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通用10篇)

心得體會 閱讀(9.55K)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校共育培訓心得(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通用10篇)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的優劣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每一個孩子從出生起就具有無限的可能。父母的責任就是要精心呵護好這株幼苗,使它能夠自然茁壯地成長。這個時期特別需要“用心靈呵護,用頭腦撫養”。

這次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較短,但對我的思想觸動很大,接受一流的家庭教育專家的指導,真是受益匪淺,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家庭教育靈魂的洗禮。我掌握了有關家庭教育知識,明白了家庭教育應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和適用性。家庭教育要一是要堅持“兒童為本”原則。二是家長要不斷學習、掌握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為子女樹立榜樣。三是家長堅持“多向互動”原則。

感受比較深的內容是(3——6)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具體表現為:

(1)身體發育方面,幼兒的身高、體重、營養、神經、動作技能等方面獲得長足進步;

(2)語言發展方面,詞彙量迅速增長,已經能掌握各類詞,逐漸明確詞義並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語法結構,並可自由地與他人交談;

(3)在思維發展方面,逐步克服直覺行動思維,並初步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

(4)社會交往方面,喜歡與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數量隨著年齡增加,玩伴關係不穩定,經常變化。

(5)個性發展方面,這一時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開始形成自己最初的個性傾向並會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保留其痕跡,因而在人的心理髮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覺得這部分內容非常實用,因為通過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在各個階段的思維特點,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有效的去指導教育孩子。我的女兒快六歲了,我對照了她的日常行為表現:

1、非常好動、嘈吵,最喜歡向別人挑戰。

2、很玩固及會發脾氣,不大理會別人的感覺,碰到驚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緒之起伏可能影響以至成年。

3、對自己開始有一個整體的觀念。

4、非常健談,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達。

5、由於豐富的想象力,對事實與虛構分不清。

今後家庭教育中:

1、要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和特長,採取針對性教育,發掘他們的優勢潛能;多帶幼兒參加各種活動,激發興趣,擴大視野,積累經驗,增長才幹;

2、要鼓勵孩子提問,啟發孩子提問;回答孩子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也不知道答案,應如實告訴孩子,與孩子一塊兒去尋找答案;理性對待孩子因好奇而導致的破壞性行為;併為孩子提供科學探索的機會。

3、要積極為幼兒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鼓勵孩子多到社群和兒童遊樂場所活動,幫助他們體驗與他人共同活動的愉悅;在活動中可有意識指導幫助幼兒學會遵守交往規則,學會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體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還可採用移情訓練,角色扮演等方法幫助幼兒學會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學會分享和合作。

4、掌握諸如食物中毒、燙傷、溺水等突發事件的急救措施;提高自我監護意識,儘可能消除環境中一切傷害性因素,如剪、刀等銳利物品要妥善保管等;結合生活實際事例,隨時對幼兒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對幼兒各種活動的包辦代替,增加幼兒接受鍛鍊的機會,掌握多種生存技能。

6、改變對幼兒飲食放任自流、過分溺愛的做法;引導孩子少受廣告垃圾食品的影響;以身作則,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飲食氛圍。

我不敢保證在我的教育下女兒一定要多麼優秀,但是我會用自己一顆最真的心,朝著最高的目標去努力,把教授講授的知識逐步消化吸收,讓我的女兒快樂、健康的成長!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2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為人父母之後。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為一個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國小時,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會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為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裡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裡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麼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說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著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3

就如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努力做好一名合格家長,我的認識有三。

一是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對事物和各種社會現象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標準,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社會公德良俗和行為規則。這樣才能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行為給孩子和家庭帶來傷害。

二是不能沒有原則的寬容,自然法則和一個社會的整體規則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年齡大小來改變,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觸犯了這些規則就選擇無限的原諒和寬容,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往往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來彌補,不想讓孩子受到該有的懲罰,認為這才是對孩子應有的愛。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這樣實際上是在鼓勵孩子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一次犯下更大的錯誤,可能是我們家長根本無法彌補,到時候孩子只能受到更重的懲罰,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是一定要教會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加強孩子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孩子總要離開我們,走向社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這是我們要面對的難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如何遵守社會規則、職場規則、政治規則等等,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判斷是否標準。家長要做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陪他們一起騎馬,將他們扶上馬背,更重要的是要能放開韁繩,讓孩子能自由馳騁,實現自我。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4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校互相溝通,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臺。

