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職業生涯中的五大階段和生存之道

職場 閱讀(2.62W)

第一坎:“青黃不接”階段

職業生涯中的五大階段和生存之道

工作1-3年是職業生涯最“青黃不接”的階段:你既不像畢業生那麼“單純”,又不像有四五年資歷的那樣能“獨當一面”,正處於“一瓶不滿,半瓶晃盪”的狀態,那麼這時候你如果跳槽找工作,其難度可想而知。

這個階段的主要疑問是:“我是誰?”“我能做什麼?”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會經驗。專家的忠告是,這段時間最好不要輕易跳槽,相反,如果這段時間你較為“安靜”,你往往能夠積累到你一生中第一次“從學習邁向工作”時段內寶貴的工作技能和坦然的就業心態,許多人“愛跳槽”的毛病往往都是從這個階段“穩不住窩”開始養成的。

第二坎:“職業塑造”階段

工作3-5年後,你就會逐漸步入“職業塑造”階段,逐漸熟悉組織文化,瞭解組織內情,建立初步的人際關係網,經過一段時期後,你的 “職業性格特點”就暴露出來了:哪些是你特長的地方,而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於是你開始進入“職業塑造”階段,對職業方向進行合理調整和矯正。

那麼,怎樣來進行“合理的調整與矯正”呢?專家建議,不妨在你工作的相關領域先適當地改換一下工作方式,比如在同一個公司內部的不同部門適當進行換崗,這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添新鮮感,還能測試出你究竟最適合做什麼工種。如果發現你的性格和特長與現有工作偏差太大,那麼一定要當機立斷馬上改行,這時候千萬不要貪戀現有工作薪水有多高,環境有多好。

第三坎:“職業鎖定”階段

工作5-10年,隨著你對自身優劣勢及性格特點的日漸清晰和不斷的實踐鍛鍊,你漸漸由“職業塑造階段”走向了“職業鎖定階段”,開始認定“你是幹哪一行的”了。

在這個階段,有的人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承擔起工作的責任,發揮並發展自己的能力,為提升或進入其它職業領域打基礎;有的人會產生新的疑問: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一事無成?”“理想和現實不相符,我是不是需要重新選擇?”迷茫的主要原因和個人的發展目標與組織提供的機會和職業通路不一致。

這時候又該怎麼辦呢?你如果依然願意嘗試這份工作,就應該首先端正態度,決不能整天憤世嫉俗、怨天尤人,而應該投入戰鬥,在戰鬥中快速磨練和積極探索,不斷修正下一步的工作流程和發展方向。即便是已經暫時“鎖定”了你的職業種類,也千萬不要每天得過且過地混日子。相反還要更加勤奮地不斷尋求自我突破,逼迫自己不斷跨越新的高度。

第四坎:“事業開拓”階段

工作10—15年,你的“職業”將成為終身的“事業”,意味著你開始從前期“職業階段”中的技能、經驗及資金積累走向人生事業的開拓歷程。可能你在這個階段仍然保持著原來的“職業”狀態,仍然是每天在為“老闆的事業”而奔波,但年齡和閱歷已經將你推向了事業發展的起跑線。並且你跑也得跑,不跑也得跑,你要為自己而跑,你的家庭開始逼迫你為他們著想,你的事業心和成就感都決定了你要開始考慮自我了。

這個階段可能你會遇到的主要疑問是:“接下去的歲月,應該做些什麼?”人到中年,很多人在機會面前不敢貿然決定,因為從心理上理解了人生的有限,而自己也開始重新衡量事業和家庭生活的價值。在大約35歲到45歲之間,會發生職業生涯危機。

