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6.68K)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

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促進學生自主和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們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轉變,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次,新課改使我們廣大英語老師面臨新的挑戰。因為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相關能力的提高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還必須學習新的知識,與時俱進,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

教學設計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設計者(教師)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新的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呢?這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具體問題。經過這次《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學習,我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有了以下體會:

1、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

2、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考慮與新《課標》同步,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運用和實踐,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用”中學。教師要有目的地設計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新《課標》明確倡導在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備課時,除了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帶著“任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更高。

4、在課堂上儘可能創造互動的機會,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積極表現自我。教師還可藉助多種教學媒體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情景對話、角色表演、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5.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如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機會。

總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每位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創新,不斷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2

上學期,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課改實踐與探索,並以此作為學校的視窗和亮點提升學校的品牌,促進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教師探步前行,高效課堂的構建初見端倪,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初見成效,這是值得可喜的開端。特別是最近幾周人研討課展示,使各備課組、任課老師進一步闡釋了高效課堂的含義,特別感到欣慰的是各實驗老師立足於自身教學實際,各顯特色來構建高效課堂,本著多研究、多實踐、多總結、多交流的原則,通過深化、提升來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通過今天的相互交流和研究,讓我們大家坐在一起,相互借鑑、共同促進,我認為這次階段總結、交流研討活動給我們實驗教師更明確了努力地方向,在一次次的聽課、評議、交流活動中,讓我們自身也得到了成長,拓寬了教學眼界,同時也更認識了推進課堂改革、建立高效課堂已勢在必行,高效課堂的構建學校教育工作也帶來了活力。

從我校各學科新模式操作來看,應該說是成功的,我們把學生培訓成了一個個優秀的“小老師”,徹底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手、口、腦解放出來,展示時“臺上”學生或表演、或辯論、或講解,全班學生圍成一團,看著很亂,其實都有一條學習的主線在控制調節著,目的是讓全班學生都參與了學習的過程,主動學習遠多於接受性學習,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同學講解。老師點撥等環節,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通過大量板演等暴露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充滿了活動,不斷生成許多精彩的東西,師生的思維通過不斷的碰幢,產生智慧的火花。

我個人認為,改革無論用哪種模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動”起來(學到新知,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才能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全面發展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對於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有一個過程,先模仿才能生成,根據基本操作流程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漸進式地、有選擇地同化到我的教學中來。在課堂模式的改革中,我們同樣需要“變”,沒有人能給我們提供現成的教學模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時段,設計導學案。就是要吸取他人成功較好的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有機有效的溶入到我們的課改中去,要有地放矢地靈活的吸收。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在課堂上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的發展。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

高效課堂改變了老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是一個顛覆性的課堂教學革命。高效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老師教、被動學這一現象,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老師的主導地位得以明確,學生改變這一觀念以後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傳統課堂上老師是絕對的權威,老師的主導地位不可動搖,老師的言語不可置疑,而孩子卻是有問題不敢問,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說上臺去展示了,當我們習慣了這種低效率、高消耗的教學已經歷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早已成為一種教學習慣時,面對新的教學模式一時間轉不過彎或不適應是在所難免的,但只要堅持、堅持、再堅持,課堂教學就會有奇蹟發生。

其實,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初衷是想讓老師自己輕鬆一點,回想一下我們曾經歷過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洋思教學模式,聽課時覺得教師在課上真輕鬆,不用怎麼板書,把教學目標、預習步驟打在投影上,課堂上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預習規定的時間後,讓學生講解,而且,還當場完成課堂作業,並當場批改。所以從目前我們學校所實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再次感受到: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說話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在動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後讓學生自己燃燒!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3

通過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特別是聽了文老師的《新課程的有效教學》後,使我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理論知識素養。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之處,而網路研修則為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的平臺,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通過本次培訓獲得的些許體會:

第一,對課程有了新的認識。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往往過於注重政治課的政治性,而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與知識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國中的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了人情味,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嚴重地影響了國中的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導,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國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徵之外,增強了人文性。強調國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這明確告訴我們,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用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在鮮活的中學生活中感受、體驗、理解國家和社會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要求,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習慣,使國中思想品德課更貼近中學生的生活,使之成為一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第二、新課程注重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絡實際,是思品課的一大特色,特別要注重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思品教材知識是生硬乏味的,如何把乏味的知識變得讓學生容易接受,是國中思想政治課的一大難題。思品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社會上的知識來理解和領悟教材知識,這才是思品課的主要目的,從而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的滿堂灌,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的能力,難以適應新社會的發展與需要。現代教學理論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瞭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掌握其規律,達到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前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探究式教學的觀念是必要的。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4

