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朗讀者綜藝節目觀後感

幼兒 閱讀(3.1W)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綜藝節目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朗讀者綜藝節目觀後感

  朗讀者綜藝觀後感

前幾天看了影片《朗讀者》(又名生死朗讀),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影片,是一部讓人過於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讓人心靈顫抖的影片。

影片的背景是在二戰後期的柏林,男主人邁克爾還處在少年讀書時代,一次病倒在街頭,而正好有個叫漢娜的女人路過,帶了邁克爾回家,搭救並給予了溫暖。邁克爾病好之後,又一次來到漢娜的家。戀情就此展開、漫延,一個成熟的女人和一個懵懂的少年,畸戀之情,既有纏纏綿綿,又有恐懼畏怕。於是,人生美好的企望寄託於朗讀之中;於是,每每激情之後,少年的款款朗讀和女人的深情擁望-------一幅浪漫而溫馨畫面,給了人們美好的想象。然後,突然有一天,漢娜從邁克爾的生活中消失了。痛苦的邁克爾,四處尋找不得,只能恢復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這是影片的前半部分。

長大的邁克爾,已成為律師見習生,參與了對納粹戰犯的審判。而漢娜正是被告之一------一個集中營的看守員。由於她不識字,其他看守員把監獄火燒,造成大批戰俘死亡的責任都推給了她,最後被判終身監禁。這對邁克爾是一段煎熬,苦苦追尋著少年時的好美感情的人,找到之時,卻成為一個參與大屠殺的納粹。這樣的鉅變,極大地衝擊著、抨擊著邁克爾,他除了默默的流淚,痛心地煎熬,別無他法。即使講上幾句同情的話,也遭遇同伴的猛攻和痛擊。

此後過了許久,邁克爾終於把這個祕密告訴了女兒,而這個祕密完全影響到他的後半生,讓他無法面對妻子、家人。而惦念和思念著獄中的漢娜,又使得他無法寧靜地生活。他打聽著她的監獄生活,瞭解著她的監獄狀況,但遲遲沒有勇氣探望她,無法面對---------一個少年時期的、開啟他生活內涵的情人,一個社會、正義、和平的敵人。但是,他知道她的人性善良之處和她的嗜好聽朗讀的期望。邁克爾錄製了朗讀磁帶,定期寄到獄中。而獄中的漢娜,慢慢地學會了閱讀、寫作,得到了心靈的慰籍和企望,寫了大量給邁克爾的沒有發出的信件。直到她的提前釋放期到了,她都不願出獄。與其說她不習慣現實社會生活,還不如說,她仍然懼怕直面邁克爾。後來,監獄管理根據邁克爾的郵寄地址,找到了邁克爾,希望他接她出獄。邁克爾答應了,歲月已經讓他有勇氣接納她了。似乎,完美的結果要出現了。但是,就在他接她出獄的前夕,漢娜在七尺斗室中,腳墊邁克爾寄來的書籍和磁帶,平靜而祥和地套上繩索,上吊而去。這一幕,撞擊著人的心靈,催人淚下,無限感嘆----------

我不想對影片的人性、情愛、親情和靈魂、道德、榮辱等等,作出更多的評判,每個觀眾都會有自己的判別。但它確實深深地打動著我,震撼著我,讓我有著過於沉重的思索和許久不能遠去的形象纏繞,反覆出現著那一幕幕景象。

  央視節目朗讀者觀後感

看了曹文軒教授對《朗讀者》的推薦,於是,迅速找來了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就想一口氣讀完,正如書的結尾所說,“每個讀者都會一夜把它讀完”,我亦是在最快的速度讀完的。

《朗讀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讓我或者讓我們匪夷所思的故事。15歲的中學生米夏偶然認識了36歲的漢娜,他們成了一對很特別的情人。他和她差不多每天約會,每天他們都會沐浴、朗讀。他們一起騎車出去郊遊,住旅館的時候以母子的名義登記。但是,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嚴重,他們在一次大吵又和好之後,漢娜不辭而別了。兩人再度重逢時,米夏已是大學生了,在法庭當實習生,漢娜作為曾經的納粹戰犯成為被告。漢娜在被審的時候,為了隱瞞自己不識字這個祕密,從而接受了其他戰犯的“汙衊”,從而被判終身監禁。米夏知道真相後,想替漢娜說明真相,但是經過艱難的抉擇,最終選擇了緘默。米夏在離婚後,他繼續為漢娜朗讀,寄去了錄音帶。漢娜在獄中通過錄音帶艱難地學習文字,並給米夏寫了一些小紙條,但是從未回信。當漢娜即將被釋放,米夏接到典獄長的電話,他不得不去看望漢娜,併為漢娜找到了房子和工作。當米夏去接漢娜出獄時,漢娜已經自殺了。

正如曹文軒教授所說的那樣,這本小說的語言非常嚴謹,非常嚴肅,但是讀之卻不覺得沉悶。讀過這部小說,讓我聯想到了三個詞——自尊,經歷和朗讀。

可以這樣說,漢娜的一生都在捍衛自己的自尊。

她最初是西門子公司的職員,當她要被提升的時候,她為了掩飾自己不識字,從而選擇了去當兵在集中營做守衛。人說,一步錯,步步錯,正因漢娜這一個錯誤的決定,才造成了她悲劇的一生。納粹時代結束後,她就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為自己曾經的錯誤層層“隱藏”自己,因此她不停地更換居住地,因此,不管她多愛米夏,但是,她始終未將自己全部交給米夏。在米夏的心裡,她是個謎一樣的女人。

