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董卿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味道

幼兒 閱讀(7.29K)

《朗讀者》第十期節目開播了,主持人董卿穿著考究,小西服,鵝黃打底加邊褲,春風滿面,韻味十足,令現場所有觀眾驚豔不已,掌聲雷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董卿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味道

  【1】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

說起”味道”,大多數人會首先想起舌尖上的滿足。而董卿說:我首先想起的是《紅樓夢》。

因為《紅樓夢》是一部最有味道的文學作品。既有著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隻雞配著燒的茄鯗,也有著元妃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紅樓夢》最觸動人心的是字裡行間的人生況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註定的愛斷情殤。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格,吃進胃裡就成了鄉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結。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

朗讀者:張小嫻,1967年11月3日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是繼亦舒之後香港最受歡迎的暢銷愛情女作家。

1993年為《明報》撰寫“嫻言嫻語”專欄文章。1994年於《明報》連載《麵包樹上的女人》而出名。1997年5月出版的《荷包裡的單人床》進入香港暢銷書排行榜首。1998年創辦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雜誌《AMY》,任總編輯至2008年。2005年她的《Channel A》系列中的《那年的夢想》改編成22集時尚都市情感劇《如果月亮有眼睛》,成為第一部被搬上熒屏的作品。

2013年8月,推出愛情主題書《你終將愛我》;2014年4月,張小嫻推出散文集《那些為你無眠的夜晚》;2015年推出長篇小說《致遺忘了我的你》。

她創作的60多本書,全都與愛情有關,她的作品被稱為“愛情治癒文學”,許多讀者習慣從她的文字中來尋找處理感情的方式。

提起“愛情的味道”,她是這樣解讀的:

最美好的愛情,就是兩個自我都是可以包容的。愛情的保鮮方式是:你要不停的讓自己變得優秀一點。不適合的人還是早一點分開好。當你年輕的時候,你認為愛情是你人生的全部,其實它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很多女孩子,用她花在愛情上的時間,去努力做其他的事情,去做她的工作,去努力她自己的人生,我覺得她可能會成功最大一些。愛情慢慢會變成恩情,一種長久的感情。人們的愛情,有時需要向人生妥協。

作為一位具有少女心的文學愛好者,我特崇拜張小嫻。她的話,我在一句一句的研記;她的書,我正在一本一本地拜讀。

女神張小嫻給大家朗讀的是自己的作品《愛情的餐桌》,用於獻給她所愛的那個人。

“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在餐桌上消逝;我要一直跟你吃到永遠,看著我們彼此在餐桌上漸漸凋零。”

讀到再也不能陪伴的時候,張小嫻忍不住流下淚水。

人生,誰的“愛情”只有美好的“味道”,沒有五味雜陳?

唉!當你擁有時,請一定要懂得去珍惜哦!

朗讀者 : 胡忠英,國家中式烹調師高階技師,G20杭州峰會餐飲文化組組長。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於珍饈美饌,不吝筆墨。既然節目主題詞是“味道”,那怎麼可以離得開味蕾所接觸到的味道呢?所以胡忠英的上臺並不讓人意外。

胡忠英是大師級別的名廚。他於1967年1月從業至今已50年,師從於著名的杭州名廚童水林先生,現在還是他的岳父。

去年,在G20杭州峰會上,他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位政要們獻上了令人驚豔的中國味道。

胡忠英說“味”“味道”,“味”指酸甜苦辣,“道”指方法。他用五十年的廚師生涯,給了”味道“他自己的詮釋,把中華飲食轉化為中華文化。

並講述推薦了一種西紅柿炒雞蛋的良法:番茄在油裡慢慢小火煸,一直煸到透出紅油,然後把雞蛋淋下去,又要鏟鍋慢慢翻,這樣炒出來的番茄雞蛋最香。

聽了之後,我覺得這種做法,應該還是最營養的。以後做飯的時候,按照胡師傅的方式試著做做,肯定又有營養又好吃!

他朗讀的是古龍的散文《吃膽與口福》,獻給已故師父童水林。

“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別人看著他開懷大嚼,吃得痛快淋漓,也會覺得過癮之至。”

朗讀者:張艾嘉,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祖籍山西五臺,畢業於臺北美國學校,是中國臺灣女演員、歌手、導演、編劇、製片人。

提起張艾嘉,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都是——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而對於女人來說,“故事”幾乎就等同於她的“味道”。

歲月如歌,人生如酒。光陰逝去,每一個女人都難免感慨容顏逝去、青春不再。“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但張艾嘉卻將生命中的每一段時間都釀成了醇厚的美酒,20歲的她轟轟烈烈,30歲迴歸家庭,40歲轉型導演,50、60歲依然續寫傳奇。世人感慨於她的美麗與才華,而她卻始終“輕描淡寫”。

光陰的故事裡有她深情地演繹,青春的煩惱中有她愛的代價。

作為一個明星,張艾嘉從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齡。在節目中,當被問到如何界定年齡的味道時,她坦言:“我不覺得有什麼要去躲躲藏藏的,或者避諱不談。一切都來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

而對於女人的味道,張艾嘉也用自然來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嚐的,我相信味道是來自於你自己人生的態度,你怎麼看待自己,那你散發出來的東西是自然的,那個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歲月女神”張艾嘉朗讀了卡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送給每個正在聆聽的人。

“那一片片森林,那一道道河流,以及曠野裡的風,都知道我們即將分手。”

其實,仔細想來,哪個女人的一生不是一瓶美酒?初嘗時是轟轟烈烈的味覺刺激,慢慢的就變成了苦盡甘來的醇香。

朗讀者:吳純,音樂博士。

目前中國唯一獲得國際三博士學位的青年鋼琴演奏家。被歐洲媒體譽為"閃耀在歐洲的中國鋼琴之星"吳純,1982年8月19日出生於武漢。4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師從武漢音樂學院原鋼琴系主任陳婉教授。8歲獲得全武漢市鋼琴第一名,10歲獲得湖北省藝術人才比賽第一名。13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漢愛樂音樂學校,並與97年代表湖北省參加香港舉辦的全國鋼琴比賽。

他講述,童年時父親拿走了家裡所有的錢財。他沒有一架屬於自己的鋼琴。因為學習鋼琴,他和單親下崗的母親,飽嘗了貧苦和分離之痛。

上天不負有心人,最終,他用鋼琴的黑白鍵,給自己的人生彈奏出了輝煌的樂章。

吳純的人生,就是他和母親用苦難澆灌出的花朵。而且,只有他知道,這段樂章的開篇,是滿滿的苦澀味道。

其實,苦澀與甜蜜往往是相依相伴的,只有品嚐過人生之極苦,才能感覺到成功的沁人心脾的甜美。

他朗讀的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獻給曾經經歷苦難的母親和自己。

朗讀者:葉錦添,是遊走於服裝、視覺藝術、電影美術、當代藝術創作間的著名藝術家。

葉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東方主義"的美學理念,是讓世界瞭解到東方文化藝術之美最重要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