第五坎:“事業平穩”階段

工作15年以後,你已經步入“不惑之年”,前期“職業階段”和“事業開拓階段”已經為你留下了幾多積澱。在這個階段,你所需要的是如何使你的事業能夠在平穩的過程中持續上升。這期間你還要不斷地去觀察市場、瞭解市場,不能有絲毫的鬆懈,所以你可能會感覺很累、很辛苦,不過你見的多了,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增大了很多,於是你也就能遊刃有餘了。你曾經的一切豪言壯語和海誓山盟在這個階段變為現實,你被推上了事業的巔峰。

如何才能提高個人執行力呢

一.自動自發,誠信工作

要提高個人的執行能力,必須解決好“想執行”和“會執行”的問題,把執行變為自動自發的行動。有了自動自發的思想就可以幫助你掃平工作中一切挫折。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在執行某項任務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待問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就是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責任心,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千方百計消滅問題,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一種是面對問題,一籌莫展,不思進取,結果是問題依然存在,任務也就不可能完成。反思對待問題的兩種選擇和兩個結果,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問到,同是一項工作,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做得很好,有的人卻做不到呢?關鍵是一個思想觀念認識的問題。事實上是,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轉、天地寬,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要提高個人執行力就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變被動,為主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所有的工作,有制度,有措施,可是還有違章。究其原因,就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做人是否誠實、做事是否認真的問題,做人要有一個做人的標準,做事也要有一個做事的原則。要時刻牢記執行工作,沒有任何藉口,要視服從為美德;無論在任何崗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懷著熱情、帶著情感去做,真正做到誠信做人,勤奮做事。

二.敢於負責,注重細節

工作中無小事,工作就意味著責任,責任是壓力也是努力完成工作的動力。做工作的意義在於把事情作對做好,最嚴格的標準應該是自己設定的,而不是別人要求的,如果你對自己的期望比領導對你的期許更高,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標準,甚至到最後完全走形而面目全非,同時把做好工作當成義不容辭的責任,而非負擔,就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因此提高個人執行力就必須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養成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良好習慣。

認真負責同時,我們還要養成一種叫做完美的習慣或者說注重細節,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在工作中也就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作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會認真對待工作,勤奮工作,也一定會將大事做好將小事做細,並且在細緻的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因此在工作中注重細節,養成完美的習慣就將是提高個人執行力不可或缺的一項條件。

三.追求新知,創意工作

“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從這位哲人的話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學習能力在現代人,人才體系的三大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中,善於學習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沒有善於學習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難去具體執行,更何談執行力呢?當今社會,一切均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而且發展變化的速度不斷加快。這個社會中,唯一不變的也是變化。要想適應社會的變化,跟上社會的變化程序,武裝自己頭腦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努力學習追求新知,就成為提高個人執行力的重要條件。

四.忘我工作,永不放棄

忘我工作,也可以說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如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呢?就必須發揚嚴謹務實、勤勉刻苦的精神,堅決克服誇誇其談、評頭論足的毛病。真正靜下心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幹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養成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良好習慣。而沒有忘我的工作,好高騖遠、作風漂浮,就無法將工作進行到底,對成功就少了一份執著。而有了這份執著的精神,在執行中就不會斤斤計較得失,不會吝嗇付出和奉獻。從而才能真正的提高個人的執行能力。

永不放棄是指在工作中具有挫折忍耐力、壓力忍受力、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永不放棄首先表現為堅強的意志,對目標的堅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認準的事情,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仍要千方百計的完成它。另外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體能和穩定的情緒狀態,同樣體現永不放棄的精神。當處於巨大壓力或產生可能會影響工作的消極情緒時,能夠運用某些方式消除壓力或消極情緒,避免自己的悲觀情緒影響他人,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此具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高效執行力的重要表現。

五.和諧友好,注重團隊

俗話說“人無完人”就個人而言是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要提高個人的執行力就必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在別人尋求幫助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還要主動幫助同事;反過來我們也能夠坦誠地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另外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溝通,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可以在執行中分清戰略的條條框框,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通過同事間的合力達到完美執行的目的。

