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外商在華投資趨向分析與發展前景

職場 閱讀(2.37W)

一、今後5~10年,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將繼續增長,並有望保持年均5~10%的增長速度

外商在華投資趨向分析與發展前景

根據巨集觀經濟模型的測算結果,1983~1999年期間,中國經濟總量(GDP)對外商直接投資總量的綜合彈性比為0.121。由於這一時期外商直接投資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22%,照此推算,同時期中國經濟年均9.7%的增長速度中,大約有2.7個百分點來自外商直接投資的直接、間接貢獻(參見趙晉平編著《利用外資與中國經濟增長》,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率為27.8%。中國政府提出的“十五”時期年均經濟增長目標是7%,如果在今後幾年,外商直接投資能夠繼續保持與過去20年相近的貢獻率,則其年均增長速度至少應當達到16%左右的水平。

表1 外商直接投資發展概況

資料來源:根據外經貿部統計計算。

自從1995年以來,中國實際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結束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長階段,進入平穩增長時期,一些年度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九五”時期的年均增長速度僅僅達到1.6%的水平(參見表1)。2001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實現了14.9%的恢復性增長,預計“十五”時期正增長趨勢仍然有可能持續,達到年均5~10%的穩定增長水平。

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呢?從有利因素來看:一是世界範圍的資本活動由於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將會進一步趨於活躍,國際金融體系的逐步完善也為這些資本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手段;二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及其結構調整對投資、尤其是外國投資的需求將會繼續擴大;三是中國加入WTO,市場經濟秩序和投資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為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及其企業長期戰略決策創造了良好預期,而且隨著服務貿易領域的逐步開放,外商投資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四是大量農村過剩勞動力和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導致的失業、下崗,將使中國繼續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也將長期存在,從而吸引跨國公司的生產和加工基地繼續加快向中國轉移的程序;五是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產生,長期積累形成的“三資”企業生產裝置和技術也將面臨不斷更新、改造、擴充的需要,現有企業的增資將繼續構成外商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未來時期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和不利因素:一是由於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不能排除出現區域性區域、甚至世界範圍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至少目前以美國經濟為首的西方經濟尚未表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這將嚴重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和速度;二是許多地區的經濟一體化趨勢大大加快,區域內投資的增長將遠遠超過面向區域外的投資,而中國所處的東亞地區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沒有形成多邊經濟共同體的區域,因而面向這一地區的投資和本區域內部投資自由化的程序有所放慢;三是世界各國吸引外國投資的競爭將明顯加劇,不僅發達國家會利用資本市場和金融手段完善和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等優勢,加快吸收購併方式直接投資的速度,而且發展中國家也會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通過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市場開放換取外國的技術和資本。這將為中國吸收外資帶來巨大競爭壓力;四是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外資優惠政策的逐步清理、取消,外商投資的收益預期將明顯回落;五是目前年度中國經濟總量和新增外商投資總量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規模,相應的增長速度將會表現出明顯的遞減趨勢。總之,吸收外資快速增長的歷史時期已經基本結束,今後將進入穩定增長的階段。

儘管從存量的角度來看,由於“三資”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大大提高,“三資”經濟的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但是從新增流量的角度來看,“十五”時期利用外資的增長將難以達到過去20年間的平均增長水平。由此可以得到兩個結論:一是“十五”時期新增外商直接投資總量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與前20年相比將有所下降;二是為了保持利用外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必須通過優化產業分佈結構來提高經濟整體的產出效率,彌補總量增長趨緩的不利影響。這實際上意味著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戰略,必須由注重總量增長效應向注重結構升級效應轉變。根據吸收外資的產業結構提升效應的實證分析結果,外商投資帶動了整體經濟勞動生產率和資本裝備程度的提高,但是這主要依賴於外商投資本身的資本裝備優勢來實現,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性因素的作用反而是下降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如何利用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

從經濟增長對不同產業的影響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消費和投資需求將繼續保持比較高的增長勢頭,各種產業部門在社會總需求增長中所受的影響存在很大差異。在投入產出分析中主要通過計算感應度係數,反映不同產業部門的影響程度,係數值越高,說明該部門為了滿足總需求增長而應該增加產出數量,並將這樣的部門稱之為後關聯產業。促進後關聯產業發展一般是供給政策的重點,目的在於為經濟發展提供配套和基礎條件。根據中國1997年投入產出表的計算結果,商業部門的感應度係數最高,其次是種植業、電力生產和供應業、鋼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其他普通機械製造業、有機化學產品製造業、金屬製品業、煤炭採選業、其他化學產品製造業、石油開採、棉紡織、造紙、塑料、汽車工業、電氣、電子元件製造業、金融業等。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對這些領域需求的增長速度將快於其他產業部門,相應的外商投資需求增長也將快於其他部門。感應強度比較高的產業主要是基礎原材料和配套產業,通過利用外資加快這些行業的發展,有利於為加工工業發展提供足夠的配套產品,延長產業鏈條。

二、進入中國的服務業投資增長將快於工業部門?

