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我看改革30年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64W)

央視《經濟半小時》請改革親歷者厲以寧、吳敬璉談改革30年成敗得失。

我看改革30年心得體會

對於改革成功的三個方面,吳敬璉認為“最成功的改革”有三次,第一次是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商品經濟是我們改革的目標;第二次是1994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第三次是根據97年的十五大所規定的建立基本經濟制度這個改革。

厲以寧則認為第一是農村家庭承包制,第二從8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第三是民營經濟的興起。

吳先生說的是改革的三個階段,而厲先生說的是改革所涉及的三個領域。

改革在不同的時期和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表現和不同的成就,但這些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的不同表現和不同成就,並非改革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中國改革30年,30年之後和30年之前,中國到底在什麼地方發生了最根本的變化,兩位專家級人物似乎都語焉不詳。

吳敬璉說得不錯,“市場經濟這個東西它的核心問題就是自主決策的,是自由的交易”。可惜吳先生卻沒有看到,改革30年,我們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自由交易的逐步解放和落實。

改革的經濟成就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但即使是最徹底的改革擁護者如吳敬璉、厲以寧,似乎都忽視了這些經濟成就不過是個人自由解放的副產品而已。

改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最根本變化是對個人權利的尊重,是對契約自由的認可和保護。農村家庭承包制不過是一個形式,在這個形式背後是承認農民的財產權利;民營經濟的發展不過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的前提是承認每個私人的財產權利和投資自由。國有企業的改革是從企業經營的自主權開始的,這背後是一個基本的自由市場原理:企業經營者的自由意志比任何偉大的計劃者都更有效率。

親歷改革30年,除了對個人權利和自由意志的尊重與保護之外,我想不出還有任何其它理由可以解釋這30年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支援改革的吳先生和厲先生如果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你們主張的改革還有什麼意義?吳敬璉先生批評說,“這方面的改革進展太緩慢”,那麼在吳先生看來,30的改革成就是從哪裡來的?

關於改革的不足,厲以寧說,第一個不足之處是城鄉二元體制基本上沒有觸動;第二是行業壟斷還沒有消除;第三是社會保障制度推行得極慢。

厲先生恐怕是徹底看錯了。中國社會的城鄉二元結構是一個農耕社會的大國向工業化城市社會轉型過程中必然要長期存在的一種社會結構,這是個客觀事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並非想改就改得掉的。同時,如果以“消除”為標準來看行業壟斷,恐怕我們永遠都無法“消除”行業壟斷。至於社會保障制度,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要以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判斷,恐怕中國還要被批評1以上。

這些顯然都不是改革的不足,這些都是歷史發展中的一些必然的過程,無論改革如何完美,這些問題依然沒有辦法消除。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是時間。

改革最大的不足,是我們的改革雖然在實際上全部是圍繞個人權利和自由而進行的改革,但這個改革在形式上卻全部是以計劃經濟的語言而進行的。改革最大的不足,是我們的改革者竟然到現在都不知道我們30年的改革本身就是一次自由意志的大解放。改革者如吳敬璉雖然認為改革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這方面的改革進展太緩慢”。我實在想不明白,如果改革不是在自由意志的解放“這方面”取得了偉大進展,我們還要這改革做什麼?

中國改革最大的不足,表現在中國的改革經濟學家們對30年的改革成就到底是從何而來,至今也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們雖然在理論上知道市場的核心價值是個人權利和自由意志,卻從來不相信或者堅決不願意承認中國30年改革的成就正是來自個人自由的解放。他們在理論上知道只有自由意志才是創造財富的最基本動力,但他們卻死活不願意承認中國30年的經濟進步正是來自個人自由的空前解放。他們非常害怕將中國與自由聯絡在一起,他們不允許任何人將中國30年的成就與中國的個性自由和解放聯絡在一起。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最近我看到有兩種如出一轍的理論比較流行,一種理論認為中國目前是“市場+不民主”制度,吳敬璉先生的觀點於這種理論非常接近,認為中國雖然市場改革很有成就,但民主改革還不足夠;另外一種理論則認為當年的中國或者蘇聯錯不在計劃經濟,錯在當時沒有采用“計劃+民主”的制度。

這兩種莫名其妙的理論竟然還在那裡煞有介事地相互“爭論”,構成了世界上最奇怪的奇觀。這兩種荒唐的理論都不明白:市場本身就是自由的,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市場+專制”的制度。而計劃經濟本身就是對個性的禁錮,這個世界是也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計劃+民主”的制度。

市場不是買賣商品的地方,市場是自由交易,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我們的改革經濟學家們還要奢談什麼改革?

計劃經濟不僅僅是計劃生產幾斤糧食幾噸鋼,計劃經濟是將人性禁錮起來。既然崇尚計劃經濟,你又何必拿民主來自欺欺人?

計劃經濟最惡劣的地方是對人性的禁錮。計劃經濟要讓13億人的自由意志服從於某些人的個人意志和喜好。30年前,人們只能按照一個思維模式思維。我們對當時有一個現象記憶猶新,那是常常有理論家和道德先生向人民說教什麼是美,他們要指導人們穿什麼衣服,規定人們應該喜歡什麼音樂,留多長的頭髮,戴什麼眼色的太陽鏡。這些在今天看來如此荒唐的“教育”,在30年前,卻堂而皇之地佔據著媒體和教育的舞臺。

改革是從思想解放開始,而這個過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思想解放的本意,是思想多元,而不是用一種思想取代另外一種思想。30年改革最偉大的成就,是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大言不慚地教訓別人如何思想。這種變化,是改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最根本的變化,可惜這種變化被理論家們徹底忽略了。

改革最偉大的成就在於,已經不存在任何一種有著具體內容的政治主張可以得到全體人民的一致認可。任何一個主張,只要稍微有一點合理的成分,就一定是有些人贊成,有些人反對。這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偉大的進步。如果說改革尚有什麼不足,那麼這個不足恰恰在於,我們是否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這個事實呢?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接受,硬要將與自己觀點主張不同的人看成敵對勢力,要用階級鬥爭的辦法來消滅對方,這些人又何必高唱民主的高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