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大學生勵志演講稿模板三篇

語錄名言 閱讀(2.6W)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生活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勵志演講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勵志演講稿模板三篇

大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1

英國作家約翰生的“職業能彩飾一個人的品性”這句名言,道出了職業在人生中的價值。一個完美的職場新人是在從事職業的勞動中塑造起來的,決定他成功的態度則是敬業、樂業。

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敬業、樂業。這是人生意義的砝碼,也是人生歡樂、幸福之所在。敬業和樂業,都是對待職業、對待工作應有的態度,不過兩者又不完全相同,或者說,敬業和樂業屬於兩個層次,兩個境界。敬業是指一種嚴肅認真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努力做到最好的工作態度;樂業則是指一種從心裡熱愛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出色傳統,也是當今社會值得大力提倡、弘揚的高尚品質。

敬業,體現著一個人的能力、才幹,體現著一個人對社會、對集體、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還體現著一個人對人生的熱愛、追求、積極的態度。因此,敬業既是社會檢驗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又是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敬業是事業成功的前提。一個人只有敬重自己的事業,才能熱愛工作,開拓前進,取得成功。荀子說:“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漫不經心,必定導致事業的失敗。敬業需要專心、細心、誠心。專心,就是專心致志地從事工作。南宋朱熹在談到何謂“敬業”時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一個人如果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見異思遷”,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其結果,常常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不利於己,亦不利於民。細心,就是要一絲不苟地對待工作。明代學者胡居仁認為,粗心是對事業的不敬,他說:“心粗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誠心,就是要誠心實意地做工作。有位學者曾說過:“敬業需要注意兩件事:即已著手之工作必須完成,已接受之事務必誠實為之。”《漢書·張敞傳》上記載著張敞敬業的一個故事:張敞做京兆尹(當時京城的最高官吏)將要去職的前幾天,叫手下一個小吏去辦理案件。這個小吏硬是拖延不辦,並且私自回家了。家人勸他不要這樣,他答曰:“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意思是說,張敞他只有五天的待頭了,還辦什麼案子呢?張敞知道後,懲處了這個小吏,親自辦了這樁案子,才離職而去。這種“站好最後一班崗”的精神,就是古人倡導的敬業精神。只要做到了上述“三心”,那就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做到了忠於職守。”

敬業需要樂業。樂業,即是打心眼裡熱愛自己的職業,或者說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愛心。愛心是事業的靈魂,事業好比花的幼芽,只有用愛心的陽光去照耀,才能開出絢麗多姿的花朵。只要對自己的工作熱戀如迷,即使是平凡的崗位,也能創造出奇蹟。許振超,青島港一位只有國中文憑的吊車司機,三十年如一日,練就一手絕活,一年內兩次重新整理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創造了“振超效率”。,上海液壓泵廠的初級技工,在近20年時間裡,一步一個腳印,成功開發5種類型共17臺進口數控機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產品開發55項,實現各種技術攻關專案162項,創造了“效應”。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以勤勞的雙手,不懈的追求,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神奇”。他們的成就令人羨慕,他們的事蹟令人欽佩,他們的精神令人感動。在一些人看來,要成就一番事業,應該有高起點、高平臺,如果工作環境、條件一般,崗位平凡,很難脫穎而出,很難有什麼大成就。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懷才不遇的自怨自艾中浪擲了光陰,虛度了青春。大千世界,眾生芸芸,平凡的崗位千千萬,不平凡的崗位能有幾?許振超、等的事蹟告訴我們,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把敬業樂業的精神寫在人生奮鬥的旗幟上,平凡的崗位同樣能創造輝煌。平凡中蘊藏奇崛,機遇往往是在平常的工作之中。抓住機遇,挑戰奇崛,不斷超越,離不開一顆強烈的進取心。許振超在年復一年的橋吊工作中發現了勞動的美麗,在日復一日的機床操作中看到了創造的價值。不斷進取,不斷向上,不推諉不敷衍,愛琢磨問究竟,哪怕是一件看來很簡單、枯燥、單調的工作,也能幹得有聲有色。不甘於現狀,勇於創新,凝聚起熱情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他們奮鬥的過程就不是單調的音符,而是華美的樂章,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有的人說,自己根基太淺,水平一般,如何能摘取誘人的果實?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需要天賦,需要條件,但更多的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即使是“笨鳥”,也可以先飛。勤於學習,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實踐是一所大學校,知識改變命運,自學可以成才。許振超邊幹邊學,著了魔似地鑽研,自學專業技術知識。向老師傅虛心求教,到國外接受培訓,自學高中課程、考電大、進修專業課程,幾乎從未間斷。他們不但攀越了一個個技術高峰,也不斷昇華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裡手。可是,總有人為自己不敬業辯解,說他不努力工作,是因為不喜歡這份工作,這種職業不符合他的理想。誠然,當今社會為人們選擇職業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但是,人生並不是“心想事成”那樣簡單。當一個人在求職、就業上暫時沒有如願,或者他還不具備那種職業所需要的條件,或者他實際上缺乏從事那種職業的才能時,他可以加倍努力,創造條件,提高素質,尋找機會實現他的理想。但是若以不理想不喜歡為理由,不安心本職,不認真工作,只是一味賴在一邊怨天尤人,那樣的話,他一輩子也不會有理想的職業,更不會有他夢想的輝煌的事業成就,留給他的只是痴人說夢的笑談,甚至失去生存的飯碗。

