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新區建設發展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41W)

建設××新區,是市委、市政府為做大××中心城市規模、優化城市品位、提升經濟實力的重大舉措。××新區地處××中心城東北部,南以320國道、××大道和秀江為界,東瀕風光秀美的秀江,西至××大道,北接滬昆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南側層巒疊嶂的山林,形成了新區北面天然的綠色屏障。新區規劃面積26.67平方公里,規劃範圍內人口約6萬(包括流動人口)。作為中心城重要的主體組成部分,××新區處於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對於構築中心城新的區域功能、突顯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化水平、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將發揮巨大作用。因此,××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著眼於打造最好的城市核心區這一目標,嚴格遵循“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經營、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妥善處理好六個方面的關係。

新區建設發展的心得體會

  一、當前與長遠的關係

由於歷史原因,××新區轄區的城鄉空間發展基本呈現一種自下而上的分散發展模式,造成城鄉空間無序分散的形態,土地資源粗放利用。在中心城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為××新區提供一個合理的空間構架和現實的發展空間,集中發展建設是××新區建設首先要明確的問題。因此,××新區建設在空間上應強調集中,以突出緊湊的空間形象。要打破村、街道兩級行政界限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建設空間的集聚效益和規模效益,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在規劃把關上,要十分重視超前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好的規劃是城市取之不盡的財富之源,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有一個高起點的總體規劃、分割槽規劃、控制性詳規和實施藍圖,並保證嚴格實施,就能營造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創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凝聚人氣和資本,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客觀地說,中心城以前總體規劃意識比較薄弱,存在著“先繁榮、後市容,先流通、後交通”的現象,被動應付的情況比較突出。城市雖有規劃,但立意和起點不高,執行力度也不夠,導致城市功能不全,系統性和配套性較差。儘管城市規劃本身不能為城市功能進行終生定位,但規劃可以調控和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因此,××新區建設一定要樹立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化規劃意識,嚴格規劃控制,注重建築、環境容量、配套設施、形體景觀等規劃元素的互相配比,不要顧此失彼。在不影響自然人文景觀和周圍建築採光通風的情況下,應鼓勵適度建設高層建築。要根據所在區域的自然和人文情況,對人口密度、綠化率、空地率進行適度限制,對建築的風格、色彩、輪廓空間組合等方面進行適當控制。尤其要高度重視中央商務區(cbd)的規劃建設,特別強調園林綠地、各類公共活動場所和各類停車場等三種具有靜態功能的公共場地建設,這對於提高城市品位、發展城市經濟和增進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意義非比尋常。

其次,在規劃實踐中,應當實行開放式設計,通過設計招投標,引進國內外高資質的設計單位參與工程專案設計,使設計深度加深,方案更加優化。要在確保專案使用功能、視覺觀賞功能的前提下,對各設計方案進行深入的經濟比較,以選定最佳的規劃設計方案。對市民熱心關注的一些重點工程,應當採取公開展示、邀請市民共同參與評選的方法,激發市民共同參與城市建設的熱情,以更好地達到領導決策、專家評審、群眾意見的高度統一。

  二、新區與老城的關係

妥當處理好新區和老城區的關係,是××新區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心城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即將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加快,對城市功能的升級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全國農運會前後大規模改造,××中心城老城區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功能大為改觀,但由於歷史原因,有四個弊端仍然非常突出:第一,建成區功能佈局不盡合理,中心區不突出,功能區塊不明顯,居住、工業、公共設施等用地混雜,工廠大院及辦公大院形式普遍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城市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第二,建成區內建築密度較大,集中綠地較少,與“江南生態休閒城市”、“中部最佳宜居城市”的建設目標有不小差距。第三,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欠帳過多,路網結構不合理,交通節點不順暢,市政基礎建設薄弱。老城區目前給人的感覺是“路難行、橋難走、車難停”。道路的方向性差,連貫性不強,初來××的人很難弄清方向,搞清方位。根本原因在於交通道路規劃建設,沒有同步跟上××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一些主幹道路等級不高、寬度不夠,許多道路沒有設計非機動車道,功能不全。第四,建築形態檔次不高,除了一部分高層外,基本屬於5—7層的立地排式結構建築,高度不高,體量不大,景觀零亂,立面單一。尤其在沿街、沿路建有較多檔次不高、地標性不突出的.建築。這些弊端,已成為制約中心城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