我認為,關鍵是要在工作中實踐好“嚴、實、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著眼於“嚴”,積極進取,增強責任意識。責任心和進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二要著眼於“實”,腳踏實地,樹立實幹作風。三要著眼於“快”,只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弘揚“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四要著眼於“新”,開拓創新,改進工作方法。

職場定律:助你輕鬆“混”職場

在職場中,有人如魚得水,有人四處碰壁,可能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有時或許身不由己,但你的情緒不能被工作所左右。與其鬱悶、煩躁,倒不如找一些辦法來調整心態。今天我們就為您解讀讓上班變快樂的幾個有趣“定律”。

【榴蓮定律:職場新人主動點】

如果問一個從未吃過榴蓮的人“喜歡吃榴蓮嗎”,他是沒法回答的——沒有嘗試,他既不能說喜歡,也不能確定自己不喜歡。這個道理在職場中被稱為“榴蓮定律”:不少人想立刻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卻從不主動去了解、體驗,於是,好工作很可能就在你猶豫不決中悄悄溜走。

其實,用“榴蓮定律”來形容職場新人更貼切。新人總是憑想象斷定一份工作的好壞,但不實踐,就發現不了工作的真正價值。有人統計過,即使在不斷實踐的前提下,一個人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也需要大約3年時間。因此,等待沒有結果,與其糾結如何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如調整心態多去嘗試,這樣才能在每一次歷練中得到最終的答案。對於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來說,在處理工作時,也要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敢於嘗試;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主動與團隊靠攏,以誠待人。

體驗還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體驗就是主動出擊,而間接體驗則是通過別人的建議和感受獲取資訊。沒有吃過榴蓮的人可以通過別人的介紹瞭解味道,但感受卻不是最直接、最客觀的。工作也一樣,水深水淺要親自試了才知道,他人的建議僅供參考。當然,職場體驗也不能太盲目,頻繁換工作不利於職業發展,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做到心裡有數。

【賭注定律:攀關係不如練內功】

所謂“賭注定律”,是指職場中的很多人都挖空心思找捷徑,希望發現最快速、最省力的方法。於是,他們往往把賭注押在不可控的事情上,比如走後門、攀關係。然而這樣做,贏了固然能飛上枝頭變鳳凰,可輸了就會一敗塗地,連緩衝的機會都沒有。

門路也好,捷徑也罷,其實都逃不過正常發展的規律。通向成功的道路,是腳踏實地的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他們獲得的寶貴閱歷是走捷徑的人難以企及的。即便真有好機會,也需要踏實工作,才能獲得成功。打個比方,一個智力超群的人,是否需要從國小、中學、大學一路走來,“浪費時間”呢?答案是肯定的。高智商的人的確可以跳過某些環節,但人生閱歷不僅僅是硬邦邦的教材,還有為人處事、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因此,好好修煉內功、穩紮穩打才是最佳策略。

【碰撞定律:成績是爭取來的】

喜歡看籃球比賽的人會發現,得分最多的明星往往失誤也最多。“碰撞定律”告訴我們,運氣是一種概率,你跟職場生涯的碰撞越多,獲得好運氣的機率就越大。因此,與其等待運氣,不如去創造機會。

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好本職工作,在這個基礎上,每天多幹一點,能吸引更多注意,創造機會。其次,敢於接受新任務,當然前提是做好計劃和準備工作,比如,完成這項工作會出現哪些意外,該如何應對等。最後,無論何時,都要在領導面前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這樣他才會放心地把重要任務交給你。

獲得好運的同時,也有可能遭遇失敗。人們害怕失敗,但更加害怕的往往是嘲笑,所以我們總是花費太多精力去揣測別人的看法。想得太多,你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原地。因此,不要因為一次失敗而停下腳步,熱情和堅持能讓你最終獲得成功。

