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

文學 閱讀(2.03W)

《名人傳》希望這些藝術巨匠的精神能引導人們脫離低階的生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希望對您有用。

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

  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1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名人傳讀書筆記1000字4篇名人傳讀書筆記1000字4篇。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佔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麼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為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裡,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為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於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於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於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寫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2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稱為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選擇了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是希望這些藝術巨匠的精神能引導人們脫離低階的生活。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援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裡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本傳記不是一般意義上所說的紀錄主人公生平的作品,而是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敘述著三位偉大的天才,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負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裡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名人傳讀後感1000字3

這本書以三個名人的一些事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對生活的態度。貝多芬、米豁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固然它們的生業和所處的時代各不一,但它們所尋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盡力儘量。

貝多芬的幼年是苦痛的。人的生活對他來說就好似是一場悽慘而殘忍凶惡的鬥爭。爸爸急於想研發他的音樂天資,運用暴力強迫做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痛苦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互相交流。繼續,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著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殃再度的來到,貝多芬聽覺的耳朵越來越衰落,他的內臟也受著猛烈的苦痛的煎熬。但他仍然瞞著全部人,一直到他再也不可以掩飾了,才修函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漸漸增加的,但沒有絕對聾,可謂,幾乎貝多芬全部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貝多芬以他剛強的心志,以一種不可以抗拒的力氣掃空愁悶的思想,最後變成著名人物,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能力使人福祉,而不是貨幣。”

米豁朗琪羅外表看中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窶,他落生於佛羅倫薩的城市居民家子,起小兒接納權貴教育,有頎長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底工,不過他在神魂上卻比貝多芬更受煎熬,更大的壓力。由於他的祖國禍不單行,他眼當外人看族侵擾;自個兒國度的土地失陷卻力不從心,他與貝多芬一樣伶俜一輩子,他的親族從未給過他不論什麼暖和與安撫,只是在他身上牟取好處;他滿眼際遇忌妒和坑害,更悽慘的是,他所處的背景與奴工沒關係兩樣。貝多芬從神魂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不論什麼自個兒喜歡的事,米豁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只得附著他所不願附著的教皇,只得為教皇們服務。惟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授,況且繼續不停一次的盡力照顧他的藝術業績不遭毀傷,不過它們卻朘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生都像拉磨的驢同樣拴在教皇的磨房裡,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假如米豁朗琪羅沒有自個兒的理想尋求,或許他就不苦痛了,便會以教皇讚揚為榮了,不過他比同時期的藝術家更不滿意足於宗教藝術,更尋求表達尊嚴與心志。他是人文主義時期的“巨人”之一,這就表決了他和那一些只關切為自個兒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恆不可以得到完全一樣,表決了他將一生為理想沒有辦法成功實現而苦痛,固然他的實質性情是自滿自信並且古板執著的,只是他的親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前裕後思想和“長子”的責任心,使他不可以存身家名字於不照顧,這就表決了他在關鍵時候定然會逃走,還是挑選獨善其身,向權柄屈撓。特別指定的時期條件業績了他的偉大,卻也限止了他牛人的施展。

與米豁朗琪羅和貝多芬事情狀況絕對不一樣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起小兒在名門權貴長大,地位優良,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豁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子終身沒空,身板子康健,有著福祉的家子,有著頎長的文學天授,在另外的人看來,已經是十分的完美,不過他的憂慮和苦痛正是由此而生。他厭煩了優良的背景,輕視自個兒已經領有的一切,涵蓋自個兒的文學聲望名譽,只有性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唯獨迫切地盼望的,於是他用自個兒一生的精神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領有的福祉感變成了他神魂上的沉重擔擔,假如他只是平凡的亦心安理得的享用他所領有的這一切,煩悶苦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表現出來的,正是因為對真理的尋求和不肯蹉跎歲月的神魂才使他的煩悶苦惱接踵而來。

實際上縱觀全書,在三位著名人物的傳記描畫中,都不時透漏出了這些個著名人物的欠缺,貝多芬脾性的急躁,米豁朗琪羅的缺乏力氣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古板執著和封建。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通過讀這本書我瞭解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不能一味的依偎著別人。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