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第三期)

幼兒 閱讀(1.61W)

朗讀者真正打動人的,不是朗讀水平的高低,而是那種蘊含內心情緒的質樸的力量。下面小編準備了第三期朗讀者的觀後感,提供給大家參考!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第三期)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1

淚流滿面地看完《朗讀者》第三期“選擇”,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動於每個朗讀者的故事和他們富於挑戰性的選擇;也感動於董卿聲情並茂的經典獨白和那些哲理性的應景點評;還感動於朗讀者們對人生選擇中的堅持和他們對生命價值的恰當詮釋。

是的,人的一生中,選擇很重要。選擇就是一個重塑自我的過程。選擇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或許,更多的時候,我們來不及選擇,也可能無法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選擇。但我們卻可以選擇用合適的方式面對我們眼前的生活,選擇和陽光在一起,心存善良和美好。

《朗讀者》的美好,不只是因為每一個朗讀者和他們朗讀的作品令人感動,最主要的是它喚醒了我們靈魂深處的一些柔軟的情感,引起了心靈的共鳴。王和他朗讀的《老人與海》,不僅讓我們感動於那種選擇的執著,還讓我們體會到一個即便卑微的靈魂,在遇到巨大的困難時,也可以爆發出強大的力量。我也一直認為,一個人在困難面前所表現的樣子才是他最真實的自己。我深深感動的還有王說的:在最純潔的觀眾面前不認真表演,僅次於犯罪。是啊,去敷衍一個認真對待你的人,不就是犯罪嗎?

耶魯村官秦玥飛和他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世界的美好就在於總有那麼一些高尚的人,在做著為人類服務的高尚的事。比如秦玥飛和他的團隊、比如郭小平校長,他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持服務於他人,照亮著他人。在風風雨雨中跋涉,用自己的人生成就著他人。有堅持就有光明,守望和付出總會成就一片希望的田野……

當聆聽到麥家的朗讀時,我已淚眼婆娑。父母的大愛、寬容和理解、堅持和堅強、陪伴和希望都在作家致兒子的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是呀,對於父母,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吉星高照!如果沒有吉星高照、如果可能,父母都願意是一顆吉星。麥家說:那只是如果,就算可以,也不會那樣做。可我也想說,就算可以做吉星,就算可以照亮他前程,那孩子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誰能替他承擔?所以,人生需要經歷、更需要磨礪。讀書吧!它可以讓內心強大。書,就是最溫暖的家!

心有桃花源,處處水雲間。徐靜蕾和理查德的選擇和他們的朗讀就體現了這點。無論是改變還是挑戰,內心充滿愛、充滿美好,併為之努力,就會有光明。或許光明不曾來臨,只要心懷陽光,就不會黑暗。就如徐靜蕾說的,相信失去的親人就和我們在一起,只是在我們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我也認為相信美好的存在,就會感覺溫暖。理查德傾其所有、背井離鄉,為自己的愛好艱難地付出和努力,因為他心存美好,永不放棄。他不在乎擁有,只追求內心的喜歡和富有。就如他朗誦的那樣“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朗讀者》是從2017年2月18號開始,由央視一套和三套每週六、日晚黃金時間推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它的精彩,不只是朗讀者和他朗讀的作品的精彩,也不只是他們背後的故事的動人,還在於這些故事和人物所代表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美好。人生的路上,選擇無處不在、美好無處不在。選擇了真、善、美,自然就會遠離假、醜、惡。另外,這個節目的推出,肯定會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讓更多的人熱愛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讓書伴隨我們成長吧,讓我們的靈魂在遠行的路上不再孤單。

  央視朗讀者觀後感範文2

最初知道這個節目並不打算看,因為那時候綜藝界已經有了第一股清流《見字如面》,我想,這大概是又一個高仿品吧,不看也罷。後來得知主持人是端莊得體、優雅知性的董卿,突然就有了興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再者我相信能讓董卿做主持人的節目,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

《朗讀者》,每期都會選擇特定的主題詞。每次看完,會有些許感觸、感動,也會有些些思考和反省。但晚上的時間總是匆匆,我帶著腦海裡的這些文字入夢了。今晚有充足的時間,用手機看視訊回味,再用紙筆和電腦記下一些思緒、一些疑惑、一些欽佩。

