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3.26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1

火車呼嘯而過,那亮光,那原先照耀黑暗的一切光亮,噼啪一聲,變得昏暗了,永遠熄滅了。

優雅高貴的、生機盎然的安娜,走向了臥軌自殺。

彷彿溺水的人沉浸在幽深的黑暗中,掙扎於紛繁糾結的水草裡,最終看著生命的最後一個氣泡湮滅在那遙不可及的光亮間。

她飛蛾撲火般的愛情燃燒了自己的生命。從最初的優雅風情,純真又誠摯,到最後陷入神經質般瘋狂的'妒忌和猜疑中。不得不說是她心中的執念讓她瘋魔。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佛家有言如是。慈悲的佛是在說:親愛的孩子,不過分執著於愛,不要迷失於恨,雲淡風輕才能追求生命的解脫。

生命之弦華美而珍貴,只有充滿柔情的手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章。我們是需要愛的,我們需要豐沛的情感來點綴這冰冷的世界。但塵埃中矇頭追逐的人啊,又總是容易忘記,水滿則溢,過猶不及,擔負太多,生命自然無法承受。

安娜之死,於我們這些無關緊要的旁觀者而言,是一次華美而壯烈的英勇就義,她用生命“挺身反抗人生無涯的苦難”。於她自己而言,卻是一場一敗塗地的豪賭。凡是有果,則必有因。扼腕嘆息之餘,與朦朧淚光之中,我卻也隱約了悟:正是因為作文/追求的太多,安娜才最終壓垮了她自己。

於上流社會那一片虛偽泥沼中,安娜勇於放棄榮華的地位轉身奔向愛情和自由,這樣純粹又熱烈的勇氣便是她迷人魅力的源泉。可事實上,她高估了她自己,在狂熱愛情的驅使下,她於某一瞬間奮不顧身,可隨後卻又膽怯畏縮。

她以為她不在意,可上流社會的議論紛紛讓她在意得要命;她以為她可以割捨,可她還是拖著不離婚,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兒子;她以為她不屑,可她還是拼命維護自己的美麗,哪怕內心焦灼如火……

安娜太貪心了,紅玫瑰與白月光,她都想要。既要愛情,也要名譽。這一切都需要巨大的精力去維持。於是一日日,安娜熬盡了自己的心血,迷失,焦慮,漸至淪喪,終究一敗塗地。

人不可為貪慾所控制,這是眾所周知的,可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世界是平衡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將欲有所得,必先有所棄,這樣,才能將自己的生命騰出更大的空間,來安放那些對自己真正彌足珍貴的東西。

敢於追求是勇氣,敢於捨棄則更是有魄力。“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浮世中美好的世物千千萬,繁花叢中只需得一兩朵來裝點生命便足矣!

柔軟又脆弱的生命,豐沛又堅韌的生命,願你善待它。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2

六年級剛開學時,李老師就推薦了《安娜卡列尼娜》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就買了一本。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中的其中一本。這本書的構思很精妙,條理簡潔明瞭,文章很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記敘的是戰爭年代發生的故事。戰爭年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這本書也很好的反映了戰爭年代的不和平與殘酷。

我體會最深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這位夫人。她是一個家境富裕,身世非同小可的.人物。但是她從來都不開心,從來對自己不是很關心。她總是在關心別人,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出了什麼事情,她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捨,她憑藉自己的頑強毅力,不斷進步,事業最終蒸蒸日上。這也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人也是這樣,她也有缺點,但是她的優點是常人無所能及的。她的親姐妹有很多,當她墮落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從來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她也很少對別人品頭論足。她的這個優點在她之後的事業上使她事半功倍。我們也要做到不對別人品頭論足,爭取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個年代是一個戰火瀰漫,混亂的年代,是一個法西斯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年代。貧窮的人家,上一頓飯吃飽了,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在哪裡。我們現在吃穿住行根本不用愁。這本書和我們現在的時代有著明顯的對比,我們不能揮霍自己的人生,不能隨意糟蹋金錢,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當的地方。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在我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3

人們常說,有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關於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也可謂是眾說紛紜,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

我們應當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片面的讚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複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後的一面。

安娜聰慧、典雅、質樸、活躍,是個有很高文化教養的貴族女性。在俄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裡,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單純、沉靜、從容、高貴,無論在什麼樣是場合出現都是美豔絕倫的。

她活躍的精神世界,她悠閒恬靜,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都深深打動了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內心裡讚歎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麼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同她談話是一種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短暫的會面,便使列文依依不捨地離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僅溢於言表,更富於內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了無限的關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註定了無盡的悲劇結局。