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全面發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群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於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五中。學校在兼備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後服務,多彩的課後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樣的課後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境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5

得益於路老師的推薦,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關於家校共育的講座,聽後如醍醐灌頂,自覺受益匪淺。

楊老師在講座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從製作一份檔案、組織一次活動、拍攝一張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五個方面為我們道出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竅門、小絕招。

製作一份檔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個孩子,以及孩子背後的每一個家庭,所以要為每一個孩子製作一份真實的檔案。同時讓家長覺得老師願意去關注瞭解他的孩子,為營造良好家校關係邁出第一步。

組織一次活動,作為班主任要時常關注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況,及時組織一些溫暖的親子活動,促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也使家校溝通變得輕鬆而充滿溫情。

拍攝一張照片,時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來發給家長,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孩子在校時的幸福與快樂,也會給家長帶來愉悅的感受。一張照片能見證孩子在校時最感人或最真實的一面,這些美好的瞬間,記錄下的是孩子們最為燦爛的片刻,也會讓家長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為家校溝通鋪設好堅實的橋樑。

認識一位忙人,我們作為班主任要對於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都要去關注,真正做好家校溝通,讓家長們體會到我們對他孩子的關注與愛護。去認識好“父親”這個忙人,

寫好一封書信,書信不在於有完美的文筆,而在於情真意切,在於那種默默而溫暖的理解與溝通。我們可以動員孩子常和父母寫寫信,讓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好地溝通,從而讓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聽過楊老師的講座後,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對家校建立和諧關係方面收穫不少,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路上,去和家長們一起努力向前。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6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也是父母未來的期望,每個父母都盼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肩負重責。在此,首先非常感謝老師們對孩子孜孜不倦的辛勤培育及對我本人的認可與推薦,作為一位三個孩子的媽媽,我很願意在此將自己的一些育兒心得作為分享交流,拋磚引玉,以便共同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正所謂“沒有天生就會的父母,只有不斷學習的父母”。做父母應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小到如何科學餵養,大到如何引導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父母首先必須做到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因為的教育,其實就是家風的傳承!此時教育就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了。

記得在我剛懷孕三個月時,我便開始看《斯波德育兒經》、查閱相關的育兒知識,孩子出生後我便可以比較遊刃有餘地科學餵養孩子,而非手忙腳亂、偏聽偏信。

其次,我非常地推崇親子閱讀!在孩子兩歲半,我便買了各種各樣的繪本,有性格與好習慣養成類的繪本系列如巧虎、朵拉、貝貝熊系列叢書等(非常適合低幼兒);有引導小朋友學習直面問題及解決問題手法的繪本如《不一樣的卡梅拉》、《和朋友們一起想辦法》系列等等。海量豐富的中英文繪本選擇,足以解決父母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每一次的親子閱讀都猶如對心靈的一次洗禮,美輪美奐的精美插畫於孩子而言也是一場藝術盛宴。“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本將會是孩子的朋友,我堅信閱讀也將使孩子受益一生,他們今後將會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裡面學到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高貴品格;在《人民總理周恩來》裡學到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志向,等等。如果父母沒有時間陪伴,請讓書本陪伴孩子吧!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父母也要慢慢地開始引導孩子對各學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及自我管理能力。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總是鼓勵他們要有耐心,不可浮躁。孩子進步了,我也總是及時地進行誇讚。誇讚一定要注意誇孩子的勤奮努力,以此激勵孩子不斷挑戰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最後,父母應高度重視家校共育的理念,在家校配合方面,父母要尊重每一位老師,要經常跟老師溝通交流,既要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要適當給老師回饋孩子在家中的表現。要高度重視學校每次佈置的任務並讓孩子積極主動完成,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榮譽感。不規矩無以成方圓,只有家校共育最終才能促進孩子健康陽光地成長,最終健全人格,自我獨立,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7

通過閱讀呂校長的《強化課後服務,落實全面育人》與楊東平教授關於《什麼是理想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關於現代教育的一些內容,現代教育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擁有健康的人格、準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我學習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實的精神生活等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有效落實全面發展新理念,更加貼近現代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活動,它的主要形式有:補漏提升活動和個性興趣活動。通過開展課後服務活動,充分開發了同學們的潛能,培養了同學們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雖然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協調與配合。作為一名家長,除了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還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與舉止,若稍有偏差,應立即進行矯正。其次,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鞏固,有計劃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儘可能讓他獨立完成,以培養孩子以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