新課標下語文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而要達到這樣一種教學境界,最為重要的是要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優化課堂教學。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一個學習的合作者或學習的指導者。課堂上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獨特的感受;課堂上,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刺激學生學生自主學習,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讓尊重和賞識走進語文課堂教學

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能充滿信心,才能啟用思維,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教師要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親近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使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古語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與感悟空間,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和鼓勵;教師要激發學生潛在的好奇心,把學生提到主動學習的角色上來;教師要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四、提高自身的素質

教師要進行繼續教育,以趕上時代的步伐,滿足學生的需要。在知識的領域上,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條潺潺不息的小溪;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理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下,作為教師的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反思和不斷的探索。一切從學生出發,促進學生髮展。努力創造條件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世界,讓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5

在《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一書中,講到了“國小數學教學要重視興趣、應用和過程”,我認為這正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重視興趣、重視應用、重視過程是數學教學走出困境的法寶。重視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匯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結構特色、語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比如,低年級的數學課,要多給學生創設遊戲的情景,遊戲活動符合低年級孩子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中,既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從中發現了新的知識。重視應用,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原型,並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對其他學科中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尋求解決的策略,通過運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重視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知識的發生過程,通過“過程”領悟知識的邏輯關係,體驗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等在數學學習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視過程還要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學期教學的過程、評價的過程,發揮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教育作用。怎樣才能使學生“要我學”到“我要學”!

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即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怎樣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呢?《國小數學新課程教學法》中給出了精準而又通俗的解釋,即“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是不斷地學習。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動自願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愉快的,輕鬆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幾學生學習的一種品質。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作為現代人,必須有終生學習的意識和會學習的能力,並且終生都要率也較大;如果他是被動的,那麼他做事時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憊的,而且事情成功的機率也較小。學生的學習也如此。所以,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創設一個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優勢領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促進個性和諧發展,由傳統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6

今天我很榮幸的參加了由縣教育局舉辦的暑期培訓活動。該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由華東師範大學的蔣欣宇主任針對我們使用的教材——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結合《綱要》、《指南》進行了深入解讀。通過蔣主任的解讀,我對我們使用的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能將《綱要》、《指南》中的理念與課程實際進行有效結合。現將我的一些體會闡述如下:

近期由於參加縣第三屆青年教師基本功考核,對《綱要》、《指南》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但這也僅限於理論上的,尚不能與我們的教學活動有效結合。而今天的講座正好為我提供了這一契機:講座一開始,蔣主任就為我們解讀了《綱要》、《指南》的精神所在,然後又結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為我們進行了直觀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蔣主任讓我們觀看了一組孩子自己夠鞋子的圖片,然後她先讓我們說說這組圖片說明了什麼。後來老師又出示了一組簡單的示意圖,關於孩子發紙巾的案例,再次讓我們思考這一案例體現的教育理念。我想到的:孩子的學習是在生活中進行的。然而最後老師針對兩個案例給出的最終答案:孩子的學習有一個過程,老師、家長要學會等待。當老師揭示答案時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是啊!我們成人總是看不了孩子一遍遍的嘗試,從而包辦代替了,這樣完全剝奪了讓幼兒獨立嘗試、探索的機會。

活動中,蔣主任還針對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寶貴的意見。首先是在美術活動中提供範畫這一問題,我們老師在孩子繪畫時總是會提供範畫,要求孩子看著範畫來畫,甚至還會要求孩子塗色也要與老師的一樣,然後孩子畫好後再看孩子的作品放在展示牆上。咋一看:嘢,這個班幼兒繪畫還都不錯。仔細一想:為什麼每個孩子畫的都差不多呢,難道他們就都是這麼想的嗎?長期下來,我們就會束縛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蔣主任通過簡單的案例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讓我們受益良多!

