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5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生物新課程培訓,使我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新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首先是要改變教師教學觀念。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新課程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將“以教師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突破。

 2、把握新教材內容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永久不變的教材與教法不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組組成的,各模組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從整體出發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性。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的主要脈絡,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生物的主線,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生物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生物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4.把握課堂教學

通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生物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大學聯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培訓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於積累、善於觀察和學習;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善於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我還懂得了生物的興趣性、啟發性等教學原則的重要性。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2

冒著炎炎的酷暑,十多天的新課程培訓學習宣佈告一段落。辛勞伴著收穫,感想頗多。通過學習加強了對新課程的認識,益處多多,勢在必行。學到了知識,但還有些籠統,仍需繼續學習、理解、消化並用於實踐。而最主要的收穫是對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的形象和角色產生前所未有的認識。

以往體育教師在學校裡的形象是什麼?可有可無,什麼人都能代替的“放羊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輕鬆、愉快,無教學壓力;小三門,底層人物,福利、職稱、優秀往後排;時常還要參加些校內的體力勞動等等。從這次新課程培訓的論壇交流上不難看出,多數體育教師的內心充滿了自卑和不滿,長期處於壓抑和抱怨狀態。至於造成這種境況的原因無非是以往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關注度不夠,重視程度不夠。雖然教育理論已經明確指出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並且給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但地方的執行力度是遠遠不夠的。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曙光,學校體育改革的聖火已經燃到了我們的身邊。我們必須抓住這一學校體育改革浪潮,全體同仁共同努力,甘於付出,把這次學校體育新課程改革作為改變我們體育教師形象的時機。讓體育教師成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專業素養的、備受關注的人群。讓學校體育也像其他學科那受到社會和領導的關注。

要想改變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師的形象,我認為在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我們體育教師首要做到的是自身在課堂上角色的轉變:

1、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教師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上面講,下面聽,上面做,下面學。而要走到學生中間做活動的參與者、觀察者、指導者、評論者、總結者。

2、教師從命令學生做練習的“司令”變成鼓勵和引導學生一起參與快樂運動的“政治委員”。教師不能在想讓學生做什麼,就讓學生做什麼了。而是要科學合理的制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以目標引領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快樂的參與運動。歡迎您訪問,歡迎您訪問,

3、教師從給學生測驗、打分的“考官”變成給學生總結學習和鍛鍊成果、分析不足的“教練員”。教師不再單一的給學生做定量性質的評價。而是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和鍛鍊效果,為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的不斷進步起到推動和鼓勵的作用。

4、教師從抱著“教學大綱”給學生灌輸動作要領的“書匠”變為給學生帶來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終身體育意識的朋友。教師不再有現成的教學內容,不再在學生身上做無用功。而是要在有限的課堂上給學生帶來終身的益處。

同時我們的學生也要做到角色轉變:

1、學生從濫竽充數的“隨波逐流者”變為有獨立空間的“運動者”。學生不再只是跟著全班同學一起做很多不喜歡的東西。而是可以獨立的思考,獨立的練習、獨立的進步。

2、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選擇者”。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愛好和條件主動的選擇學習內容。

3、學生從“樣樣通,樣樣鬆”轉變為能夠展示自我特長的“個性者”。學生通過選項學習可以集中的練習某項技術,該項技術水平必然得到快速的提高,有機會展示自我個性和特點。

如能做到以上轉變,相信學校體育絕對會蹬上一個新的高度。

體育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抓住契機,接受挑戰,不斷的學習,不停的摸索,不斷的進步,為我們的學校體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

新學期前教師又進行了一次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反覆地學習,使我重新對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新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教學過程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探索和實施有效的英語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的神聖職責,因此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很重要的。

一、樹立正確的思想觀。

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以人為本"除了關注整體學生的水平、愛好等情況外,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一方面明確學生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確定本節課擴充套件和延伸的內容,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通過觀察與分析,瞭解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及不同水平學生不同學習風格。

二、設定有效的語言學習情景。

學生在走進課堂前,頭腦充滿著各自不同的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達、訴說。契訶夫曾說過“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跟老師交談。”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過程.因此,我們根據教學內容設定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讓他們參加到活動中來,讓他們在活動中感知、體驗和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能力。