所以,××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一定要比照現代城市經濟的發展要求,吸取老城區的教訓,力求各項建設起點高,綜合配套更完善。按照中心城“北拓南控、南改北建”的發展戰略,新區要在人口疏解、功能優化等方面,為城市品位的提升提供平臺和支撐;老城區要繼續整合優化,作為傳統零售商業服務區,承擔城市的基礎服務功能。在發展方向上,新區要以行政中心落戶為契機,通過公共服務的建設,集聚行政辦公、金融服務、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商貿物流、大型公園等城市服務功能,儘快使新區成為政治文化中心和現代商貿服務區。同時,充分發揮新區自然環境優勢,強化生態型居住功能,打造山水宜居新城。在具體操作中,務必要根據中心城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人口增長趨勢,把握好先與後、主與次、重與輕的關係,即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原則上“南控”要服從和服務於“北拓”,“北建”要先行於“南改”,合理控制好老城區的改造時序和節奏,避免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兩張皮”現象,實現兩者的有效呼應和良性互動。

  三、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考察城市發展史可以看到,城市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一個“打破平衡、恢復平衡、再打破平衡”的動態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不斷進步的過程。在新區開發中,至關重要的是科學制定土地開發的時序和強度規劃,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的關係,以滿足各個時段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

在具體建設時序上,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是不可取的。縱觀中心城前一輪的開發建設,我們不難發現,1995年以來特別是撤地設市以來,在“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理念驅動下,中心城市建設獲得快速發展,贏得了市內外社會各界的稱道。但勿庸置疑的是,這種快速也導致了一些敗筆,比如秀江路、袁山公園等主要景觀區域建築控制不合理問題,城市規劃區內私人無序建房過多過濫問題,次新區各種公用設施的配套銜接不夠問題(最為典型的是袁山中路以北、××北路以東、明月北路以西、××大道以南區域內未規劃建設足夠的公共停車場地和人防設施),等等。這些敗筆,已經給中心城今後的發展和市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壓力。

當然,過分追求質量而不講究速度也同樣不可取。城市建設的目的是要保證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均衡發展,力求以儘可能短的時間和儘可能低的投入,得到儘可能充分的開發。在這個問題上,有一點我們必須予以特別關注,就是行政決策者的時間概念與規劃設計者的時間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前者有“快”的衝動,而後者有“精”的要求;前者注重的是動態效益,而後者追求的可能在客觀上體現為靜態效果。因此,在具體操作中,一定要銜接好兩者的差距,注重處理好建設速度和質量兩個概念的辯證關係。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新區建設步伐。儘量做到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循序漸進,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加快發展,實現建設速度和質量的統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的關係,要牢牢把握土地開發這一核心環節,實施城市土地的綜合開發模式。一段時間以來,中心城在城市土地出讓上走的是成熟一塊、出讓一塊、建設一塊的單項出讓開發的路子,這不僅降低了單位土地的收益,而且導致城市建築缺乏整體感和協調性。因此,在新區土地開發模式上,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徵地、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配套、統一管理”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綜合開發建設。在具體開發內容上,要做到規劃設計、徵地拆遷、土地開發、組織施工、驗收交用各個環節緊密銜接、互相配合和協調發展,以求縮短工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交通、住宅、科教文衛、商業服務、市政工程、園林綠化等所需用地,根據需要和可能,分清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配套建設,分期交付使用。要通過對各專案的綜合平衡,最合理地安排交通、電力、通訊、給排水、供氣、消防等諸種設施與主要用地功能之間的比例關係和開發秩序,避免各項開發投資因互相干擾而降低效益。在開發規模上,要做到合理適度。著力提高開發強度,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均衡發展。通過綜合開發,合理安排互補功能用地的充足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係數。

  四、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加快××新區建設,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始終抓住經營城市這一關鍵,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資。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資產和經營城市的重要載體,必須緊緊抓住經營城市這一關鍵,把政府的行政推動和各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城市建設投資的多渠道和市場運作的多元化。

為吸引更多的投資主體參與新區開發建設,要有計劃地對出讓地塊的區位優勢和地理條件進行廣泛的宣傳與推介,邀請高等級的諮詢機構為土地招商做好前期策劃;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土地招商活動,釋出土地招商資訊;通過各種渠道主動聯絡各地開發商到實地考察,增加感性認識。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區建設的基礎設施規模巨大,僅靠財政無法滿足投資需求,財政也無力包攬全部基礎設施。如果政府直接投資基礎設施,難免身陷微觀經濟事務之中,影響其基本職能的履行,所以應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將城市土地、基礎設施、公用服務設施、無形資產以及城市其他資源作為商品,重新組織和優化配置後推向市場,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激發社會各方面的投資動機,用小量政府投資帶動大量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基礎,社會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開放型的投資格局。在此過程中,新區管委會應著重做好基礎設施的未來需求預測和總體佈局規劃,並制訂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計劃,消除市場的盲目性,為提高基礎設施投資效率打下基礎;同時,對壟斷的基礎設施企業實施管制,防止其濫用壟斷權力遏制潛在競爭對手和損害消費者權益。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提高基礎設施規劃和決策的科學性,維護政府與企業之間契約的嚴肅性,避免出爾反爾,喪失信用;二是在吸引外資及民間資本參與建設和經營的基礎設施專案中,要建立激勵機制,促使民營企業提高效率。