蔣主任的講座還很注重互動,她讓我們就自己平時的工作提出存在疑惑的地方。我們園的王曉玲園長認真思考、結合我們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之處提出了三個專業的問題,但是可惜的是由於時間關係蔣主任沒能作深入的解答。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園長的第一個問題:晨間活動該以晨間遊戲為主還是晨間鍛鍊為主。這的確是值得關心的問題:《指南》中提到要讓幼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保證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說明不僅要保證時間,還要保證幼兒的活動量。那麼我們在平時的一日活動安排上就要合理安排、統籌規劃了。

活動的最後,由劉軼丹老師為我們展示了建構式課程的配套軟體。軟體結合課程設計精美、操作簡單,相信會為我們以後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能更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7

《化學課程標準》對國中化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教師工作面臨新挑戰也是新的機遇,通過幾年實踐有以下體會:

1、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程倡導向教師提出了新考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參加培訓,自學教育理論,模仿先進有效的教學模式,積極的從多渠道挖掘教學素材,為課程開展打好基礎。正確認識教師要從以前的單純知識傳授,轉變為幫助學生髮現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不僅教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合作。老師從以前的課堂表演者轉變成了現在的導演,從評價者變成了參與者。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掌握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和手段,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師生關係從以往的"先知先覺"的絕對權威地位轉變為教師尊重學生,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關係,在課堂上,作為教師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傾聽不同意見,使用“請幫助、有創意、再思考”等語言,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教師不是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獲取資訊,提取有效資訊和運用資訊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學會學習。

2、廣泛交往互動,提高學生能力

根據新課程要求,改變課堂上師問生答的單向交流,增加師生之間雙向的交流以及同學間的互助交流的比率,養成在課堂上傾聽學生的習慣,鼓勵學生向老師置疑,提倡‘兵交兵’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師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的個性化創造,是教師依據創造和思維發展的原理,在教學中通過個性化的設計,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或策略,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

化學課多采用科學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一般是以給出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覺地提出問題,設計研究方案,共同討論,共同探討,通過獨立的思考得出探究的結論,並在教師的引領下應用所學解決實際的問題,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比如開展水資源狀況調查、軟皮蛋製作等家庭小實驗,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更容易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在探究學習方式的實施中,培養學生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及如何描述實驗現象,學會通過分析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進行交流與反思,提高了學生的口頭的表達能力。通過課外的小實驗,裝置小製作,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讓他們覺得化學就在身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面向全體的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合作學習,我將班級的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採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形式,每組推選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全組同學的探究分工和任務,激勵同組學生髮揚團隊精神,開展公平競爭(角色一段時間後應該調換)。這樣有利於學生在認知上相互啟發,情感上相互支援,輕鬆而愉快地學習新知識,學生表現的機會多,可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生生互動中體驗學習過程。

3、做好課程研究,改革教學方式

合作學習在化學課中應用比較廣泛,在進行實驗教學、概念教學以及解決開放性、綜合性問題的時候,都是比較適宜選用的。在實驗室製取氧氣、二氧化碳等學生實驗;物質分類等概念的學習;以及會考複習中適合使用。為保證合作學習達到理想效果,要注意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公平的前提下開展競爭),職責明確,在教學中給予充足的分組研討時間,一定讓學生在獨立思維之後,進行成果交流。

研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非常有益,它的主要形式是將學科問題作為專題,要求教師教給學生適用的研究方法,化學單元知識及專題複習時適用分析歸納法,有利於形成知識體系;實驗教學可採用作品分析法,對比研究實驗方案的優劣;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可採取探索發現法,讓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最高階段,,教師要熟悉系統的相關知識,能從生活實際、史實故事等素材引發學生興趣,展開廣泛的聯想,使學生會思考會提問,自覺通過實驗探究,資訊的捕捉、分析、重建等過程,掌握科學的學習探索方法,這對終身學習可起“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學方式的改革對提高教學效率意義重大,三種教學方式並不是孤立的,能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進行合作、研究,就是我們的努力目標。

4、改變評價方式,促進個性發展

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評價方式,則注重多維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在具體實施時,切忌以成績的高低定優差,可採用個人成績提高分的評價形式,根據比較客觀的測試成績和日常表現,確定基礎分,以後的課堂教學效果檢測及各種測試時,不再只看分數的高低定優劣,而是對比成績的變化,能更好的反映學生的努力過程和學習效果,提高落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基礎分數高的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尤為可貴。有利於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發現學生的優點,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發展,激勵學生健康向上的發展。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8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物件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說,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定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9

一個多月的時間,肥城市教育局組織了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共同體教研活動,我鎮與市白雲山國小、石橫鎮、礦區各學校聯合。市白雲山國小到各鎮進行了送課活動,同時我鎮在第一輪後,鎮內也開展了第二輪活動,通過觀看的幾節課堂教學,我感受到了課堂變革精神。

教育教學的改革其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

回想在我以往課堂教學中,我也想過用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被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我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著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裡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本次活動,我發現我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我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從根本上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同時,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學習課堂變革一點初淺體會,課堂變革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課程變革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課堂變革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0

