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語錄名言 閱讀(2.07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1

龍年元月十八日,因飛往上海的航班誤點,很高興能利用這個寶貴的時段,於武漢天河機場“百家書苑”暢遊了一番,並買下一本于丹《趣品人生》的書。其主題是“關於生活藝術的感悟,相關於中國人傳統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對今天的啟發”。讀完她的書,從中悟出其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快意”,一個是“從容”。不由讓我對人生的感悟,又有了新的收穫。

我們活在當下,正處在一個有太多選擇的時代,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不同的設計,都懷有不同的夢想,也都在尋找從腳下抵達夢想的那條路。如果面對生活的豐富多彩、如詩如畫,我們選擇了人生;那麼,面對人生的繁雜紛擾、陰晴圓缺,我們就應該選擇從容。但真正從容的人,總是讓自己活在自己的美麗裡。

記得那年改革精簡,在既沒有領導向我作任何的思想工作,也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商量;我以內退的理由,我向其領導小組遞交了申請書;當時有人真誠感動地說,“我們單位多有幾個這樣的同志樂意謙讓,該有多好”!就這樣,抵制了親朋好友的勸說,捨棄了幾十年拼搏的“飯碗”,從容地踏進了賦閒於家的門。內退後,對於我來說,心中沒有什麼失落感,且寫了一首題為《賦閒其樂》的六言拙作——不覺流水年長,尚健疾書退養,回首如歌歲月,於公於私坦然,淡泊名利得失,花開葉落有常,告別紛爭回府,品茶讀書侃談。

其實內退後,我也沒有真正賦閒於家。幾年來,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個體私營企業,有幸曾被他們聘請我去做過內勤、主管等工作。自己常說,人要有兩種精神,一是要樂於做拉鍊——能上能下;二是要勇於做鋸條——能進能出;只有這樣,生活覺得充實,人生才有意義。我從不因已退養而改變初衷,也不因已失寵於社會而懷疑信念,也不因人到知天命的年齡而放慢腳步——那便是我於人生中在感受從容、學會從容吧。

許多人會說,社會變化如此之快,工作負擔如此之大,個人責任如此之重,容不得一絲鬆懈,哪有大把時間去悠閒?我認為,悠閒與時間無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也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更是生命的一種節奏,拿捏得住輕重緩急,忙而不亂,這是一種境界。同樣的工作,也許別人力不從心,無法勝任,你卻能在重重壓力縫隙中閒庭信步,悠然自得,有著不敗的從容,這才是個人評價體系中真正的成功。因為從容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工作的緊張,而是內在狀態的焦慮。

“人生不在初相逢,洗盡鉛華也從容,年少都有凌雲志,平凡一生也英雄”。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聖哲先賢、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行,為“從容”做了最好的詮釋。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都不失為“從容”的華章。雖說從容是人生的極致,但面對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物、或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此時,誰擁有著克服困難的勇氣,他就能走得更遠。每一次我們的進步,都是從困難中爬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也沒有任何本質的不同,但有的人一輩子了無痕跡,有的人一輩子燦若恆星,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不同,只有我們擁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才能更加的“從容”。

于丹書中說,“從容有時也是一種生產力,一個人能夠平心靜氣,就能夠獲得一種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效率。”其精彩的概括並告訴我們,從容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平靜和安定,也是通向健康的坦途,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以及事業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云,從容日月長。讓我們在喧鬧中享受清靜——認認真真想昨天;讓我們在孤獨中品味快樂——紮紮實實抓今天;讓我們在人生起伏中感受美麗的精神——高高興興看明天。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2

在當今殘酷的社會環境中,處處充斥著功與利的身影。人們總在為那些看似重要的事情去奔波,殊不知掉進了一個疲憊的世界裡,讓心靈落滿了塵埃……

于丹說:“相對於成功而言,幸福在今天成為了一件更加奢侈的事。”

是啊,這句話是那麼的準確精闢。有太多人為了優越的物質生活而變成了功與利的囚徒,他們在追逐成功的同時不能得到人生價值的全部滿足,更忽略了生活中的縷縷清香、種種美麗。也從而遠離了那些零碎的、閃光的幸福。

