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清華大學:職業生涯教育

職場 閱讀(1.67W)

日前,在清華科技園國際會議中心,一場關於“用人單位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話向觀眾傳達著這樣的理念: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不能閉門造車,它應該是一種開放的、社會的、實踐的教育,應開闊視野,有效吸納及整合社會資源,將是高校職業輔導工作發展的方向和重要支援。

清華大學:職業生涯教育

“該理念正是構建中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模式的突破口。”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姚裕群教授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有著同樣的思考,而他們的思考也源於當下一些高校職業生涯輔導教師的工作困境:講了無數案例,推薦了數十本教材,但學生在面對就業中的實際困難時,那些講授過的知識都如“聰明匠手中的鈍器——不好使”了。

“一直以來,我為自己無法突破職業生涯輔導中固定的講授模式苦惱不已。”相信許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有著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陳曉玲老師一樣的苦惱。

而如下一組在各大高校的職業生涯輔導課上頻頻出現的鏡頭,實實在在地反映著教師們的尷尬:高高的主席臺、寬寬的講臺以及臺下幾十、成百、上千“排排座”的學生,這種講授方式既“擋住”了有效的互動和練習,也“隔離”了效率。儘管堅持多講方法案例,少講或不講理論,但教師通常擺脫不了“獨角戲”的局面。

如何在高校中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什麼樣的職業生涯教育讓學生能一朝得教,終生受益?

清華大學無疑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很有意義的探索。

據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陳旭介紹,2016年春季,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試點進行了清華大學“職業生涯教練計劃”(careercoachingprogram),該專案通過搭建“職場——學校——學生”三位一體的有效溝通橋樑,幫助大學生們開闊視野,近距離體驗職場生涯,從而幫助學生探索自身優勢興趣,正確認識自我,培養職業品行素養。

第一屆“職業生涯教練計劃”邀請了來自知名企業的7位資深職場人士作為生涯教練,每位教練負責指導一個10人左右的團隊,在近一個學期的時間裡,與小組學生就“自我認知”、“生涯規劃”、“企業的人才標準”、“簡歷、面試指導”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教練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和特點,幫助學生找尋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活動在首次嘗試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據活動的反饋,90%以上參加專案的學生對整體活動“非常滿意”,表示在認識自我、瞭解職業、提升素質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收穫。

今年春天,第二屆“職業生涯教練計劃”在一個更高的平臺開展起來。今年的教練既有來自政府機關的高階公務員,也有來自ibm、intel等著名企業的資深職場人士,他們直接為學生們提供個性化的就業輔導與幫助。

和以往的生涯教育形式相比,清華大學的職業生涯教練計劃有著如下特點:

一是教練均來自重要用人單位的第一線,他們有著豐富的職業經驗和專業化的'指導技能

二是這些教練來自不同的用人單位,有著不同的行業背景和特長,學生根據興趣自願報名參加,體現了學校多樣化的育人理念。

三是教練和學生之間形成較為固定的團隊,從而能夠保證師生之間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和交流,有助於提高活動的效果。

四是時間比較長,在將近一個學期的時間裡,每個小組可以設計不同的活動環節,從而保證教育的系統性、深入性。

五是注重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積極性,活動的日常組織主要由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協會負責,在每個小組的活動中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育的效果不僅體現在內容上,也體現在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