安娜是一個誠實、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嚴感的女性,當她一經接受渥倫斯基的愛情以後,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來的“虛偽與欺騙”的生活處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舊生活決裂,她說:“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騙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這樣一個人,我要愛情,我要生活。”她是一個正直而不放蕩的女人,她追求真摯的愛情,她曾對渥倫斯基說:“愛,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正因為它對於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掙扎在貴族社會虛偽的汙泥裡,極力想得到超脫,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婦女不是被玩弄的物件,不是男性生活的點綴品,她們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嚴。她將自己的追求寄託在真摯的愛情裡,企圖尋到一條道路來徹底解放自己和人格,這種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為此,她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譽、社會地位、還有她最深愛的兒子。

作家著以濃墨重彩描繪安娜體態和精神之美。安娜的美,對作品主題表達、情感抒發以及故事情節的推動發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麗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如果沒有安娜的震撼人心的美,便沒有渥倫斯基跟安娜的愛情,便沒有卡列寧家的破裂,更沒有安娜悲劇結局一百年來帶給人們深深的震撼!

越是美麗的,其悲劇意味就越濃厚,其悲劇結局就越是讓人痛徹心扉。如此一個優美動人的女性,她的要求不過是真摯的母愛與情愛,這個正當的生活權利,卻被冷酷無情的貴族社會分裂並對立起來,成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奢想!

安娜悲劇的主要原因源於對真摯愛情的追求,而這正與上流社會虛偽腐敗的道德觀念相違背。首先表現在她與丈夫卡列寧的矛盾鬥爭中,屬於彼得堡官僚集團的卡列寧是個殘酷無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勳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安娜一再,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凶狠的機器”。“想得到功名,想升官,這便是他靈魂中所有的東西!“至於高尚的理想,對文化,對宗教的愛好,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升官的許多敲門磚罷了”。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於游泳在虛偽裡,正象魚在水裡游泳一樣。”卡列寧這種冷漠、虛偽、一心想往上爬的思想,他那種令人憎惡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後“八年來”,卡列寧摧殘了活在她“體內的一切的東西”。安娜說:“他甚至一次也沒有想過我是一個需要愛情的活的女人。”這一種無愛的家庭,由一開始結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機,而當“維特式”的熱情的渥倫斯基一出現,安娜心中的壓抑已久的感情便一發不可收拾。她於是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寧式的“虛偽與欺騙”,不顧一切,犧牲一切地與渥倫斯基結合了。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4

終於看完了號稱世界名著的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看後沒有特別的感觸,與我的期望值相差太遠。

唯一的感觸就是:女人都差不多,男人都一樣。或者再進一步說:世界上的.女人都差不多,全世界的男人都一樣。為愛燃盡熱情甚至毀掉生命,憚精竭慮,不管不顧,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可是卻忘記了人是社會人,需要交往需要親情,親情是融入血液中,難以割捨更割捨不了的,人間沒有世外桃源,沒有純粹的脫離現實的純潔情感,不管當時怎樣火熱,怎樣一見鍾情,現實的寒冷溫暖不了愛情的溫度,特別是不符合道德規範的愛情,也只有這種愛情才配稱作愛情吧,加入太多元素的只能叫婚姻,於是愛情只有死亡才能永恆,這也就是悲劇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喜劇讓人在一笑之餘心酸的原因吧。

也許我悟性太低,我不想去弄明白在那種大的環境下俄國的政治、人文等諸如時代背景之類的東西,我只看到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為情所困為情痴狂最後為情毀滅的心路歷程,她只有死才能最終徹底解脫,即使她離婚成功與沃隆斯基結婚又如何?只不過是人間又多一具行屍走肉,打著愛情的幌子,揹負著婚姻的沉重責任與義務,為別人活著,只為對得起母親這個人世間最偉大的稱呼的怨婦。這樣的怨婦已太多,少一個反而是女人的幸事。敬佩她臥軌自殺的勇氣,只為這種勇氣,也該向她敬禮!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5

當初抱有一種不太情願的心情讀這本書,因為關於愛情的故事看的太多了,並且感覺自己已經不太適合看這類故事了。不過由於托爾斯泰的大名,我還是堅持看了下來。而看完之後,不得不感慨:一部藝術精品,太值得一看了。

其實和大部分讀者一樣,我也覺的安娜罪有應得,並且對她的故事不太感興趣,反而是列文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當我讀到他在上流社會那種笨拙的行為時,便充滿鄙視的態度。他看上去是一個很有思想,很頑固的一個人,但無法適應社會規則,結果就是被社會淘汰,我一點也不同情他,反而更認可風流瀟灑的奧勃朗斯基。奧勃朗斯基在我看來更懂得生活,既有穩定的家庭,又有上流社會的.地位,還有情人。這才是社會的產物。