在書中,于丹倡議我們以一種輕逸愉快方式生活,多一些閒情 —— 品品茶、彈彈琴、喝喝酒、賞賞山水。

我覺得,這些閒情雖說看似無用,但卻能夠陶冶我們的性情,增加我們的修養,讓我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能有一種從容的生活姿態。讓疲憊的心靜一靜,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我喜歡品茶。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樣,我認為喝茶並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從茶中感悟生活,品味人生的滋味。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茶道精神吧。書中對“茶”字的解釋也別有一番風味,“茶”,就是“人”在“草”“木”之間。品茶,就是一種親近自然的方式,也是一種心靈的浸泡與昇華。它能帶你的心神飛入山野,馳騁在一片和諧的綠色間。它更帶給你一種滋潤的感受,不僅僅是口腔,還有那乾渴的心靈……

書中說:“在各種音樂形式中,琴是傳遞心曲的最好途徑。”

我也喜歡彈琴,原來,我只欣賞優美的曲調。但讀完了這本書,我開始享受每一個單一的音符。在琴聲的震動下,我找到了生活的共鳴,拂去了心中積澱已久的塵埃,發洩了心中任何的不快。溶於琴,溶於音,溶於情!

這是多麼的愜意與舒適啊!

難道這不該是生活應有的樣貌嗎?

同學們,就從看于丹的這些文字開始吧,請讓生活多一些閒情,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吧。它們雖不一定會帶來成功和財富,但一定可以滋潤你們的生活,讓心靈靜下來傾聽生命的美妙,讓你們多一些快樂和享受,還有幸福。這才是充實且有意義的人生。

以一種輕逸的姿態生活。我想,這大概就是我讀完全書後的最大感悟了……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3

幸福在今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自己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閒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我們今天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呢?

于丹眼中的人生是什麼樣呢?她認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於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這樣一本書。人生的趣味在於什麼,怎樣發掘人生中的趣味呢?這也是一個範圍太大程度太深的問題,但是,依然可以從個別的方面入手,從而窺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活的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感受。在於丹看來,能否放開心境,從容而快樂地享受並經歷人生,是人生是否圓滿的關鍵。但是享受人生從哪裡入手呢?于丹給出的答案是:琴酒茶。琴酒茶大家都不算陌生,除了琴稍微不那麼大眾之外,另外兩項都是大家生活中頻繁接觸的東西。琴在古代是非常高雅的東西,與琴有關的故事很多,比如高山流水,比如對牛彈琴,比如蔡邕的焦尾琴等,這些故事不僅體現的是古人的風骨情趣,也體現了琴的風骨和韻味。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比古代要快很多,所以認為無法去享受那種閒逸的生活,尤其是聽琴撫曲這樣高雅的享受,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其實,于丹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鄲學步,不必鸚鵡學舌,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于丹將自己三年來對幸福生活的最新體悟輯錄於《于丹感悟生活》一書中,並延續了心靈雞湯式的風格,或引經據典,或直陳觀點,用一個個典故或現代故事將我們生活都將遇到的困惑闡釋得淋漓盡致,清晰明瞭地回答了我們生活中所碰到的種種問題,句句直指人心、撞擊心靈。所以,與其說這是一部文化隨筆,還不如說這是一本身心靈的佳作。在書中,你將讀到如何藉助古人“一生相伴的酒,日常品的茶,宛若天籟的琴聲”,讓自己疲憊、充滿噪音的內心停一停、靜一靜,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找到自己內心的真正所需。從某種程度上說,于丹更像是一位“心理醫生”,在她的悉心開導下,那些曾經縈繞在心頭的負面情緒——焦躁、迷茫、抑鬱、憤懣將會逐漸消散。我們困頓的心靈將會在寂靜的閱讀中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這就是于丹和她的《于丹感悟生活》,超越今人與古人的時空界限,解讀當下的生活狀態,讓我們用一顆閒閒的心去享受生活,在建功立業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裡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4

身在凡塵,閒看庭前花開花落;與世無爭,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然而,你我皆凡人,真能做到嗎?

弟子問師父:“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師父答曰:“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彿他們從未活過。”

古往今來,人人都向往幸福,人人都希望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然而,當今社會,幸福又是那麼的遙不可及。正如於丹教授所言,“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或許我們缺少的只是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缺少了與家人共處的那些閃光的零碎的時間”。

意趣、閒情、與家人共處……曾幾何時,這些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和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忙、快、衝。人們也往往抱怨,為什麼這麼忙呢?即使連走路的步伐也明顯加快,生怕趕不上別人。不顧一切地往前衝。人們只知前進,不願停下來,似乎一旦停下,便失去很多重要的東西。豈不知有時刻意所追求的往往就是應該失去的東西。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經說過,“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是啊,人們拼命地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很多人往往為了工作而失去了生活。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人們總是用忙來演繹自己的生活。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人最想得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的囚徒”。比如金錢,人們拼命獲得金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然而,現如今,很多人把金錢當做成生活的目的。豈不悲哉!