三、注重資訊科技與英語課程的整合。

英語課程提倡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更利於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豐富多樣的學習渠道和學習資源,大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技術裝置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四、建立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

英語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變化,在教學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新課程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使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過程更加流暢。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4

在新課程推進的關鍵時刻,為了進一步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加強對新課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市教育局舉辦了新課程教師培訓.在這次培訓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不僅要有高素質,而且要有較強地課程駕馭能力,要儘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靈活地用教材教;還要有較強的資源意識,下面將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簡單羅列。

一 新課程實施建議

1.執行課程政策,落實教學計劃

《教師成長》中提到的“如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並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材料,那麼這樣的教學在上課之前,就已經成功一半”。從中看到了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應該多積累生活中的事件作為例子,使課堂更貼近生活。此外,應該有計劃的看書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瞭解本學科的前端知識,豐富課堂。

2.改革教學方式,優化學習方式

(1) 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要以生活為主線,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努力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全面落實課程目標。要注意內容目標中有關過程性目標與結果性目標的陳述,在教學中準確把握內容標準的要求。

(2) 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取靈活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又必須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靈活運用教學策略。要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體驗—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衝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鑑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要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材的呈現方式,嘗試和確定教學方法,如,基於案例教學的方法,基於問題教學的方法,基於情境教學的方法等。

(3) 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群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使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充套件到所有學生關注的、有意義的題材。從而使課程的實施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形成網路式的教學系統,以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和社會認知的能力。

(4) 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根據高中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特別是要大力倡導有利於掌握科學方法、孕育創新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在明確基本標準的前提下,要結合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關注的問題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利於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5) 建立共同成長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構建平等、和諧、互動、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共同開展觀察生活、探究問題、領悟知識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以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創造積極的心理環境

二、新課程的教學評價建議

1.評價的基本要求

(1) 把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放在突出位置。評價要全面、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特別關注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2) 學生既是評價物件,也是評價主體。應重視學生參與評價,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要採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發展自我評價能力。如對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表現,對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效果,都可提供相應的自我評價的機會和要求。

(3) 對學生的能力發展給予激勵性、指導性評價。要注重從積極的方面、用發展的眼光給予評價,並在評價過程中予以指導。

(4) 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學業的完成,需要經歷必要的過程;學習的狀況,要在一定的過程中表現。終結性評價應建立在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以保證評價的真實、準確、全面。

(5) 採取多種學習評價方式。結業和升學考試應注重考評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真實能力。平時要採取靈活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表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特別要關注其發展和進步的動態過程。

2.評價的主要內容

主要評價學生通過學習是否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要求,全面分析學生在知識掌握、能力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情況。

知識掌握。評價內容既包括理論觀點和原理,又包括應用性知識及其操作規範。

評價主要伴隨著相應的活動展開,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動態的、綜合的、有側重的評價。評價內容既包括學習能力的評價,又包括實踐能力的評價。既要注重對理論觀點、原理的運用能力進行考評,又要強調對“動腦”思維、“動手”操作的能力進行評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關注學生情感和態度變化的趨勢。評價主要依據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參與各類活動的行為表現。

3.評價的主要方式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採用考試與考查相結合的方式。考試,包括結業和升學考試,作為學習成績的重要評價方式,應注重考評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真實能力,在提供多種題型的同時,倡導綜合的、開放的題型。學生平時學習情況考核主要由學校組織。要採取靈活的方式進行考核,如談話觀察、描述性評語、專案評議、學生自評與互評、個人成長記錄等。要通過個人成長記錄,如實反映學生在課堂學習、課外實踐活動、撰寫小論文等方面的成果,如實反映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表現。

三 教師思想轉變

教學思路要靈活,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活動多多而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來作保證。另外,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不斷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並認真地做好記錄,便於今後教學時借鑑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如: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學困生、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實效、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恰當、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提問等,我會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請教其他老師,為今後進一步的改進作充分的準備。