按照加入WTO所做出的承諾,中國將會在“十五”時期加大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其中如金融保險、批發零售商業、對外貿易、電信、運輸和技術服務等領域,中國現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遠遠低於國外同行業企業,將會有大量企業通過與外國跨國公司建立戰略同盟提高自身競爭力,不同行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以及消費者對相關服務的質量、多樣性和廣泛性也會產生新的要求,與這些要求相適應,對外商服務業投資的需求必然會大量增加。其次,服務業與製造業有所不同,投資是直接進入對方國內市場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國服務市場的巨大規模對於外國服務業企業具有非常強烈的吸引力。再次,服務業、尤其是消費服務業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服務業規模有利於利用勞動力資源優勢、減輕中國長期存在的巨大就業壓力,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是中國未來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這種政策導向及其相應的鼓勵性措施也將產生對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的激勵作用。另一方面,從國際背景來看,目前服務業投資已經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流之一,發達國家服務業轉移趨勢有所加快,流向發展中國家的部分也會明顯增加。

根據以上分析,“十五”時期中國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將有望實現比較高的增長速度,由於服務業、特別是金融保險、電信服務、商業、運輸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陸續取消,這些行業的外資增長速度將明顯快於包括工業部門在內的其他行業。初步估計,同時期外商服務業投資的年均增長速度可能達到10~15%的平均水平,新增第三產業外商投資佔全部外商投資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這將大大改善中國的市場和投資環境,有利於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符合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

目前已經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對產業結構變化的預期是什麼呢?一項針對136家歐盟在華投資企業進行的調查(2001年6~8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對136家歐盟國家在華投資企業,通過訪問、座談和問卷方式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已在2001年9月8日於中國廈門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釋出。參見《歐盟中小企業對華投資發展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後歐盟企業的對華投資產業結構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第一,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歐盟企業最有可能選擇的行業首先是製造業,這一結果與迄今為止的投資產業結構中製造業比重最高的特點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考慮到目前已經投資的企業中製造業佔80.7%、而回答今後將選擇製造業的企業比重僅有66.2%這一因素,可以認為未來時期歐盟企業對華投資中製造業投資的比重將會明顯下降。第二,現有企業中,郵電通訊、交通運輸業的比重僅有3%,但是認為今後歐盟企業將會選擇該行業進行投資的企業高達57.4%,排在第二位,可見與電信服務和交通運輸有關的服務業投資將出現快速增長,在全部投資中的比重也會明顯提高。第三,金融保險業目前的外商投資在地域、經營範圍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限制,迄今為止對該行業投資的歐盟企業微乎其微,但是在接受調查企業中47.1%的企業認為,今後歐盟企業的金融保險業投資將成為優先選擇的領域之一,僅次於製造業、郵電通訊運輸業居第三位。第四,除了上述行業之外,電力、煤氣生產供應、商業批發零售等行業的投資也可能出現較快增長,比重有所上升。

由於此項調查涉及企業數量比較多,涉及國家範圍廣泛,接受調查企業的產業分佈、投資方式、地區構成等均與外資總體結構相接近,因此可以認為樣本具有比較強的代表性,調查結果反映了發達國家企業對華直接投資產業結構未來趨向的一般性特點。

表2 歐盟企業今後增加對華投資可能選擇的行業

注:問卷問題:您認為今後歐盟企業對華投資將會選擇那些行業??

資料來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訊中心課題組《歐盟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報告》2001年9月。

利用投入產出表分析的結果表明,在第三產業中,商業飲食、郵電運輸、金融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的後關聯性最強,也就是說,對這些產業的需求增長受總需求增長的拉動效果較為明顯。因此,“十五”時期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對這些服務業的需求增長會超過其他服務業的平均水平。通過吸收外資,提高這些行業的總體規模和服務水平,有利於適應經濟增長和和市場消費增長的要求、併產生良性迴圈效果,帶動社會需求進一步增長。因此,應當成為重點發展的領域。

三、勞動密集型工業行業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相對集中的領域,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有望加快