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給予我們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悠閒。悠閒是什麼?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生活的一種樂趣,有顯示生命的一種節奏,悠閒與時間無關。正如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悠閒更與金錢無關,它不是奢侈的方式,讓人們去選擇用金錢購買。悠閒是用心靜來演繹的。只有靜下來的人,才能夠讓自己真正的閒暇下來。這無疑對於解決當今人們的浮躁心態益處頗多。

對於我們而言,或許不能用“品”讓自己悠閒下來,更絕難用“趣”來演繹自己的生活。高深的茶道,我們僅僅只是用來解渴,絕沒有清涼的飲料能給人帶來一時的痛快;濃郁的陳釀,只有在酊酩大醉而傷肝時,我們才知道自己不勝酒力;悠揚的琴聲在喧囂的環境中湮沒,我們哪有時間和心境來欣賞。然而,我們完全可以泡一杯咖啡,在苦澀之後給人留下淡淡的幽香,也完全可以手捧一本書,帶著幾分清新暢遊優美的文字,可以收拾自己塵封已久的漁具到河邊,用誘餌享受與魚兒搏鬥的樂趣,亦可以推出自行車,在騎行中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沒有約束,沒有限制,只有自己沉浸在其中,或許孤獨,或許寂寞,當自己置於此時此景是,決然會忘記自己的存在。與天地渾然一體,不再忙碌,不再睏乏,只有樂趣在其中。這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當然,悠閒不是縱慾,有的人在燈紅酒綠或者是麻將聲聲中度過,這不是悠閒,而是縱慾。畢竟人生短暫,我們需要追尋的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生活才是生命的本真。

于丹教授在《趣品人生》中,“不是讓我們拿出大把時光去浪擲,不是為了讓我們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是希望大家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悠閒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尋找自我的方式。正如禪宗公案故事中的公差一樣,“和尚還在,我到哪裡去了?”清代著名戲曲家、大文人李漁,在家鄉浙江蘭溪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且停亭”。“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在與心有關的字當中,最為悲觀的字莫過於“忙”,意為心亡。不如讓我們“停一停”:讓我們充充電,讓我們歇歇腳,讓我們靜靜心,讓我們回頭看一看出發的起點在哪兒,讓我們向前望一望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喝一盞茶,養一會兒神,回味一下起點與目的之間,過程本身也是意義。

把彎路走直的人是聰明的,因為找到了捷徑;把直路走彎的人是豁達的,因為可以多看幾道風景。直路也好,彎路也罷,“為了上路時走得更輕鬆,且自停一停腳步,不要丟了趕路的自己”。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5

現在好像到處都在講幸福,不過幸福在今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自己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閒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我們今天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從三個方面入手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

茶之味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書畫棋琴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書畫棋琴詩酒花,”屬於典雅的生活方式,而“茶”卻和柴米油鹽放在一起,這件尋常百姓家的茶事中也有什麼佳趣嗎?

大家都喝過茶,熟悉茶,但是有沒有想過。“茶”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茶”字從筆畫構成上講,就是“人在草木間”。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草木間,得以氤氳,吸收天地精華,是茶真正的祕密。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即便窗外滿眼都是都市的水泥叢林,立交橋上車水馬龍,只要一盞清茗在手,人就彷彿驀然走進了草木之間。

《茶錄》上有這樣一句話,說茶“其旨歸與色香味,其道歸於精燥潔”。表達是什麼意思呢?茶從本意上講,色香味俱全。表面看來,我們喝的是它的味道,實際上,茶有茶道。這種“道”與一般人理解的泡茶時的繁文縟節不同,而是指向人內心的一種典雅、清淨和高潔的大道。

當今社會,無論學習還是工作,節奏都過於緊張。讓大家經常去閉關,歸隱山林,躲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對大多數人都不太現實。那麼,在緊張忙碌中,有沒有成本最低、時間最短的方法,讓我們的心靈澄淨清澈呢?

也許,那就是喝茶。林語堂先生說,“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的世界的人”,才能體會出“淡茶的美妙氣味”。如此看來,品茶訓練的不是舌頭而是大腦。

那麼如何喝茶呢?一定要喝昂貴的茶嗎?

