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院校學習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1.27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院校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院校學習心得

院校學習心得1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隸屬於四川省經濟委員會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坐落在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四川省德陽市市區,20xx年成為四川省首批建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於20xx年12月經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專家評審,列入被稱為高職教育“211工程”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專案建設,確定為全國首批二十八所“國家示範性高職高專院校”之一,確立了在全國一千餘所高職高專院校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的領先地位。通過對其建設方案的學習,我的學習心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國家示範性院校建設中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有其得天獨厚的區域環境和產業環境支援。它位於四川省的德陽市,德陽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在德陽投資建起了包括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製造企業,這些企業為需要大量的高階技術人才,為其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其中在示範院校的申報專案之一,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需求比達到1:6。另外德陽市將職業教育,看成德陽市的一張名片,20xx年,德陽市政府將德陽教育學院整體併入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並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2億元支援學院發展,使該院在短時間內綜合實力飛速提升,一舉成為全國首批示範性高職學院之一。現在更是形成了由政府組建,行業支援,企業參與,院校承辦,社會共享的一種新的管理和執行機制。

其次,學校在總體建設目標及內容上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體制創新,開放辦學,努力為行業和地方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辦學指導思想;以專業叢集建設為核心,以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全面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目標。在經過對四川省裝備製造業的市場調查研究和多方面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4個以優勢專業叢集的建設作為國家示範性高職學院建設的子專案。

針對於每一個專案,學校分別從專案簡要說明、專案意義、總體目標、建設內容四個大方面分別論述。其中建設內容上,又分別從;

(1)實訓基地建設;如以數控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機械製造技術類專業叢集建設方案中,實訓基地建設的總體思路:按照“實習場所要像車間一樣,實訓教師要像工程師一樣,實訓作品要像產品一樣”的思路,前廠後校模式,建設“車間型”實訓中心;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建”建設思路在中國二重、東方電機廠、東

方汽輪機廠、寧江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以學院原有建設的“國家數控技術職業教育示範性實訓基地”,國家區域綜合大模式“德陽機電職教實訓基地”為基礎,重點建設“公共實訓平臺”、“基礎實訓平臺”與“專業實訓平臺”,將實訓基地建設成為一個“師資一流、裝置一流、管理運作模式一流”的大型區域校企共享平臺,以“產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為主線組織實踐性教學環節。同時進一步加快“四川省裝備產業叢集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的建設,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

(2)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培養和引進工作、“雙師型”教師培養,並制定相應的引進計劃和培訓方案。

(3)課程改革與建設

①產學結合、校企互動,由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開發優質核心課程,突出課程的開放性和職業定向性,根據企業要求和技術發展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

②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上崗和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 ③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組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滿足行業和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高適應性要求。

④由企業、院校聯合調整、選定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根據企業訂單安排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走“訂單式”培養之路。

對申報專案的專業叢集為核心建設多門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課程及配套教材、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並在區域或行業內職業院校中推廣使用。具體規劃核心課程規劃表、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投資計劃表。通過專案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向職業院校提供可借鑑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共享教學資源,向區域內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正是由於這些互利互惠舉措,將學院建成全社會共享的學院,才使得學院得到了企業和地方更多的理解、支援和幫助,真正解決產學研結合、校企互動中“一頭熱、一頭冷”的問題。

再次,學校在建設方案中具體體現出了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專案的保障措施;

(一)實訓基地建設計劃與主要措施。

(二)師資隊伍建設計劃與主要措施。

(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主要措施。

(四)教學管理主要措施。

(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並說明了它的可行性。

在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專案的的資金及管理上,也具體列出了

(一)資金籌措;

(二)共建單位的支援;

(三)專案管理。成立由主管部門、德陽市政府、企業、學院共同組成的專案專門管理領導小組等機構,多方共同制定專案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和管理制度,加強專案管理、協調,定期進行專案監測和年度績效考核。

監測指標體系在建設方案中的體現。如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未來三年的投資計劃,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師資隊伍建設分階段監測指標;課程建設分階段監測指標,都一一加以列表說明。

最後,對示範院校申報成功後的預期效果進行描述,如通過專案實施,使學院在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得到進一步昇華,帶動區域內其它高職和中職院校快速