總之,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5

xx年7月14日到7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濰坊市xx年國小英語“345”優質高效課堂首級培訓班活動。本次活動歷時兩天,在兩天的時間裡,天氣雖然炎熱,但擋不住大家學習的熱情。有幸觀摩了孟麗萍、劉叢叢、夏亮亮和莊明華4位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在我的聽課記錄本上密密麻麻的詳細記下了教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步驟,學生每一次參與課堂的活動情況,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首先開始的是孟麗萍老師,她向我們展示的是單詞課文課與攀登英語相結合的整合課,他們的特點是小組合作形式已經相當成熟規範,小老師的培養非常成功。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對學習形式和步驟非常明確。人人有事做。人盡其能。課堂節奏快、效率高。

其次是早春園國小劉叢叢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拓展運用課型和夏亮亮老師的整理複習課。夏亮亮老師的課堂一大特色是培養學生作複習卡的良好習慣。每個模組的重點單詞、短語、句型和重點語法知識,學生都自己整理好。在這一過程中既梳理舊知、鞏固所學,並且為今後的總複習作好了準備,作用很好。另外一節課,劉叢叢老師通過各種各樣的“展示秀”層層遞進將課本知識拓展開來,通過背誦、表演、做習題、情景對話、自我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啟發引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拓展了知識、增長了能力。特別是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創設情景自編自導的小對話,有聲有色,引發了聽課老師的陣陣掌聲和笑聲。

最後莊明華老師展示的是課文拓展課。整節課在教學技巧上,我感覺最突出的有兩點:

一、教學主線清晰,設計巧妙,自始至終貫穿教學始終,體現了設計者的教學智慧和才華。開始用“what should i do in this class?”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匯入本課主要句型。然後用“what should you do in this class?”引導學生運用此句型說出課堂規範。再用“what should we learn in this class?”仍然利用此句型提出學習目標。接著用“what should we do in task 1/2/3?”練習任務中也不忘貫徹此句型。特別最後佈置作業用“what should we do after class?”結束本堂課。

二、課堂語言簡練明確,語音自然,教態大方,師生配合默契,課堂自然流暢。孫家國小的學生在小組建設,小老師培養方面已經相對成熟,老師所做的應該是如何做好“導”的工作。莊老師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自己巧妙地構思,親切的語言,引導學生從一個高潮過渡到另一個高潮,確實難得可貴。

不難看出,每位教師的課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向學生提出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同學們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一步步,由淺入深的完成教學目標。課堂上能營造寬鬆、民主、對等的學習氛圍,教態自然親切,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恰當、具體、有激勵性。教師能夠根據本堂課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所提出的問題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的提出恰如其分,能啟示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學問的構建,並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的時間,同時,注重學生的“問題”認識,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從學生方面來看,學生完全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人人都可以當“小老師”來帶領本小組或全班同學學習。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完全被激起,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產生了激烈的求知願望。同時學生流利的口語,恰如其當的相互評價,公平合理的pk,都讓我感到讚歎。這樣的課堂,學生豈能學不會啊。若是我們的課堂也能這樣,那該多好啊!

通過本次聽課,對他們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耳聞已久,也向往已久。雖然有心理準備,但聽完之後還是心靈大受震撼。我覺得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規範。規範二字滲透到了孩子們學習過程和教師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例如,劉叢叢老師的課堂就充分的體現了這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教學環節清晰,目的明確。每個模組形成了固定的課型。

二、孩子們對每個課型非常熟悉,知道在哪個環節該做什麼,並且該怎樣做。

三、小組活動井然有序,課堂效率明顯提高。

四、小老師口語訓練到位,語音標準,語言流利,表情大方。

五、教師把課堂真正交給了學生,讓孩子們在這個舞臺上唱起了主角。

六、每個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主動發言,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表演展示,課堂是他們展示自我的廣闊天地。

這一切都與他們的教學思想分不開,他們將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不是掛在口頭上,而是用“規範”,嚴格的設計自己的教學,使孩子們有規可循,有規可依。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今後,我要努力吃透《“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這套書的內涵,借鑑他的課題教學模式,改革我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6

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新課程培訓學習,此次培訓的指導思想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中國小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其它學校的幾位優秀教師介紹他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大大地開擴自己實視野的眼界,好多都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沒有想到或沒有去想的,還有就是藤玉英老師在最後一天有的培訓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圖片,體現出一個物理老師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過此次培訓從很大程度上說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