《菜根譚》中說得好,“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喝茶不求很昂貴,不求非得是名茶,只要壺裡一直不幹就行了。“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酒不一定非得是茅臺、五糧液等名貴好酒,只要讓酒樽中有酒即可,喝的就是一個意趣。“”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彈一張琴,吹一支笛,不一定要非常精到,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技藝精良的樂工。只求自適,心裡高興就行了。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喝茶、飲酒還是撫琴,求得自己新意暢快,自得其樂,就是人間好時節。

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著什麼,並非人人懂得。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喝茶時心裡能將瑣事暫且放下。

世人茫茫碌碌,總脫不開眼前這點煩惱。如今大家邀集一起去茶館,大多是為了談事,談到口乾舌燥時,喝茶是為了解渴。喝了接著談,談了繼續喝,遠離了品茶的本意。真正的品茶是拋開滿腦子浮躁的思緒,保持心思的澄澈,讓自己的內心油然升起一種草木滋潤的怡然自得。

酒之品

自古而今,酒在人們的生命中不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人的性情,在酒中會十倍百倍放大。心事重重之人遇酒會更加沉悶,胸襟寬闊、豪氣干雲的人在酒中會越發壯闊。酒逞英豪,並非一時興起,而是長期醞釀的性情被美酒點燃,噴薄而出。酒的滋味有濃有淡,酒裡的情致有喜有悲,飲酒的人也有醒有醉。不妨選個合適的時間,或獨酌,或對飲,或酣暢、或微醺,以美酒試一試自己的至情至性,觸控一處內心不輕易開啟的地方,那一刻,或許我們也能釀造自己生命的傳奇。

三琴之趣

大家平時說“琴棋書畫”,琴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們相信誰都能說出幾個跟琴有關的典故,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耳熟能詳;比如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打動卓文君芳心,不惜走出王孫豪門,跟著這位懷抱綠綺名琴的翩翩佳公子去當壚沽酒。這些都已經成為千古佳話。

從古到今,在中國人的生命和生活裡,琴韻嫋嫋,縈心繞樑,隱隱約約從未遠離。聽琴的人,聽的是弦外之音,作曲的人,譜的是心中之曲。聽琴也罷,彈琴也罷,高山下清濁在乎人心。開闊襟懷,散盡鬱結氣,讓心變得清和明朗,也許是千古琴音最終的寄託。

其實,于丹告訴我們的是,我們不必照本宣科,不必邯鄲學步,不必鸚鵡學舌,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6

這本書分成茶、酒、琴來介紹,根據于丹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來描寫一些看上去無用的事,其實,這也是在寫人生。生活是很複雜,但永遠要有閒趣,要有美。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學習之後來彈一會兒樂器?在閒聊時喝一小盞茶?在晚飯後自娛自樂地品上一杯小酒(或喝一點兒酒釀)?也許沒有吧?每天都循規蹈矩,每一天都在繁忙地學習、工作,每一天都在毫無意義的事中浪費時間,那麼,你會變成一個機器。確實,我們需要放鬆一下,大城市裡的人,如上海人走路都比別人快許多,談何生活?

茶,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人在草木之間”。喝茶,大家都會;品茶,品出它的滋味,你會嗎?應該不會的。現在更多的人把飲茶當作解渴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魯迅先生曾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酒呢,現在成了一種應酬,哪裡會好好品嚐呢?摘仙人—李白有一篇詩中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頃三百杯。”真是體現出了一種豪情海量。琴,十分雅緻,我也在學琴,我總覺得琴能心曠神怡。音樂之美,是任何人無法抵抗的。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生活中並不是沒有快樂,也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于丹趣品人生讀後感

叫嚷著說要寫讀後感,詢問說要寫什麼型別的啊,說隨便,隨便網上找一個好了……隨便?細想一下最近讀的還真雜,言情的穿越的有一批,不適合寫,正愁著要寫什麼,同時說發的那個《于丹趣品人生》嘛,也是,就這個吧……算是應付差事?咳咳咳……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生之路,事業之路不斷提速,人們為了達到目的,路邊的風景都被忽略了,缺少了閒情雅緻。與古代人相比,如今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當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快”,如何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成為一種奢侈,如何讓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在陽光下喝著茶離開電腦拋開手機遠離人群的喧囂拿起一本書慢慢的欣賞和思考,成為一種少有或者說沒有的姿態。

我們的心貌似是浮躁的,在浮躁的氛圍中,我們懶得去聽別人的辯解,靜不下來去思考。生活的快節奏,讓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聲繞樑,邀山水入境的閒適成了虛影。

