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家閱讀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95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閱讀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閱讀心得體會

家閱讀心得體會1

《家》這部小說中高家的敗落,向我們展示了腐朽沒落的封建秩序,倫理道德必然死亡,民主的新生的一代青年正在崛起這樣一個重大意義的社會趨勢。

其實,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是封建社會,封建制度基本不會出現。但是社會中還是有一些現象。比如說男女婚嫁,講究門當戶對,雖然現在大多是自由戀愛,但是,還是有一些不開明的父母,總是喜歡干涉子女的終身大事,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錯。若是對方很優秀就算了,畢竟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子女有好的歸屬。但是對方若是與他們理想中的目標有差距,他們就會想盡辦法阻止。

他們或許沒有想過,這樣或許會造成像覺新與梅和瑞鈺的悲劇。由於長輩之間的矛盾,他們被活生生的'拆散,梅憂鬱而終。覺新只好順從,娶了瑞鈺,可是梅的結局還是發生在他身上,封建禮法下,她也斷送了性命。

兩個人相愛,才有最好的結局,愛的力量是神奇的,未來的事情根本無法預知,即使再優秀的人,在強迫的婚姻下,他們也不可能幸福,最終受傷的卻有三個人。

父母們啊!封建的禮法不能效仿,給大家一個自由,在新社會中塑造一個個美好的結局,不要讓舊社會的悲劇重現。

《家》這部書繼《紅樓夢》,又給予了封建社會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巴金先生在創作的過程中,只是一味的批評了封建制度,並沒有提出實質的做法。也的確是這樣,在當時,最重要的還是改變人們普遍的想法,做法只是後說,只有徹底的讓人們意識到封建的危害,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這點,恰恰是最困難的。

我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守舊思想應當根除。中國之所以沒有得到西方的飛速發展,也正是因為封建社會的持久,各種各樣的革命運動後,我國終於脫離了封建的行列。

文化對改變人們雖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憑藉一個人,一部書,力量的確單保徹底的改變,依靠的還是革命。同時,那些踏著先進步伐的新青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走在了人們的先例,帶領我們脫離了封建。

《家》這部書中的人物塑造可謂很成功,但是現在文字已經不作為革命的一份子,而是作為我們心中的經典,作為人們的警戒,告誡我們,遠離封建……

家閱讀心得體會2

最近正在重讀《家》這部經典著作。七年級的時候只讀過一半,這幾天正好藉著電視劇《家》的熱播重讀經典。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資料是透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並與這種家庭決裂。《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我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述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鬱致死,瑞珏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杯具,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透過這些描述,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瑞珏,舊社會的一個女人,能夠說死在封建的禮教下,也能夠說是死在她對感情的追求下。我寧願認為她是死在對感情追求下,也不願認為她是死在封建的禮教下。因為最起碼他追求到了她的感情,那是有價值的死;但在那個封建思想瀰漫的社會下,如果說她死於封建禮教,那並不希奇,封建禮教下死的女人還不夠多麼?鳴鳳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說她死於封建禮教會讓我覺得她的沒有任何的價值。所以我更願意說瑞珏是被感情葬送……

巴金在回憶自我寫下這些文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熟悉我所描述的人物和生活,因為我在那樣的家庭裡度過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歲月,那些人都是我當時朝夕相見的,也是我所愛過和我所恨過的。然而我並不是寫我自我家庭的歷史,我寫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歷史。我寫梅,寫瑞珏,寫鳴鳳,我心裡充滿了同情和悲憤。我慶幸我把自我的感情放進了我的小說,我代那許多做了不必要的犧牲的年輕女人叫出了一聲:冤枉!我真不忍挖開我的回憶的墳墓,那裡面不明白埋葬了多少令人悲哀斷腸的痛史。”

是啊!“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向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家閱讀心得體會3

寫下這個題目時,心裡就不禁有些愧疚,因為覺得自己在引導兒子們讀書方面起步太晚、做得不夠。

有個現成的例子在那比照著,寶寶們的姐姐——我的侄女,在兩歲三個月的時候就被發現能讀整本的童話書,在外人眼裡是個神童。所以在懷孕的初期,我也曾設想過,在夜晚溫暖的燈光下,寶寶安靜地依偎在媽媽懷裡,在媽媽的帶領下沉浸在異彩紛呈、新奇瑰麗的童話世界裡,並在媽媽反反覆覆地講讀過程中,像他的姐姐那樣輕鬆地識字、快樂地閱讀。