發展,提升整體辦學水平,成為發展的示範。創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產學研深度結合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批標誌性成果,成為改革的示範。建成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具有領先水平和鮮明特色的專業或專業群,新建、擴建與個專業建設發展相匹配的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成為實訓基地建設、輻射服務和管理執行的'示範。同時與企業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協議”,“頂崗實習協議”,使80%以上的實訓教學環節都在生產型實訓車間和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形成共享型優質教學資源和和標誌性成果,供其它高職和中職院校學校共享。建設一支高水平“雙師型”專兼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在“雙師”培養和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上有新的突破,造就多名在本行業、本地區有影響的技術工藝大師和專業領軍任務,成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模範。社會服務成績突出,成為服務的示範。開展多個工種的技術培訓。在職工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正是由於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它的整個建設發展都植根於並融合於當地的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在經歷了幾任黨政領導和無數教育人不懈的努力與傾心的付出,才會有今天的生機蓬勃,處於高峰發展狀態。如今,國家最後30所左右示範院校的遴選已經開始,我們學校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期,對於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方案其中還是有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希望我們能充分吸收他們的長處,在這次申報中能大獲成功。

院校學習心得2

為貫徹安徽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合作委員會檔案精神,20xx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組織教務處處長、教研室主任及骨幹教師10名赴合肥參加20xx年安徽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學習,為全面推動我校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開啟新的局面。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現代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資訊科技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培訓班上,常州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眭碧霞介紹了“資訊科技推動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成長”;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職出版事業部副主任洪國芬介紹了“智慧職教助力職業教育資訊化教學”;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陳小豔介紹了“基於智慧教育的資源建設與應用”;安徽工商職業學院谷小城分享了資訊化教學設計經驗交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學服務管理部首席策劃周健介紹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資源檢索系統使用介紹”;安徽省警官學院劉雪蕾,全國職業院校資訊化教學大賽-高職組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獲獎者介紹了職業院校教學資訊化教學設計,並用多個案例詳細介紹如何進行資訊化教學設計,如何體現職業教學的職業性、資訊科技運用和課堂教學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訓,心得體會如下:

1、提升視野,感受到資訊化教學的魅力

隨著教育資訊化的發展,資訊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課堂,越來越多的學校管理者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通過變革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習者發展適應資訊時代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養,並逐步探索新型資訊化教學模式,以適應這種新的變化和挑戰。

2、更新觀念,體驗資訊科技支援下的知識創新教學

職業教育需要創新教育,創新知識教學、創新論壇是以觀點為中心的,而傳統的建構主義則是以活動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忽視學生充分的思維過程,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教學為反思性教學,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性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網路教學,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網路學習可看做是一種在教育領域內擴大勞動規模的典型形式,勞動因素被網路替代,並不意味著教師是多餘的.,相反,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或裝置維護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資訊素養,教師必須具備

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資訊社會,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成為一名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瞭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這次的培訓不僅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訊化教學能力的機會,也發現了各地的差異和不足。

此次培訓內容豐富充實,參加培訓的教師收穫頗豐,普遍感到了大資料時代教師資訊化能力提升的迫切性。通過學習,教師們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時,本次培訓對提高我院教師教學資訊化水平,強化內涵建設,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院校學習心得3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步由世界大國邁入世界強國。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國開始注意到文化軟實力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於是,作為中華民族靈魂和精神支撐的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關注,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視。而高校作為傳播和創新文化的重要機構和場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其應用於教育之中。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拋棄傳統,就等於丟掉根本,等於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我們應當懷著溫情和敬意自豪地對待。

中醫藥學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學性和倫理觀,橫跨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秀的高階中醫藥人才須達到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統一。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於中醫藥學的人文特質,突出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亮點。同時,中醫藥文化中所蘊涵的中國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統文化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把國學貫穿到中醫藥的教育中來,是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國學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國學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表達著豐富的中國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質是文化與人的雙向建構機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形態、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斷擴充套件。德育與文化應當緊密結合,不斷創造和更新,實現德育和文化兩個維度的發展。國學教育與高校德育實際上也存在互動關係和內在契合之處。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國學是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蘊藏豐富。中華文化被稱為倫理型文化,這種文化以經典為形式得以儲存,因而國學中充盈著豐富的、直至如今也極具現實意義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倫理規範。無論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還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倫理襄永、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對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說,國學可以成為高校德育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能夠更好地滋養和支撐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大學生成為德與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成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較高、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大學生。尤其是,要強化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信、促進大學生實現民族自強,就必須從傳統中、歷史中找到支撐。從這一意旨上來講,國學的特性決定了它能夠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教化和培育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二者統一於化人與育人的要求與實踐中。

(二)文化傳承的作用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傳統與根本。數千年綿延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有著廣泛影響力、強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華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這些智慧一般集中體現在歷史流傳下來的偉大經典之中。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誌。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進取的過程中,優秀傳統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讓廣大中國人接受優良道德道德傳統、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要求。因此,實現文化的傳承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題中之義。