一個36歲的女人,沒有家,沒有親人,不敢愛,不能愛,她只能到處漂泊,過著不穩定的日子。其目的既是為了隱藏她當納粹看守的歷史,也是為了掩飾她不識字的祕密。

漢娜將自己不識字當成了人生中的最大的恥辱,為此她願意付出所有的代價,哪怕是愛情、自由或者是生命。和米夏不辭而別,不僅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更是為了保守住這個祕密。漢娜被其他被告汙衊是她“主謀”,是她執筆寫了當時的決策的時候,她為了不在法庭讓眾人知道她是個不會讀寫的文盲,她承擔了所有的罪責,雖然她知道承認了罪責的後果。

漢娜選擇了“隱瞞”和“藏匿”來捍衛自己的自尊。我想,她捍衛自己的自尊是沒有錯的,但是,漢娜選擇了錯的方式。在她年輕的時候,在她風華正茂的時候,在她邂逅米夏之後,都有無數次的.機會可以讓她學會讀寫,但是她沒有好好把握。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而且都是極力捍衛的。我們是不是可以從漢娜的身上得到某種啟示。因為我們也總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捍衛自己的自尊,只是我們沒有漢娜那麼偏激,也沒有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但是,我們和漢娜所犯的錯誤是一樣的。為了維護自己看得非常重要的自尊,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從而失去了人生中許多美好的東西。其實,捍衛自尊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這樣不用自己費心地維護也有了尊嚴。

其次,我還有一點小感悟,那就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對他的一生來說都是影響巨大的。米夏因為在那個夏天認識了一位成熟的女人,並相愛,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米夏從此變得漠然,麻木,不再相信感情。但是,15歲的米夏是何等的活力四射充滿幻想啊!他會在難得的假期裡為了見漢娜在凌晨4點起床去搭電車;他會為了攢夠遠足的路費而賣掉心愛的郵票;他會放棄和父母旅遊的機會,只是為了每天和漢娜見面;他會為了漢娜而努力學習,補上落下的功課……當我看著那一幕幕細節描寫的時候,我往往會忘了漢娜和米夏之間的年齡差異,甚至會忘了米夏還是個懵懂的少年,我只是為他們之間的感情而感動。

米夏的衝動與熱情在在漢娜的不辭而別之後發生了改變。米夏從此變了,甚至發展他對自己的感情生活都無法正確把握。正如大火餘生的那個女作家所說的那樣,他肯定有過短暫的婚姻,有一個寄宿制的孩子。作者是不是借女作家的話告訴我們,其實某種經歷已經註定了他以後的人生。

這又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故事《孟母三遷》,為了孩子的成長,孟母三次搬家,只是為了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其實這也為了讓孩子經歷該經歷的,遠離不該經歷的。

雖說,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但是有些經歷卻是不經歷為好。如果米夏在15歲的時候,並沒有生病,並不缺少親人對他心靈無微不至的關照的話,也許,他不會結識漢娜,不會有以後的生活,雖說他的人生中少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也許會幸福許多。

前幾天,聽說我曾經的一個學生,今年只有18歲,但是已經結婚生子,現在正在談論離婚事宜。這又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子。她自己曾經也是被母親拋棄,由父親帶大的孩子。她自己的悲劇又將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經歷註定什麼樣的人生,這也許就是宿命。我想,我們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給孩子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經歷他們該經歷的,享受屬於他們的美好的未來。

朗讀,在書中被描寫得很美,甚至有極致的美。電影《朗讀者》中的朗讀細節也拍攝得很美。在他們約會的時候,他們唯一的思想交流就是朗讀,我認為其實他們沒有其他的交流。

但是,朗讀讓他們倆都發生了改變。米夏的朗讀讓漢娜為之讚歎,米夏就在肯定和讚賞中獲得了信心,他從一個學業平平的孩子成了優秀生。漢娜從朗讀中也獲得了心靈的平靜,她變得柔和而安靜,這是一個成熟女人最吸引人的魅力。

漢娜入獄了,但是米夏並沒有忘記漢娜,雖然他為愛過漢娜而慚愧而自責,雖然他不敢見漢娜,雖然他希望漢娜從此遠離他的生活。因此,他選擇了為漢娜繼續朗讀。他的錄音帶給漢娜帶去了生的希望,也給她的生活賦予了新的意義。甚至,漢娜藉助錄音帶學會了基本的讀寫。米夏為漢娜讀了很多很多的名著,送去了一摞摞的錄音帶。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米夏並不是為漢娜而讀,他也是為自己而讀。在朗讀的時候,能忘卻世間的紛擾煩雜,忘卻人生的悲苦淒涼,忘卻心靈煩惱憂傷,能讓人沉浸在一種美好純淨的氛圍裡,獲得心靈的平靜和祥和,甚至朗讀“超越了喧囂,超越了生死”。一個終日懺悔和糾結的米夏只能依靠朗讀來讓自己獲得平和和安生。

我想,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將引導我們的孩子學會朗讀,朗讀不僅僅是為了解讀文字,不僅僅是為了表演,不僅僅是為了課堂教學的需要。我們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將朗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通過朗讀去體會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快樂,通過朗讀去豐盈自己的人生去獲得更幸福的人生。朗讀,不再是形式,而是作為人的一種需要!

《朗讀者》是一本讓人手不釋卷的書,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