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關於工業企業統計大會的講話稿

演講稿 閱讀(8.56K)

篇一:

關於工業企業統計大會的講話稿

同志們:

20xx年是我縣實施“五大戰役”的突破之年。一年來,全縣工業統計戰線的全體員工,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主攻工業、決戰園區、趕超發展”為經濟發展總方針,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程序,狠抓企業技術創新,加速支柱產業培植,內抓管理,外拓市場,初步形成了陶瓷、新型材料、鞋服紡織、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等五大優勢產業。至20xx年底,全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4家,同比新增9家。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2.06億元,同比增長17.7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2億元,同比增長15.9%;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1.95億元,同比增長18.2%;實現利稅4.8億元,同比增長24.4%。2012年我縣獲得“江西省工業崛起貢獻獎”等多項省級獎項。在全市目標管理考評中我縣被評為縣域經濟發展大會戰先進縣。

一、工業統計取得的成績值得充分肯定

去年是統計部門全面實施一套表改革之年,從去年的一套表總體執行情況來看,工業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工作進展順利且富有成效,平臺數據總體很好,全部企業能夠按時報送。通過企業的聯網直報,提高了統計調查效率,減輕了企業負擔,推進了統計規範化,更重要地是提高了統計資料質量。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與在座各位、以及工信委、園區辦的同志與統計系統的通力協作和敬業奉獻是密不可分的。工業統計戰線的同志們非常辛苦和不易,加班加點是常態。在此,向各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對你們的辛苦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企業基礎資料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從去年全年的一套表執行情況來看,企業基礎資料質量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待於我們企業統計人員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資料質量。

一、部分企業產值資料增速異常。個別企業上報的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速上竄下跳,就象過山車一樣。比如1-3月份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長40%,1-4月增長速度下降到增長只有10%,1-5月份又上漲到50%。

二是部分企業利潤增長異常。去年全年我縣的利潤增速為20%以上,企業上報資料則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有的企業同比增速卻超過100%,有的企業卻大幅下降。

三、企業用電量、產品產量與產值資料不相匹配。即產值報增長,產量報下降;有的剛好相反,產值報下降,產量報增長。用電量上也是一樣。有的企業更是把產值當產量上報。

四、企業流動資產居然等於資產總計。這個錯誤不應該,就是說企業根本沒有固定資產?還有在沒有併購重組等其他條件下,工業總產值增速只有20%,而企業資產增速卻超過80%。

五、新增企業同期資料問題,非常不嚴肅。由於新增企業的同期數由企業自己上報,十個企業上報的同期數,十個企業都對不上去年上報的報表。上面列舉的幾個原因,有些是我們統計人員是通過自身努力,可以避免的,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比如我們個別企業的統計人員非常忙,忙得每次都是快要關網的最後一天踩著時間點上報統計報表。這樣非常不利於我們統計部門開展工作,企業上報報表以後,我們統計部門還要進行資料稽核,進行超級彙總。對全縣的資料進行巨集觀調控等等,因此希望企業統計人員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統計基礎資料質量,並且及時上報統計報表,為縣級統計部門進行資料質量的巨集觀調控爭取更多的時間。

今年統計部門工業統計的總體思路是:

1、高度重視平臺數據質量,進一步提高工業統計工作整體水平

平臺數據質量是今年工業統計工作的核心任務,是從國家到地方各級領導對統計部門的基本要求,也是工業企業一套表的生命所在。平臺數據基礎打牢打好,服務科學決策、引導科學發展才有保證。工業統計工作人員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統一到提高資料質量上來,在工業企業聯網直報平臺數據質量上狠下功夫,加強對基礎資料的事前稽核和質量控制,尤其是企業分管工業統計的領導要高度重視,切實負起本企業資料質量責任。縣統計局也將嚴格按照省、市局“三個轉變”和“兩個搞準”的要求,嚴格基礎資料的稽核,嚴把源頭資料質量關口,加強對企業基礎資料的稽核查詢,加強對彙總資料質量的評估控制,加強對本地區工業經濟形勢的研判,準確反映工業經濟執行趨勢,從著力管控趨勢,轉向趨勢、水平同抓,總量、速度共管,更好地為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服務。

2、切實提高源頭資料質量,進一步加強統計基礎工作

統計資料質量是統計的靈魂,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是統計工作的終級目標,也是統計工作的根本基礎。我們要嚴格按照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相關檔案要求,一是把好源頭資料質量稽核關。加大工業企業直報資料的稽核、查詢力度,從源頭上確保工業統計資料質量。二是把好資料質量實地核查關。指導、督促企業加強基礎建設,健全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做到資料齊全、完備、規範。三是加強業務指導培訓,進一步提高工業統計人員工作能力,切實提高資料的採集、處理、分析、報送和釋出等統計環節的管理水平,擴大統計工作影響力,及時反映和解決企業一套表改革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

