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職業生涯如何更有獲得感

職場 閱讀(9.85K)

基層是社會財富創造的前沿陣地,是落實國策、改善民生的最終環節,也是高校畢業生實現價值、施展才華的“熔爐”與“舞臺”。近年來,國家大力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關注基層、思考基層、選擇到基層就業。高校畢業生應如何在基層幹實幹好?政府應如何進一步提升基層就業大學生獲得感?就此,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江,一起聽聽專家給出的答案。

職業生涯如何更有獲得感

基層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通道

記者:據統計,如今有70%左右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到縣及以下機關事業單位、中小微企業等各類基層單位就業。影響高校畢業生選擇基層就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吳江:

高校畢業生選擇走向基層崗位就業,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政策導向明確。目前國家已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統籌實施大學生村官、農村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等基層專案,並且進一步建立健全讓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長效機制,來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

二是客觀現實需要。如今,隨著高校逐年擴招,高等教育已實現大眾化,大學生畢業後早已不再“包分配”。近年來,通過市場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實現就業的畢業生中佔比達90%左右。市場化就業是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過程,這意味著崗位競爭將更加激烈,更多畢業生將被擠壓至基層。

三是畢業生出於自身發展考慮。以前,城鄉差別特別是公共服務差別較大,而公共服務差別反映出城鄉對人才需求差別。近十年來,得益於城鄉統籌與城鎮化建設,基層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巨大空間。此外,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要進行成本對比,目前高校生源主要來自基層,對於這些來自基層的大學生來說,回到家鄉創業就業相對成本最低。

阻礙高校畢業生流向基層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差距、就業機會、公共服務水平等。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目前我國城鄉之間、大中小城市之間、地區及行業之間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現在還是有不少高校畢業生,更願意留在發展空間相對更大、發展機會相對更多、薪資水平相對更高的大中城市。

讓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更有獲得感

記者:如何讓基層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生涯更有獲得感?

吳江:

高校畢業生走向基層是為“求生存”,更為“謀發展”,這兩者完成後才能談“追理想”。在創業方面,有知識、有勁頭、有想法的高校畢業生優勢明顯,要讓他們有事做,做了就能致富。在就業方面,高校畢業生則是相對弱勢的群體。關心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首先應關注其收入是否增加,能否在基層安居又樂業。

目前,基層具備客觀條件以及政策空間,來解決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後顧之憂。比如,現在全國各地積極推動租售同權,這能讓包括基層就業高校畢業生在內的承租人,也能享受落戶、社保、子女上學等公共服務。

記者:如何進一步增強中西部邊遠落後地區與民族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

吳江:

對於這些地區而言,高校畢業生是儲備人才,而非直接發揮作用的人才。“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能艱苦邊遠地區現在“用不上”大學生,但未來事業發展卻需要大學生去開拓。

目前,中西部邊遠落後地區與民族地區,缺乏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而增強這些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核心問題是創造事業平臺,使畢業生有用武之地。創造事業平臺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實現,讓教育、科研、農業等領域的基金能用於人、儲備人,築牢基層人才“蓄水池”。

好鋼需要鍛造開刃

記者:如何讓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有用武之地?

吳江:

大學生走出校門,猶如一塊上好鋼料,需要靠基層砥礪來開刃,歷經千錘百煉方能成器。無論在哪個崗位,大學生都應確立實幹的創業觀和拼搏的創業精神。

在基層,任何專業的高校畢業生都有用武之地,關鍵在於找準定位、發揮所長。比如,我們在調研中曾發現,有財會專業畢業生幫當地小微企業算賬,有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藉助網際網路,幫村民養牛、賣菜,還有土地規劃專業畢業生,幫村裡完成鐵路用地補償談判。這些都是高校畢業生在基層發光發熱的生動案例

高校畢業生下基層後難找用武之地的情況,也反映出我國高校教育過於學科化、專業化,校內實習流於形式,未發揮其鍛鍊就業能力並與社會相磨合的應有作用。因此,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同時,建議可以延長實習期或實行彈性學制,讓大學生能將所學所知,真正運用於實踐中。

記者:城鄉地區統籌協調發展為基層就業創造了良好環境,改革深化也正在為高校畢業生實現事業理想,開啟新的機遇之門。您認為,應如何將畢業生就業選擇與國家、區域戰略規劃融合?

吳江:

國家與區域戰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具備一支龐大的後備人才隊伍,而高校畢業生正是這支隊伍中的主力。扶貧之路道阻且長,無論是就業扶貧還是產業扶貧,都尤為需要人才支撐,特別是需要年輕人的參與。因此,各地、各部門需積極吸納更多的高校畢業生。

從高校畢業生自身來看,在國家戰略中所提供的平臺上,努力發展自己,在此過程中,既需要勇氣、眼光又需要知識、能力。比如,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語言、貿易、電子商務、資訊化建設等專業人才缺口巨大,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眾多基層崗位,也為他們創業提供新的機遇。

此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政府也應為抗風險能力弱並且缺經驗、缺市場、缺人脈的大學生創業者,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留足探索嘗試的空間,營造良好寬鬆的市場環境,提供融資、財會、法律等服務。這一過程中,各類商會與行業協會,也有責任對創業者給予更多指導和保護,以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本,幫助他們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