一、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因為新課改要培養學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資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2、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3、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而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的方案,而不會是現實的課程。而教師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任何其他人,如專家、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等等,不管對新課程有多麼熱心、有多麼關注,都不能代替教師的實踐。

教師一是要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創造性實踐去實現新課程;二是要對自己的以往的和當下的實踐滿懷信心,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藉著新課程的契機,發揚光大以往的優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種認為新課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陳舊的、不適應新課程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不利於新課程的開展。

 二、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說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係,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教學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3、教學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為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儘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體的製作等。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4、業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這是從事科學教育所必備的素養。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資訊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資訊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瞭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絡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

誠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反思性實踐者以及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長期以來,教師已經習慣於傳授式,習慣於按照預設進行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和教學習慣,教師要一下子改變這種習慣,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改變,逐漸有意識地改變原來的教學行為和習慣。大家首先在觀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那麼,思想支配行動,我們的教學習慣就會不斷改變,逐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總之,物理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著眼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唯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式下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身上肩負使命.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7

參加新課程培訓前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的我一直感到很茫然。剛剛對教材有了較深刻地認識就要進行課程改革,對我來講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經過這兩天的培訓我的思想認識有了很大轉變,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認識談談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一些學習體會。

首先,整體把握高中數學課程,抓住數學本質。高中數學課程有幾條主要脈絡,比如函式、幾何、運算、演算法、應用、統計和概率等。教學中應注意從課程目標、素養與能力、知識與技能等方面整體理解和把握教材,抓住數學本質。比如函式,它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課程始終的主線。應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理解函式概念,即變數間的依賴關係、對映關係、圖形關係。而函式性質的核心是單調性,奇偶性側重於影象,定義域和值域已經淡化了。

其次,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提倡"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學中實施的不盡人意。教師導的過細,學生沒有思考、探究的過程。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質疑創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真正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再次,學習方式的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學習材料主要來自於教師,過於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聽,靠單純的接受、記憶、模仿和訓練,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當收音機全神貫注地聽,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僅僅是一個驗證鞏固知識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以課題學習為主。學習材料主要來自於問題,以解決問題來聚集學習內容,要求教師提供資源培養氣氛,通過問題的解決去吸附知識。真正實現了"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第四,教師角色的多重性。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古語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直以來教師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授者。這次高中課程改革中新課程賦予教師更多的角色和作用。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研究、建設和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只是習題的研究者和考試的指導者,而是擁有先進教學理念、懂得現代教育技術、善於學習、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還要求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最後,科學的評價體系。新課程下的評價體系由傳統的單純考查學生的書面成績轉變為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全面發展。既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重視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既重視學生學習水平的甄別,又重視學習過程中起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既重視定量的認識,又重視定性的分析;既重視教育者對學生的評價,又重視學生的自評、互評。總之,評價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既要發揮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更要突出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

高中數學課程改革適應了社會、科技、教育和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但改革的過程中將面臨著許多困難,課改的藍圖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而是一個碰撞、摸索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挑戰問題,又不斷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積極轉變觀念,投身到課程改革的事業中去,與教育共同成長進步,與學生一起收穫碩果!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8

十天的高中新課程培訓學習即將結束了,這些天認真觀看了視訊,閱讀了專家文章,對新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接觸了許多新的理念:新課程,新課改,模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以學生為主體等新名詞,對新課程有了粗淺的認識。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做為一名教師面對新課程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新課程的特點

高中化學新課程分為2個必修模組和6個選修模組。其中必修模組是選修模組的基礎,選修模組是在必修模組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與深化。根據課程標準的設計,6個選修模組之間是平行關係。從內容上來看,必修模組幾乎包括了以往高中化學三年所涉及的所有內容,但由於必修模組中具體的知識點作了精簡,教學要求作了調整,大多數只是形成一般的概念,瞭解基本的研究方法,相關內容在選修模組中都將進一步深化。高中化學課程結構圖課程內容力求體現基礎時代性和人文性,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倡導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採用學分管理模式,兼顧各類學生的需要。