根據行業偏向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資的行業選擇與勞動密集型程度、資產產出效率、行業平均稅負水平等有著直接的關係。假定在未來投資決策中,對行業投資的預期,以目前各製造業行業的全部企業平均水平為主要依據,那麼根據外商投資不同的利益目標,選擇投資領域的趨向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注重利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外商,對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皮革毛皮製品業、服裝加工業、紡織業、傢俱製造業、木材加工、非金屬製品業、專用裝置製造業等行業的投資趨向較強,向這些領域投資的可能性比較大。以提高資產產出效率為投資指向的外商,對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皮革毛皮製品業、服裝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電氣機械、辦公機械、紡織業、金屬製品業等行業的投資趨向很強,向這些領域投資的可能性較大。另一方面,以迴避稅負為主要目標的外商,對稅負水平比較低的行業具有比較高的投資趨向,這些行業包括皮革毛皮製品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塑料製品業、普通機械製造業等。但是,如前所述,外商投資預期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如果對上述因素綜合評價,可以得到表3中所列結果。?

表3 按照外商投資趨向分類的工業行業

注:分類是對資產產出效率、勞動密集型和平均稅負水平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得到的,其中在計算3個因素平均評價指標時,按照各自與外資行業偏向指數的等級相關係數確定了不同權數。

第一,服裝、傢俱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皮革毛皮製品業、其他製造業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仍將是外資投資預期和偏向程度較高的領域。

第二,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儀器儀表辦公機械、電氣機械等雖然資本裝備程度比較高,但是由於資本產出規模明顯、稅負水平較低等原因,有可能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相對集中的領域。實際上,這些行業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領域。

第三,今後外商投資相對較少的行業主要由三類構成:一是電力供應、蒸汽與熱水、煤氣生產與供應、自來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將長期由國有經濟佔主導的自然壟斷行業;二是非金屬礦採選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煤炭採選業等資本產出效率較低、稅負水平比較高的行業;三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飲料製造業等市場相對飽和、資本產出效率不夠明顯或者稅負水平比較高的行業。

應當注意到,近幾年來,跨國公司的投資專案規模不斷擴大,資本含量有所提高。這對於中國吸收外資的技術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夠在政策上給予鼓勵和扶持,這種趨勢有望繼續保持並進一步擴大。

四、發達國家製造業今後產業轉移的可能趨勢——來自日本大型企業的調查結果

日本是中國吸收外資的重要來源地之一,日本的經濟結構調整將對面向中國的產業轉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根據日本國際合作銀行對792家在國外設有法人公司的日本製造業企業所進行的問卷調查(資料來源:日本國際合作銀行“2001年海外直接投資問卷調查(第13次)”,2001年11月13日),71.6%的企業提出今後3年將繼續加強和擴大海外業務(海外業務除了包括在當地投資企業的生產、銷售、研究開發等活動之外,還包括委託生產、收購等),而提出“維持現”或者“縮小、撤退”的企業僅分別佔28.0%和0.4%。計劃擴大海外業務的企業比重比2000年度調查結果提高了17.1個百分點之多,可見日本企業的對外產業轉移今後將以較快的增長速度繼續擴大。其中82%的企業認為中國是最有前途的產業轉移物件國(可重複選擇),比2000年調查結果提高13個百分點,已經連續4年居各國(地區)之首,此外,今後3年計劃擴大海外業務的企業中76.3的企業回答將擴大在中國的業務,比2000年度調查結果提高了16.8個百分點(參見表4)。因此,今後中國將成為日本包括直接投資在內的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

從不同產業的投資趨向來看,在日本的主要行業中,汽車工業生產企業計劃3年內擴大和加強海外業務的比重最高,達到90%,其次是一般機械(74.5%)、電氣機械、電子裝置(72.3%)、化學工業(70%)等。與2000年調查結果相比,這些產業計劃擴大投資的企業比重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其中汽車工業提高了23.8個百分點,除此之外,一般機械(29.8)纖(28.0)、食品(30.4)的百分點上升幅度也比較大,表明這些行業的投資有可能出現新的增長勢頭。

表4 今後3年日本企業計劃擴大海外業務的主要目的地

資料來源:日本國際合作銀行《2001年度海外直接投資問卷調查(第13次)》,2001年11月13日。

表5日本今後3年計劃擴大海外業務的企業比重

從以上結果來看,日本對華產業轉移(包括直接投資、當地投資企業增資或擴大銷售以及產品研究開發、向中國國內企業委託生產、收購中國國內企業產品等)趨勢將進一步加快,其中運輸裝置、機械、電氣電子機械、化工等資本密集型產業領域的投資有可能超過其他產業。應當說今後發達國家的對華投資也具有相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