【夢露定律:不要放大不滿意】

著名女星瑪麗蓮·夢露曾這樣說過:“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糟糕的一面,那麼你也不配擁有我最好的那一面。”對待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讓你給現在的工作打分,相信沒幾個人會給滿分。根據“夢露定律”,一份工作既有讓你滿意的地方,也有讓你不滿意的地方。薪資情況、工作環境、職業發展、人際關係等因素,都會成為工作滿意度的評分標準。人們之所以跳槽,正是因為放大了對工作的.“不滿意”之處。美國職業諮詢師派特里克·蘭西尼奧指出,從現實來看,對工作不滿意的人遠多於滿意的人。但實際上,對工作的滿意程度與工作本身關係不大。一位年薪25萬元的市場經理可能並不滿意自己的工作,而餐廳裡為他服務的服務員或許就很有成就感。

【油箱定律:倦怠了定些小目標】

一輛法拉利,效能再好,如果不加油也會拋錨。對職場人而言,“油”指的是職業目標,是工作的動力。很多完全根據興趣選擇職業的人,往往忽略了職業價值,即“我為什麼對它感興趣?我想要什麼?”假如長期得不到想要的價值,人們就會出現職業倦怠。這就是“油箱定律”,具體包含兩個問題。

1.職業目標。找工作,興趣重要還是發展重要,這是個無解的問題。最好的狀態當然是兩者結合,但現實往往並不完美。當二者出現矛盾時,我們要先想想職業目標是什麼,自己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然後找出衡量尺度,是薪水、穩定性還是體現自我價值。只有定義了得與失的標準,我們才能判斷是工作本身的“發動機”不好,還是自己的“油”不夠。

2.職業倦怠。人在一個崗位待久了,熱情漸漸磨去,難免疲憊、厭煩、提不起精神、幹活沒動力、情緒不穩定,開始得過且過。這時,千萬不要盲目辭職,而應想辦法給自己“加滿油”。我們可以將工作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不斷完成它們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能為你帶來成就感,還能激發新的工作熱情。學會讚美和獎勵自己,哪怕一點點成績,都要肯定自己。當你身心疲憊時,最好適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多與朋友和家人傾訴溝通。

【飛去來定律:跳槽前先找找病根】

很多人企圖通過跳槽、辭職來逃避本應付出的努力,可到頭來才發現,很多事情還得面對。這就像玩飛去來器,扔出去還會飛回來,你逃得過世界,卻逃不過自己的內心。

跳槽的人理由很多,對待遇不滿、看不到前景、不喜歡老闆、跟同事有矛盾……他們常把在原單位遇到的問題歸於外因,而無視自己的不足。因此,他們即便換了新環境,也會重複過去的行為模式,遇到同樣的麻煩。頻繁跳槽是職場大忌,不僅缺乏職業發展持續性,找不到職業方向,也讓用人單位缺乏信任感。同時,愛逃避的人自信心不足,他們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夠好”,尤其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負面想法會佔上風。

跳槽前,建議大家先找“病根”。如果是自身能力不足,就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是目前的平臺不合適,那先要明確職業定位,評估換工作的風險,並找好時機。此外,審視自己對工作單位的不滿是否客觀也很重要。

因此,當你對工作產生不滿時,首先要找出根源:是難以處理與同事、上司的關係,還是覺得公司對自己不公、不被認可、發展前景渺茫等。接下來要找解決方法,問問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是否做到了尊重、示弱、溝通和包容;在發展方面,目前的工作能否提高你的能力。對管理者來說,要消除員工的不滿,必須真正瞭解員工的需求,為員工創造輕鬆舒適的環境,保障穩定、健全、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HR菜鳥該如何製作自己的職業規劃

職業發展遭遇瓶頸,如何剝絲抽繭?西遊團隊用一路降妖打怪真實案例,小編總結了一句經典名言。“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當HR專員為前途感到彷徨的時候,拷問人力資源前景如何?實際上,人力資源行業錢途寬廣,人力資源職業前程光明。只要你略花費些時間,不難獲得正面的論據。古人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如果將問題換作,我的HR路在何方能否更合情理一些呢。抬頭看路,低頭做事。人力資源行業以及職業發展方向一路看好。朋友圈一定刷爆這條調查資訊,在大部分職業發展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力資源仍然一路堅挺。路在腳下,一直延伸到遠方。有低頭做事心態,才有去遠方的能力。那麼HR菜鳥該如何製作自己的職業規劃