忙,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個縮影,剛出生的孩子就被送去早教,剛上國小就有一些興趣班準備著,登上高中升學的壓力讓學生幾乎透不過氣來,十二年的寒窗苦讀邁進大學好歹可以輕鬆了,可惜面臨就業的壓力大學生也都開始忙,學這個學那個讓自己在就業路上多些機會,工作後又開始為工作業績來忙碌……無休無止的人生就在這趕著時間,忙還是盲,誰也說不清楚,就在這說不清楚中間,時光飛逝。

希望我們無論多麼忙碌,不妨忙裡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該書,我想,在喧囂的紅塵中,一定要讓自己這顆浮躁的心時常回歸於安然和寧靜,偷得浮生半日閒,泡上一杯濃茶,捧上一本閒書,汲取生命的真諦,從書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錢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對於歷史的長河和浩瀚的宇宙,我們只是一名匆匆過客,何必奢求太多。

古人云,從容日月長。讓我們在喧鬧中享受清靜——認認真真想昨天;讓我們在孤獨中品味快樂——紮紮實實抓今天;讓我們在人生起伏中感受美麗的精神——高高興興看明天。讀過《于丹趣品人生》之後,認為,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為自己找一個充分的理由,安靜地坐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少一點功利心,多一點真性情,這便是人生最大的滿足。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7

叫嚷著說要寫讀後感,詢問說要寫什麼型別的啊,說隨便,隨便網上找一個好了……隨便?細想一下最近讀的還真雜,言情的穿越的有一批,不適合寫,正愁著要寫什麼,同時說發的那個《于丹趣品人生》嘛,也是,就這個吧……算是應付差事?咳咳咳……

翻開《于丹趣品人生》,開篇白巖鬆作的序,一句反問“我們怎麼了?”,不禁深省:我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沒有一刻能夠平靜下來。正如他所說的平靜正成為一種奢侈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生之路,事業之路不斷提速,人們為了達到目的,路邊的風景都被忽略了,缺少了閒情雅緻。與古代人相比,如今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當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快”,如何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成為一種奢侈,如何讓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在陽光下喝著茶離開電腦拋開手機遠離人群的喧囂拿起一本書慢慢的欣賞和思考,成為一種少有或者說沒有的姿態。

我們的心貌似是浮躁的,在浮躁的氛圍中,我們懶得去聽別人的辯解,靜不下來去思考。生活的快節奏,讓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聲繞樑,邀山水入境的閒適成了虛影。

忙,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個縮影,剛出生的孩子就被送去早教,剛上國小就有一些興趣班準備著,登上高中升學的壓力讓學生幾乎透不過氣來,十二年的寒窗苦讀邁進大學好歹可以輕鬆了,可惜面臨就業的壓力大學生也都開始忙,學這個學那個讓自己在就業路上多些機會,工作後又開始為工作業績來忙碌……無休無止的人生就在這趕著時間,忙還是盲,誰也說不清楚,就在這說不清楚中間,時光飛逝。

希望我們無論多麼忙碌,不妨忙裡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合上該書,我想,在喧囂的紅塵中,一定要讓自己這顆浮躁的心時常回歸於安然和寧靜,偷得浮生半日閒,泡上一杯濃茶,捧上一本閒書,汲取生命的真諦,從書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錢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對於歷史的長河和浩瀚的宇宙,我們只是一名匆匆過客,何必奢求太多。

古人云,從容日月長。讓我們在喧鬧中享受清靜——認認真真想昨天;讓我們在孤獨中品味快樂——紮紮實實抓今天;讓我們在人生起伏中感受美麗的精神——高高興興看明天。讀過《于丹趣品人生》之後,認為,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為自己找一個充分的理由,安靜地坐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少一點功利心,多一點真性情,這便是人生最大的滿足。作文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8

題記:又到了一學期一次的教科研考核,要交一篇理論學習讀後感,想起最近讀的書《于丹趣品人生》。就寫它,一舉多得:整理思想、應付考核、向同事推薦。

曾經在《讀者》中讀過這樣一段話,很是喜歡:“靜是一種境界,是精神與靈魂的平靜,是看透名利得失、榮辱成敗的覺悟,是內心本質需要的理解和把握。它平和、恬淡,寵辱不驚;它純真、靈動,不沾染世俗塵埃;它淡泊、捨得,超然於名利場外。一個心靈寧靜的人,高朋滿座,不會昏眩;曲終人散,不會孤獨;成功,不會欣喜若狂;失敗,不會心灰意冷。心靜的人就能做到:坦然處世,灑脫處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初讀《于丹趣品人生》,突然又想起了這段話。

