旅遊點、中和花卉觀光帶以及那例觀光點。野豬養殖基地靠近城區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可以結合“迷你署”種植和野豬養殖發展農家樂或紅薯博覽園,建立相對高檔的餐飲和酒店,供市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以及高收入人群到此開展培訓、度假等。中和鄉平天、新安二級公路兩旁花卉種植、欣賞休閒觀光帶;可以在中和鄉那例旦一瀑布打造融農業觀光、體驗搶花炮民俗、欣賞古橋飛瀑為一體的景點,給遊人體驗遠離都市喧囂泛舟飛灑(水庫)、垂釣、撒網捕魚的樂趣,品嚐農村本土酒菜的風味。

(4)依託十里養殖長廊,打造新江鎮那雲村至漢林村公路兩旁建設西瓜村、七彩山雞、紅龍果種植基地等觀光旅遊帶。一是充分利用到新江公路兩旁結合州同村(輕軌到附近新生村、靠近外環高速出入口)種植西瓜傳統、新江鎮十里養殖長廊優勢,逐步建設至新江三產經濟帶,讓來往的遊客品嚐西瓜、欣賞七彩山雞,提供優質的餐飲娛樂等服務,在達到一、三產互動的同時,把和新江路邊三產連成一片,增加農民收入。

(5)整合在新江至百濟公路沿線(附近)的英雄水庫、徐漢林烈士陵園、那寨水庫和百濟社群仁裡坡等資源,打造新江百濟公路沿線觀光農業旅遊線路。利用英雄水庫旖旎的風光,在附近打紅龍果基地園區,讓遊客遊山玩水、吃果垂釣,達到休閒娛樂的目的。那寨水庫有果有水有住宿的房子,發展農家樂專案的基礎較好。百濟社群仁裡坡文化底蘊深厚,有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古宅院和“三凝保障”等舊匾牌,有百濟芝麻鴨基地,遊客可以在此遊覽古宅、渾水摸魚、稻田抓鴨、品嚐鴨肉等等。

(6)依託那樓鎮淮山產業基地,引進商家、企業,製作幹淮山、淮山酒以及相關食品,拉長淮山產業鏈,增加淮山的附加值。可以讓愛心人士認養淮山,組織策劃一年一度的淮山節,提高淮山基地的知名度,同時帶動當地農家樂的發展。

(7)依託扶貧攻堅工程,在那樓鎮屯良村至鎮龍社群的道路兩旁五百米內種植四季長青的景觀樹、種植各類果樹,形成連綿數公里的生態景觀帶。根據當地發展農家樂、觀光農業積極性較高的特點,引導農民拆舊房建新村發展農家樂,讓遊客吃好、玩好,流量忘返。

(8)依託那樓鎮那良村那蒙古民居群、民族村及摩崖石刻景點打造滿足下里巴人的休閒場所。附近靈山縣太平鎮農民多種梨樹,應該發動那蒙坡群眾廣泛種植梨果,春天一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必將引來眾多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揹包客將會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和藝術敏感將此地美景快速宣傳;夏日端午,雷婆嶺摩崖石刻上山搶花炮慶祝端午節的習俗必將帶旺人氣;待到秋天,市民可以前往品嚐酸梨果,喝本地出名的蜂糖酒;即使冬天,遊客到此可以感受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採茶戲,感受那蒙古民居、老匾牌、老故事的無窮魅力。那樓鎮那良村那蒙坡離城區政府所在地、鎮政府所在地較遠,農民自建的農家樂即可滿足遊客。

3.成立專門機構,加強觀光農業開發的統籌。目前,我城區尚未建立負責統籌指導觀光農業開發建設的機構,仍然存在部分部門之間各自為戰的現象。單兵作戰固然能夠發揮個體的積極能動作用,但是有時候也會互相沖突,難成氣候,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有必要成立區觀光農業管理委員會,負責對全城區觀光農業開發建設進行統一指導,組成人員可從農業、林業、土地、文化等部門抽調組成,全面統籌,確保觀光農業開發建設穩步快速發展。

4.發展公交,構建四通八達安全交通網路。為了更好地吸引市中心遊客到我城區休閒娛樂,要大力發展廉價便捷的交通網路。首先,想方設法讓每個遊客從市中心到城區所在地公交車費1元;城區所在地到各景點要有面包車等方便的交通工具。其次,從城區到景點,從大路到景點,目前還是新農村建設是鋪設的村道、坡道,根本不能滿足出行需求,要拓寬、拉直現有的農村道路,為遊客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環境。

5.示範帶動,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按照“巨集觀上引導,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務”的原則,城區集中打造幾個觀光農業示範點,讓城區廣大農民感受土地流轉帶來快速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互動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影響農民轉變觀念,讓農民成為主動推進土地流轉的主體。參照雙流縣“隨行就市,實物兌換或現金支付”租地方式,免去群眾出租土地的後顧之憂,減少不必要的矛盾糾紛。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加強農村思想教育工作,引導部分存在仇富思想的農民改變觀念,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正確理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6.建立農產品監測系統,確保遊客吃得好、買得放心。建立健全城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標誌制度,加強生產檔案管理。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和退出制度,認真落實疫病防控、農貿市場監管等具體措施,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全程監管,讓遊客吃得放心,買得安心。

7.以舉辦特色節慶為宣傳載體,提高觀光農業知名度。加強觀光農業點的發展環境建設,力爭在每一個觀光農業點都凸顯各自吃、玩、樂等方面與眾不同的興趣點吸引消費者。結合我城區二月八年級搶花炮節、三月十二花婆節、五月初五山上端午等節慶文化,由城區旅遊、農業部門協助城區觀光農業管理委員會,統籌策劃,力爭每個月都有觀光農業節慶,促進消費的同時擴大觀光農業品牌的美譽度。如野豬養殖基地可以建設紅薯博覽園,有高檔會務、餐飲、住宿場所,也有烤紅薯、烤野豬肉的燒烤場。在紅薯的收穫季節,舉辦盛大的紅薯節,吸引遊客前來。在百花齊放的春天,在那樓鎮那良村舉辦梨花節,吸引全國各地的揹包客、攝影愛好者以及市區遊人前往。

8.結合實際,發展觀光農業。一是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人文景觀發展觀光農業,讓文化旅遊與觀光農業旅遊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實現共贏。二是立足當前,考慮長遠,結合市五象新區建設實際布點設計路線,以便更好地接受首府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輻射,提高觀光農業的效益。三是觀光農業點的建設要結合消費群體的能力和用途打造相應檔次的景點,即顧及“陽春白雪”的需求,也要考慮“下里巴人”的承受能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