一、專業積累。

中國有句諺語“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案例專員採取考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證書的方法是個不錯的選擇。近期,大量職業資格證書被取消,仍有十大證書被網路媒體評為最具含金量證書,其中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證書就佔兩項,即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與心理諮詢師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依然還有爭議。通過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對專業知識的進行一次系統化梳理,填補知識點空白,擴充套件專業思路;在這過程中結識同行人員,增加人脈資源。如果這樣分析,職業證書還是有助於專業積累的。以上是人力資源理論提升的一種方法,也與案例專員現階段職業發展比較匹配。逛逛專業論壇、關注微信專業號、參與各種HR專業群的討論也不一種不錯的選擇。

專業積累還需要努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含水量較大的人才一定在我們日常工作中造成過不小的傷害。理論與實踐兩層皮,這是證書看上去很美的原因之一。企業規模以及崗位級別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一定會提供足夠實踐機會,至少與應該努力嘗試參與模擬案例的機會。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沒有錯,不過會哭的孩子一般都不會流真的眼淚。因為,抱怨是不會帶來好吃的糖果的。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你會明白是否應該相信“朋友都在說人力資源工作沒前途,說工作量大、工資不高、晉升空間小。”面對問題,你真的盡力而為了嗎?更何況這是與你職業前途休慼相關的事呢。

人力資源的道路十分寬廣,你的專業能力不夠強大,世界多麼大,你也只好“甘心”只去看看。贏家不一定功成名就,他們一定是還具備選擇的能力的人。

二、讀破凡塵。

如果沒有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似乎沒有***明你是顏值很高的人,似乎沒有***明你是洞悉世事人情的人…… 人力資源不僅高冷還有些玄妙,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表情。真實情況,HR們無法抽身於滾滾紅塵之外。員工們的心情不爽了,應聘者們的反測試能力與日俱增了,行業結構大幅調整了,經濟指數大幅度波動了,國際工廠將向何處去了……如果沒有遞交辭職報告,人力資源工作者們每天都要與這些問題打交道,事無鉅細,千頭萬緒。雖然, 不至於參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絕不能缺乏對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的一點點領悟與瞭解。人力資本具有其獨特特徵,與此相關的各類活動與科學規律如何可以視若無物呀。

人力資源工作者也是芸芸眾生,案例專員不是一樣會有職業困惑。痛並快樂著,行並領悟著。

案例專員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人生最大的恐懼是沒有方向

到底什麼時候最恐懼?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車的時候。最恐懼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方向的時候。

什麼是理想?我後來才發現,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理想是一個GPS(導航儀),是生活當中的導航。這是我在七年前突然明白的。

最恐懼的時候,是沒有方向的時候

當時我和王石一起,從西安開車到新疆烏魯木齊。去戈壁灘上,車突然壞了。手機在那個地方沒有訊號。戈壁灘的地面,全部是鵝卵石,溫度高得幾乎能把輪胎烤化。我們沒有辦法跟任何人聯絡,我們越來越恐懼,甚至開始焦躁。

這時候司機下了車,他不斷地轉,不斷地在地下看。他在看什麼?他在找車轍。司機終於發現了一條新車轍,我們齊力把車橫在車轍上面。然後司機說:"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不要有任何奢望。"

然後我們開始等待。一個小時後,有一輛特別大的貨車在我們面前停下來。我們的司機寫了一個電話號碼,請貨車司機出戈壁灘後打電話找人來救我們。

大貨車開走後,我們在車上開始嘀咕:"這事靠譜嗎?人家會幫忙打這個電話嗎?"我們的司機說了一句話:"在沒有方向的地方,生命是唯一的選擇的時候,信任是最可寶貴的。"結果我們又等了一個多小時,救我們的人果然來了。