二、學習新課程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和內容。

我們目前還沒有仔細研究過高中的新教材,但是通過這次學習我已經知道高中化學新課程是在國中化學新課程基礎上,為全體高中生開設的課程,具有雙重功能和雙重基礎性,即一方面要促進全體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未來所需的科學素養;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學習相關學科課程和其他化學課程模組提供基矗所以我們教師首先要學習好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要求教師對教科書知識結構內容作適當調整,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教材處理是教師教學的前提,首先要求教師瞭解各模組教材的基本結構,深刻分析各模組教材的編寫思路,明確重點知識的化學內涵,揭示不同教材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其次,要求教師能夠根據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實際收集有關的教學資源,對教材的單元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刪除教科書中某些不適應學生的知識內容,並適當增加新的化學學習素材,改進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等多種途徑進行教學,以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要。

三、教好新課程

1.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尤其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化學教學中必須加強實驗教學,要充分開發化學實驗的各種教學功能。實驗既是教學手段,又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實驗的認識論功能,而且要從方法論的角度審視實驗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世界的有利工具和方法,並初步學習使用這種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學,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每一節課。

總之,我通過這次遠端教育瞭解了新課程,為學好新課程,教好新課程,新課程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矗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9

人去年暑假參加了省新課程骨幹培訓,而這次網路培訓,又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感觸頗多,為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通過這次學習,收穫很大,下面談談切身體會。

一、對於地理課程標準應本著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

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祕、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以上兩條理念是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來的,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高中地理課程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和諧統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從兼顧社會、學科和學生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出發,謀求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的互相統一和滲透整合,併力圖將這一課程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框架設計、目標制訂、內容選擇、標準擬定、活動安排以及課堂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課程最核心的理念。而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上。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幾乎所有學科──經濟學、政治學、法律、技術或其他學科,都受到國際性和環境方面的影響。因此學習這些學科的學生必須具備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識、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機綜合體與反映。地理素養既內化為隱性的素質,又外顯為具體的行為。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其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知識與技能──便於學生溝通橫向學科領域,促進相鄰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正在構建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為學生深入學習地理和其他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知識技能不僅關係到學生平時的衣食住行和休閒娛樂而且關係到日後從事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效率。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學習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學習能力是學生不斷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鑰匙”,並且只有當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地理了,他們才會把地理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與終身發展的需要。地理實踐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則是國中階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續。

地理意識──包括空間意識、環境意識、全球意識等。地理意識是在地理認知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然感悟與意念流露。判斷空間方位,確定事物之間的空間聯絡及結構,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質組成之一。環境意識和全球意識則是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核心理念。地理情感──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地理思維活動、影響地理判斷能力、支配地理活動的精神支柱,它表現在學習興趣、文化情操、審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基礎性、時代性、選擇性和諧統一的高中地理課程是這次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中,“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旅遊地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地理資訊科技應用”等7門選修模組的開設以及採用學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說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邁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探究,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的結合。

高中地理課程的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可以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第二、實踐體驗階段;

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

以往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結合。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0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們更加明確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教育的定位從我國的社會需求來看,一方面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使我國由一個人口大國轉變成人力資源大國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從受教育者個體發展來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關注每位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與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與能力,現階段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通過培訓我們更加明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培訓中,通過觀看視訊,閱讀文字和拓展材料,參與老師們的討論、互相學習、經驗交流和相互借鑑,很多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並且有了新的思考和見解,有了更多的認識和啟示。

新課程培訓中,那種相互學習,互相討論,直言不諱的學習風氣和學習態度是值得學習的,在以後的工作中也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在教學實踐中繼續努力探索,積極進行反思和再創造,為課程改革做出努力和貢獻力量。通過課程培訓,收穫最大的就是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們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從他們那裡真實的得到了一些教育的真諦。另外就是在觀看視訊的時候進一步瞭解了已經實施課改地區的一些老師的教學案例和一些成功的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也起到借鑑作用。

經過培訓,對課程改革也有了新的認識,明確了課程改革的永續性特徵,認識到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嘗試的,還需要不斷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推動課改的程序。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為教育事業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要轉變教師角色,要改變原有的師生關係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平等,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實現有效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學習,不僅要記住所學的知識,還要理解並且會應用。