第一期主題詞,遇見。最讓我觸動的是許淵衝老人家,名片上寫著“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給人第一感覺,有點自負。慢慢看,才知道他的自負,或者說自信,是有資本的。過度謙虛等於驕傲,我倒更喜歡他的坦蕩。後面會看的,這是一個可愛、幽默並極其感性的老人家。年輕時的許淵衝,把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詩:《別丟掉》,翻譯成英文,送給喜歡的一個女同學。現場讀起,竟哽咽不已、老眼通紅,讓我的心情為之一揪。鏡頭切換後,情緒過去,他又笑意盈盈了,多真實、朵可愛的一個老人家…“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創造美,發現美——許淵衝”。

還喜歡張梓琳朗讀的劉瑜的作品:《願你慢慢長大》,與《見字如面》節目裡,張曉風寫給全世界的一封信:《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一樣,都包含著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第二期主題詞,陪伴。令我最震撼的是喬榛老師和他妻子唐國妹的陪伴,一起經歷了七次生死。“我只是感覺,做了一個妻子應該盡的責任”,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

還很喜歡冰心的作品《不為什麼》:“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第三期主題詞,選擇。讓我有強大共鳴的,是麥家這一段,更確切的說,是最後他與董卿的對話。不過這段放在第二期,是不是更貼合主題詞一些呢?

麥家說,“陪伴他那叛逆期的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得小心翼翼的”。“當你哪天突然意識到,爸爸媽媽開始對你小心翼翼的時候,不要以為那是出於一份恐懼,那是出於一份愛”。

我想起自己的叛逆期,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的.我,做的一些事,現在想來,還是令人傷心。叛逆期養成的性格,在前幾年春節,還有些後遺症,就好像魔咒似的,每年都會有那麼一次,對家裡人發脾氣,先關門睡上好久,直到老媽把我哄好為止。每次發完脾氣睡醒來,都知道自己又犯錯了,可在那個當下,就是控制不好情緒。而且還死要面子,非等著老媽來給我一個臺階。只要我不吃飯,老媽一定會來哄我的。記不起哪一天,我看到一句話:“有的年輕人,在外面是一頭羊,在家裡是一頭狼”。這說的不就是我嗎?對待外面的朋友同事、陌生人,從來都是禮貌有佳,不起非必要的衝突,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會有多一絲的忍耐。慢慢的,開始有意識的控制。是媽媽多一點、再多一點的溫柔和忍耐,陪我走過叛逆期。話說回來,我的叛逆期,似乎也改造了媽媽。

童年的記憶裡,媽媽是一個強悍的女人,對我和哥哥的管教很嚴,換句話說,我們捱了不少打。隨著我叛逆期的到來,媽媽再強硬,也硬不過我寧折不彎的性格。於是媽媽變的越來越溫柔了,因為除了溫柔和忍耐,她別無選擇,因為我是她女兒。事後想,是不是因為她的步步退讓,我的叛逆期才會這麼長;又或是因為她的包容,我才終於又回到正軌……慶幸,一切都過去了,終於學會感知、並感恩父母的愛。

第三期耶魯大學畢業、當了五年村官的秦玥飛,他讓我有些疑惑。一個如此高材生,站在舞臺上,用帶著磁性的聲音,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與視訊中農村的他,宛若兩人。如果說黑土麥田專案的其他參與者,是為了歷練,讓專業知識學以致用。那他呢,一待就是5年,他的所長,明明有更好的用處,為什麼會做這個選擇,不是應該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嗎?每個人都有憧憬美好生活,並朝之努力的權利,可他在當下這種社會環境和壓力下,能堅守夢想這麼久。

第二期的無國界醫生蔣勵,也是如此,好好的一個醫生,為什麼要跑到阿富汗的戰亂中去;第三期的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跑去當艾滋病感染者學校的校長和爸爸已經13年了, 33個孩子的命運,因此而改變。

在他們面前,我太渺小了,如茫茫滄海之一慄。做不了什麼感天動地的大事,且過好自己,不給社會添亂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F說過,她很喜歡讀散文,我說我特別不喜歡,感覺很催眠。那時我對散文的印象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課本里,課本總是令人昏昏欲睡的,我也就等價的認為:散文很枯燥。而今聽著這些散文,突然有些喜歡上了。美好的有點像詩歌,再用美好的聲音讀出來,沉浸其中,有點飄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