如今的高校不僅是知識的寓所,更是引領文化的力量。大學生是時代的未來,一定要樹立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學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實現民族精神財富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民族文化自信。“這些因素的傳承和弘揚不能不依靠德育,應該說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揚和培養一種民族意識、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部分,是國學所承載的傳統文化能夠獲得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貫穿國學,使得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通過這一方式得到更廣泛的認識、接觸、理解和接受。換言之,高校德育是國學發揮作用、實現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將國學與高校德育相結合,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要求。

總而言之,國學與高校德育統一於開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學生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德育通過對國學內容的檢驗、選擇和教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傳遞道德知識、哲學知識等知識形態的文化,也傳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規範形態的文化,還傳遞情感、態度、信仰和各種文化心態、社會風尚等多形態的文化,從而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傳承中醫藥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師國學承模式變為院校培養,中醫藥院校為我國培養國學了大量高等中醫藥人才。時至今日,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思想日趨成熟,然而國學令人費解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發展起國學來的中醫藥卻要擺脫自身的理論基礎及其架國學構,追求科學實證,日漸式微的原典理論已經成國學為人們對古典文化神壇的祭品,處處可見的“中國學西醫結合”、“中醫現代化”等光怪陸離的文化標國學旗無論是在中醫最高學術機構,還是在人們的國學普通生活之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熟語,在此國學語境下的背離傳統、背離經典的任何言論和行國學為都是對當下受眾的誤導,也是對中醫原旨的國學玷汙和嘲弄。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在著力國學中醫藥現代化的同時,應把中醫藥文化教育放國學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緊密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國學和發展中醫藥文化,不斷提高中醫藥學生的綜國學合素質。

(一)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國學成部分

自從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變革、創新和發展。所謂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國學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藥學發生、發育和發國學展的思想母體和動力源泉,科學與人文的成功國學交融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特質。中醫藥學是中國國學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國學要組成部分。在世界醫學史上,許多文明古國國學都有過自己的傳統醫學,但是,歷盡幾千年的滄國學桑,目前碩果僅存且承傳不絕的只有中醫藥學。國學數千年來,中醫的實效性作用並沒有因年湮代國學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啟後的經驗積累使國學她超越了時空侷限而更臻完善,其關鍵的原因國學即在於她的文化性遺傳,在於她具有先進文國學化的合理核心。

(二)高等中醫藥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醫國學藥文化特色

大學不僅要培養專門人才,而且國學應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國學應培養具有優良綜合素質的人才。各高等學校國學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國學人才觀,明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國學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9]。因此,大學教育承國學載著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傳承文化是現代大國學學的基本功能,創新文化是現代大學的崇高使國學命,研究文化是現代大學全部活動的基礎。

中醫藥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國學的重要基地,進行中醫藥文化教育理應成為中國學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理應成為中醫藥院校德國學育教育的重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基本職能,弘揚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學醫藥院校的神聖使命,而創新中醫藥文化則是國學中醫藥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毋庸置疑,在市場國學經濟條件下,中醫藥學要繼承、創新,中醫藥院國學校要發展、強壯,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不容忽國學視。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市場。高等中醫國學藥院校的人才培養在重視學生專業素質教育的國學同時,更應注重中醫藥文化教育,以中醫藥文化國學豐富中醫藥學生德育教育。

三、中醫藥院校學生國學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強國學素養的培育有助於提升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認同”是一種個體被群體的文化影響的感覺,是人們在一個民族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本民族有意義事物的肯定性體悟。文化認同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建立。而大國學的範疇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學習國學對建立學生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文化自覺性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中醫藥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傳統文化的薰陶,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對國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繼而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提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學素養必然有助於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認同感。

(二)提高國學素養是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提高國學素養離不開國學教育,畢天璋提出“我們暫時可以界定為以國學為核心內容的,旨在傳承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和學術傳統,培養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醫學本身和傳統文化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醫學就是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學說思想都影響了中醫學的文化背景,而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才能夠更好的理解中醫理論中的精華。而國學中的經典無疑會幫助學生增強文化底蘊,提升人文素質,例如讀《論語》可以讓學生知禮、知仁義,懂得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讀《孟子》可以提升學生內心的道德感、提高社會責任感;讀《莊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豁達灑脫;讀唐詩宋詞在讓學生感受審美愉悅同時詩意的體悟人生,學習國學可以讓我們心靈中有詩意,記憶中有歷史,思考中有哲理。

總之國學在高校德育中的應用既是響應中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也是對社會和學術界“國學熱”的迴應,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斷改革和提升的應有之義。國學中包含的精華和優秀資源,能夠為中醫藥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