可是不期然一下子來了兩個寶寶,嬌小的我頓時被搞得晨昏顛倒、手忙腳亂,光是伺候他們的吃喝拉撒已經讓我累暈倒了幾回,讀書更多地是為了讓他們安靜下來,早點睡覺。所以,現實是:我這邊講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而寶寶們卻依然精神十足地睜著眼睛不斷地催促:“還有呢?還有呢?”或者是已經讀了幾個故事的我躲著寶寶們依然渴求的目光,精疲力盡地求饒:“寶寶,饒了媽媽吧,改天咱再講,媽媽真的是快累死了。”聽讀——既沒有盡興過也沒有規律,寶寶們的識字及獨立閱讀也只能期望於上學以後了。

時光荏苒,兩個小男生終於背起了書包。突然有一天,學校把每日的閱讀做為作業佈置下來,做媽媽的我還有些不敢相信:識字還不多的兒子們可以獨立閱讀了嗎?趕緊買了十來本帶拼音的書驗證,兒子們讀得結結巴巴,可依然興致勃勃:“媽媽,以後我們可以給你講故事了。”

閱讀每天有了固定的時間,形成了制度。兒子們的性格差異也在讀書的過程中漸漸顯露出來:大寶有板有眼地把每日規定的篇章讀完,畫出好詞好句,按部就班地摘抄到本上,不多讀也不少讀。小寶則是跟著自己的情緒走,每每抱著一本書就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畫出好詞好句及摘抄的功課根本沒空做,很快就把所有帶拼音書讀完,嚷嚷著要求再買新書。本著一切先從培養興趣出發,剛開始我有點替大寶擔心,體驗過閱讀樂趣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象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撲在書上。我怕大寶為讀書而讀書,只是把讀書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不過,凡事用心的大寶很快就用事實安慰了媽媽,倒是小寶依然讓我撓頭。

還是在用詞造句的階段,大寶就開始展開想象,用一個詞語就能鋪排開來一個故事。我記得最早的一個詞是“池塘”,講得有寓言的味道。後來開始寫週記,大寶從來都不用督促,坐到桌前就開始寫,好幾回都是寫到手累了:“媽媽,我還有話說,就是手都寫疼了,不想寫了。”甩手就要跑,慌得媽媽趕緊跑過來:“兒子,你得挽個疙瘩寫個結尾啊,再寫一句。”

號稱比大寶讀書多的小寶寫起文章卻犯難,人坐到書桌前半天不見動筆,催得急了就苦楚著小臉說:“媽媽,怎麼寫啊?我不會寫。”“撿你感興趣的東西寫嘛,只要感興趣就有話說。”“寶寶,你平常不是挺能說的嘛,說的話寫下來就是文章。”一再引導下來,有時依然只是短短地寫幾句。

開始我還認為只是大寶比較敏感細膩的緣故,漸漸地大寶又給了我驚喜,他的文章裡開始出現天羅地網、鋃鐺入獄、倒掛金鉤、戀戀不捨等一系列的成語短句,閱讀的益處顯現了出來,我的大寶終究還是個用心的孩子。

小寶也有進步,有時候文章還顯出一種簡練的好處,遣詞造句不多用修飾語,但事情交代得簡單明瞭。只是有時依然是個情緒化的孩子,碰到他感興趣的事物可以多寫幾句,不感興趣的命題作文胡亂應付幾句了事。對待他,我只能要求他讀書的時候慢一些再慢一些,讀後用自己的話再把故事複述一下,希望書中的內容可以在他的心中多留下一些痕跡,而不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地讀完了。

萬里長征剛起步,二年級的他們大部分時候還要找帶拼音的書,相對於兩三歲就可以在書店任意取捨的寶寶的姐姐,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在兒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早已經學會了耐心,我知道我的寶寶不是神童、不是天才,但也快樂健康、聰明活潑,寶寶,媽媽始終都會用欣喜的目光看著你們,因為你們也一直在成長、在進步,我會給你們足夠多累積知識的時間,讓閱讀的愉悅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最後,我真心地感謝老師對孩子們在知識上的引領、督促,感謝假期書香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們舉辦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相信你們所做的一切,必將在家庭、學校、社會上形成合力,給孩子們的一個不一樣的書香童年。

家閱讀心得體會4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詩中悽婉的語調,勾勒出女子悲傷而絕望的面龐,她令我不禁想起,《家》中的那奇女子——鳴鳳。

鳴鳳是一位多麼可愛而果決的姑娘啊!她的一生如此簡單,簡單到只裝得下兩個人——她過世的母親,和《家》的男主人公高覺慧。

一開始,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婢女。在她的眼中未來除了無盡的勞務便只剩下了黑暗。而漸漸地,她人生中的光出現了,那便是覺慧。覺慧溫暖的笑容給她注入了靈魂,讓她眼中黑白色調的世界變得色彩斑斕。可在舊社會封建制度的壓迫下,一個普通的婢女又怎麼會有多好的下場呢?當她得知自己將會被送出去給一個老男人做姨太太時,我想,她是感覺晴天有一道霹靂的。而更絕望的是,當她向自己的那抹光求助時,覺慧卻忙於革命,無心於兒女情長。而等到覺慧終於知道一切時,得到的卻只有鳴鳳投湖自盡的訊息。覺慧啊,當你於午夜夢迴,卻又忽然驚醒時,可還記得梅林中你對一位女子許下的誓言?當你白髮蒼蒼、步履蹣跚時,腦海中是否還存在著她那痴心等待的背影?