高中物理教學提倡探究式教學,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完成教學活動,改變那種自編自導自演的教學方式。要通過教學的實施,讓學生體驗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如何產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學會使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要求教師實施有效的實驗教學,要實施好演示實驗教學、學生分組實驗教學和學生課外實驗教學。實驗教學要求教師精心準備,學生分組實驗還要求學生認真預習,要在實驗前明確實驗的目的,直到實驗要做些什麼,寫出實驗步驟和,並畫出實驗表格等,而不是盲目的實驗。同時要祖師好學生在實驗中的合作。教師還要結合教學的需要,開發實驗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課外的學生興趣實驗,教師要做好實驗分組、協調、指導、評估等工作。這是學生科學探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理習題教學要注意習題(作業題)的選擇,不能過難,習題選擇要聯絡生活,要形式多樣,可以讓學生寫學習心得,讀書筆記,觀察筆記,開展學生課外實驗,並寫出實驗報告,開展學生討論,或者組織學生開展學生論壇,甚至可以讓學生組織教學等。而不再是侷限於書面的作業形式。

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媒體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結合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和發展的需要,不能過多的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更不能對多媒體教學形成依賴,要結合實物教學和實驗教學,不能濫用多媒體教學。最好能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自行開發多媒體課程資源的開發。

教師在教學評價上要做到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的反饋作用,而不再是注重甄別、選拔作用。教學評價的主體和形式也要多元化,要讓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家長和社群評價相結合。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中化學新課程已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即國中化學新教材已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一、從書本走向生活

刻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說,“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說,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裡,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國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絡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汙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通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二、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著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國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著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說,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更多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

摘要:新課程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本文將通過對師生角色的轉變的剖析,淺談在基礎教育下的師生角色如何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 理念 角色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著。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並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教師角色為何需要發生變化

人類已邁入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 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新課程改革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和現有的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調查。研究性學習以研究問題為目的,沒有教材和大綱,這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創造空間。

2.呈開放性態勢,注重實踐。從研究問題的提出,資料的獲得,到研究結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

3.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學習的內容,自由組合小組,制定實施計劃,設計方案。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4.強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研究過程。可見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

二、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

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體會中寫到: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這位教師的體會較為典型地反映了教師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些變的背後說明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

(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二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過去,教師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教材拋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儼然是化學的絕對權威,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死記那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反覆地訓練、課程改革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所謂培養學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於水的實驗時,學生設計出十多種方案,研究各個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瞭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交流融為一體。

那麼,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該如何扮演?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三、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學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主體性得到真正發揮。外在的表現就是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 學習方式的變化

2.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為方的方向轉變。

3.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聽、記、背、練的被動狀態。由於探究學習更具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探究麵粉爆炸實驗中,學生探究了諸如麵粉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麵粉可燃嗎?為什麼要把麵粉吹起來等問題。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覆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

4. 在探究性學習中,廣大教師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這一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按不同層次設計問題、分組,既注意組內之間的配合,更注意小組之間的合作,互相關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敗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悅。

5. 學習形式的轉變

6. 在學習形式上,課程改革打破了一本書一本作業的多年一貫的僵化模式,變生動活潑、 靈活多樣。

7. 學生不再侷限於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 的新理念。有的教師設計家庭化學小實驗,有的教師密切結合現實,讓學生考察周圍環境在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調查10年來家鄉長江資源的變化,讓學生分組去汙水處理廠考察,撰寫化學小論文。在這一開放的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公民素質。

8. 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改變了過去作業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學生對知識章節總結或圖、或文、或詩、或小報,種類繁多,即使是作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圖,這些得益於新教材新穎形式的啟發。

9. 有的學生收集了近四十份材料,有實驗設計,有對某一節課的感受,有實驗報告,有蒐集的資料,有科普文章,有調查報告,有自我評價,有個人總結經驗,有討論材料,有章節知識整理與歸納等。