翻開《于丹趣品人生》,開篇白巖鬆作的序,一句反問“我們怎麼了?”,讓我們不禁深省:我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似乎沒有一刻能夠平靜下來。正如他所說的平靜正成為一種奢侈品。

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面對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作業中亂七八糟的答案,一些家長的不理解,再加上工作、生活中的雜事……種種種種弄得我們焦頭爛額。我們的心是浮躁的,我們的學生也是浮躁的。在這種浮躁的氛圍中,我們懶得去聽學生的辯解,靜不下來去思考。生活的快節奏,讓一杯清茶,一杯淡酒,琴聲繞樑,邀山水入境的閒適成了虛影。

記得《功夫熊貓2》中,師傅告訴阿寶說:“我修練五十年,苦思冥想,悟到了功夫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靜下心來。龍巖上滴落一滴水珠,每一滴靈動的水珠都蘊含著無窮的力量,而靜下心來,讓這力量一切皆有可能。”

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裡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安靜是一種生產力。”書中這句話令我猶如醍醐灌頂。“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松風,覺耳中別有不同。”古人這種佳音相伴的日子,一定與他們保持著那份安寧、恬靜的心境不無干系。如今,即使置身鳥語花香之中,又有幾人能感知出此等天籟的美妙呢?

也許現在的我們不能像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地悠閒,也不能像李白那樣遊遍名山大川,在山水之間陶冶性情,吟詩作賦。其實在這個繁華而紛擾的世界裡,我們能做的,只是靜下心來,聽一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用一雙誠實的手,縫補一下自己偶爾會有漏洞的生活,在閒暇時,放下紛擾,放棄旅行團,自己一個人或邀三兩好友隨性而行,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得失。我們要做的,只是靜下心來去聽聽學生的解釋,理一理學生、同事給我們的啟示,捕捉並記錄下自己那些突然閃現的火花,思緒。甚至於伏案太久了,站起身來,做幾個深呼吸,看看窗外學生玩耍的樣子,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時的那份無拘無束……

合上該書,我想,在喧囂的紅塵中,今後我一定會讓自己這顆浮躁的心時常回歸於安然和寧靜,偷得浮生半日閒,泡上一杯濃茶,捧上一本閒書,於音樂中聆聽生命的真諦,從書香中品味物外的超然,思考除了金錢和名利之外的人生。相對於歷史的長河和浩瀚的宇宙,我們只是一名匆匆過客,何必奢求太多呢。

讀過《于丹趣品人生》之後,你會認為,在適時的空當為自己找一個充分的理由,安靜地坐下來,聽聽自己的內心,少一點功利心,多一點真性情,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9

在當今社會,“幸福感”開口閉口都被掛在嘴邊,但能有幾人會自認為是幸福的呢?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無奈,期望與現實的差距,讓現代的人們越來越覺得幸福漸行漸遠......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如何找到幸福?在《于丹趣品人生》中,于丹教授閒話“一山一水一世界”、“琴棋書畫書酒花”,於洋洋灑灑的字裡行間,不單單是在品評山水,談論詩詞歌賦,茶道美酒,而是在闡述人生的道理,令人有所領悟。要珍惜“此刻”,活在當下,用“心”才能體會到快樂,尋找到幸福!