覺慧為了改變當時封建的制度,錯過了自己的愛情,令人遺憾。而生活中,現實裡又有多少覺慧這樣的人呢?丈夫為了事業忽略妻子,子女為手機忽略父母......人生道路何其漫長,他們卻連片刻的的停留都不願意。

請歇一歇吧,為了你自己,為了身旁的美景,為了追逐你的人影。人生是一本開啟便再也合不上的書。既然如此,為何不放慢閱讀的速度,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元?“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體會人生的精彩吧,正是鮮衣怒馬少年時,為何不多與同伴共同努力,多珍惜摯友良師,多對父母關心體諒。

若允許,我願不從江南走過,只要那如蓮花般開落的容顏,不再等我。

家閱讀心得體會5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這首懵懂的年代就已經熟記於心的古詩好不容易故地重遊,卻有著異樣的感覺!

初開始上學便得到了一本《千家詩》,當時無意中翻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感覺那種情景被渲染的挺美的。書中速描的圖畫加上似懂非懂的模糊認識就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人影來去晃動,杯盤狼籍羅列,輕歌漫舞頻頻,如果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一派繁忙景象。

令人陶醉其中但願長醉不復醒,可是伴隨著認識的逐年加深,明白了很多還不被鮮為人知的史料內幕,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半壁江山被蒙古騎兵踏在腳下時想到的不是奮起抵抗,而是依舊過著驕奢靡散的沉淪生活。歷史是不容欺騙的,伯顏入主中原時期,揮戈難下,且戰且進,勢如破竹,不可一世,長軀直入可以說沒遇到絕對優勢的兵力抵抗。這大概也就是世事輪迴的自然法則。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新朝代必將接替舊政權,這更是歷史向前發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事實。天下形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有定論。

王朝瀕臨覆滅預示著氣數已荊明君能人將在醞釀中誕生,想宋王朝在外患的挾持下風雨飄搖的隱忍勾存了數百年在世界歷史上也算得上是個奇蹟,一個個城下之盟使宋顏面無存。憑藉著沃野千里,物產富饒,一味的賠償維持著要不活的統治,遼、西夏、金,幾乎肆意侵犯中原大地,尤其北宋時期金俘虜徽宗欽宗,繼而南宋建立。歷史之所以耐人尋味就在於它存在著讓人遺憾的謊言。岳飛,嶽元帥的出現讓許多愛國的志士仁人看到了希望,可風波亭那慘烈的一幕讓人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渺茫,如果岳飛能一直北上搗毀金人的老巢的話,我們現在的生存境遇就會因為一環扣一環的作用而改變。

所有的設想夢想都被十二面金牌搬師令潑滅,秦嶺——大散關為界,千里沃土,億萬良田陷入敵手,強中自有強中手,金宋終為蒙古所滅。當蒙古數萬鐵蹄踏入中土時間宋根本無力抵擋,安逸的生活讓他們忘乎所以,兵敗如山倒,不戰自潰。

家閱讀心得體會6

覺新的悲劇不是他一個人造成的,而是由整個家族和社會造成的。

首先,覺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對事情時過多地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即使是犧牲自己和所愛的人,也要去遵從舊傳統。為此,他出國留學的夢想破滅了,他心愛的梅嫁與他人,最終他深愛的妻子也因此慘死郊外,連在她臨死前二人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覺新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可是,他那毫無原則的`苟且順從,犧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性命。這完全是懦弱的表現。“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如果說是出於無奈,那麼“沒有反抗的意思”則完全是因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無疑義的聽從著家人的擺佈。覺新的悲劇,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一,覺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裡的長房長孫,他從一出生便註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

最後,社會原因。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覺新從小接受的是傳統封建禮教的思想,是完全從他的祖父、父親身上繼承下來的。同時他又處在社會轉型的時期,與弟弟們一起如飢似渴的閱讀進步刊物。“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的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的思想雖不如覺民覺慧激進,被稱作“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也常說自己“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可他的思想畢竟超越了封建禮教的範圍,是一大進步。而且他這樣又能夠“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他正是在這種矛盾當中尋找理想與現實的交叉點。或許只有在這時他才能找回那顆年輕的心,自己才不至過早的老去。

家閱讀心得體會7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生命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戶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著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衛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著,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我並不覺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說過:“我的生命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願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愉悅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因此,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因此,他放下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生。

他心裡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正因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情緒,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取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著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夢,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著愉悅,因此,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