通過學習《20xx年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並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1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通過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國小數學學習,使我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課程教學,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學理念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定問題的情境化。數學中很多的結論和證明並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首先通過思考題,設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

二、教學過程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轉化為探索—研究—創新,從而實現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學生學習的教育觀轉變,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也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三、教學方式、方法上差異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課標也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通過各種資訊科技及各種軟體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數學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確引導,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髮現、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數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絡起來,即為“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所提出的思考題、探究題都是直接與生活中的問題,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的一些例項,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當前,教學方法五彩紛呈,舉手投足不知所措,聽了專家的報告,頓覺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學一家,融匯白家,發展創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後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語道的,教學切不可趕時髦,擺花架子,盲目追隨,死板硬套,而應該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性格、閱歷、見識、語言表達、現代技術應用能力不盡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勢必洋相百出,不成體統。

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裡,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採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通過學習使我深深認識到我們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

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2

近日,受學校的委派,我們一行五人,前往蘇州參加第五期全國中國小微課程設計與反轉課堂教學實踐高階研修班。現將如下心得與大家共分享。"翻轉課堂"——這種能夠凸顯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呈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固有的教學觀念和既定的思維方勢。"翻轉課堂"是什麼,如何"翻轉",通過這次的學習,經過一番搜尋查閱,本人對"翻轉課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什麼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定義就是教師建立視訊,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訊中教師的講解,完成相關的測試並提出問題。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協作、完成作業及個性化指導,學生形成新知結構的一種教學形態。眾所周知,傳統的課堂教學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佈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但"翻轉課堂"卻幾乎把傳統教學翻轉了過來,構建了學生晚上在家依據教師製作的10分鐘左右的教學視訊自主學習,並完成幾個有針對性的測試;上課時師生互動交流學習內容,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顛覆或者叫反轉。既改變了學習的順序,又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實現學習的可複製性。老師不在是講臺上的"聖人",而是成為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教練。

二、如何開始"翻轉課堂"

通過聆聽學習胡教授的講座,開始錄製微課之前得做好以下幾點:

1、繪製知識地圖。對即將進行翻轉課堂製作的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梳理。

2、列出知識清單。對本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概括,應明確學生必須掌握的目標,以及視訊最終需要表現的內容。

3、制定設計方案。收集和建立視訊,應考慮發不同教師和班級的差異來制定教學步驟、安排教學內容,分配視訊時間等等。個人認為微課中應只講重點、不講難點,將難點留到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探討,更能加深學生對難點的理解。

4、確定錄製形式。在製作過程中應考慮學生的想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5、組織課堂活動。課程內容在課外傳遞給學生後,那麼課堂內更需要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建立內容,通過探究式的活動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機會在具體環境中應用其所學內容。

三、"翻轉課堂"翻轉了什麼

翻轉課堂以"學習情況研究、學習資源前置、有針對性的學困生輔導以及總結性提升"作為課堂推進的模式,為我們重構了教學的基本流程,他對傳統課堂的顛覆性改變,既讓我們疑惑頓生,也讓我們眼界大開。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

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訊,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訊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訊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體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精心安排教學環境和妥善安排教學環節,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育在技術的支援下變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翻轉課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論,而是重在轉變新形勢下的教師觀、學生觀、課堂觀。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當教師更多的成為指導者而非內容的傳遞者時,教師就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並有針對的進行問題或學困生輔導。採用這種模式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性,有助於學習者的溝通、協作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轉"讓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更深入

翻轉課堂改變了我們與家長交流的內容。大家都記得,多年以來,在家長會上,父母問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比如:安靜的聽講,行為恭敬,舉手回答問題,不打擾其它同學。這些看起來是學習好的特徵,我們回答起來卻很糾結。因為在我們翻轉課堂後,在課堂上這些問題也不再是重要的問題。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孩子們是否在學習?如果他們不學習,我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學習呢?這個更深刻的問題會帶領教師與家長商量:如何把學生帶到一個環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4、學習後,對自己的幾點反思

一是把導學案落實到位,每個學生必須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並完成導學案的練習題,培養整體班級學生自學的能力;二是讓優秀學生更加優秀。可以讓部分學生通過不斷的自學,一直往前趕超,然後通過課堂的講解不斷自我完善。三是帶動後進生。每週抓一兩個學科的最差生,通過課堂一些基礎題的不斷點名,並給以一定的獎懲措施,使這部分學生也能跟上班級的學習步伐。