10 綜合以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轉變,可以概括為五多五少:教師講的少了,學生活動多了:教師照本宣科的少了,設計實驗、備課的多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少了,課外實踐多了;學生作業少了,作業形式多了;教師批評少了,鼓勵、表現多了。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關鍵。教師只要把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上,就會把講臺與學生共享,把講臺作為師生互動的平臺,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演好自己的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課程專家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中國教育報,20xx年10月20日第3版

[2] 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國中化學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3]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遼寧人民出版社,20xx年9月10日

[4] 羅星凱、李萍昌,《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3

音樂新課程標準是在梳理了前十年課改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融入了一些適合學生、符合中國小音樂教學特點、適應時代的內容。它是我國第一個正式的音樂課程標準。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

二、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多采用練習法用於識譜、歌唱與器樂演奏等教學領域,遊戲教學法及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實踐,培養樂感,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藝術具有非語義性、無形性、時間性、情感性、表演性。因此音樂課程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應該突出音樂課程的特點。

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強調對中華民族母語音樂文化的認識力度。要合理引導學生以“熱愛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來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在音樂基礎知識方面增加節拍、調式、演唱、識譜、創編等基礎知識。在樂譜方面不管是簡譜還是五線譜都是我國現行的樂譜形式,各地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新課標中還增加了演奏課堂樂器,瞭解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等內容。

總之,新課標越來越重視音樂學科的特點,加大了對音樂基礎知識的認知以及音樂歷史與相關文化知識的認知。我覺得這樣的音樂課才是真正的音樂課,學生只有學會了音樂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鑑賞音樂,最後達到喜歡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好境界。期待新的音樂課本能讓師生在其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4

一、 識字方面

如何把這麼大的識字量落實下去呢?

經過這1天的學習,我才發現,是我們教師在“認識”和“學會”兩項要求的把握上出現了一些混亂。“會認”的字只要整體上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舉措。我們要明確:新教材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識字量,目的是讓學生儘早進入提前閱讀,也就是說,識字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閱讀。大量的生字在要求會寫的時候還會出現,根本無須過早地進行分析,這樣就可減少大量的識字時間,更好地用於課外閱讀。

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認得準,記得快呢?就要靈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方式鞏固識字。這裡的方方面面很多,我學習重點講講我的新發現。

1、多結合語境,隨課文識字,不宜大量的集中識字。

2、生字復現時可採用這樣一個好方法:把每課生字編成一首小詩或小短文讓學生讀。

3、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在活動和遊戲中識字。不管多重複的遊戲形式,對學生都是屢試不爽。如“摘蘋果”、“大轉盤”、猜字、編謎語等。溫州的老師推薦了一種“走迷宮”的方法,可以學過來反覆用。

二、寫字方面

在當前課件氾濫的情況下,教師不能屏棄範寫的重要性。因為範寫遠比課件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語文老師應該是教學生寫好字的老師,不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交給寫字老師,那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注意對學生寫字習慣和姿勢的養成教育,要在課堂上、平時作業中一以貫之地堅持。教師的強調、堅持,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保證。

教師要注意抓字形的難點、易錯點進行示範寫,其餘的可放手讓學生自己練寫,這樣不僅可大大減少教學時間,也能培養學生寫字能力。目前聽課中發現,很多老師在課堂上不安排寫字環節,或者只範寫、生寫而不交流評議,很少能把寫字環節落到實處去。如果安排學生寫完後的評議環節,引導學生欣賞別人字中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把字寫好,這樣的指導才會比較到位。很多老師忽視了這一點,所以總覺得辛辛苦苦地教了,學生還是寫不好字

三、閱讀教學方面

新課程中也說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直接培養能力。”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領悟到新課改的真諦呢?所以我們所有的學員都對方老師的話 “最新調查顯示:課改的最大障礙來自於學校管理層” 深有同感,這應該不是無稽之談吧。

這是我在學習中閱讀教學方面最大的感悟。“語文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有獨特的個性,這就是語文的本。”在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本,從關注內容到關注語言,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傳統教學中可取的東西。“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中要更好地體現教師的引導、點撥作用,在“尊重體驗、個性化解讀和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要有清醒的理念導航,儘量避免走向這樣的極端:“削弱基礎、脫離文字、表面自主、無效合作、隨意探究、曲解對話、盲目綜合、無度開放、泛化體驗、縱容個性、弱化實踐、空洞感悟、圖畫閱讀、教師無主、語言失寵”。