這件事發生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時候最恐懼?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車的時候。最恐懼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方向的時候。有了方向,其實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我總琢磨,理想這件事情,就相當於在戈壁灘上突然找到了方向。

方向由心中的價值觀確定

但是方向是怎麼確定的呢?方向是心中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是非判斷。有任何理想,都要堅持到最後,都要兌現你的諾言。而這個價值觀是什麼?是誠信與道義。

有了價值觀的驅使,人就會有方向感。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每個時代的價值觀也不一樣。

社會在變,如今國家理想變成了個人理想。比如說一個人喜歡放風箏,他要做全世界放風箏第一人,這就是一個理想;比如說有人想娶個好媳婦,過上好日子,這也是理想。我不是很贊成任何一個社會都讓政府、領導人、大人教小孩、小人物、年輕人去追隨他們強加的理想。我主張我們應該在一個時代、一個環境下,根據現實、價值觀來確定我們的追求,提出自己的理想。人有了方向感,就會快樂,生命會變得簡單,就會在現實中從"糾結哥"變成"淡定哥"。

樂觀對待人生算不準的苦惱事

人一生有三件最苦惱的事情算不準:第一,算不準今後你要賺多少錢;第二,算不準有多少幸福和痛苦;第三,算不準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但是如果有價值觀、有理想,算賬就變得非常簡單,人活得就很通泰。

我每天經常算賬,但是我自己就做三件事:第一,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第二,算別人算不清的賬;第三,做別人不做的事情。

什麼人最快樂呢?有信仰的人快樂,心裡頭有方向感的人快樂。理想就是一個方向感,像在黑暗隧道前方的一點光明。如果失去光明,人會恐懼、會死亡;而有了這個光明,人會行動、會前行。這就是理想在生命當中的意義。

理想是"道",現實是"術"

當然,理想這件事情,也不能把它誇大到什麼都能解決。它屬於"保健品",不是"速效救心丸"。所以理想是一個增加概率的運動,有理想的人比沒理想的人,只不過是成功的概率高一點,快樂程度高一點,毅力強一點,走得遠一點,心裡頭踏實一點。

一談理想難免要談到現實。現在流行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永遠都在講理想,卻永遠不能和理想擁抱在一起。我是這麼看,理想永遠是從現實中孕育出來的。因為不滿,所以有夢想;因為沒有,所以才需要;因為很弱小,所以想強大。

理想只是告訴人要去哪裡,至於怎麼去,這是每個人的事。所以可以簡單地總結:現實是"術"的問題,理想是"道"的問題。也就是說,去哪兒和為什麼要去,是由"理想"來回答的;怎麼去和什麼時間去,能否到達,這是現實中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我們必須看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真正能堅持理想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是在實現理想過程中被現實磨滅,然後妥協了。就像18歲的時候在談愛情,38歲的時候在過日子。真正能夠以愛情的方式活一輩子的人很少,我們華人地區只有一個瓊瑤阿姨是真正的愛情信徒,用愛情滋潤自己,養育自己,而且成就自己,豐富自己。

當我們在一起講理想的時候,猶如在山下散步,每個人都信誓旦旦地說"我要登上山頂"。大家仔細看,走一會兒,就剩下一半人了,再走,到了最後,就剩五六個人了。其他人都不知道跑哪兒去了。或許在半山腰上,有人會說風涼話:"上去幹嗎,上去也得下來,有這工夫,不如去看個電影談個戀愛旅旅遊。"許多人都在給自己找理由。最後就剩下一個人,登上了山頂。這個人告訴大家,我看見了很多風景。但也許仍有人不以為然,說照片怎麼跟你說的不一樣?要不就說,我沒上去,不信你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