總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距離,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和良好溝通的渠道,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孩子高度負責的精神,感謝學校為每位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所做的努力。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8

近期,通過學校組織的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有很多收穫,使我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互動,只有家校互動才能更有利於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現在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教育模式也多樣化,這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大壓力。因此,怎樣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不斷地提高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並以實際行動來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樹立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教育孩子做人要有人生價值,要學會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做人要有一個人生計劃和目標,不能稀裡糊塗過日子,到老一事無成,為了這個人生的計劃和目標,那就要好好學習,因為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進步,獲取更多知識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二、教育孩子凡事要從點點滴滴做起

首先自己就要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關心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問題,比如生活和學習情況,身體和思想情況,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解決,家長還要在家中準備一些書籍和學習資料,不僅自己可以學習,還可以作為孩子的參考資料。總之,自己有能力解答就解答,沒能力解答,就翻資料為孩子解答。

三、家長要及時瞭解孩子在校表現

比如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是否好好上課,能否按時完成作業,有沒有什麼壓力等等。每次孩子回家,家長要和孩子聊聊在校的情況。如發現新的情況或有什麼疑問,就能及時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確保這樣那樣的問題能及時教育並督促孩子加以糾正。

四、抓好平時學習外,還要幫助孩子做好階段總結工作

尤其是每次考試之後,要幫助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哪方面有問題,就說明哪方面知識掌握不夠,通過考試後檢查分析,對的要加以鞏固,不足之處要採取補救措施,一般方法與任課教師交換意見找到問題。另外安排同類型參考資料進行強化訓練。

五、給孩子足夠空間,讓他自由發展

在完成必要作業後,其他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而不是讓他學這個,學那個,一般孩子會做一些他感興趣的,比如做手工、畫畫,騎自行車,看兒童節目,只要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活動不干涉。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把孩子鎖在一定範圍內,身心得不到休息和調整,就有可能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六、在教育孩子時,我們要學會用童心來觀察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為家長有時可以是嚴厲的父母,有時還可以是良師益友,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用平和寬廣的耐心,沉著冷靜地去對待孩子做的事情,成功了不要喜形於色,只要適當表現和鼓勵就可以了,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只要幫助孩子尋找和分析原因就可以了,不贊成不要大呼小叫,這樣會挫傷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育孩子沒有一個固定模式,為了孩子應當不斷探索學習,這對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是很有益的。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9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因為生活在網路環境中,成長環境相對複雜,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延續到學校中。學校老師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的各項習慣和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就須得密切聯絡家長,只有老師和家長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有骨幹教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堅持。我們都知道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少得21天,在這期間,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督促,也需要家長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並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麼偏見。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共育培訓心得10

在當今時代,許多國家採取種種形式溝通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絡,家庭參與對中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影響。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國城市人壽保險公司所進行的年度調查,大部分教師認為,缺乏家長參與對學校教育是個“嚴重的威脅”,家校合作勢在必行,也理所當然。

家校合作關係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擺正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各自的位置,因為他們在不同的事務中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凡事絕不能以誰為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各自的角色後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應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一)家校合作中學校領導的'角色定位

學校領導首先是鼓勵士氣的組織者,他要對家校合作進行大力宣傳,指導,支援和鼓勵,使學校教職員工對家校合作充滿信心和熱情,並以積極的姿態主動參與家庭的合作,營造出學校與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圍。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劃人,他要帶頭參與家校合作的學校整體計劃的制訂,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動。最後是家校活動的實施者,合作中有和諧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學校領導通過自身人格魅力和個人能力能夠機智地處理家校間的矛盾。總之,學校領導有責任激勵教師加強與家長的參與活動,同時也可以通過協調、管理、資金支援以及對家長參與活動表示讚賞等方式來幫助學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動資源的開發人。教師進行一次家訪,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開一個家長會,要佈置會場,請家長髮言,請學生代表發言,讓一部分學生作好服務工作,教師準備彙報材料等,所以無論是教師走出去,還是家長請進來都需要教師去組織實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必須是平等的關係,教師不應該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嚴,去影響孩子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長在孩子心裡的地位,教師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告訴家長,讓家長感到榮幸,教師也要幫助孩子在心中樹立起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教師是家長和孩子聯絡的紐帶,是家長的朋友,學生的知心人。