在書中,于丹教授講述了這樣的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座神像,一張臉面向未來,一張臉面向過去,莊嚴肅穆,受人膜拜,意味著一直向前看規劃未來,一直向後看從歷史中總結經驗。但當路人問道他的“現在”在哪裡的時候,神像居然轟然倒塌了!他無法解答這樣的追問,也承受不起。只有珍惜此時此刻,把握好現在的生活,才不會因為錯過了機遇、沒有盡心盡力做事留下遺憾,如此我們才能無愧於過去,才能迎接美好的未來!人可以憧憬未來,可以緬懷過去,但能夠抓住的只有現在,而現在除了有意義,還應該有意思。當下生活,如能新增一些趣味,就會日日歡欣,生機盎然。就是說我們在珍惜此刻的時候不但要努力工作,而且要增加一些趣味,不要迷失自己,不妨學習下古代文人雅士的境界,撫琴、喝茶、飲酒、遊山玩水等。並不是一定要有多少閒暇的時間,要有多麼高檔的.環境,要有怎樣固定的模式,只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重要的那種意境。一樣的撫琴、喝茶、飲酒、遊山玩水,與誰一起,在哪裡,因為什麼,環境如何,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快樂與否,取決於你的“心境”。能夠靜下“心”來,用“心”生活,隨處我們便可以發現快樂,感覺到幸福。一座山,一條河,在於丹的筆下都是有情感的,她認為:山的四時都是有表情的,如同人的心境。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很唯美也很用“心”。幸福是什麼?網路上形象的形容為“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只要擁有了自己想要的便是幸福。給飢餓的乞丐一個冷燒餅,他會感覺幸福,給皇帝擺上滿漢全席,他也未必覺得這樣就幸福。幸福是一種感覺,由心而生,用“心”尋找快樂,才會幸福。漫漫人生路,成功也好,坎坷也罷,我們都要這樣走過,為何不讓自己快樂一些呢?快樂是要自己來尋找的,父母的叮嚀、親人的關愛、朋友的小聚、一階段工作的完成,哪怕是春天裡見到剛剛破土而出的小草,聽到久違了的老歌……只要你去體會,快樂無處不在。幸福對現代人而言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人一生要為自己承載很多意義和價值,要為社會承擔許多使命,為家人承擔種種責任,但是,總會有一些歡欣的、活潑的瞬間,貫穿於生命中,讓我們趣味盎然。只要我們能夠抓住這樣一個個“此刻”,所有的過往可以用來追憶,所有的未來可以用來憧憬。那麼我們“此刻”便是幸福的。

于丹教授說:“一個人的心裡有太多欲望,或是過分在意他人的讚譽和非議之語,這顆心就會像喧囂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盪著,躁動著,以這樣的心看世相和自我,能沒有偏差嗎?如果不能擁有一份寧靜,不能擁有一種閒適,我們能看見生命的本真嗎?”此時,我便靜下心來,伴著一杯清茶,寫下自己的一點點感受,慢慢回味如此醇美的心靈雞湯------《于丹趣品人生》。

願天下人,都能夠珍惜“此刻”,尋找到自己的幸福!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10

林語堂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社會哲學的最高目標,也無非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幸福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它是一種生命的感受,一種人生的體驗。

在很多的時候,幸福不是去盼望我們沒有的東西,而是盡情享受自己現在的“擁有”。事實上,在當今社會裡,相比於成功而言,幸福已經變成了更為奢侈的一件事。

有錢可以買車子、買房子,但買不到幸福;有權可以讓人服從、聽話,但拴不住幸福;有名可以得到尊敬、羨慕,但這也不等同於幸福。物的享受、權的力量、名的榮譽,只能使人產生一定的滿足感,即使這就叫做“幸福”,那也只是一種短暫的感受,因為貪慾是無法滿足的。

孔子曾在《論語》中提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而《陋室銘》中劉禹錫也有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的聖地,何陋之有?亦或是范仲淹勸誡被貶的滕子京,應有“登斯樓也,寵辱不驚,把酒臨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瀟灑心境。又如五柳先生用“世外桃源”來比喻理想中,生活幸福安寧的地方或與世隔絕、脫離現實鬥爭的空想社會。

歷代文人墨客、往哲先賢都有共同的見解:只要幸福住在裡面,簡陋的柴門又如何,樸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顏從沒有因身份的尊卑貴賤失去它明媚的光芒!因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心,不能以金錢、權力、榮耀來衡量。

所以說,我們要先拋開金錢利益的雜念。自然地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借酒消愁”,卻不知“舉杯消愁愁更愁”。常有人說,帶你認識一位新朋友,大家一起喝酒。可惜的是,今朝酒桌上推杯換盞,往往與情場、官場、商場交易相連,唏噓情意少,利益交換多。

亦或是捧書茗茶,茶中深意可能勝於酒,因為茶香清淺,縈繞不去,一杯茶可以喝出無以言表的滋味來。人生就像品茗,開始會苦一陣,但不會苦一輩子。

然而一個人獨處時就撫素琴。史鐵生寫過一篇小說《命若琴絃》,盲人琴師抱著彈斷第1000根琴絃,就能看到光明的堅定信念,刻苦練琴。師傅善意的謊言,讓他全身心的傾注內心寂寥悲苦和對美好世界想象於琴絃之上。當一千根琴絃彈斷時,一生的悲苦彷彿走到了盡頭,而生命也在琴絃中得到了真正的意義。