3、進一步做好統計從業資格考試和認定工作。依照國家統計局《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國家統計局令第10號令)規定,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等統計調查物件中承擔經常性政府統計調查任務的人員,必須取得統計從業資格,持有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實行考試製度。因此,請沒有辦理統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6月30日前,到縣統計局807辦公室辦理。

為了把我縣的規上工業資料質量既能反映我縣經濟發展現狀,又能體現各企業統計隊伍的素質,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向縣領導爭取,2013年對規上企業統計員予以100元補助,同時對各統計人員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具體包括1、報表及時性。2、報表準確性。3、報表質量要求。4、工作配合情況等等),則年終評比出若干先進個人,予以表彰。這也充分體現了縣政府對我們規上企業統計人員工作的認可和肯定,希望各位以工作為重、以大局為重,繼續不辭辛苦,把企業統計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界同仁、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企業界同仁們,讓我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振興諸暨工業,不辜負百萬諸暨人民重託!

新常態下,經濟下滑、信心不足,創新迷茫,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今天,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在這裡召開諸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工業大會,凝心聚力謀發展,提振諸暨企業家信心,增強社會各界對工業發展保障支援的強大動力。感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談談對振興諸暨工業經濟和企業發展的一些感悟。

巨集觀形勢嚴峻,中國經濟已到了結構優化的深度調整期,轉型升級是擺在大家面前的長時期任務。轉型怎麼轉,升級怎麼升,說說容易,做做難。然而,大家只能坦然面對、勇敢面對!

信心是勝利之源,諸暨的發展、諸暨的成功首先在於諸暨人敢闖敢幹,有這種不服輸的膽氣,不服輸就是信心。今天的工業大會就是市委市政府、更是百萬諸暨人民給我們企業家同仁提振信心!企業家的信心是企業發展最強大的源動力!

對發展實體經濟,我以為最重要就是明確和堅定戰略導向,堅定主業方向不動搖。企業家要耐得住寂寞,我們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程度、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什麼事情堅決不能做,這就是戰略。2014年,菲達用了將近8個月時間,聘請兩個專家團隊,編制了菲達環保“十三五”環保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了環保裝備業與環境服務業協同發展方向,確定了菲達跨大氣汙染治理、水汙染治理、固廢汙染治理等多領域的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國際一流環保大集團目標!

企業重大問題的科學決策很重要。一個企業靠一把手拍腦袋,效率是高的,但決策風險極大。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科學決策體系。自己擔任菲達一把手20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感覺膽子越來越小,同時越來越體會到尊重科學的重要、決策程式的重要、決策民主化的重要,誰都不能把制度當兒戲。因為我很清楚,企業一把手對制度的破壞力是最大的!一個企業要搞好,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然而要搞垮一個企業,一個企業一把手足夠了。

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都重要,但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更重要,制度是企業的憲法,制度是長效的。一個企業有好的制度才會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才可持續地推進科技創新,才會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菲達的制度建設,得益於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市初期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但這個時候許多方面還做不到“形似,神也似”;第二個階段是全面推行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精益管理。

現在,菲達上下對企業的科學管理內涵理解更深了,制度與企業的實際情況更接地氣了、執行力更強了,基本做到短鏈、高效。

管理制度重在科學,一旦制訂好,重在堅持執行,實際上不允許經常變化。制度朝令夕改的企業,也是管不好的。在管理方面,盾安、萬安、方圓機電這些企業我多次去參觀學習過,精益管理水平很高,現場一看就知道。

做企業的苦,市委市政府知道,參加會議的同志們都知道,我們做企業的更有切身體會。企業是一個體系,哪一個環節跟不上都不行,每個環節做好都很苦很累,關鍵是執著和持之以恆。在菲達環保的牌頭工業園區,我們的標杆就是建立一個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強大的製造基地。我們專門聘請了德國專家對鉚焊技工進行培訓和考核。目前,菲達通過歐標焊接考核的.有近60名、通過美標焊接考核的有近80名。現在,菲達所有的製造基地都能承接跨國公司的結構件產品。

菲達集團作為一家國有獨資企業,在諸暨這片熱土上,與眾多民營兄弟企業共同成長髮展。在經濟新常態的今天,我們覺得應為諸暨工業經濟發展多作新貢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菲達集團已經建立了總額為10億元的環保產業基金,我們已組建精幹的專業團隊,並已開始啟動、運作。我們將瞄準行業優秀企業,特別是諸暨境內的優秀企業,包括機電裝備企業,培育資本市場苗子企業,並在諸暨境外尋求發展機會,可能的情況下,吸引境外企業到諸暨建立生產基地。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認識新常態,是挑戰,更是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有信心以超

越突破的創新思維,主動求變,迎接挑戰,走出體現諸暨人聰明才智的發展之路,我們堅信諸暨的明天更美好!