教師的工作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隨時隨地因人而宜,許多活動在活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例如:一個學生數學競賽得了獎,如何告知家長,是打電話?發簡訊?帶口信?如果把喜報寄給社群或單位領導再轉交給家長,或許效果會更好。教師用真誠去對待家校合作,一定會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活動來。

(三)家校合作中家長的角色定位。

美國學者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角色分為三類:

1、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有關研究發現,當家長的這種角色參與學校教育時,他們能成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長的自信心以及家長對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隨著參與有所提高。

2、作為學校活動自願參與者,自願為學校提供無償服務。家長可作為班主任的輔助人員幫助教育學生,可就某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可就自身經歷給學生做非正式報告等。

3、作為學校教育決策的參與者。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決策的全過程,即決策形成、決策執行和決策監督。

蘭根布倫納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家長分成上述三種角色的。我認為我國現階段家長應該承擔的角色是:

1、學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責者。學校教育在改革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一旦出現問題,家長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責,為教育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2、學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觀察者。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參與,要用智慧,用真誠來支援教育,很多家長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上的參與者,成了一名觀察員。

3、學校教育的鼓勵者而不是批評家。學校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宣傳,特別是在領導崗位上的家長的積極參與,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關係建立的關鍵

在學校管理者、家長、教師這三者中,他們之間的角色轉換,換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關鍵之一,大家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可以彼此諒解,達成共識。

關鍵之二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營造合作氣氛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積極的態度,學校教職員工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教職員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納家長,有時教師會受到家長的批評,責怪,威脅。和家長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們還是要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閡,要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成為合作伙伴,那麼一定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二是實際的行動,能夠讓家長真正介入學校事務的合作中來。

關鍵之三是與家長合作離不開語言的交流,老師要有誠心和富有愛心,講話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下列幾種方式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

1、認真聽對方講話,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涵。

2、全神貫注於對方,與對方進行視力接觸,通過相應的身體語言(如身體前傾,面露微笑,點頭,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興趣,都集中在對方所講的內容上。

3、用開放式的陳述句對對方所表達的意見和情感作反應。

4、尊重對方,承認對方的意見對解決問題的至關重要。

(五)家校合作的途徑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須教師要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去,同樣家長要參與到學校管理和改革中來,實現真正的溝通與互動,下面介紹幾種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徑和方法。

(一)家訪。家訪是學校和家長聯絡的重要渠道,國中三年內教師對每位學生要家訪一次,班主任每年對學生要家訪一次,家訪過程中要作好家訪記錄,要求家長簽字,面對面分析問題,總結經驗,不埋怨、不指責、不批評,切實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髮展,同時,家訪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員結構,家訪過程中要有禮有節,不能告狀式家訪,家訪時,一定要讓孩子在場,教師要有誠心和愛心要多表揚孩子的進步,真正起到教師、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合作關係。

(二)家長會。家長會是爭取家長配合的有效途徑,形式可以由家長進校舉行家長會,家長會每學期舉行兩次,期七年級次,期中一次,各年級組長主持,班主任瞭解學生情況,彙報學生成績,指出學生問題,介紹班級現狀,溝通家長意見。

(三)家長參與教育。請家長進校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以瞭解學校,認識學校與學校保持一致。每個年級都要建立家長理事會,作為家長代表參與學校方針、政策的制定,參與學校後勤的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隨時讓家長進教室聽課,家長與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學更透明。

(四)密切親子關係,為家庭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學校安排學生做“三個一”即:幫家長洗一次腳、做一次飯、說一句悄悄話。家長安排子女為教師也做“三個一”即:幫教師做一張賀卡、打掃一次辦公室、提一條意見,通過學生這個紐帶把家長和學校聯絡起來。

(五)通過家校聯絡卡、電話、簡訊、電子郵件等及時將學生學習、思想品德、體育健康、獲獎處分、重大活動、調整作息時間、臨時加班或放假等資訊反映給家長,同時也可以瞭解學生在家的情況。

一個深刻、全面和真實的教育,必須是教師要了解家庭,作好與家長合作的心理準備,並且要積極鼓勵家長成為學校的密切夥伴;家長要承擔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積極參與學校事務,本著對教育的負責,用積極的態度成為學校的智囊,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