有這我要巧用“泡泡”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泡泡”即語文書上學習夥伴的話,這是抽檢中認為新教材中最好的地方。因為泡泡們有的歸納詞語理解的方法,有的提示句子學習的方法,有的提示學習方法,有的提示學生學會提問,有的進行感悟式評點,還有的引導發現語文學習的規律,引導探究發現。因此,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勾畫,邊讀邊做“泡泡”,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5

20xx年暑假開始了新課程改革,所有高中任課教師就參加了高中新課程的通識培訓,主要學習新課標。2008年暑期又參加了新課改通識培訓以及各學科教材教法的培訓,並通過各種渠道瞭解了關於課改的許多資訊。新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的改革、教法的改革,課程改革是個系統工程,它在給老師教法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怎樣加強班級、學生、教學、教師的管理工作,怎樣使年級的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務於課改的進行,更好的服務於教學工作,是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只能在原有的管理方式的基礎上,一邊摸索一邊前進,一邊總結一邊創新。

一:新課改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換

首先,是對教師和教學工作的管理。新課改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換,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每個老師都應該是一個教育家。戰鬥在教育第一線的各科教師是直接參與教改的主力軍,他們的戰鬥能力與戰鬥熱情直接關係到教改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熱情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開學初,學校和年段就召開高一全體教師大會,統一思想,明確責任,以多種形式加強教師的教育,不斷增強教師開展教改工作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同時,由於教改工作任務重、持續時間長,各科教師都是在學習摸索階段,備課時也不像以前那樣輕鬆,加上大量的教學研究工作,無形間便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上要不斷地給教師關心、鼓勵,或者是心理上的平衡乃至聽取教師偶爾的宣洩,都是必須且重要的,年段應及時地把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反映。另外,還需要各種方式來增強團隊凝聚力:課改是一項工程,不是哪一個人能獨立完成了的,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與團結協作性才可能使課改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並取得更大的進展。

為此,學校儘可能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克服困難創造有利的教學硬體設施。如隨時通報各校之間聽課交流學習的情況,鼓勵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到外校交流;加強集備組工作,加強科任教師與班主任的交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反饋,及時瞭解教學情況與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問卷調查……但是,不可否認,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加強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求集備組要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並且要在每次集備時多進行教學方法的交流,上課時發現什麼方法對學生學習更有好處,要及時在組內互通經驗。集備組內的老師互相聽課評課,要對教材內容和課堂教法進行調整,打破授課的固定形式,根據各位教師的不同特點、各部分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安排,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將與課本聯絡密切、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鮮活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拓寬學生的視野,開發思維潛質,提高他們理論聯絡實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師生互動式的交流和合作。並且,在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我們希望,通過良好的集備活動的開展,能夠形成一支團結協作、素質不斷提高的教師隊伍。

二:在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新課程所體現的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是學生參加實踐、應用理論、獲得經驗、提高素質、展現自我、發展個性的一個教育平臺,因此,加強第二課堂建設也是新課程對教學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我們要求各班主任在學生檔案中對於每一位學生參加的活動、取得的榮譽都進行詳細的記錄,這也作為學生評價的一個參考,如運動會、徵文比賽、朗誦比賽、文藝晚會、知識競賽等,都是學生髮展個人愛好的舞臺,他們在這些方面獲得的任何成績或表現都是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選修課和研究性活動的開展,先由教師定課題,學生選題,做好課題申報工作,擬定研究計劃,進行開題報告會,按計劃安排分組上課,指導學生進行活動,並在活動中安排階段小結和評價,最後指導學生做出結題報告。由於所選課題既是課內知識的延伸,又是許多學生從來未曾接觸過的知識,他們對這些課題感興趣,便大大提高了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願望和能力。指導教師應對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水平進行評價,學生也在個人研究與團體合作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對他們自主學習課內知識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一起探索新課改之路,希望能夠真正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看到學生的素質真正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年段工作也將側重於教師之間的交流協調,師生之間的溝通反饋,資料的蒐集整理,資訊的釋出,更好地做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