謝謝大家!

篇三:

各位企業家,同志們:

在全區上下集中精力大幹當前、奮力奪取首季開門紅的關鍵時刻,區委區政府隆重召開全區工業經濟大會,主要目的就是要旗幟鮮明地突出工作導向:新型工業化是推進發展的第一方略,必須始終堅持絕不動搖;實地觀摩部分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及工業專案,就是要旗幟鮮明地突出工作重點:專案作為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抓手,必須抓緊抓牢強力推進;對60戶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就是要旗幟鮮明地突出工作要求:企業是推進富民強區的堅強依靠,廣大企業家是推進淮陰發展的有功之臣,必須充分尊重全力服務。通過突出這些導向、重點和要求,進一步凝聚全區上下的力量和智慧,謀劃三年,大幹當前,強力推進工業大發展、經濟大提速、淮陰大跨越,為實現

“三步並作兩步跨,三年力爭翻一番”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下面,就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我區工業經濟發展,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牢牢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不動搖

工業化是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工業化程度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我們各級幹部一定要樹立戰略眼光和全域性思維,深刻理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意義,堅定不移地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方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發展工業經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淮陰實現窪地崛起、進位爭先的重要支撐。回顧淮陰近年來的發展歷程,淮陰的低谷隆起與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是密不可分的。淮陰是傳統農業大區,在上個世紀因工業基礎薄弱,農業長期佔據主體地位,導致經濟發展速度不快,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全市基本都是倒數一二三的位置,從1995年開始被納入省重點扶貧縣(區)。新世紀初,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發展戰略,在全區上下確立了工業強區的發展理念,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程序,全區經濟總量迅速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到2008年底,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與“十五”初的2001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倍、6倍、6.6倍,年均分別遞增17 %、29%、31%,在全市綜合考核中名列第二位,在蘇北26個縣(市、區)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指標都進入了前十行列。淮陰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工業經濟的發展壯大對全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繼2001年實現二產超一產、2003年實現工業超農業後,到2008年,工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列統企業和成長型企業達到214戶,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達25戶,工業支撐全區經濟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9.71億元、工業投入71.48億元、工業入庫稅金5.07億元,分別佔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的45.3%、57.2%、37.28%,32.7、7.36與2001年相比,分別提高了15.4、個百分點。淮陰的發展歷程充分表明,工業是我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和引擎,工業經濟已成為全區經濟社會全面騰飛的強勁“發動機”。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實現“三步並作兩步跨,三年力爭翻一番”目標的關鍵所在。淮陰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工業;淮陰今後的跨越發展,也必須依靠工業。實現區委十屆五次全會提出“三步並作兩步跨,三年力爭翻一番”的奮鬥目標,工業必須勇挑大樑、多作貢獻。從加快小康程序看,工業是關鍵、是核心。對照省定全面小康標準,目前我區最大的“短腿”是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是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但是,我區工業還存在著總量偏小、產業集聚度不高、企業創新創優能力不足、大企業不多等突出問題。我區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最大的潛力是工業,最大的希望也是工業。從強區富民看,工業是支柱、是抓手。工業強,則綜合實力強,人民群眾富。只有堅持不懈地重抓大專案,綜合實力才能快速提升;只有堅持不懈地重抓全民創業,老百姓的口袋才能儘快鼓起來。從區域競爭對比看,工業是實力、是標誌。區域競爭比的是工業,比的是專案。我們周邊的灌南、邳州等縣市,幾年前發展水平與我們相當,但近年來發展一路提速,創造了令人驚歎的“灌南速度”、“邳州現象”。他們之所以能快速崛起,靠的就是主攻新型工業化。面對周邊縣區競相發展的激烈態勢,不重抓工業,不在工業上進位爭先,就會在全域性發展中喪失主動權,實現“十一五”目標就是一句空話。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保增長、保民生”的現實需要。保增長,首先要保工業;保民生,必須要發展工業。工業搞好了,經濟就能提速,財政就能增收,就業崗位就能增加,就能有更多的財力解決困難居民看病難、子女上學難以及養老、失業等民生問題。總之,經濟快速增長依賴工業拉動,財政增加收入依靠工業稅源,擴大就業崗位依託工業發展。“十一五”前三年,全區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了3.1個百分點,工業入庫稅金佔財政收入比重提高了2.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數從總數1.98萬人、戶均97人上升到總數2.39萬人、戶均116人,可以說,工業企業為加快富民強區程序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危機衝擊仍未見底的嚴峻形勢下,隨著返鄉農民工的不斷增多,企業在吸納就業、居民增收、維護穩定方面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令人感動的是,全區大部分企業家都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做到不裁員、不減薪,為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作出了建設性貢獻;部分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還抓住當前低成本引進人才、技術的好時機,積極增資擴股,不僅增強了企業後勁,也增加了就業崗位,為全區經濟逆境上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