生命絕非一帆風順的旅途,每一次不幸的遭遇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禮。要麼,在痛苦中一蹶不振,放棄希望;要麼,把痛苦踩在腳底下,活出嶄新的自己。經歷了苦難的洗禮,才會更加珍視自己所擁有的現在。

由此可見,幸福是當我們對自己及周圍環境或人生目的感到滿足時的一種狀態,是擁有身心的平和與寧靜,不管境況或順或逆,都能知足常樂,惜福感恩。一個人,只要擁有個好心態,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他的生活便是幸福的。幸福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缺而不充斥在你身邊。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11

于丹說過:“我們今天為什麼要說說生活方式,說說中國人悠閒的情趣?不是為了讓我們拿出大把時光去閒置,不是為了讓我們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讓我們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幸福在今天似乎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費盡心機擁有了財富、名譽、權勢,卻驀然發現自己恰恰丟掉了幸福。缺少意趣與閒情的生活方式,往往會讓我們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靈。

我們今天究竟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將帶領我們體驗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裡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著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趣品人生》中講了一則令我印象深刻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啟程前差役必要清點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將他的頭髮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給他換上,然後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來,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環顧四周無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納悶:那麼我到哪兒去了呢?包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公文是我們安身立命的職業,和尚是我們日復一日忙碌的事務。于丹說:“當我們日復一日的忙碌著,過分關注於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就會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將自己置換成囚徒。表面上看,和尚還在,……自我卻找不到了。

這則小故事讓我深刻的意識到:走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都將面對坦途或荊棘,但我們不能迷失自我。生活亦是如此,不管生活在多困難的逆境中,別忘了——還有我!靜下心來:去旅遊,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回到家,泡杯簡簡單單的茶,用心去感悟,你還能發現許多許多的美好。

人生即所謂用於丹的方法去生活,這就是《于丹趣品人生》帶給我最有價值的真諦。

讀《于丹趣品人生》有感12

著名學者于丹離開大眾視野三年後,帶著她的《于丹趣品人生》又與大家見面了。于丹講過《論語》、《莊子》的大道理後,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給這些道理找一種門檻低的中國式載體,走進千家萬戶,讓人們在物質時代能找到怡情養性的感覺。《于丹趣品人生》重點談及了人生如何閒適、從容等問題,給人心靈以啟迪與感悟,讀後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生之路,事業之路不斷提速,人們為了達到目的,路邊的風景都被忽略了,缺少了閒情雅緻。與古代人相比,中國人如今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當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快”。針對這種現象,《于丹趣品人生》中講,“在這個急著建功立業各自忙碌的時代,大家都應該靜下來,人靜下來以後,看事兒會清楚,效率也會高,狀態也輕鬆,安靜真的是一種生產力。”書中於丹還講述了人應過什麼狀態的生活,以及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困境等等。于丹稱,她的生活狀態就是在“意思”與“意義”之間平衡,她說人在忙碌、在工作的時候創造的是意義,在休閒在玩的時候創造的是意思。當意義與意思平衡的時候就是生命的意境,她所期待的就是意思與意義的平衡,這是理想的狀態。于丹的理念,贏得人們的讚賞,因為“寧靜可以致遠”。

按照于丹的理念,人在忙碌的過程中,不妨抽閒約上幾位好友,喝喝茶聊聊天,飲點小酒解解壓,若喜愛琴棋書畫,也可選擇一二,給生活增加點趣味,這對工作是有益無害的。

《于丹趣品人生》是一本探討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書,立意新,有創意,富有哲理,書中傳遞了一種人生的資訊,給人以感悟和啟迪,是值得一讀的一本好書。

一向喜歡于丹的直爽,最近新出了《于丹趣品人生》又豈能不看呢?利用休息時間粗略瀏覽了一下本書,覺得在如此忙碌且煩躁的時候確實應該品一下這本書,因此在這裡強烈推薦。

或許大家會說現在的生活這麼忙碌每天計劃排得滿滿的,哪有時間品味琴酒茶呢?其實,于丹告訴我們的是,我們要學的是古人的一種心境,而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學到了古人的那種心境,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什麼節奏的生活環境中,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快樂,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安逸。

而於丹通過講述琴酒茶的故事,用最淺顯,最明瞭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不快樂其實都是源於我們自身。人生其實很有趣,我們現在提倡國學,提倡向古人學習,其實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和言行舉止,而是學他們的精神,學他們的態度,學他們的思想,學他們的意趣。這其實並不難,從琴酒茶就可以開始。所以,且停停我們那匆忙的腳步,聽於丹趣品人生,享受人生之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