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不僅體現在新區建設的投融資體制上,更為重要的是,新區管委會本身要立足長遠,努力構築一個扁平高效的行政事業管理體制。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思路,壓縮和控制機構設定,簡化審批程式和辦事環節,為新區發展營造精幹高效的體制環境。注重對新區重點產業和企業的扶持力度,減輕企業負擔,逐步推進新區向“無費區”過渡,增強新區的引智、引資、引企吸引力。遵照國際慣例,城市管理逐步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本文來源:免費http://和市場化軌道,形成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開放型體制框架。

  五、城市與農村的關係

××新區轄區多為城鄉結合部,由於社會身份、職業、文化的差異,新區農民向市民的轉變顯得更為深刻,難度也更大。隨著城市的擴張,近些年,因徵地拆遷產生了一大批農轉非人員。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引導這部分農民向市民轉變,是事關××新區健康發展與和諧穩定的重要問題。借鑑外地經驗並結合新區實際,我們認為應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推進農民公寓建設,提高農民生活居住條件。積極推行“農民居住進小區”,按照現代化城市小區建設標準,有計劃地建設一批“公寓式農居”,這不僅能有效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農民對現代城市文明的接納度,而且可大大節約新區的土地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市品位,從根本解決新區建設、耕地保護與農民建房之間日益嚴重的用地矛盾。

第二,切實做好農轉非安置工作,完善新區社會保障體系。實[文祕站:]行全區統一的安置政策,適當提高安置標準,保障農轉非人員的利益。加強村級資金的管理,促進土地徵用費的保值、增值。加強勞動保護和安全生產,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完善養老、失業、醫療保障體系。積極探索有效措施,改善社會福利,搞好社會優撫,建立社會安全網,解決農村貧困戶和城鎮低收入的生活問題。比如,可按照1:2分配“公寓式農居”的成套住房,提供今後可供出租的房產資源。

第三,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引導農民走入市場。切實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加就業崗位,有效疏導就業。在城建、土管規定的範圍內和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三產,投資建設房產,切實保障農民長期穩定的經營收入。同時將綠化養護與道路保潔等市政工程推向社會,增加就業機會,多渠道、多途徑改變農民的就業方式。

  六、個性與融合的關係

××中心城從空間上看,包含老城區、××新區、經濟開發區和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城市功能和經濟功能。××新區的發展方向十分明確,就是要按照行政、文化、商業等功能集聚發展的要求,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的原則,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貿餐飲、金融保險和旅遊會展等產業,積極培育資訊服務、文化傳媒和社群服務等新興產業,推動服務業上層次、上水平,全面帶動和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這就是××新區的“個性”。

但××新區不能孤立地發展,必須實現與老城區、經濟開發區和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的有效融合與互動。簡單地說,××新區要成為老城區城市服務功能提升的引領區、經濟開發區工業發展支援的提供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客流中轉的承接區。所以,從個性建設角度看,××新區要強化行政區域概念,強化形象意識;但從融合角度看,××新區又要堅守“市區一體、共興共榮”的發展理念,淡化行政區域概念,主動融入“大城市”發展格局中。目前,××中心城城市資源佈局較為分散,難以形成足夠的聚集效應。改變這一現狀,要求我們必須做好“統籌”文章,堅持同城統籌,實現一體化發展。

當然,強調融合,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地域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和產業功能的全面深入對接。所以,通過××新區現代服務業的充分發展,提高中心城區服務業的輻射力和擴散力,促使各區加快融入中心城經濟發展佈局至關重要。如果把經濟開發區比作中心城工業經濟的火車頭,把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比作旅遊經濟的火車頭,那麼××新區無疑就是中心城現代服務業的火車頭。作為“產業興市”的重要領域,高水平的現代服務業不僅是一個極具潛力的經濟增長極,它的發展還將有力地推動工業領域的迅速發展。因此,抓好了這一方面,相當於撬動了城市經濟突破發展的槓桿。××新區所肩負著的職責,可謂使命光榮、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