不過如果這本書只能帶給我這種感受就算不上名著了。越到後來,我越被列文的內心活動所吸引,並開始敬仰那純潔的靈魂,他不為世俗的觀點左右,他接受一個觀點必須要說服自己,所以他甚至反對為農民開展教育,以至於他總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怪人,甚至是故意搞怪,甚至只是固執已見。其實不然,他一直致力於解決實際農業問題,並且在尋找自己存在的原因。他不但為社會做出卓越的貢獻,並且知道如何讓自己的變得充實。那是一種超脫的境界,是我們這些凡人無法達到的。

在結尾處,列文說:真理一直與我們同行,只是我們沒有發現。這讓我想起來陽明學說,或者陸九淵提出的心即理。其實上天在我們存在的時刻起已經將真理賦予我們,所以說人的內心比大海還要深,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重要的不是如何急功近利的去尋找真理,而是修煉自己的內心。列文是如何修煉的呢,通過割草之類的勞動,他在勞動中體會到了真理。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6

我知道有幸福的婚姻,但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

看到安娜出於嫉妒對渥倫斯基的不信任和無端猜疑,連我都被折磨到了。隱隱的恨她為什麼要這樣毀了自己的生活。若同卡列寧的結合的不幸根源是因為沒有愛情,那其實和渥倫斯基在一起也沒有讓她幸福。安娜實在過於自我,他要的是渥倫斯基的愛,但也是自己親手毀了這份愛。當時的縱身一躍也只為報復愛人。

沒有看書以前我以為渥倫斯基是個壞男人,並不是的,他也是真心愛著安娜的。是安娜的喜怒無常讓他變冷漠。安娜的.生活中只有愛情,她希望渥倫斯基也是如此。但對渥倫斯基來說愛情是生活調味品吧。後期深陷情慾的安娜一切都依附於渥倫斯基,她自己也說自己什麼都沒有一切都是失去了,只能靠自己的愛情吸引力來留住他。安娜的愛像繭也束縛了自己。

另一方面她雖然敢於同情人私奔,卻也無法承受世人的眼光。無法放棄社交,又受不了社交界對她的態度。貫穿全文我也無法理解最初不同意離婚的理由,她愛兒子也只去看過兒子一次。第二個理由更是讓人憤怒,將自己的懦弱遷怒於人是不對的。

一開始卡列寧讓人覺得虛偽,懦弱,不敢面對妻子出軌變心的事實,尋求宗教慰藉逃避現實,在妻子坦白了之後為了前程考慮要求她維持目前的現狀,甚至允許她與情人往來。但看到妻子產後抑鬱發作的時候那一章讓人大為讚歎他的寬巨集大量,為愛付出了一切,真心實意的為安娜著想。但世人都無法愛上一座神像,讓人自慚形穢。

列文這條線著墨很多,但沒啥好說的,樸實的小地主,熱愛自己的土地,正直又善良。全書讓我看得最爽的地方就是當列文看到別人對妻子言行輕佻的時候直接將他趕出家門。

引用文中一句話結束"我知道有幸福的婚姻,但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體會7

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種蒼涼不覺湧上心頭,自己也彷彿隨著書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個人生——一個不凡的人生。

安娜本來也算是個幸福的女子。上帝給她太多:美麗的容貌、姣好的身材、活潑的兒子、能為她帶來安逸富足的生活的丈夫。但是幸福,每個人又是怎樣定義的呢?上帝卻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理想中的感情。與比她大二十歲的高官,卡列寧。結婚十餘年,丈夫地位顯赫、醉心功名,也會對安娜好,但是這些的“好”,只但是是她丈夫關注的社會性的輿論,遵守並履行結婚的宗教好處,以及為人丈夫對妻子的'職責而已。每晚進行循例式的對話,更令安娜生厭。生活上的富裕,卻難以掩蓋心靈上的乾渴。

火車站下的相遇,造就了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上了結的孽緣。她擁有的丈夫是一潭死水,如今一股熱流像海嘯般向她湧來。冷水如熱流的相湧,最終衝破了安娜的堤防,任由渥倫斯基的愛如海嘯般一瀉萬里。如果沒有婚姻制度、如果沒有生下愛兒、如果沒有社會輿論,安娜與渥倫斯基的相愛,來得太遲且來得讓人感到欣慰。但是現實便是現實,他們的結合,雖然並不稀奇,反而在聖彼得堡,擁有情人是常事。看來違反婚姻制度,失去母親職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毅然破壞了上流社會體面的遊戲規則。但是,安娜,卻頭一回為自己做了主——她想擁有完整的感情。

但是,最後安娜卻臥軌而死。一個真摯、動人、生機勃勃的生命就這樣逝去。回顧安娜的人生軌跡,從有一個快樂單純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到渥倫斯基的介入,並美名其曰“感情”。而這個“感情”的到來,卻帶走了她的一切。

世上的感情本如此,蕩氣迴腸的也有,生死相許的也有,細水長流的也有……感情面前,沒有對錯,只有有沒有真心愛過。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