通過此次講座的學習,我深刻體會到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一些傳統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漸地被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充滿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轉課堂就是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實踐形式。當然,要把他很快轉化為我們的教學理念和實踐行為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翻轉課堂"。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3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之後,我知道了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學科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間接經驗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出學校以學生的親自實踐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獲得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與學科課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素質,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這門課程中,第二部分“綜合實踐活動創新教學設計與評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活動過程。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這門課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於怎樣進行學生實踐活動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綜合活動”四個領域,其中,綜合活動展示的是綜合實踐活動非指定領域——主題班會與學校大型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流程,更便於我們教師有針對性地借鑑。

人與自我教學案例中,“學生與網咖”這一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了活動設計:主題的提出、活動目標、活動設計、活動過程(活動計劃和活動展開兩個方面)教師反思、點評。在這一部分裡,不僅學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方法,而且明確了一種讓我的學生能更好的對待網咖使用網路的教育方法,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教育比老師家長的說教更有效果。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鍛鍊了能力。“學生與網咖”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到網咖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從而主動拒絕網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習慣接受老師或者書本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動,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4

根據區教研室工作要求,我們品德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認真學習了“新課程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並組織了充分交流。《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建議30條》從四大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對教學準備的要求;二是對教師教學實施的要求;三是對學習評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四是對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每一方面的內容都十分具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通過學、討論,使執教老師對國小品德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都認為新課程下教學常規和教學建議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指明更為實際的方向,能有效幫助自己查詢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進一步認識到落實常規對提升教學質量的緊密聯絡,並對如何落實教學常規達成了如下共識:

1、教師在平時要嚴格按照備課要求進行備課

備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組合,資源挖掘,教學形式等,還要備教學準備,因為根據學科特點,課前準備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如資料蒐集、實物觀察、人物調查、採訪等。

2、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雖然上課不是照本宣讀,也不是教案走場,但決不能隨心所欲,不著邊際地高談闊論,純粹把備課留於形式。把上課視為遊戲。在教學中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並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落實教學的每一個大環節,讓學生在瞭解、認識、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積澱一定的能力素養或道德素養,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世界產生共鳴。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吸收、內化的過程。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勿需安排得的水洩不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讀讀、想想、寫寫。聽說讀寫不是語文課的專利。相反地,課堂中要給學生一定的作業時間,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最有效的狀態。

3、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及時進行學習反饋

做好課內外學習活動記錄和評價。以主題單元為單位進行階段性評價和反饋。期末進行必要的書面檢測,結合日常觀察、學習活動記錄、階段性考查、期末檢測等方式,綜合評定學期學業成績。評價主體多元,有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和社會評價等方式,評價方法多樣,有教師觀察記錄、學生活動、學生訪談、作品評析、書面測試等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式、方法,並不斷創新和完善。

4、加大資源開發,重視學科合作

品德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課程資源是多樣的、開放的,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因此,要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學生的經驗、生活等資源;利用學校、家庭、社群中的各種資源;利用社會教育機構、自然環境資源等注重教學實效。這學期,在教學四下年級品德中,我就充分利用了區檔案館、區敬老院等這些社會機構資源,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採訪,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同時還應重視閱讀報刊書籍,關注時事新聞,加強科學、歷史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以適應課程教學的要求。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利用其他課程,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在明確努力方向的同時,大家也提到了不少實際性的困難,如課前的準備工作因學生的能力、習慣等問題或家長的諸多因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往往是老師說得很激動,學生聽得很心動,回到家後沒了行動。高段的很多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化時間,還要有相應的場景,但學校的實際情況,安全因素等又不允許學生走向社會去實踐、感受,等等,一切的一切教不待於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

教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5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材培訓、聽課評課、教研討論等,感到這一實驗工作的迷惘,面對新的教科書,教學設計真感到無從下手。幾十年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這一步,實覺有些力不從心。通過與老師們的切磋、討論和自己的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自己的教學情況談談一點心得: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說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經常讚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3、嘗試做中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做中學的基本流程是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和猜想——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得到並介紹自己的成果——結論——學生能力評定,它與課改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知識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教師要善於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性向。

通過學習使我在很大程度上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是勢在必行的,新課程的制定對學生的品質素養、知識技能、學習方法給與全面關注,對知識技能把握層次較靈活,給予教材編寫有很大的彈性,教材編寫的彈性給予教師課堂設計較大的把握空間。但毫無疑問這些都給教師把握知識技能教學方面提出了困惑。因此做為教育最前線的教師,我們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無條件地為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去努力。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