敬業、樂業是職業道德的根本要求。梁啟超寫有《敬業與樂業》的專論,視它為職業道德之規範。無論你是工人、農民、商人,還是公務員、醫生、教師、演員,都應自覺地敬業、樂業,自覺地遵守職業道德,自覺地履行自己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我們身邊不乏有敬業樂業的事例,從“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堅忍不拔,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志豪情;從新時期員的典範孔繁森“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如岡底斯山”的坦蕩胸襟,到獻身國防、隱性埋名十餘年的兩彈元勳鄧稼先的赤誠之心 ;從“服務萬戶千家,情繫黎民百姓”的水電工徐虎,到“真情為顧客,崗位做奉獻”的首都公交售票員李素麗。無數事例提醒我們,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只要敬業樂業、恪盡職守,少一些所取,多一些奉獻,再默默無聞的人生,也會譜寫出壯美的旋律。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不敬業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不樂業的人是難有成就的。 不要因為渺小就回避進取,不要因為平凡就拒絕奉獻,不要因為低微就不敢仰望藍天,不要因為生命短暫就不去創造精彩的瞬間。把職業當成畢生的事業,用敬業和樂業為事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大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我是P10市場營銷的學生,很榮幸今天作為學生代表發表這次演講,首先要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了我這個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我有幸參加20xx年大學生管理創業大賽。經歷了比賽的大風大浪之後,平靜下來總結了整個過程的經驗教訓,在此談談我參加這次比賽的感受和體會。

這次比賽我們的團隊幸運的`獲得了:金銀銅三(20xx中隊長演講稿)個獎項。

能夠獲得大學生管理創業獎,我感到很榮幸,心中除了喜悅,更多的是感動和感激。

我們的老師,在創業專案選定開始,一直到最後創業策劃書的反覆修改、潤色,始終認真負責地給予我深刻而細緻地指導,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對此我非常感謝培訓我的老師們,他們把技術無私的教給我們,沒有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導,就沒有我們團隊今天取得的成績。我要向所有曾經幫助、支援過我們的領導、老師、同學深深鞠上一躬,謝謝你們。

在大賽準備過程中,我們不僅平時犧牲了休息時間,雙休日也常常在一起奮戰。有時經常整改作品到晚上12點多。我們認真尋找與其他選手間的距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我們浴血奮戰,我們相互鼓勵,我們全力以赴,因為我們明白要想在大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必須要不怕苦,不怕累,積極鑽研,在掌握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訓練,不停修改完善,沒有量的積累,就不可能達到質的飛躍。

人們常說,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而一名學生,只有置身拼搏創業的氛圍,才能蓬勃向上!在我們學校也不乏那些通過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同學,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同樣會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學生。

過去取得的成績畢竟只能代表過去,今天,新一輪的競賽將要拉開序幕。

同學們,學校給我們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我們應該珍惜機會,積極參加、刻苦訓練、全力以赴賽出優異成績,為學校爭光、添彩。

我希望,我們下一屆的參賽的選手,拿出你們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磨練自己的意志!

大學生勵志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充滿哲理性的話語,我們用一個眾所周知的高貴偉大的靈魂掙扎來詮釋。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就在他音樂創造的高峰時期,不幸遭遇了耳聾。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聽力簡直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可他並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放棄努力,他堅信音樂就是自己的人生,仍舊頑強地進行自己的音樂事業。他創作的《命運交響曲》聞名於世,不就印證出命運的定義嗎?他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不就折射出人性高貴的尊嚴嗎?音樂巨人的命運堅韌自強,我們的人生亦如此。

人生,在於自己,更在於有堅定地目標。要有一段完整的人生,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適合自己並感興趣的目標。如若沒有目標,那你就不能確定前進的方向,就等於提前失去一個能辨別方向的指南針,而沒有了方向,你就會迷茫,會失落,會黯然,甚至走投無路。反之,你確定了一個目標,就如同獲得了一盞明燈。人生灰茫時,它幫你照亮了前方;人生蕭瑟時,它給你帶來了溫暖;人生無路時,它教你“一切都要靠自己”的信仰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信坦然。即使你推翻不倒人生的隔牆,但你也會從中獲取了經驗,懂得“挫折也是一種美。”

人生,在於自己,更在於自強不息。人生並非確定了一個理想目標後就會一片光明的,也並非有了正確方向就會所向披靡,成功到底。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人敗就敗在不會吸取教訓,不能積累經驗。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十分需要“失敗”。你或許覺得這十分可笑吧!人生需要“失敗”?我敢斷言,人生沒有“失敗”的存在,成功也無意義。常言道: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經歷過失敗的人,才有可能成功;經歷過挫折的人,才可能堅強。在我們的人生裡,失敗會帶領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失敗就如同一根扁擔,搭在我們肩上,難以平衡,時而橫向這邊,時而豎向那邊。可你發現了嗎?只要多幾次調整,我們就能慢慢適應,就算再不聽話的小孩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朝夕相處”,也會安分守己了!

總而言之,成功的人生不會屬於輕易放棄的人,不會青睞那些自甘墮落的人,套用北島先生的話來說“堅持是堅持者的通行證,放棄是放棄者的墓誌銘”。努力樂觀的人永遠堅信:人生,在於自己,在於自強不息。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